辽宁省大连市 2010年高三年级双基测试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儒学的价值观念,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就曾论及:“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 阳、明教化者也。”这说明儒学与现实人生紧密相关,重视伦理道德教化与政治的关系。政治统治依靠伦理 教化的支持:伦理教化的原则规范应力求适应政治的需 要。儒学始终对现实人生表示了极冬的关注,面对来生来世却不去过问和追求。孔子说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就是这一价值观的表露。孟子提出修身立命 说,荀子发展为无神论,宋明时期的儒家学者,都批评了道教的神仙说和佛教的来世说以 及无生说。因此,儒学的价值观以治理好人的现实生活为目标,把人生的追求和价值的实 现,放在今生,放在当世,而不以彼岸世界为归宿。 儒学特别重视伦理教化。孟子把有无伦理教化看做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他说: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儒家学说认为伦理教化比刑罚还要有效。儒学在 伦理教化原则的问题上提出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结构体系。“仁”是“礼”的中心,是“礼”所赖以 产生的价值目标:“礼”是“仁”的具体体现,是“仁产生出来的各种条目。没有“仁”,“礼”就失去了存在的依 据:没有“礼”,“仁”就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仁”的统率下,儒学提出了忠 义等规范,提出了 温、良、恭、俭、让等要求,作为对人们实行伦理教化的准则 儒学还特别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把道德需要视为人的一种最为迫切的需要。孔子 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义和利的关系上,儒家认为义重于利,强调要“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孟子 特别强调道德修养的能动作用,儒家认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是社会和谐安定的根本保证,只有达到个人的“诚 意”、“正心”和“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个人和整体、个体和社会的.关系上,儒家突出 个体为善的主动性,“我欲仁,斯仁至矣”,认为通过艰苦的长期的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皆可 以为禹”。应当通过个人道德主动性的发挥来完善人格,以达到“君子”、“贤人”、“圣人”的理想境界。 (节选自王平《古典小说与古代文化讲演录》) 1.下对对“儒学的价值观”相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班固说儒家是“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指出了儒家学派的作用,也说明了儒学价值观就体现 在帮助君主治理社会上 B.儒学始终对现实人生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表现了儒学价值观首先重视的是 此生此世的“人”的问题。 C.孟子、荀子和宋明时期的儒家学者,他们的儒学的价值观还表现在批评道教的神仙说和佛教的来世 说以及无生说等方面。 D.与佛道的以彼岸世界为归宿相反,儒家提倡把人生的追求和价值的实现放在今生今世,以治理好人 的现实生活为目标。 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认为,人吃饱穿暖生活安逸了而不对他们实施教育,那么人就和禽兽判别不 大了
辽宁省大连市 2010 年高三年级双基测试卷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关于儒学的价值观念,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就曾论及:“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 阳、明教化者也。”这说明儒学与现实人生紧密相关,重视伦理道德教化与政治的关系。政治统治依靠伦理 教化的支持;伦理教化的原则规范应力求适应政治的需 要。儒学始终对现实人生表示了极冬的关注,面对来生来世却不去过问和追求。孔子说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就是这一价值观的表露。孟子提出修身立命 说,荀子发展为无神论,宋明时期的儒家学者,都批评了道教的神仙说和佛教的来世说以 及无生说。因此,儒学的价值观以治理好人的现实生活为目标,把人生的追求和价值的实 现,放在今生,放在当世,而不以彼岸世界为归宿。 儒学特别重视伦理教化。孟子把有无伦理教化看做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他说: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儒家学说认为伦理教化比刑罚还要有效。儒学在 伦理教化原则的问题上提出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结构体系。“仁”是“礼”的中心,是“礼”所赖以 产生的价值目标;“礼”是“仁”的具体体现,是“仁”产生出来的各种条目。没有“仁”,“礼”就失去了存在的依 据;没有“礼”,“仁”就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仁”的统率下,儒学提出了忠、孝、节、义等规范,提出了 温、良、恭、俭、让等要求,作为对人们实行伦理教化的准则。 儒学还特别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把道德需要视为人的一种最为迫切的需要。孔子 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义和利的关系上,儒家认为义重于利,强调要“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孟子 特别强调道德修养的能动作用,儒家认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是社会和谐安定的根本保证,只有达到个人的“诚 意”、“正心”和“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个人和整体、个体和社会的.关系上,儒家突出 个体为善的主动性,“我欲仁,斯仁至矣”,认为通过艰苦的长期的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皆可 以为禹”。应当通过个人道德主动性的发挥来完善人格,以达到“君子”、“贤人”、“圣人”的理想境界。 (节选自王平《古典小说与古代文化讲演录》) 1.下对对“儒学的价值观”相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班固说儒家是“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指出了儒家学派的作用,也说明了儒学价值观就体现 在帮助君主治理社会上。 B.儒学始终对现实人生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表现了儒学价值观首先重视的是 此生此世的“人”的问题。 C.孟子、荀子和宋明时期的儒家学者,他们的儒学的价值观还表现在批评道教的神仙说和佛教的来世 说以及无生说等方面。 D.与佛道的以彼岸世界为归宿相反,儒家提倡把人生的追求和价值的实现放在今生今世,以治理好人 的现实生活为目标。 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孟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认为,人吃饱穿暖生活安逸了而不对他们实施教育,那么人就和禽兽判别不 大了
B.“忠、孝、节、义ν等道德规范,“温、良、恭、俭”等对人们实行伦理教化的行为准则,它们的核心 都是“仁 C.孟子的“舍生取义”是让人们在生死关头,为了义要勇于舍生,因为儒家把道德需要视为人的一种最 迫切的需要 D.儒家认为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并非难事,求仁可以得仁,即使像尧舜禹这要的古代圣人,也是人人都 能做得到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伦理教化之所以与政治关系密切,是因为政治统治要依靠伦理教化的支持,而伦理教化也要力求适 应政治的需要 B.儒家认为伦理化比刑罚还要有效,这说明儒家治理社会的主张和以刑罚为主来治理社会的主张是有 明显不同的。 C.儒家很重视“礼”,认为没有“礼”,“仁”就不能发挥具体的作用,可见“礼”就是儒学伦理教化所追求的 价值目标 D.孟子之所以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作用,是因为个体为善关系到社会整体发展,人个的道德修养是社 会的和谐安定的根本保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 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 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 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 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 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 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 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 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 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宣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 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 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 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 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十七) [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帝高荔行 高:推崇 B.而赡博不及也 赡:丰富
B.“忠、孝、节、义”等道德规范,“温、良、恭、俭”等对人们实行伦理教化的行为准则,它们的核心 都是“仁”。 C.孟子的“舍生取义”是让人们在生死关头,为了义要勇于舍生,因为儒家把道德需要视为人的一种最 迫切的需要。 D.儒家认为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并非难事,求仁可以得仁,即使像尧舜禹这要的古代圣人,也是人人都 能做得到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伦理教化之所以与政治关系密切,是因为政治统治要依靠伦理教化的支持,而伦理教化也要力求适 应政治的需要。 B.儒家认为伦理化比刑罚还要有效,这说明儒家治理社会的主张和以刑罚为主来治理社会的主张是有 明显不同的。 C.儒家很重视“礼”,认为没有“礼”,“仁”就不能发挥具体的作用,可见“礼”就是儒学伦理教化所追求的 价值目标。 D.孟子之所以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作用,是因为个体为善关系到社会整体发展,人个的道德修养是社 会的和谐安定的根本保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 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 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 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 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 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 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 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 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 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 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 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 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 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十七) [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帝高荔行 高:推崇 B.而赡博不及也 赡:丰富
C.故议者方晋二陆 方:正直 D.与秦王俊交辟之 辟:征召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3分)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世南抱持号诉请代 ③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 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①③⑥ ②④⑤C.①②⑤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 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好 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陇右地震,采取郡国不来 贡献,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 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 诗一旦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5分)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津津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 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8.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5分) 9.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求之不得, 辗转反侧。(《诗经关雎》)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_, (王维《使至塞上》)
C.故议者方晋二陆 方:正直 D.与秦王俊交辟之 辟:征召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3 分) ( )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 ③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 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A.①③ 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 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好 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陇右地震,采取郡国不来 贡献,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 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 诗一旦 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5 分) 译文: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春寒[注 ]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津津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 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8.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5 分) 9.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求之不得, 。 ,辗转反侧。(《诗经·关雎》)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 (苏轼《赤壁赋》)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 (王维《使至塞上》)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注意:只能 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船魂 王海群 夕阳西下,晚风渐起 鸟蟒河缓缓地流,“半江瑟瑟半江红 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低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 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我和 同船玩闹的另一个孩子都落水了。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激流永远地 卷走了。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 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 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船过来了。是何大伯!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 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深深 的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激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子还在他身边 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上船吧,同志 难道他真不认识我了?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9年没来看他了。不认识也好,哦,不, 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 上了船,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宁静,说:“今天没什么风浪嘛,老人家。”“有风浪也不怕, 撑船的怕什么风浪?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气 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这水比以前浑多了。”我说。 “清水也好,浑水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何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却不看我,只是摇桨。“还要 有像你这样的老艄公才行啊。”我说 不行,老喽。再干6年,我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 他说得那样平静,我的心却提上嗓子眼,不敢看他。 船到岸边,我身上没零钱,只好掏出一张百元钞给他 怎么,用大票子吓我?他露出一丝笑意 他边点钱边说:“现在我烟酒都断了。等儿子回来,我想买条新船。 买条新船好啊。”我说。“只是,我看,光靠我这条船不行啊。”大伯叹了口气:“别看我老了,但还看得 清。你看,有些伢整天不务正业,偷吃扒拿,就是不上过日子这条船:有的当干部,不但不吃苦在前,还 多吃多拿,坑害百姓,不给政府撑好船。最叫我憋气的是政 府要法办,让他们吃点苦,受点教育,家里还护着,请客送礼,替他们开脱。要我说,没有政府这条大船, 老百姓的一河清水就让他们搅浑了,迟早他们把自己给呛死。” 我边听边点头赞许。何大伯,你或许不知道,你的小儿子白龙的案子就是我判的啊。20 年前,你为了救我失去了大儿子驹儿,可是后来,我却没给你的小儿子白龙留一点情面 ‘你看,天不早了,快回去吧,我这人瞎罗嗦。” 我百感交集下了船。回望对岸又有人朝河边走来,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复又上船,“老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注意:只能 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船 魂 王海群 夕阳西下,晚风渐起。 鸟蟒河缓缓地流,“半江瑟瑟半江红”。 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低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 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我和 同船玩闹的另一个孩子都落水了。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激流永远地 卷走了。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 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 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船过来了。是何大伯!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 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深深 的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激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子还在他身边…… 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上船吧,同志。” 难道他真不认识我了?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 9 年没来看他了。不认识也好,哦,不, 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 上了船,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宁静,说:“今天没什么风浪嘛,老人家。” “有风浪也不怕, 撑船的怕什么风浪?”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气。 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这水比以前浑多了。”我说。 “清水也好,浑水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何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却不看我,只是摇桨。“还要 有像你这样的老艄公才行啊。”我说。 “不行,老喽。再干 6 年,我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 他说得那样平静,我的心却提上嗓子眼,不敢看他。 船到岸边,我身上没零钱,只好掏出一张百元钞给他。 “怎么,用大票子吓我?”他露出一丝笑意。 他边点钱边说:“现在我烟酒都断了。等儿子回来,我想买条新船。” “买条新船好啊。”我说。“只是,我看,光靠我这条船不行啊。”大伯叹了口气:“别看我老了,但还看得 清。你看,有些伢整天不务正业,偷吃扒拿,就是不上过日子这条船;有的当干部,不但不吃苦在前,还 多吃多拿,坑害百姓,不给政府撑好船。最叫我憋气的是政 府要法办,让他们吃点苦,受点教育,家里还护着,请客送礼,替他们开脱。要我说,没有政府这条大船, 老百姓的一河清水就让他们搅浑了,迟早他们把自己给呛死。” 我边听边点头赞许。何大伯,你或许不知道,你的小儿子白龙的案子就是我判的啊。20 年前,你为了救我失去了大儿子驹儿,可是后来,我却没给你的小儿子白龙留一点情面…… “你看,天不早了,快回去吧,我这人瞎罗嗦。” 我百感交集下了船。回望对岸又有人朝河边走来,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复又上船 ,“老
人家,我想帮你摆一次渡。 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畦。我抓过竹篙,一头抵向岸边。 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死死地捂住了我拿竹篙的手 我扭头看他,他却侧脸,目光投向了远方浩渺苍茫的水面,嘴中嗫嚅着什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写法,讲述主人公“我”在乘老艄公何大伯的船渡乌蟒河过程中 和何大伯多次交往的故事 B.写老艄公“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是以外貌描写来表现他失 去孩子驹儿后的沉痛心情 C.何大伯对“我”有救命之恩,可“我”却没有因此而宽容他犯罪的小儿子,这说明 “我”是一个秉公执法的法官 D.“我提出摆渡这一请求,是希望我与老人相互谅解,而“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 是对我的要求一时的不理解。 E.“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一句景物描写展示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夕阳西下时的河景,同 时也起到了烘托人物的作用。 (2)小说从“我”不主动介绍自己,自认为何大伯没有认出乞我,,来这个角度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 (3)从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上,哪些地方能看出何大伯已经认出我来了?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船魂”,含意丰富,请结合全文,从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25分)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 吗?水火可以同源吗?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 身高不过五口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大女婿下戏称他为 “小巨人”。女儿姗姗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 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他的生活,距离 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 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人家,我想帮你摆一次渡。” 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畦。我抓过竹篙,一头抵向岸边。 一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死死地捂住了我拿竹篙的手。 我扭头看他,他却侧脸,目光投向了远方浩渺苍茫的水面,嘴中嗫嚅着什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写法,讲述主人公“我’’在乘老艄公何大伯的船渡乌蟒河过程中 和何大伯多次交往的故事。 B.写老艄公“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是以外貌描写来表现他失 去孩子驹儿后的沉痛心情。 C.何大伯对“我”有救命之恩,可“我”却没有因此而宽容他犯罪的小儿子,这说明 “我”是一个秉公执法的法官。 D.“我”提出摆渡这一请求,是希望我与老人相互谅解,而“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 是对我的要求一时的不理解。 E.“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一句景物描写展示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夕阳西下时的河景,同 时也起到了烘托人物的作用。 - (2)小说从“我”不主动介绍自己,自认为何大伯没有认出乞我,,来这个角度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 析。(6 分) (3)从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上,哪些地方能看出何大伯已经认出我来了?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的题目“船魂”,含意丰富,请结合全文,从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25 分)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 吗?水火可以同源吗?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 身高不过五口尺三寸,体重不足 50 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大女婿下戏称他为 “小巨人”。女儿姗姗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 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他的生活,距离 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 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