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人:校对人: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20191.1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查范围:高考范围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上或 贴好条形码,考生要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 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要将答题纸和答题卡按对应次序排好、核对、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 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 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 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 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 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 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一—“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 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 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 化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 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新青年》杂志将“改 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 卷1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乏历史,而中国以后之 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 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 化的诞生。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 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 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 例,陈独秀、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 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 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 文坛时许多人只20出头。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 的暮年气。以哪些作家为主体往往会决定一种文学的性质,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 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 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 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
题人: 校对人: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题满分:150 分 2019.1.1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查范围:高考范围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上或 贴好条形码,考生要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 2.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 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监考教师要将答题纸和答题卡按对应次序排好、核对、收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 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 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 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 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 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 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 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 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 化的。1915 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 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新青年》杂志将“改 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 卷 1 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乏历史,而中国以后之 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 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 化的诞生。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 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 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 1918 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 例,陈独秀、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 29 岁,周作人 33 岁,钱玄 同 31 岁,刘半农 28 岁,沈伊默 35 岁,胡适 27 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 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 文坛时许多人只 20 出头。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 的暮年气。以哪些作家为主体往往会决定一种文学的性质,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 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 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 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
美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 算是它的精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 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 1900年他在《少年中国说》中表现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前 文所及李大钊《青春》一文与上文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也说,“五四” 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是“年轻的祖国”, 五四”作家的青春气息是如此地富有感染力量,主体的气息投掷于对象的身上 使得对象也变成青春勃发的了。祖国在更生,是年轻的祖国;时代在变化,是年 轻的时代。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在“五四”时代的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 地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飙》等等都 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 五四”作家的忧郁是青春的忧郁,“五四”作家的幻想是青春的幻想,他们对于 青春的迷恋已经到了走极端的程度,钱玄同甚至说过不可理喻的话“人过四十该 枪毙”。(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作家的宗教是青春、欢乐与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由于他们将欢 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的生命形态之中,所以“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 欢乐教。 B.“五四”文学运动的转向是指以自虐、黑暗、老年心态为特征的封建文学向以 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五四”青春型文学的转向。 C.“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终结了中国传统的 长老型文化,催生了中国现代的青春型文化,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运动。 D.“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历史和时代生 活基础的,梁启超、李大钊和郭沫若等为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引用徐志摩《默境》中的诗句,为论述“五四”文学的鲜明特征 奠定了昂扬、欢乐的基调。 B.文章第二段中的“宗教”其实是指“五四”作家的追求和向往,这里运用了比 喻的论证方式。 C.文章第三段先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例,然后以李大钊的文章为例,集 中论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时期的重要作用。 D.文章四、五两段的论证思路是相同的,一开始就提出论点,然后列举事实加以 佐证,很有逻辑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篇引述徐志摩的诗句,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出青春、欢乐与光明这个话题, 为论述“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这一主旨服务。 B.一个时代的作家主体特性往往决定一个时代的文学性质,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 群以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因此李大钊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 首之历史。 C.“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平等并列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在 从封建文化向新文化转变的背景中,前者与后者是相应和的。 D.“五四”新文学的创作主体是青年,“五四”文学是青年的文学,那么,“五四
美。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 算是它的精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 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 1900 年他在《少年中国说》中表现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前 文所及李大钊《青春》一文与上文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也说,“五四” 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是“年轻的祖国”, “五四”作家的青春气息是如此地富有感染力量,主体的气息投掷于对象的身上, 使得对象也变成青春勃发的了。祖国在更生,是年轻的祖国;时代在变化,是年 轻的时代。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在“五四”时代的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 地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 《猛进》、《创造》、《狂飙》等等都 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 “五四”作家的忧郁是青春的忧郁,“五四”作家的幻想是青春的幻想,他们对于 青春的迷恋已经到了走极端的程度,钱玄同甚至说过不可理喻的话“人过四十该 枪毙”。 (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五四”作家的宗教是青春、欢乐与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由于他们将欢 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的生命形态之中,所以“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 欢乐教。 B.“五四”文学运动的转向是指以自虐、黑暗、老年心态为特征的封建文学向以 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五四”青春型文学的转向。 C.“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终结了中国传统的 长老型文化,催生了中国现代的青春型文化,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运动。 D.“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历史和时代生 活基础的,梁启超、李大钊和郭沫若等为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引用徐志摩《默境》中的诗句,为论述“五四”文学的鲜明特征 奠定了昂扬、欢乐的基调。 B.文章第二段中的“宗教”其实是指“五四”作家的追求和向往,这里运用了比 喻的论证方式。 C.文章第三段先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例,然后以李大钊的文章为例,集 中论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时期的重要作用。 D.文章四、五两段的论证思路是相同的,一开始就提出论点,然后列举事实加以 佐证,很有逻辑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开篇引述徐志摩的诗句,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出青春、欢乐与光明这个话题, 为论述“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这一主旨服务。 B.一个时代的作家主体特性往往决定一个时代的文学性质,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 群以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因此李大钊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 首之历史。 C.“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平等并列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在 从封建文化向新文化转变的背景中,前者与后者是相应和的。 D.“五四”新文学的创作主体是青年,“五四”文学是青年的文学,那么,“五四
新文学的读者群自然是青年,他们的青春气息使祖国成为年轻的祖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康乡长的忙侯发山 南湾村地处偏僻,山里没什么矿藏资源,村里也没一家企业,是石庙乡有名 的穷村。别的地方早几年都奔上了小康,这个村的温饱却还解决不了。几十年来,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一如过去的山清水秀,没什么变化……新上任的 康乡长到任后,听说了南湾村的情况,就抽个双休日下乡了 南湾村村主任老贵喜出望外,以为又是康乡长来给他们送扶贫款救济物资的。 谁知康乡长一分钱也没给他捎,一壶油也没给他带,而是让他领着去山上、河边 瞎逛。老贵不知道康乡长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遂心一横,只管吊着脸说村里的 小学校舍破破烂烂该补了,说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该修了,说他老贵在村委多年 的工资没得过一分… 康乡长也不搭话,任由老贵哭穷。这时,他看到小河边几只嬉水的鸭子,就 两眼放光,说老贵,村里养鸭的不少吧? 老贵点点头,说康乡长,村里人都拿鸭屁股当摇钱树哩,鸭蛋也不舍得吃, 都攒起来拿到镇上换油盐酱醋了。 康乡长点了点头,没说话。 中午在老贵家吃饭时,老贵又厚着脸皮提出让乡里帮助南湾村脱贫。康乡长 说老贵,乡里也有乡里的困难……这么着吧,你先帮我个忙,只要这个忙你肯帮 我,我一定让南湾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康乡长的话音刚落,老贵就激动得 差点把手里的饭碗撂地上,说乡长让我帮啥忙? 康乡长微微一笑,说老贵放心,这个忙你一定能帮上,我想要一些鸭蛋。 老贵松了一口气,说这个没问题,我现在就让老伴去村里弄 康乡长摆摆手,说不急不急,我要的多。你们村多少户人家? 老贵迟疑了一下,说不多不少二十户。 康乡长说每户三百个,总共六千个 老贵吃了一惊,心说这么多?但他也只是愣怔了一下,权衡利弊后,便拍着 胸脯保证,说好,没问题,康乡长你可说话算数? 康乡长就肃着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村里的老少爷们知道这件事情后,不用老贵过多地做思想工作,都开始把鸭 蛋给康乡长攒了起来,半月时间,老贵根据各户报的数字,算出已经有六千个鸭 蛋了。 康乡长闻讯就又驱车去了南湾村。出乎老贵的预料,康乡长竟得寸进尺得陇 望蜀,说再麻烦老贵一下,把六千个鸭蛋全孵成小鸭,官大一级压死人。老贵心 里窝火,但他没别的办法,只好满口应承下来。 六千个鸭蛋全部孵成小鸭可是个难事,村里没地方不说,也没资金去折腾。 但老贵和他的村民们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谁家的鸭蛋谁家负责孵成小 鸭,各人作各人的难。老贵感动得差点掉眼泪,真想跪到地上给老少爷们磕几个 响头 过了一段时日,小鸭出来了,康乡长得到消息后,说老贵这样子,你们把这 些小鸭给我养大了吧,到时候再跟我联系……我不会亏待南湾村的,我说过的话 算数 老贵只有唯唯诺诺地答应下来,心里却骂康乡长不是东西,说他的胃口也太
新文学的读者群自然是青年,他们的青春气息使祖国成为年轻的祖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康乡长的忙侯发山 南湾村地处偏僻,山里没什么矿藏资源,村里也没一家企业,是石庙乡有名 的穷村。别的地方早几年都奔上了小康,这个村的温饱却还解决不了。几十年来,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一如过去的山清水秀,没什么变化……新上任的 康乡长到任后,听说了南湾村的情况,就抽个双休日下乡了。 南湾村村主任老贵喜出望外,以为又是康乡长来给他们送扶贫款救济物资的。 谁知康乡长一分钱也没给他捎,一壶油也没给他带,而是让他领着去山上、河边 瞎逛。老贵不知道康乡长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遂心一横,只管吊着脸说村里的 小学校舍破破烂烂该补了,说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该修了,说他老贵在村委多年 的工资没得过一分…… 康乡长也不搭话,任由老贵哭穷。这时,他看到小河边几只嬉水的鸭子,就 两眼放光,说老贵,村里养鸭的不少吧? 老贵点点头,说康乡长,村里人都拿鸭屁股当摇钱树哩,鸭蛋也不舍得吃, 都攒起来拿到镇上换油盐酱醋了。 康乡长点了点头,没说话。 中午在老贵家吃饭时,老贵又厚着脸皮提出让乡里帮助南湾村脱贫。康乡长 说老贵,乡里也有乡里的困难……这么着吧,你先帮我个忙,只要这个忙你肯帮 我,我一定让南湾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康乡长的话音刚落,老贵就激动得 差点把手里的饭碗撂地上,说乡长让我帮啥忙? 康乡长微微一笑,说老贵放心,这个忙你一定能帮上,我想要一些鸭蛋。 老贵松了一口气,说这个没问题,我现在就让老伴去村里弄。 康乡长摆摆手,说不急不急,我要的多。你们村多少户人家? 老贵迟疑了一下,说不多不少二十户。 康乡长说每户三百个,总共六千个。 老贵吃了一惊,心说这么多?但他也只是愣怔了一下,权衡利弊后,便拍着 胸脯保证,说好,没问题,康乡长你可说话算数? 康乡长就肃着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村里的老少爷们知道这件事情后,不用老贵过多地做思想工作,都开始把鸭 蛋给康乡长攒了起来,半月时间,老贵根据各户报的数字,算出已经有六千个鸭 蛋了。 康乡长闻讯就又驱车去了南湾村。出乎老贵的预料,康乡长竟得寸进尺得陇 望蜀,说再麻烦老贵一下,把六千个鸭蛋全孵成小鸭,官大一级压死人。老贵心 里窝火,但他没别的办法,只好满口应承下来。 六千个鸭蛋全部孵成小鸭可是个难事,村里没地方不说,也没资金去折腾。 但老贵和他的村民们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谁家的鸭蛋谁家负责孵成小 鸭,各人作各人的难。老贵感动得差点掉眼泪,真想跪到地上给老少爷们磕几个 响头。 过了一段时日,小鸭出来了,康乡长得到消息后,说老贵这样子,你们把这 些小鸭给我养大了吧,到时候再跟我联系……我不会亏待南湾村的,我说过的话 算数。 老贵只有唯唯诺诺地答应下来,心里却骂康乡长不是东西,说他的胃口也太
大了,心也太黑了。 南湾村的老少爷们却没难为老贵,还是老办法,谁家的小鸭谁家饲养。因为 他们心里有盼头,记挂着康乡长的承诺,所以把这件事情看得很重。大伙儿唯恐 把鸭养糟了,怕康乡长不兑现他的承诺,都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把鸭养好:把盖房 的木料拿出来,建起了结实的鸭舍,实行囤养;一改过去让鸭自己出去找食儿的 饲养方法,也开始给鸭喂起了饲料;购买了养鸭资料,开始学习养鸭技术……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贵挨家挨户看了看,小鸭都长成了大鸭,一个个肥嘟嘟 的,很茁壮。 老贵就骑个破自行车到乡里,找到康乡长说小鸭都长成大鸭了。康乡长喜出 望外,连声说了几个好。随后,康乡长打了个电话,放下电话后就兴奋地对老贵 说,明天我们先去看看。 第二天,康乡长就去了南湾村,随他去的还有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村里到 处都能听到鸭的聒噪声,构成一片热闹的喧声。 到村民家里看过鸭,康乡长和戴眼镜的中年人都十分满意。康乡长对老贵伸 出大拇指,说祝贺南湾村成为我们乡的养鸭基地! 老贵糊涂了,如坠云里雾中。 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说话了.他说老村长,我们集团是生产加工“北京烤鸭” 的……我刚才看了大家养的鸭,符合我们公司的相关要求,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按照市场价格,明天我们来车装运。 老贵看看康乡长,看看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似乎还没明白过来。 康乡长笑了,说老贵,这下南湾村的老少爷们可都有事做了吧?今年乡的扶 贫款可就没你们村的事了 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对老责说,接下来我们要签定一个长期的供销合同,但 你们要扩大养鸭规模,保证长年给我们供货 老贵和在场的村民总算明白过来了,不由地鼓掌叫好,老贵说谢谢康乡长 谢谢康乡长! 谢我什么?你们是猪八戒啃猪蹄,自己分享自己的果实,要谢该谢你们自己! 康乡长的脸笑得像一盘盛开的向日葵。(选自《小说月刊》2014年第6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乡长第一次去南湾村,并没给村里送来扶贫款救济物资,表明康乡长要改变 以前扶贫靠财物的做法,决心彻底解决南湾村的贫困问题。 B.康乡长第二次去南湾村竟要求把六千个鸭蛋全孵成小鸭,老贵感到憋气,这样 写为下文康乡长带领戴眼镜的中年人来村中收鸭子做了很好的铺垫。 C.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作者叙述起来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运用了抑扬的手 法,层层铺垫,读起来别有情致。 D.小说塑造了一个勤政爱民、善于动脑、责任心强的公仆形象一一康乡长,他在 考察村里时便动了让村民养鸭致富的脑筋,并想尽办法让村民付诸实施,最终获 得成功。 5.小说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中南湾村村主任老贵的心理变化历程。(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全国各阶段学生视力不良率情况
大了,心也太黑了。 南湾村的老少爷们却没难为老贵,还是老办法,谁家的小鸭谁家饲养。因为 他们心里有盼头,记挂着康乡长的承诺,所以把这件事情看得很重。大伙儿唯恐 把鸭养糟了,怕康乡长不兑现他的承诺,都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把鸭养好:把盖房 的木料拿出来,建起了结实的鸭舍,实行囤养;一改过去让鸭自己出去找食儿的 饲养方法,也开始给鸭喂起了饲料;购买了养鸭资料,开始学习养鸭技术……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贵挨家挨户看了看,小鸭都长成了大鸭,一个个肥嘟嘟 的,很茁壮。 老贵就骑个破自行车到乡里,找到康乡长说小鸭都长成大鸭了。康乡长喜出 望外,连声说了几个好。随后,康乡长打了个电话,放下电话后就兴奋地对老贵 说,明天我们先去看看。 第二天,康乡长就去了南湾村,随他去的还有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村里到 处都能听到鸭的聒噪声,构成一片热闹的喧声。 到村民家里看过鸭,康乡长和戴眼镜的中年人都十分满意。康乡长对老贵伸 出大拇指,说祝贺南湾村成为我们乡的养鸭基地! 老贵糊涂了,如坠云里雾中。 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说话了.他说老村长,我们集团是生产加工“北京烤鸭” 的……我刚才看了大家养的鸭,符合我们公司的相关要求,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按照市场价格,明天我们来车装运。 老贵看看康乡长,看看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似乎还没明白过来。 康乡长笑了,说老贵,这下南湾村的老少爷们可都有事做了吧?今年乡的扶 贫款可就没你们村的事了。 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对老责说,接下来我们要签定一个长期的供销合同,但 你们要扩大养鸭规模,保证长年给我们供货…… 老贵和在场的村民总算明白过来了,不由地鼓掌叫好,老贵说谢谢康乡长! 谢谢康乡长! 谢我什么?你们是猪八戒啃猪蹄,自己分享自己的果实,要谢该谢你们自己! 康乡长的脸笑得像一盘盛开的向日葵。(选自《小说月刊》2014 年第 6 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康乡长第一次去南湾村,并没给村里送来扶贫款救济物资,表明康乡长要改变 以前扶贫靠财物的做法,决心彻底解决南湾村的贫困问题。 B.康乡长第二次去南湾村竟要求把六千个鸭蛋全孵成小鸭,老贵感到憋气,这样 写为下文康乡长带领戴眼镜的中年人来村中收鸭子做了很好的铺垫。 C.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作者叙述起来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运用了抑扬的手 法,层层铺垫,读起来别有情致。 D.小说塑造了一个勤政爱民、善于动脑、责任心强的公仆形象——康乡长,他在 考察村里时便动了让村民养鸭致富的脑筋,并想尽办法让村民付诸实施,最终获 得成功。 5.小说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 6.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中南湾村村主任老贵的心理变化历程。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全国各阶段学生视力不良率情况
材料二 近日,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在该中心举办的研讨会上发布 了《国民健康视觉报告》。研究估计,2012年我国5岁以上总人口中,近视和远视 的患病人数大约5亿,其中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在4.5亿左右。保守估计,2012年 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将高达56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高达1.1% 左右 若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 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到时候,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行业领 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可能面临巨大缺口,将直接威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以及国家安全 报告指 722101%28269 4.72 83,30487.70 出,中国面 $O, DDR 临着比西方 58,2 国家更为严 重的视觉健 20.23 康危机。李 玲建议,应 2010 系统地制定 小学生■中学生糖高中生口大学生 公共政策 可借鉴新加 坡的经验,将青少年视觉健康同国家发展、公共安全联系起来,将减少青少年近 视率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重点项目。其次,将视觉健康纳入国家健康保障计划。 最后,加强视觉健康的社会宣传、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配套措施。(摘编自李玲 《国民健康视觉报告》2015年6月9日)材料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 居世界第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 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提 到,到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 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 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 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材料二: 近日,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在该中心举办的研讨会上发布 了《国民健康视觉报告》。研究估计,2012 年我国 5 岁以上总人口中,近视和远视 的患病人数大约 5 亿,其中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在 4.5 亿左右。保守估计,2012 年 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将高达 5600 亿元左右,占 GDP 的比例高达 1.1% 左右。 若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 2020 年,我国 5 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 到 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 7 亿。到时候,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行业领 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可能面临巨大缺口,将直接威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以及国家安全。 报告指 出,中国面 临着比西方 国家更为严 重的视觉健 康危机。李 玲建议,应 系统地制定 公共政策, 可借鉴新加 坡的经验,将青少年视觉健康同国家发展、公共安全联系起来,将减少青少年近 视率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重点项目。其次,将视觉健康纳入国家健康保障计划。 最后,加强视觉健康的社会宣传、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配套措施。(摘编自李玲 《国民健康视觉报告》2015 年 6 月 9 日)材料三: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 6 亿,青少年近视率 居世界第一。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 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提 到,到 2030 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 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 60%以下, 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 70%以下。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 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 3 年下降 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