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13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笛卡儿以来,哲学家们一直困惑于二元论问题: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 实体。意识是大脑中一千亿个神经元共同工作的结果,是大脑的产物。大脑通过 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神经递质与神经突触的变化改变神经细胞的活性,产生脑 区之间的相互作用,于是便产生了意识。大脑的其他功能还包括通过自主神经系 统调节身体功能、运动行为、激素释放等。从解剖学角度看,意识是“额外的” 脑组织工作的产物。这部分额外的脑组织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它们位于 那些调节身体基本功能的脑组织之“上”。因此,小鼠、大象、鲸鱼的意识都比 我们人类要少得多。 大脑工作的结果是“主观的”的吗?不是。它们不过是由大脑特定脑区内神经细 胞的神经递质释放和活性改变产生的结果。例如,眼睛视网膜内光感受器细胞 一一视锥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光起反应,“颜色”被编码于这些视锥细胞的电活动 里,然后在大脑皮层进行解码。我们看到红色是因为大脑皮层内特定的神经细胞 对红色波长的编码进行了解码。各种意识的活动基础都是神经细胞某种特定的功 能改变或神经细胞与其他特定脑区的神经细胞进行交流,这些大脑活动就是我们 的意识或定性的经验和体验。这些精神心理状态可以被反思内省,也可以用语言 表述。而无论是反思内省还是语言的基础都是客观的(物质的)。现代神经科学技 术甚至能使人们对本来具有神秘感的脑一一意识(身一一心)关系进行彻底的 “祛魅”。人们可以通过客观的方法如电极、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神经递质水平 的一种方法)、分子检测技术、显微镜、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也可以通过行为 学检测来测量大脑的工作。越来越精密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电生理技术、 化学方法等己经开始解读大脑的意识活动。这些观察难道还不能说明意识是“客 观的”吗? 如果说大脑神经细胞活动即意识是一种“共性”,那么个体因具有独特的大脑而 具有的独特意识就是“个性”。对于人格、性格等所谓“主观”现象,目前神经 科学也可以提供较好的解释。物种、遗传背景、大脑早期发育环境的差异与后来 的成长环境或经历共同作用,使每个人的大脑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拥有不同的 大脑,不同的个体甚至可以基于不同的意愿而采取相同的行动。这些意识差异既 然都可以由大脑的不同结构和功能来解释,那么,我们为何要称它们是“主观 的”呢? 总之,当前的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和意识都是物质性的,这意味着二 元论的难题事实上并不成立,或者说应该回归于大脑一元论。大多数相信二元论 的学者们在意识与物质之间划分出明显的界线,认为意识作为大脑的特性,与物 理特性有根本的不同,比如它必然是“觉醒的”或“有意识的”。然而,大脑进 行工作其实大多是“无意识的”,却能很好地完成许多在常人看来需要意识去完 成的工作。这种无意识的大脑运作过程是大脑的一种客观属性 1.下列有关“意识”和“大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辽宁省大连市 2013 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自笛卡儿以来,哲学家们一直困惑于二元论问题: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 实体。意识是大脑中一千亿个神经元共同工作的结果,是大脑的产物。大脑通过 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神经递质与神经突触的变化改变神经细胞的活性,产生脑 区之间的相互作用,于是便产生了意识。大脑的其他功能还包括通过自主神经系 统调节身体功能、运动行为、激素释放等。从解剖学角度看,意识是“额外的” 脑组织工作的产物。这部分额外的脑组织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它们位于 那些调节身体基本功能的脑组织之“上”。因此,小鼠、大象、鲸鱼的意识都比 我们人类要少得多。 大脑工作的结果是“主观的”的吗?不是。它们不过是由大脑特定脑区内神经细 胞的神经递质释放和活性改变产生的结果。例如,眼睛视网膜内光感受器细胞 ——视锥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光起反应,“颜色”被编码于这些视锥细胞的电活动 里,然后在大脑皮层进行解码。我们看到红色是因为大脑皮层内特定的神经细胞 对红色波长的编码进行了解码。各种意识的活动基础都是神经细胞某种特定的功 能改变或神经细胞与其他特定脑区的神经细胞进行交流,这些大脑活动就是我们 的意识或定性的经验和体验。这些精神心理状态可以被反思内省,也可以用语言 表述。而无论是反思内省还是语言的基础都是客观的(物质的)。现代神经科学技 术甚至能使人们对本来具有神秘感的脑——意识(身——心)关系进行彻底的 “祛魅”。人们可以通过客观的方法如电极、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神经递质水平 的一种方法)、分子检测技术、显微镜、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也可以通过行为 学检测来测量大脑的工作。越来越精密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电生理技术、 化学方法等已经开始解读大脑的意识活动。这些观察难道还不能说明意识是“客 观的”吗? 如果说大脑神经细胞活动即意识是一种“共性”,那么个体因具有独特的大脑而 具有的独特意识就是“个性”。对于人格、性格等所谓“主观”现象,目前神经 科学也可以提供较好的解释。物种、遗传背景、大脑早期发育环境的差异与后来 的成长环境或经历共同作用,使每个人的大脑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拥有不同的 大脑,不同的个体甚至可以基于不同的意愿而采取相同的行动。这些意识差异既 然都可以由大脑的不同结构和功能来解释,那么,我们为何要称它们是“主观 的”呢? 总之,当前的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和意识都是物质性的,这意味着二 元论的难题事实上并不成立,或者说应该回归于大脑一元论。大多数相信二元论 的学者们在意识与物质之间划分出明显的界线,认为意识作为大脑的特性,与物 理特性有根本的不同,比如它必然是“觉醒的”或“有意识的”。然而,大脑进 行工作其实大多是“无意识的”,却能很好地完成许多在常人看来需要意识去完 成的工作。这种无意识的大脑运作过程是大脑的一种客观属性。 1.下列有关“意识”和“大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脑神经细胞的活性由于受到自身动作电位、神经递质与神经突触变化的影响 而发生改变,脑区间出现相互作用,意识随即产生。 B.大脑的功能包括能够通过神经元的共同工作产生意识,还包括通过自主神经系 统能够调节身体功能、运动行为和激素释放等 C.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大脑获得了处于调节身体基本功能的脑组织之“上”的 “额外的”脑组织,所以其意识比动物的意识要多得多。 D.意识的“共性”特征是指意识是大脑神经细胞活动的产物,“个性”特征是 指因每个人大脑不同而产生的意识所具有了的独特性。 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只是由大脑特定脑区内神经细胞的神经递质释放和活性改变而产生的结 果,所以大脑工作的结果自然不是主观的。 B.在大脑皮层内,特定的神经细胞对视锥细胞中以电活动形式存在的红色波长编 码进行解码,这样我们的眼睛就能看到红色 C.各种意识的活动基础都是神经细胞的某种特定功能改变或与特定脑区神经细 胞的交流,所以反思内省和语言表述是客观的。 D.人们已经开始通过一系列的精密仪器的客观测量和其他技术方法来解读意识 活动,甚至能够消除脑一一意识关系的神秘感。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笛卡尔之后的哲学家们徘徊于如何在意识与物质之间划分出明显界线,而当前 神经科学的研究终于结束了这困惑已久的难题。 B.大脑的独一无二性形成是因为人既要受物种、遗传背景和大脑早期发育环境的 差异影响,又要受后天成长环境或经历的影响。 C.即使意愿不同,个体因为拥有不同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也可能会采取相同的行 动。这些意识差异也就具有了客观的属性 D.大多相信二元论的学者们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他们从根本 上不认同大脑工作是“无意识的”这一属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美伩状,善射,声如洪钟。 尝从仲武征讨,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 髙宗即位,录仲武后,锜得召见,奇之。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儿啼, 辄怖之曰:“刘都护来!” 十年,充东京副留守,节制军马。锜自临安溯江绝淮。至涡口,方食,暴风拔坐 帐,锜曰:“此贼兆也,主暴兵。”五月,抵顺昌,金人果败盟来侵。召诸将计 事,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小顺流还江南。”锜曰 “今东京虽失,幸全军至此,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意已决,敢言去者斩! 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议与锜合,锜大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置家寺中, 积薪于门,戒守者曰:“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敌手也。”于是军士皆奋, 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曰:“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时守备一无可 恃,锜于城上躬自督厉。壬寅,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擒千户阿黑等二 人。夜遣千余人击之,连战,杀虏颇众。既而三路都统葛王褒以兵三万,与龙虎 大王合兵薄城。锜令开诸门,金人疑不敢近
A.大脑神经细胞的活性由于受到自身动作电位、神经递质与神经突触变化的影响 而发生改变,脑区间出现相互作用,意识随即产生。 B.大脑的功能包括能够通过神经元的共同工作产生意识,还包括通过自主神经系 统能够调节身体功能、运动行为和激素释放等。 C.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大脑获得了处于调节身体基本功能的脑组织之“上”的 “额外的”脑组织,所以其意识比动物的意识要多得多。 D.意识的“共性”特征是指意识是大脑神经细胞活动的产物, “个性”特征是 指因每个人大脑不同而产生的意识所具有了的独特性。 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只是由大脑特定脑区内神经细胞的神经递质释放和活性改变而产生的结 果,所以大脑工作的结果自然不是主观的。 B.在大脑皮层内,特定的神经细胞对视锥细胞中以电活动形式存在的红色波长编 码进行解码,这样我们的眼睛就能看到红色。 C.各种意识的活动基础都是神经细胞的某种特定功能改变或与特定脑区神经细 胞的交流,所以反思内省和语言表述是客观的。 D.人们已经开始通过一系列的精密仪器的客观测量和其他技术方法来解读意识 活动,甚至能够消除脑——意识关系的神秘感。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笛卡尔之后的哲学家们徘徊于如何在意识与物质之间划分出明显界线,而当前 神经科学的研究终于结束了这困惑已久的难题。 B.大脑的独一无二性形成是因为人既要受物种、遗传背景和大脑早期发育环境的 差异影响,又要受后天成长环境或经历的影响。 C.即使意愿不同,个体因为拥有不同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也可能会采取相同的行 动。这些意识差异也就具有了客观的属性。 D.大多相信二元论的学者们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他们从根本 上不认同大脑工作是“无意识的”这一属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美仪状,善射,声如洪钟。 尝从仲武征讨,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 高宗即位,录仲武后,锜得召见,奇之。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儿啼, 辄怖之曰:“刘都护来!” 十年,充东京副留守,节制军马。锜自临安溯江绝淮。至涡口,方食,暴风拔坐 帐,锜曰:“此贼兆也,主暴兵。”五月,抵顺昌,金人果败盟来侵。召诸将计 事,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小顺流还江南。”锜曰: “今东京虽失,幸全军至此,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意已决,敢言去者斩!” 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议与锜合,锜大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置家寺中, 积薪于门,戒守者曰:“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敌手也。”于是军士皆奋, 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曰:“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时守备一无可 恃,锜于城上躬自督厉。壬寅,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擒千户阿黑等二 人。夜遣千余人击之,连战,杀虏颇众。既而三路都统葛王褎以兵三万,与龙虎 大王合兵薄城。锜令开诸门,金人疑不敢近
后知潭州,江陵县东有黄潭,建炎间,有司决水入江以御盗,由是夏秋涨溢,荆、 衡间皆被水患。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流民自占者几千户。 三十一年,金主亮调军六十万,自将南来,弥望数十里,不断如银壁,中外大震。 时宿将无在者,乃以锜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逐路军马。八月,锜引兵屯扬州, 建大将旗鼓,军容甚肃,观者叹息。以兵驻清河口。金人以毡裏船载粮而来,锜 使善没者凿沉其舟。金万户高景山攻扬州,锜遣员琦拒于皂角林,陷围力战,林 中伏发,大败之,斩景山,俘数百人。三十二年闰二月,锜发怒,呕血数升而卒 后谥武穆。 锜慷慨深毅,有儒将风。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锜姓名者,罪不赦。枚举南 朝诸将,问其下孰敢当者,皆随姓名其答如响,至锜,莫有应者。 (选自《宋史·卷三六六》,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人果败盟来侵 败:解除 B、锜豫于城下设伏 豫:预先 C、与龙虎大王合兵薄城 薄:逼近 D、斥膏腴田数千亩 斥:开拓 5.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够体现刘锜“善战”的一组是(3分) ①随以一矢室之,人服其精 ②有城可守,奈何弃之 ③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 ④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 ⑤林中伏发,大败之 ⑥锜令开诸门,金人疑不敢近 ①②③ ①④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锜外表出众,擅长射箭,声音洪亮;因父亲而受到高宗的召见和任用;与夏 交战时屡次获胜,夏人孩子啼哭,夏人就吓唬说:“刘都护来了! B、刘锜坚决反对不抵抗金兵。他将自己的家眷安置在官署,在门口堆起柴薪, 并告诫守卫一旦城池失守就点火,以免家眷落入敌手而遭羞辱。 C、刘锜担任潭州知府时,下令堵住江陵县东黄潭被挖开的地方,治理了荆州和 衡州一带的洪涝,使几千户流落在外的百姓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D、金主完颜亮问手下南宋将领中有谁比自己更厉害的,并逐一列举名字,手下 随他叫出的名字立即回应,叫到刘锜名字的时候,却无人应答。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议与锜合,锜大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 (2)锜引兵屯扬州,建大将旗鼓,军容甚肃,观者叹息。 (一)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浪淘沙·题陈汝朝白鹭①画卷 张炎② 玉立水云乡,尔我相忘。披离寒羽庇风霜。不趁白鸥③游海上,静看鱼忙, 应笑我凄凉,客路何长!犹将孤影侣斜阳。花底鹓行④无认处,却对秋塘
后知潭州,江陵县东有黄潭,建炎间,有司决水入江以御盗,由是夏秋涨溢,荆、 衡间皆被水患。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流民自占者几千户。 三十一年,金主亮调军六十万,自将南来,弥望数十里,不断如银壁,中外大震。 时宿将无在者,乃以锜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逐路军马。八月,锜引兵屯扬州, 建大将旗鼓,军容甚肃,观者叹息。以兵驻清河口。金人以毡裹船载粮而来,锜 使善没者凿沉其舟。金万户高景山攻扬州,锜遣员琦拒于皂角林,陷围力战,林 中伏发,大败之,斩景山,俘数百人。三十二年闰二月,锜发怒,呕血数升而卒。 后谥武穆。 锜慷慨深毅,有儒将风。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锜姓名者,罪不赦。枚举南 朝诸将,问其下孰敢当者,皆随姓名其答如响,至锜,莫有应者。 (选自《宋史•卷三六六》,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金人果败盟来侵 败:解除 B、锜豫于城下设伏 豫:预先 C、与龙虎大王合兵薄城 薄:逼近 D、斥膏腴田数千亩 斥:开拓 5.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够体现刘锜“善战”的一组是(3 分) ①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 ②有城可守,奈何弃之 ③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 ④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 ⑤林中伏发,大败之 ⑥锜令开诸门,金人疑不敢近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锜外表出众,擅长射箭,声音洪亮;因父亲而受到高宗的召见和任用;与夏 交战时屡次获胜,夏人孩子啼哭,夏人就吓唬说:“刘都护来了!” B、刘锜坚决反对不抵抗金兵。他将自己的家眷安置在官署,在门口堆起柴薪, 并告诫守卫一旦城池失守就点火,以免家眷落入敌手而遭羞辱。 C、刘锜担任潭州知府时,下令堵住江陵县东黄潭被挖开的地方,治理了荆州和 衡州一带的洪涝,使几千户流落在外的百姓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D、金主完颜亮问手下南宋将领中有谁比自己更厉害的,并逐一列举名字,手下 随他叫出的名字立即回应,叫到刘锜名字的时候,却无人应答。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议与锜合,锜大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 (2)锜引兵屯扬州,建大将旗鼓,军容甚肃,观者叹息。 (一)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浪淘沙·题陈汝朝白鹭①画卷 张炎② 玉立水云乡,尔我相忘。披离寒羽庇风霜。不趁白鸥③游海上,静看鱼忙。 应笑我凄凉,客路何长!犹将孤影侣斜阳。花底鹓行④无认处,却对秋塘
注:①白鹭,有版本作“百鹭”。②张炎,南宋诗人,宋亡以后,曾北游燕赵谋 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③白鸥,常用以喻隐士。④鹓(yuan)行,比喻官员 上朝的行列。 8、诗中的白鹭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塑造这个形象的用意何在?(6分) 9、“犹将孤影侣斜阳”一句诗中,哪一个词用得好?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5 分) 二)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嗟乎!一人之心,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 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 千古江山, 。舞榭歌 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浩荡离愁白日斜, ,化作 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 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 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狼来了 凌鼎年 七丫村附近有座狼山,狼山之所以叫狼山,没有什么典故,也没有什么历史传说 仅仅因为这山上早年有狼,村民们就把这山称之为狼山,后来叫顺叫习惯了,狼 山之名也就写进了《娄城志》里 名不副实的是,这叫狼山的山,早就没有狼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过多次 搜山打狼,后来不要说狼,连猪獾、狗獾、果子狸、刺猬等野生动物也极少能见 到 狼山上没有庙宇,没有民居,没有名胜古迹,更没有人住,有的只是老树、灌木、 荆棘、杂草,经济价值不大,一直没有开发。 文革时,有一位老干部,与一位老知识分子先后吊死在狼山的歪脖子树上,等发 现时,已腐烂,生了蛆,不但臭不可闻,而且面目狰狞,这以后,老百姓就不大 敢随便上山了,父母更是不让孩子上山。不久,就流传起狼山有鬼出现的传闻, 还传得有鼻子有眼。这一来,就更没有人敢轻易上山了。 去年中秋的一个晚上,突然从狼山上传来了“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救命啊!” 的呼声,凄厉而恐惧,但呼救者喊破嗓子,并不见有人上山去救。 第二天,山下七丫村的村民议论:这山哪有狼啊,几十年都没有狼迹了。假的, 百分之百假的,肯定是谁吃饱了撑的,寻开心找乐子忽悠大家,谁上山谁傻子。 是啊,不救没有人怪:你上山去救了,去打了狼,万一狼没有见着,见着个受伤 的,半死不活的,赖上了你,那不是大麻烦吗。再说了,狼如今是国家二级保护 动物,就算有,谁敢打?你打了,打伤了,打死了,有关部门要罚你款,你给不 给?别没事找事,自找麻烦。 对对对,村民都这么认为
注:①白鹭,有版本作“百鹭”。②张炎,南宋诗人,宋亡以后,曾北游燕赵谋 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③白鸥,常用以喻隐士。④鹓(yuān)行,比喻官员 上朝的行列。 8、诗中的白鹭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塑造这个形象的用意何在?(6 分) 9、“犹将孤影侣斜阳”一句诗中,哪一个词用得好?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5 分) (二) 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嗟乎!一人之心,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 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 千古江山, 。舞榭歌 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浩荡离愁白日斜, 。 ,化作 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 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 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狼来了 凌鼎年 七丫村附近有座狼山,狼山之所以叫狼山,没有什么典故,也没有什么历史传说, 仅仅因为这山上早年有狼,村民们就把这山称之为狼山,后来叫顺叫习惯了,狼 山之名也就写进了《娄城志》里。 名不副实的是,这叫狼山的山,早就没有狼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过多次 搜山打狼,后来不要说狼,连猪獾、狗獾、果子狸、刺猬等野生动物也极少能见 到。 狼山上没有庙宇,没有民居,没有名胜古迹,更没有人住,有的只是老树、灌木、 荆棘、杂草,经济价值不大,一直没有开发。 文革时,有一位老干部,与一位老知识分子先后吊死在狼山的歪脖子树上,等发 现时,已腐烂,生了蛆,不但臭不可闻,而且面目狰狞,这以后,老百姓就不大 敢随便上山了,父母更是不让孩子上山。不久,就流传起狼山有鬼出现的传闻, 还传得有鼻子有眼。这一来,就更没有人敢轻易上山了。 去年中秋的一个晚上,突然从狼山上传来了“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救命啊!” 的呼声,凄厉而恐惧,但呼救者喊破嗓子,并不见有人上山去救。 第二天,山下七丫村的村民议论:这山哪有狼啊,几十年都没有狼迹了。假的, 百分之百假的,肯定是谁吃饱了撑的,寻开心找乐子忽悠大家,谁上山谁傻子。 是啊,不救没有人怪;你上山去救了,去打了狼,万一狼没有见着,见着个受伤 的,半死不活的,赖上了你,那不是大麻烦吗。再说了,狼如今是国家二级保护 动物,就算有,谁敢打?你打了,打伤了,打死了,有关部门要罚你款,你给不 给?别没事找事,自找麻烦。 对对对,村民都这么认为
胆大的山旺说:“走,上山上去看看,大白天去,我们几个人结伙去,还怕撞着 鬼吗?” 山旺等几个在半山腰发现了一条死狼,看样子死了一段时间了,已有点腐烂 难道狼山真的又有狼了? 山旺看了半天说:像狼,也像狗,可能是狼,也可能是狗。 其他几个反反复复看了,有说是狼,有说是狗,大家吃不准究竟是狼是狗。 关于狼山到底有没有狼,成了疑问 但不知怎么回事,没几天狼山有狼的说法越传越远。 古庙镇镇政府决定组织人上山考察,看看到底有没有狼 娄城电视台决定跟踪拍摄。 村民甲说:懂了吧,这是策划的,肯定早有人策划 村民乙说:看来镇政府准备开发狼山了,要不如此兴师动众干嘛? 多位村民说:幸好那晚上没有上当受骗 就在考察队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村民们又听到狼山上有人喊:“狼来了!狼来 这一次,连山旺也彻底不相信了,他搂紧了老婆说:“我们管我们,别理他,肯 定是为明天考察造舆论,假到底了。” 第二天,镇政府组织的考察队出发时,镇宣传委员带队,镇党委书记来送行,场 面还不小,可惜只有看热闹的,并没有哪个跟着上山。七丫村的山旺等村民对电 视台的人不无调侃地说:“卖力点,好好拍几个狼咬人的画面,也让我们开开眼 界 考察的结果说是发现了狼粪、狼毛、狼窝,这都有镜头的,最最出人意外地是拍 到了昨晚被狼咬伤的一位中年人,腿上被咬了一口,据他自己讲:后来爬到树上 才逃过一劫。电视画面是真真切切的,那中年人腿上的伤口也确确实实流着血, 有牙齿印,很痛苦的面部表情给电视观众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这中年人村民都没有见过,电视台介绍说他叫赵宇纶,省里的地质工程师。村民 们弄不懂的是他晚上跑到狼山干什么?难道勘察到了什么宝贝?村民们奇怪,关 于这些,电视台语焉不详,会不会是出于保密? 至于狼山到底是真有狼,还是需要狼,村民们两派意见,山旺与村民甲、村民乙 等说打死也不信狼山有狼。村书记认为电视台都播了有狼,那一定有狼,不相信 镇政府,不相信电视台,难道相信你山旺?你山旺算个甚么东西。 不过,除七丫村部分村民以外,娄城全市上下,包括外地的都为狼山高兴,因为 狼山终于又有狼了,名副其实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说谁在质疑狼山发现 狼的报道。 很多人都想来狼山一游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三段对狼山多个“没有”“更没有”“一直没有”的反复渲染,侧面反 映了外部世界对这座山的长期漠视,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B.这篇小说虽不讲究叙事手法,但统观全篇如同从现实中撷取的一个鲜活片断 第四段巧设悬念,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C.本文借寓言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性:先明狼绝迹,再闻狼现身,继说 狼新闻,尾说狼确有,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D.小说语言平易朴实,同时又善用谐音来增强语文章讽刺意味。如“赵宇纶”与 “造舆论”谐音,“山旺”与“狼山兴旺”的“山旺”谐音
胆大的山旺说:“走,上山上去看看,大白天去,我们几个人结伙去,还怕撞着 鬼吗?” 山旺等几个在半山腰发现了一条死狼,看样子死了一段时间了,已有点腐烂。 难道狼山真的又有狼了? 山旺看了半天说:像狼,也像狗,可能是狼,也可能是狗。 其他几个反反复复看了,有说是狼,有说是狗,大家吃不准究竟是狼是狗。 关于狼山到底有没有狼,成了疑问。 但不知怎么回事,没几天狼山有狼的说法越传越远。 古庙镇镇政府决定组织人上山考察,看看到底有没有狼。 娄城电视台决定跟踪拍摄。 村民甲说:懂了吧,这是策划的,肯定早有人策划。 村民乙说:看来镇政府准备开发狼山了,要不如此兴师动众干嘛? 多位村民说:幸好那晚上没有上当受骗。 就在考察队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村民们又听到狼山上有人喊:“狼来了!狼来 了!……” 这一次,连山旺也彻底不相信了,他搂紧了老婆说:“我们管我们,别理他,肯 定是为明天考察造舆论,假到底了。” 第二天,镇政府组织的考察队出发时,镇宣传委员带队,镇党委书记来送行,场 面还不小,可惜只有看热闹的,并没有哪个跟着上山。七丫村的山旺等村民对电 视台的人不无调侃地说:“卖力点,好好拍几个狼咬人的画面,也让我们开开眼 界……” 考察的结果说是发现了狼粪、狼毛、狼窝,这都有镜头的,最最出人意外地是拍 到了昨晚被狼咬伤的一位中年人,腿上被咬了一口,据他自己讲:后来爬到树上 才逃过一劫。电视画面是真真切切的,那中年人腿上的伤口也确确实实流着血, 有牙齿印,很痛苦的面部表情给电视观众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这中年人村民都没有见过,电视台介绍说他叫赵宇纶,省里的地质工程师。村民 们弄不懂的是他晚上跑到狼山干什么?难道勘察到了什么宝贝?村民们奇怪,关 于这些,电视台语焉不详,会不会是出于保密? 至于狼山到底是真有狼,还是需要狼,村民们两派意见,山旺与村民甲、村民乙 等说打死也不信狼山有狼。村书记认为电视台都播了有狼,那一定有狼,不相信 镇政府,不相信电视台,难道相信你山旺?你山旺算个甚么东西。 不过,除七丫村部分村民以外,娄城全市上下,包括外地的都为狼山高兴,因为 狼山终于又有狼了,名副其实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说谁在质疑狼山发现 狼的报道。 很多人都想来狼山一游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第三段对狼山多个“没有”“更没有”“一直没有”的反复渲染,侧面反 映了外部世界对这座山的长期漠视,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B.这篇小说虽不讲究叙事手法,但统观全篇如同从现实中撷取的一个鲜活片断; 第四段巧设悬念,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C.本文借寓言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性:先明狼绝迹,再闻狼现身,继说 狼新闻,尾说狼确有,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D.小说语言平易朴实,同时又善用谐音来增强语文章讽刺意味。如“赵宇纶”与 “造舆论”谐音,“山旺”与“狼山兴旺”的“山旺”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