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试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的第三、四大题为选考 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 题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个人认为,中华文化虽然博大精深,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它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人 本精神,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是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的—种文化。这与 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有所区别的。我们从中国远古的神话看起。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 很多的主要人物都是天上的神灵,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是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他们在天 上俯视着人间,他们为人间恩赐幸福,有时也为人间带来灾难。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就不 是这样的。我们的大禹治水,我们的女娲补天,我们的后羿射日.这些神话里的主角都是凡 间的人,都是人间某些具有非凡本领的、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是某些氏族首领的代 衷。因为他们造福于民,或者为民除害,所以他们的人格就升格为神格,这样才构成了中华 的神话谱系。在先秦时代,虽然诸子百家争鸣得很厉害。各种思想流派都提出了不同的观念 但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就是当他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不管是思考社会还思考自然, 他们的出发点在人,他们最后的落脚点也在人,这是一种人本文化、人本思想。 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代影响最大、后来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主流的两派,可能就是儒家和 道家。这两派虽然互相论争,看上去好像水火不相容,但是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非常重视人。 所不同的是,道蒙所重视的是个体的生命价值,而儒家所重视的是群体的利益.儒家是在重
2010 年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的第三、四大题为选考 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 题号涂黑。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个人认为,中华文化虽然博大精深,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它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人 本精神,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是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的一种文化。这与 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有所区别的。我们从中国远古的神话看起。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 很多的主要人物都是天上的神灵,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是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他们在天 上俯视着人间,他们为人间恩赐幸福,有时也为人间带来灾难。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就不 是这样的。我们的大禹治水,我们的女娲补天,我们的后羿射日.这些神话里的主角都是凡 间的人,都是人间某些具有非凡本领的、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是某些氏族首领的代 衷。因为他们造福于民,或者为民除害,所以他们的人格就升格为神格,这样才构成了中华 的神话谱系。在先秦时代,虽然诸子百家争鸣得很厉害。各种思想流派都提出了不同的观念, 但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就是当他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不管是思考社会还思考自然, 他们的出发点在人,他们最后的落脚点也在人,这是一种人本文化、人本思想。 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代影响最大、后来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主流的两派,可能就是儒家和 道家。这两派虽然互相论争,看上去好像水火不相容,但是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非常重视人。 所不同的是,道蒙所重视的是个体的生命价值,而儒家所重视的是群体的利益.儒家是在重
视个体的基础上更重视群体,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利益。所 以在价值观方面,儒家与道家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中国的古人,我们中华民族的 先民,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是非常优越,所以他们不能像印度人那样在热带森林里简易地 谋生,非常容易地维持生命。我们在黄河流域,在这个水深土厚、气候也不是很温暖的地方 而且有滔滔的大河需要治理,不治的话就会有水患。所以对中华民族来说,如果太强调个体 生命而忽视群体利益的话,就不利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繁衍。因此,以儒家的孔孟之道 为代表的这种伦理观念、道德理想,就历史地被选择为我们这个文化的核心精神。也就是说 道家只是一种补充,儒家才是核心。这不是由于儒家特别善于宣传,善于著书立说,或是某 个杰出的儒者努力奋斗的结果,这是种自然的选择。 选自莫砺锋《杜甫诗歌讲演录》) 下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 的以人为本的文化 B.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神话中的人物行为体现了中华义化精神,是 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C.中华文化是一种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在起源上、价值判断的出发点上都完全不同 的特有的民族文化 D.先秦诸子百家在思考社会和自然的时候,他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体现着中 华文化的人本精神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的神话谱系是由某些具有非凡本领的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由人格升为 神格而形成们 B.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区别在于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民族文化,其出 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 C.儒家也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只是在此基础上更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利益 D.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孔孟之道,是适应中华民族的生存而产生,又适应了中华 民族生存而发展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来看,注重群体利益是出于一种民族生存的选择 B.道家所重视的个体生命价值与儒家所重视的群体利益在中华文化中是互补的。相辅 相成的。 C.儒家文化在社会发展变化中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这是中华民族生存的自然选择的 结果
视个体的基础上更重视群体,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利益。所 以在价值观方面,儒家与道家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中国的古人,我们中华民族的 先民,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是非常优越,所以他们不能像印度人那样在热带森林里简易地 谋生,非常容易地维持生命。我们在黄河流域,在这个水深土厚、气候也不是很温暖的地方 而且有滔滔的大河需要治理,不治的话就会有水患。所以对中华民族来说,如果太强调个体 生命而忽视群体利益的话,就不利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繁衍。因此,以儒家的孔孟之道 为代表的这种伦理观念、道德理想,就历史地被选择为我们这个文化的核心精神。也就是说, 道家只是一种补充,儒家才是核心。这不是由于儒家特别善于宣传,善于著书立说,或是某 个杰出的儒者努力奋斗的结果,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选自莫砺锋《杜甫诗歌讲演录》) 1.下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 的以人为本的文化。 B.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神话中的人物行为体现了中华义化精神,是 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C.中华文化是一种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在起源上、价值判断的出发点上都完全不同 的特有的民族文化 D.先秦诸子百家在思考社会和自然的时候,他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体现着中 华文化的人本精神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华文化的神话谱系是由某些具有非凡本领的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由人格升为 神格而形成们。 B.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区别在于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民族文化,其出 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 C.儒家也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只是在此基础上更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利益。 D.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孔孟之道,是适应中华民族的生存而产生,又适应了中华 民族生存而发展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来看,注重群体利益是出于一种民族生存的选择。 B.道家所重视的个体生命价值与儒家所重视的群体利益在中华文化中是互补的。相辅 相成的。 C.儒家文化在社会发展变化中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这是中华民族生存的自然选择的 结果
D.因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儒家文化,所以儒家思想的演变,就是中华民族文 化的演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谦,博州堂邑人。曾祖直,以纯厚闻于乡党,里有盗其衣者,置不问。州将廉知,俾 人故窃其衣,亦不诉理,即召诘前盗衣者,俾还之。直绐云:“衣乃自以遗少年,非窃也。 州将义之,赐以金帛,不受而去。父仁罕,轻侠自任。五代末,寇盜充斥,仁罕率众断澶州 浮桥以溃贼,因诱获数十人,出刍粟给官军。补内黄镇将。尝因事空酒家·遇群寇暴集,以 计悉枭其首。 谦少感概,不拘小节。初诣岭表省父,仁罕资以金帛,令北归行商。还堂邑旧墅,尝为 乡里恶少所辱,谦不胜怒,殴杀之。亡命京师,遂应募从军。补卫士,稍迁内殿直都知。至 道初,真宗升储邸。增补宫卫,太宗御坐,亲选诸校,授谦东宫亲卫都知.赐袍笏、靴带、 器币。真宗即位,擢授洛苑使。谦起行伍,不乐禁职,求换秩,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上幸大 名,至北苑,属谦有疾,遺归将护,谦恳请从行。既俾其二孑随侍,仍挟尚医以从,御厨调 膳以给之。疾瘳,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上闻,赐白金二百两。驾还,改捧日左厢都指挥使。 时高翰为天武左厢都校,有卒负债杀人,瘗尸翰营中,累日,发土得之。上怒翰失检察,执 见于便殿。谦即前奏:“翰职在巡逻及阅教诸军,不时在营,本营事宜责之军头。″上为释翰 非 先是,谦久权殿前都虞候,俄擢曹璨正授,谦颇形慨叹。至是,璨副马军,而升谦领禁 卫焉。河北屯兵,常以八月给冬衣。谦上言边城早寒,请给以六月,后以为例。无何,以足 疾求典郡,上召见,敦勉之 (《宋史刘谦传》卷二百七十五)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置不问 置:搁置 B.州将廉知廉:访查
D.因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儒家文化,所以儒家思想的演变,就是中华民族文 化的演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刘谦,博州堂邑人。曾祖直,以纯厚闻于乡党,里有盗其衣者,置.不问。州将廉.知,俾 人故窃其衣,亦不诉理,即召诘.前盗衣者,俾还之。直绐.云:“衣乃自以遗少年,非窃也。” 州将义之,赐以金帛,不受而去。父仁罕,轻侠自任。五代末,寇盗充斥,仁罕率众断澶州 浮桥以溃贼,因诱获数十人,出刍粟给官军。补内黄镇将。尝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 计悉枭其首。 谦少感概,不拘小节。初诣岭表省父,仁罕资以金帛,令北归行商。还堂邑旧墅,尝为 乡里恶少所辱,谦不胜怒,殴杀之。亡命京师,遂应募从军。补卫士,稍迁内殿直都知。至 道初,真宗升储邸。增补宫卫,太宗御坐,亲选诸校,授谦东宫亲卫都知.赐袍笏、靴带、 器币。真宗即位,擢授洛苑使。谦起行伍,不乐禁职,求换秩,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上幸大 名,至北苑,属谦有疾,遣归将护,谦恳请从行。既俾其二子随侍,仍挟尚医以从,御厨调 膳以给之。疾瘳,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上闻,赐白金二百两。驾还,改捧日左厢都指挥使。 时高翰为天武左厢都校,有卒负债杀人,瘗尸翰营中,累日,发土得之。上怒翰失检察,执 见于便殿。谦即前奏:“翰职在巡逻及阅教诸军,不时在营,本营事宜责之军头。”上为释翰 罪。 先是,谦久权殿前都虞候,俄擢曹璨正授,谦颇形慨叹。至是,璨副马军,而升谦领禁 卫焉。河北屯兵,常以八月给冬衣。谦上言边城早寒,请给以六月,后以为例。无何,以足 疾求典郡,上召见,敦勉之。 (《宋史·刘谦传》卷二百七十五)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置.不问 置:搁置 B.州将廉.知 廉:访查
C.即召诘前盎求者诘:责问 D.直绐云绐:告知 5.下列各组句子,能直接表现刘谦“不拘小节”和“为人耿直”的一组是(3分) A.①尝为乡里恶少所辱②稍迁内殿直都知 B.①不乐禁职.求换秩 ②谦恳请从行 C.①谦不胜毯.殴杀之 ②本营事宜责之军头 D.①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②以足疾求典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谦的曾祖父刘直,因纯朴敦厚在乡里闻名,父亲刘仁罕,在五代末强盗窃贼横行 的情况下,曾带领众人奋勇击溃窃贼,并拿出粮草供给官军。 B.刘谦年轻时情感激昂且有气概。到岭外探望父亲,父亲用钱财和布帛来资助他,让 他回家经商。刘谦在乡里犯了人命案,逃命到京城,应征入伍 C.宋太宗和宋真宗都十分信任刘谦,太宗准备退位时赐给他袍笏、靴带、器币,真宗 登基后,提拔他为洛苑使,由于他不喜欢宫禁中职位而改任他职 D.在士兵欠债杀人,把尸首埋在高翰营中,后来挖地找到尸首一事上,皇上怒斥高翰 有失检察,高翰在便殿申诉,由于刘谦的禀奏才免除他的罪过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计悉枭其首。(5分)’. 译文 (2)既俾其二子随侍,仍挟尚医以从,御厨调膳以给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8~9题。 浣溪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舂水浸舂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8.有人评价此词“诗中有画”,从词的上阕看,这一评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请简要说 明。(5分) 9.词的下阕,诗人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变化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谐》之言曰:“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
C.即召诘.前盎求者 诘:责问 D.直绐.云 绐:告知 5.下列各组句子,能直接表现刘谦“不拘小节”和“为人耿直”的一组是(3 分) A.①尝为乡里恶少所辱 ②稍迁内殿直都知 B.①不乐禁职.求换秩 ②谦恳请从行 C.①谦不胜毯.殴杀之 ②本营事宜责之军头 D.①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 ②以足疾求典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谦的曾祖父刘直,因纯朴敦厚在乡里闻名,父亲刘仁罕,在五代末强盗窃贼横行 的情况下,曾带领众人奋勇击溃窃贼,并拿出粮草供给官军。 B.刘谦年轻时情感激昂且有气概。到岭外探望父亲,父亲用钱财和布帛来资助他,让 他回家经商。刘谦在乡里犯了人命案,逃命到京城,应征入伍。 C.宋太宗和宋真宗都十分信任刘谦,太宗准备退位时赐给他袍笏、靴带、器币,真宗 登基后,提拔他为洛苑使,由于他不喜欢宫禁中职位而改任他职。 D.在士兵欠债杀人,把尸首埋在高翰营中,后来挖地找到尸首一事上,皇上怒斥高翰 有失检察,高翰在便殿申诉,由于刘谦的禀奏才免除他的罪过。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尝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计悉枭其首。(5 分) ’. 译文: (2)既俾其二子随侍,仍挟尚医以从,御厨调膳以给之。(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 8~9 题。 浣溪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8.有人评价此词“诗中有画”,从词的上阕看,这一评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请简要说 明。(5 分) 9.词的下阕,诗人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变化的?请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谐》之言曰:“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
也。”(庄子《逍遥游》) (2)陛下亦宜自谋, 诸葛亮《出师表》)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乙选考题 注意: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 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 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凄(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河边的女子 修祥明 这是一个夏日的早晨。天亮得透透的了。日头还没有露脸。女子坐在河边的石蓬上洗衣 裳。衣裳有一大堆——爹的、娘的、她的,还有仨门帘、俩被单、三块枕巾、一条线毯。 没有云,也没有风,天蓝得像一湾清水似的。女子把一大堆衣裳泡湿和打上肥皂后.日头才 从天边冒出了一小块儿来。那红红的一小块日头,像早起化妆的女人剩在那里的一堆胭脂似 的。如果那真是一堆胭脂,她会不惜脚步和力气,回家拿一个雪花膏瓶子把它装起来。从河 边到天边,看起来只有一两里地那么远,喝碗水的功夫就能走过去。但她明白,不用说这 辈子,就是再活一辈子,她日夜不停地走,也走不到天边。走不到那日头的身旁去。一群喜 鹊飞了来。它们呼啦着翅膀在她的头顶转了-圈,然后在河南沿的两棵柳树上落下来。是五 只吧?她数了数,是五只。数着喜鹊,她擦了擦前额上的汘,把贴在脸上的几根头发理到头 上去。这群喜鹊住在她家天井的那棵老槐树上。喜鹊没有忧愁,成天价快快乐乐的。只要它 们愿意,可以长久地在她家里住下去。但她却要走了,马上要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日头 又往上冒了二扁指。日光洒下来.河面上像漂着一层厚厚的、闪亮的蜂蜜似的。再过一集, 她就要嫁到离村五十里远的南镇去。喜鹊能跟着飞去吗?喜鹊把两棵柳树的柱条压得摇摇晃 晃,喜鹊也跟着摇晃着,似要闪下来,却又那么牢靠地立在上面。爹娘对这门亲事很满意, 但她真要走了,他们又舍不得了。一群小鱼游到她身前的水面上来。这些日子,爹天天喘粗
也。”(庄子《逍遥游》) (2)陛下亦宜自谋, , 。(诸葛亮《出师表》)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4) ,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乙 选考题 注意: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 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 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凄(25 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河边的女子 修祥明 这是一个夏日的早晨。天亮得透透的了。日头还没有露脸。女子坐在河边的石蓬上洗衣 裳。衣裳有一大堆——爹的、娘的、她的,还有仨门帘、俩被单、三块枕巾、一条线毯。 没有云,也没有风,天蓝得像一湾清水似的。女子把一大堆衣裳泡湿和打上肥皂后.日头才 从天边冒出了一小块儿来。那红红的一小块日头,像早起化妆的女人剩在那里的一堆胭脂似 的。如果那真是一堆胭脂,她会不惜脚步和力气,回家拿一个雪花膏瓶子把它装起来。从河 边到天边,看起来只有一两里地那么远,喝碗水的功夫就能走过去。但她明白,不用说这一 辈子,就是再活一辈子,她日夜不停地走,也走不到天边。走不到那日头的身旁去。一群喜 鹊飞了来。它们呼啦着翅膀在她的头顶转了一圈,然后在河南沿的两棵柳树上落下来。是五 只吧?她数了数,是五只。数着喜鹊,她擦了擦前额上的汗,把贴在脸上的几根头发理到头 上去。这群喜鹊住在她家天井的那棵老槐树上。喜鹊没有忧愁,成天价快快乐乐的。只要它 们愿意,可以长久地在她家里住下去。但她却要走了,马上要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日头 又往上冒了二扁指。日光洒下来.河面上像漂着一层厚厚的、闪亮的蜂蜜似的。再过一集, 她就要嫁到离村五十里远的南镇去。喜鹊能跟着飞去吗?喜鹊把两棵柳树的柱条压得摇摇晃 晃,喜鹊也跟着摇晃着,似要闪下来,却又那么牢靠地立在上面。爹娘对这门亲事很满意, 但她真要走了,他们又舍不得了。一群小鱼游到她身前的水面上来。这些日子,爹天天喘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