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试题 语文 第I卷阅读题(70分) 甲必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听觉叙事初探(节选) 傅修延 文学研究领域的“听觉转向”,表现为涉及听觉感知的学术成果不断增多,“听 觉叙事”这一概念逐步为人接受,对其内涵的认同渐趋一致。国外这方面的开拓 之作,应属加拿大的梅尔巴·卡迪-基恩2005年的论文《现代主义音景与智性的 聆听:听觉感知的叙事研究》,该文将声学概念与叙事理论相结合,对伍尔芙小 说中的听觉叙事作了富有启迪性的研究,指出“耳朵可能比眼睛提供更具包容性 的对世界的认识,但感知的却是同一个现实。具有不同感觉的优越性在于,他们 可以互相帮助。”以上简略勾勒显示:开展对听觉叙事的专门研究,既是对视听 失衡现状的一种理论反拨,也是人文学科“听觉转向”的逻辑必然,一个前景广 阔的的领域正向研究者发出强有力的召唤。 听觉叙事的研究意义不只体现于视听文化激荡之际闻鸡起舞,更为重要的是响应 文学内部因听觉缺位而郁积的理论诉求。众所周知,当一种感官被过度强化,其 他感官便会受到影响,在当前这个“眼睛”全面压倒“耳朵”的时代,人们的听 觉已在一定意义上为视觉所取代。迄今为止的中西文论均有过度倚重视觉之嫌, 当前使用频率较髙的一些文论术语,如“视角”“观察”“聚焦”“焦点”之 类,全都在强调眼睛的作用,似乎视觉信号的传递可以代替一切,很少有人想到 自己同时也在用耳朵和其他感官接受信息。我曾多次提到,“视角”之类概念对 天生的盲人来说毫无意义,他们因失明而变得灵敏的耳朵也无法“聚焦”。眼睛 在五官接受中的中心地位,导致研究者的表达方式出现向视觉的严重偏斜。前些 年有人批评国内文论在外界压迫下的“失语”表现,其实“失聪”更是中西文论 的一大通弊。 “失聪”现象之所以普遍存在,深层原因为人们忘记了文学最初是一种诉诸听觉 的艺术,听觉叙事研究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阐扬听觉在文学中的价值,达到针 砭文学研究“失聪”这一痼疾的目的。在蒲松龄《聊斋志异·口技》故事的结尾, 人们发现听到的事件原来只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之中,但这也揭示了“听”是一种 更具艺术潜质的感知方——听觉不像视觉那样能够“直击”对象,所获得的信息 量与视觉也无法相比,但正是这种“间接”与“不足”,给人们的想象提供了更 多的空间。麦克卢汉用“热”和“冷”来形容媒介提供信息的多寡:“热媒介” 要求的参与度(或译为“卷入程度”)低,“冷媒介”要求的参与度高;听觉与 视觉相比要“冷”得多,参与者的想象投入(卷入程度)也要髙得多,因此必然 是更“酷”(cool)的 听觉不但比视觉更“酷”,其发生也较视觉为早。人在母腹中便能响应母亲的呼 唤,这时专司听觉的耳朵尚未充分发育,孕育中的小生命是用整个身体来感受体 外的刺激,而眼睛在这种状态下全无用武之地。听觉的原始性质决定了人对声音 的反应更为本能,T.S.艾略特将艺术范畴的听觉反应称为“听觉想象力”,他说 这种想象力能“深入最原始、最彻底遗忘的底层”,唤起与原始感觉有千丝万缕 联系的想象与感动;与此异曲同工的是叶芝说过的一句话一“我一生都用来把诗 歌中为视觉而写的语句清除τ净”。《红楼梦》第40回林黛玉说李商隐诗中她 只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此语应视为曹雪芹本人的夫子自道,因为小说有太
辽宁省大连 2014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试题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70 分) 甲 必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听觉叙事初探(节选) 傅修延 文学研究领域的“听觉转向”,表现为涉及听觉感知的学术成果不断增多,“听 觉叙事”这一概念逐步为人接受,对其内涵的认同渐趋一致。国外这方面的开拓 之作,应属加拿大的梅尔巴•卡迪-基恩 2005 年的论文《现代主义音景与智性的 聆听:听觉感知的叙事研究》,该文将声学概念与叙事理论相结合,对伍尔芙小 说中的听觉叙事作了富有启迪性的研究,指出“耳朵可能比眼睛提供更具包容性 的对世界的认识,但感知的却是同一个现实。具有不同感觉的优越性在于,他们 可以互相帮助。”以上简略勾勒显示:开展对听觉叙事的专门研究,既是对视听 失衡现状的一种理论反拨,也是人文学科“听觉转向”的逻辑必然,一个前景广 阔的的领域正向研究者发出强有力的召唤。 听觉叙事的研究意义不只体现于视听文化激荡之际闻鸡起舞,更为重要的是响应 文学内部因听觉缺位而郁积的理论诉求。众所周知,当一种感官被过度强化,其 他感官便会受到影响,在当前这个“眼睛”全面压倒“耳朵”的时代,人们的听 觉已在一定意义上为视觉所取代。迄今为止的中西文论均有过度倚重视觉之嫌, 当前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些文论术语,如“视角”“观察”“聚焦”“焦点”之 类,全都在强调眼睛的作用,似乎视觉信号的传递可以代替一切,很少有人想到 自己同时也在用耳朵和其他感官接受信息。我曾多次提到,“视角”之类概念对 天生的盲人来说毫无意义,他们因失明而变得灵敏的耳朵也无法“聚焦”。眼睛 在五官接受中的中心地位,导致研究者的表达方式出现向视觉的严重偏斜。前些 年有人批评国内文论在外界压迫下的“失语”表现,其实“失聪”更是中西文论 的一大通弊。 “失聪”现象之所以普遍存在,深层原因为人们忘记了文学最初是一种诉诸听觉 的艺术,听觉叙事研究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阐扬听觉在文学中的价值,达到针 砭文学研究“失聪”这一痼疾的目的。在蒲松龄《聊斋志异•口技》故事的结尾, 人们发现听到的事件原来只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之中,但这也揭示了“听”是一种 更具艺术潜质的感知方──听觉不像视觉那样能够“直击”对象,所获得的信息 量与视觉也无法相比,但正是这种“间接”与“不足”,给人们的想象提供了更 多的空间。麦克卢汉用“热”和“冷”来形容媒介提供信息的多寡:“热媒介” 要求的参与度(或译为“卷入程度”)低,“冷媒介”要求的参与度高;听觉与 视觉相比要“冷”得多,参与者的想象投入(卷入程度)也要高得多,因此必然 是更“酷”(cool)的。 听觉不但比视觉更“酷”,其发生也较视觉为早。人在母腹中便能响应母亲的呼 唤,这时专司听觉的耳朵尚未充分发育,孕育中的小生命是用整个身体来感受体 外的刺激,而眼睛在这种状态下全无用武之地。听觉的原始性质决定了人对声音 的反应更为本能,T.S.艾略特将艺术范畴的听觉反应称为“听觉想象力”,他说 这种想象力能“深入最原始、最彻底遗忘的底层”,唤起与原始感觉有千丝万缕 联系的想象与感动;与此异曲同工的是叶芝说过的一句话─“我一生都用来把诗 歌中为视觉而写的语句清除干净”。《红楼梦》第 40 回林黛玉说李商隐诗中她 只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此语应视为曹雪芹本人的夫子自道,因为小说有太
多地方反映作者的听觉敏感。要而言之,听觉叙事研究指向文学的感性层面,这 层面貌似浅薄,实则内蕴丰厚,迄今为止尚未获得本应有之的深度耕耘 摘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文学研究领域里“听觉转向”的一项是( A.涉及听觉感知的学术成果不断增多,国外在这方面的开拓之作,是加拿大学者 的论文《现代主义音景与智性的聆听:听觉感知的叙事研究》 B.“听觉转向”体现在“听觉叙事”概念渐被接受,对其内涵认同渐趋一致。 梅尔巴认为,感受同一现实时,耳朵可能比眼睛提供更具包容性的对世界的认识。 C.当前,开展对听觉叙事的专门研究,是对视听失衡现状进行理论反拨,也是 人文学科“听觉转向”的逻辑使然。 D.迄今为止的中西论文有过度倚重视觉之嫌,人们的听觉再一定意义上已被视 觉所取代,视觉信号的传递可以代替一切。 2下列对“听觉叙事”的研究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觉叙事研究是由于视听文化动荡,更是文学本身的听觉缺位。当前,眼睛在 五官接受中的中心地位导致研究者的表达方式向视觉严重偏移 B.失聪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听觉叙事研究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阐扬听觉在文 学中的价值,达到针砭文学研究“失聪”这一痼疾的目的。 C.听觉叙事研究指向文学的感性层面,貌似浅薄,实则内蕴丰厚,迄今为止未获 得应有的研究深度,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D.听是一种更具艺术潜质的感知方式——听觉不能直击对象,获得信息量相比视 觉要小,但给人们的想象提供了空间。听觉比视觉更“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看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伍尔夫小说是典型的听觉叙事作品,她将声学与叙事理论相结合,塑造了诸 多文学形象,研究她的作品,就可以达到听觉叙事应有的深度 B.麦克卢汉用“热”和“冷”形容媒介提供信息的多和寡:“热媒介”要求的参 与度低,“冷媒介”相反,《聊斋·口技》是全部依靠“冷媒介”解读的作品 C.《红楼梦》中有很多描写反映作者的听觉敏感。第四十回林黛玉说李商隐的 诗她只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就是作者借黛玉之口阐述自己的主观感受。 D.在母腹中人能响应母亲的召唤,但眼睛却无用武之地,听觉的原始性决定了人 对声音的本能反应,所以研究听觉比研究视觉意义更大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如松,字子茂,成梁长子。以父荫为都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骁果敢战, 少从父谙兵机 万历十五年,以总兵官镇宣府。巡抚许守谦阅操,如松引坐与并。参政王学书却 之,语不相下,几攘臂。巡按御史王之栋因劾如松骄横,并诋学书,帝为两夺其 俸 二十年,哮拜反宁夏,御史梅国桢荐如松大将才,其弟如梅、如樟并年少英杰, 宜令讨贼。六月抵宁夏。如松以权任既重,不欲受总督制,事辄专行。兵科许弘 纲等以为非制,帝乃下诏申饬
多地方反映作者的听觉敏感。要而言之,听觉叙事研究指向文学的感性层面,这 一层面貌似浅薄,实则内蕴丰厚,迄今为止尚未获得本应有之的深度耕耘。 摘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文学研究领域里“听觉转向”的一项是( ) A.涉及听觉感知的学术成果不断增多,国外在这方面的开拓之作,是加拿大学者 的论文《现代主义音景与智性的聆听:听觉感知的叙事研究》。 B.“听觉转向”体现在“听觉叙事”概念渐被接受,对其内涵认同渐趋一致。 梅尔巴认为,感受同一现实时,耳朵可能比眼睛提供更具包容性的对世界的认识。 C.当前,开展对听觉叙事的专门研究,是对视听失衡现状进行理论反拨,也是 人文学科“听觉转向”的逻辑使然。 D.迄今为止的中西论文有过度倚重视觉之嫌,人们的听觉再一定意义上已被视 觉所取代,视觉信号的传递可以代替一切。 2 下列对“听觉叙事”的研究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觉叙事研究是由于视听文化动荡,更是文学本身的听觉缺位。当前,眼睛在 五官接受中的中心地位导致研究者的表达方式向视觉严重偏移。 B.失聪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听觉叙事研究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阐扬听觉在文 学中的价值,达到针砭文学研究“失聪”这一痼疾的目的。 C.听觉叙事研究指向文学的感性层面,貌似浅薄,实则内蕴丰厚,迄今为止未获 得应有的研究深度,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D.听是一种更具艺术潜质的感知方式──听觉不能直击对象,获得信息量相比视 觉要小,但给人们的想象提供了空间。听觉比视觉更“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看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伍尔夫小说是典型的听觉叙事作品,她将声学与叙事理论相结合,塑造了诸 多文学形象,研究她的作品,就可以达到听觉叙事应有的深度。 B.麦克卢汉用“热”和“冷”形容媒介提供信息的多和寡:“热媒介”要求的参 与度低,“冷媒介”相反,《聊斋•口技》是全部依靠“冷媒介”解读的作品。 C.《红楼梦》中有很多描写反映作者的听觉敏感。第四十回林黛玉说李商隐的 诗她只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就是作者借黛玉之口阐述自己的主观感受。 D.在母腹中人能响应母亲的召唤,但眼睛却无用武之地,听觉的原始性决定了人 对声音的本能反应,所以研究听觉比研究视觉意义更大。 二、 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如松,字子茂,成梁长子。以父荫为都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骁果敢战, 少从父谙兵机。 万历十五年,以总兵官镇宣府。巡抚许守谦阅操,如松引坐与并。参政王学书却 之,语不相下,几攘臂。巡按御史王之栋因劾如松骄横,并诋学书,帝为两夺其 俸。 二十年,哱拜反宁夏,御史梅国桢荐如松大将才,其弟如梅、如樟并年少英杰, 宜令讨贼。六月抵宁夏。如松以权任既重,不欲受总督制,事辄专行。兵科许弘 纲等以为非制,帝乃下诏申饬
先是,诸将董一奎、麻贵等数攻城不下。如松至,攻益力。如樟夜攀云梯上,不 克。游击龚子敬提苗兵攻南关,如松乘势将登,亦不克,乃决策水攻。拜窘,遣 养子克力盖往勾套寇,套寇以万余骑至张亮堡。如松力战,手斩士卒畏缩者,寇 竟败去。水侵北关,城崩。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 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既灭拜族,录功,进都督。会朝鲜倭患棘,诏如松克期东征。如松新立功,气益 骄,与经略宋应昌不相下。故事,大帅初见督师,甲胄庭谒,出易冠带,始加礼 貌。如松用监司谒督抚仪,素服侧坐而已。十二月,如松至军,沈惟敬自倭归, 言倭酋行长愿封。如松叱惟敬儉邪,欲斩之。参谋李应试囯:“藉惟敬绐倭封, 而阴袭之,奇计也。”如松以为然。乃置惟敬于营,誓师渡江。 十一年正月四日,师次肃宁馆。行长以为封使将至,遣牙将来迎,如松檄游击 李宁生缚之。倭猝起格斗,仅获三人,余走还。行长大骇,复遣亲信来谒,如松 慰遣之。六日,次平壤。行长犹以为封使也,踔风月楼以待。抵平壤城,诸将逡 巡未入,形大露,倭悉登陴拒守 明旦,如松下令诸军攻围缺东面。以倭素易朝鲜军,令副将祖承训诡为其装,潜 伏西南。如松亲提大军直抵城下,攻其东南。倭炮矢如雨,军少却。如松斩先退 者以徇。倭方轻南面朝鲜军,承训等乃卸装露明甲。倭大惊,急分兵捍拒,如松 己督军自小西门先登。火器并发,烟焰蔽空。吴惟忠中炮伤胸,犹奋呼督战。如 松马毙于炮,易马驰,堕堑,跃而上,麾兵益进。将士无不一当百,遂克之。 二十五年冬,辽东总兵董一元罢,中旨特用如松。如松感帝知,气益奋。明年四 月,土蛮寇犯辽东。如松率轻骑远出捣巢,中伏力战死。帝痛悼,令具衣冠归葬, 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政王学书却之 却,退却 B.语不相下,几攘臂 攘,捋。 C.帝为两夺其俸 夺,剥夺。 D.诏如松克期东征 克,限定。 5.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如松行事“骄横”的一组是(3分) ①巡抚许守谦阅操,如松引坐与并。 ②不欲受总督 制,事辄专行。 ③兵科许弘纲等以为非制,帝乃下诏申饬。④甲胄庭谒,出易冠带 ⑤如松用监司谒督抚仪,素服侧坐而已。 ⑥如松叱惟敬悛邪,欲斩之。 A.③⑤⑥ B.①② ②③⑤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历皇帝十分器重李如松,多次委以重任。哮拜反宁夏时,经由梅国桢推荐, 重用如松兄弟;二十五年冬,辽东总兵被罢后,中旨特用如松 B.李如松骁勇善战,从小跟随父亲李成梁熟谙兵法,在平壤战役中,他的战马 被炮打死,自己身负重伤,但他换了匹马,仍然奋呼督战
先是,诸将董一奎、麻贵等数攻城不下。如松至,攻益力。如樟夜攀云梯上,不 克。游击龚子敬提苗兵攻南关,如松乘势将登,亦不克,乃决策水攻。拜窘,遣 养子克力盖往勾套寇,套寇以万余骑至张亮堡。如松力战,手斩士卒畏缩者,寇 竟败去。水侵北关,城崩。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 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既灭拜族,录功,进都督。会朝鲜倭患棘,诏如松克期东征。如松新立功,气益 骄,与经略宋应昌不相下。故事,大帅初见督师,甲胄庭谒,出易冠带,始加礼 貌。如松用监司谒督抚仪,素服侧坐而已。十二月,如松至军,沈惟敬自倭归, 言倭酋行长愿封。如松叱惟敬憸邪,欲斩之。参谋李应试曰:“藉惟敬绐倭封, 而阴袭之,奇计也。”如松以为然。乃置惟敬于营,誓师渡江。 二十一年正月四日,师次肃宁馆。行长以为封使将至,遣牙将来迎,如松檄游击 李宁生缚之。倭猝起格斗,仅获三人,余走还。行长大骇,复遣亲信来谒,如松 慰遣之。六日,次平壤。行长犹以为封使也,踔风月楼以待。抵平壤城,诸将逡 巡未入,形大露,倭悉登陴拒守。 明旦,如松下令诸军攻围缺东面。以倭素易朝鲜军,令副将祖承训诡为其装,潜 伏西南。如松亲提大军直抵城下,攻其东南。倭炮矢如雨,军少却。如松斩先退 者以徇。倭方轻南面朝鲜军,承训等乃卸装露明甲。倭大惊,急分兵捍拒,如松 已督军自小西门先登。火器并发,烟焰蔽空。吴惟忠中炮伤胸,犹奋呼督战。如 松马毙于炮,易马驰,堕堑,跃而上,麾兵益进。将士无不一当百,遂克之。 二十五年冬,辽东总兵董一元罢,中旨特用如松。如松感帝知,气益奋。明年四 月,土蛮寇犯辽东。如松率轻骑远出捣巢,中伏力战死。帝痛悼,令具衣冠归葬, 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 烈。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参政王学书却之 却,退却 B. 语不相下,几攘臂 攘,捋。 C. 帝为两夺其俸 夺,剥夺。 D. 诏如松克期东征 克,限定。 5.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如松行事“骄横”的一组是(3 分) ①巡抚许守谦阅操,如松引坐与并。 ②不欲受总督 制,事辄专行。 ③兵科许弘纲等以为非制,帝乃下诏申饬。 ④甲胄庭谒,出易冠带 ⑤如松用监司谒督抚仪,素服侧坐而已。 ⑥如松叱惟敬憸邪,欲斩之。 A.③⑤⑥ B.①②④ C. ②③⑤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万历皇帝十分器重李如松,多次委以重任。哱拜反宁夏时,经由梅国桢推荐, 重用如松兄弟;二十五年冬,辽东总兵被罢后,中旨特用如松。 B. 李如松骁勇善战,从小跟随父亲李成梁熟谙兵法,在平壤战役中,他的战马 被炮打死,自己身负重伤,但他换了匹马,仍然奋呼督战
C.李如松为将作风强硬,两军阵前,对于退缩者毫不手软。平壤一役中,在箭 矢如雨的情况下,官兵稍有退却,即斩杀先退士兵以示众。 D.李如松为报皇帝知遇之恩,最后战死沙场。万历二十六年四月,土蛮侵犯辽东, 李如松率领轻骑兵远出直捣敌巢,中了埋伏奋战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2)参谋李应试曰:“藉惟敬绐倭封,而阴袭之,奇计也。”如松以为然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早发竹下0 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清禽百啭但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①作者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中进士,次年被派到徽州(在今安徽省境 内),当了六七年州府下属的小官吏。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 这首诗是这年或之后二三年内,离开竹下时写的。②吹:通“炊 8、颔联描写了诗人清晨一路跨马山行时所见景色,简析诗人是怎样写雾写山的? (5分) 9、颈联和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 怡 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2)吾尝终日而思 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3)千古江山, 舞榭歌 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小炕笤帚 (刘心武) 他们是大二男生,一天在宿舍里,引发出了一个关于小炕笤帚的故事。几个舍友 里,只有两位备有扫床工具,一位富家公子有个非常漂亮的长柄毛刷,一位来自 穷乡的小子有个高粱穗扎的小炕笤帚,其余几位收拾床铺时会跟他们借用,一来 二去的,都觉得还是那小炕笤帚好使,最近就连那富家公子,也借那小炕笤帚来 用
C. 李如松为将作风强硬,两军阵前,对于退缩者毫不手软。平壤一役中,在箭 矢如雨的情况下,官兵稍有退却,即斩杀先退士兵以示众。 D.李如松为报皇帝知遇之恩,最后战死沙场。万历二十六年四月,土蛮侵犯辽东, 李如松率领轻骑兵远出直捣敌巢,中了埋伏奋战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⑵参谋李应试曰:“藉惟敬绐倭封,而阴袭之,奇计也。”如松以为然。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早 发 竹下① 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②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清禽百啭但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 ①作者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中进士,次年被派到徽州(在今安徽省境 内),当了六七年州府下属的小官吏。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 这首诗是这年或之后二三年内,离开竹下时写的。②吹:通“炊”。 8、颔联描写了诗人清晨一路跨马山行时所见景色,简析诗人是怎样写雾写山的? (5 分) 9、颈联和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 怡, , ,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2)吾尝终日而思 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3)千古江山, ,舞榭歌 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小 炕笤帚 (刘心武) 他们是大二男生,一天在宿舍里,引发出了一个关于小炕笤帚的故事。几个舍友 里,只有两位备有扫床工具,一位富家公子有个非常漂亮的长柄毛刷,一位来自 穷乡的小子有个高粱穗扎的小炕笤帚,其余几位收拾床铺时会跟他们借用,一来 二去的,都觉得还是那小炕笤帚好使,最近就连那富家公子,也借那小炕笤帚来 用
那天熄灯后,都睡不着,各有各的失眠缘由,绰号“蜡笔大新”叹口气提议:“夸 克,随便讲点你们乡里的事情吧。”其余几位也都附议,绰号“唐家四少”的富 家公子更建议:“从你那把小炕笤帚说起,也无妨。” 因为物理考试总得高分,绰号“夸克”就讲了起来:那年我才上小学。村里来了 个骑“铁驴”的,“铁驴”就是一种用大钢条焊成的加重自行车,后座两边能放 两只大筐,驮个二三百斤不成问题。那骑“铁驴”的吆喝:“绑笤帚啊!”我娘 就让我赶紧去请,是个老头,他把“铁驴”放定在我家门外的大榆树下。我娘抱 出一大捆高粱来,让他给绑成大扫帚、炕笤帚和炊帚。他就取出自带的马扎,坐 在树下,先拿刀把髙粱截了,理岀穗子,然后就用细铁丝,编扎起来了……“蜡 笔大新”叹口气说:“不好听,来个惊人的桥段!”上铺的一位问:“会闹鬼吗? 我喜欢《黑衣人》的那份惊悚!”“夸克”继续讲下去:你们得知道,高粱有好 多种,其中一种就叫帚高粱,它的穗子基本上不结高粱米,专适合扎笤帚炊帚什 么的,我娘每隔几年就要在我家院里种一片帚高粱,为的是把以后几年的扫帚、 炕笤帚、炊帚什么的扎出来用,扎多了,可以送亲友,也可以拿到集上去卖。 那是个星期天,午饭后,我在屋里写作业,我娘忽然想起说:你去问问那大爷, 他吃晌午饭没有?他大概是转悠了好几个村,给好多家绑了东西,还没来得及吃 饭呢。我就出去问,那老头说:“不碍的。我绑完了回家去吃。”我进屋跟我娘 说,我娘就从热锅里盛出一碗二米饭,就是白米跟小米混着蒸出的饭,又舀了 大勺白菜炖豆腐盖在上头,还放了两条泡辣椒,让我端出去……“唐家四少” 说:“情节平淡,我得去趟卫生间。”“夸克”就提髙声量说:呀!出现情况了! 我娘忽然叨唠:“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啊……”就往门外去,我跟着,只见 那老头已经从马扎上翻下地,身子倚在榆树上,翻白眼……他是被饭菜给噎着 喉骨哆嗦着,嘴角溢岀饭粒和白沫,但剩的半碗饭并没有打翻,显然是刚发生危 险时,他就快速把那碗饭菜放稳在地上了……我娘赶紧把他的手臂往上举,指挥 我用手掌给那老头轻轻拍背抚胸,没多会儿,那老头喉咙里的东西顺下去了,松 快了,娘让我去取来一碗温水,让那老头小口小口喝,老头没事儿了……讲到这 儿“唐家四少”去卫生间了,回来时候只听“蜡笔大新”在感叹:“哇噻,两毛! 两毛能算是钱吗?”原来,那老头绑扎东西,大扫帚每个收五毛钱,炕笤帚、炊 帚只要两毛钱。绑扎出一堆东西,“夸克”他娘才付他四块钱。那老头说:“你 们真仁义,给我饭吃,还救了我。这些剩下的苗苗不成材,可要细心点儿,多用 些铁丝,也能扎成小炕笤帚,今天我没力气了,让我带走吧,过几天扎好了,我 给你们送过来,不用再给钱。”“夸克”娘说:“连那些高粱秆,全拿走吧。扎 的小炕笤帚,你自用、送人都好,甭再送来了。” 从上铺传来评议:“不是大片儿。小制作。表现些民间微良小善,比《纳德和西 敏:一次离别》浅多了。”“夸克”说:没完呢。过了几天,本是个晴天,不曾 想过了晌午,也不知道怎么的忽然下了场瓢泼大雨,放学回家路上,听人说下大 雨的时候有个骑“铁驴”的老头栽沟里了,路过那沟,“铁驴”挪走了,只留下 痕迹,还有一把小炕笤帚,落在沟边,脏了。我心里一动,捡起那小炕笤帚,回 家拿给娘看,娘说,一定是那大爷要给咱们家送来的。那年月乡里有绑扎笤帚手 艺的人,大都跟我爸一样,进城打工了,剩下的,有的扎出来的东西没用几时就 散了,可这老头扎得又结实又好用,除了铁丝,还都要再箍上一圈红绒线。我们 听说摔断腿的老头被卫生院收治了,娘儿俩就去看他……“蜡笔大新”评议: “诚信,很健康的主题。”“夸克”继续讲:到了医院,见到他,我们就慰问, 道谢,可是,那老头当着医生说,他不认识我们,他那“铁驴”里的小炕笤帚
那天熄灯后,都睡不着,各有各的失眠缘由,绰号“蜡笔大新”叹口气提议:“夸 克,随便讲点你们乡里的事情吧。”其余几位也都附议,绰号“唐家四少”的富 家公子更建议:“从你那把小炕笤帚说起,也无妨。” 因为物理考试总得高分,绰号“夸克”就讲了起来:那年我才上小学。村里来了 个骑“铁驴”的,“铁驴”就是一种用大钢条焊成的加重自行车,后座两边能放 两只大筐,驮个二三百斤不成问题。那骑“铁驴”的吆喝:“绑笤帚啊!”我娘 就让我赶紧去请,是个老头,他把“铁驴”放定在我家门外的大榆树下。我娘抱 出一大捆高粱来,让他给绑成大扫帚、炕笤帚和炊帚。他就取出自带的马扎,坐 在树下,先拿刀把高粱截了,理出穗子,然后就用细铁丝,编扎起来了……“蜡 笔大新”叹口气说:“不好听,来个惊人的桥段!”上铺的一位问:“会闹鬼吗? 我喜欢《黑衣人》的那份惊悚!”“夸克”继续讲下去:你们得知道,高粱有好 多种,其中一种就叫帚高粱,它的穗子基本上不结高粱米,专适合扎笤帚炊帚什 么的,我娘每隔几年就要在我家院里种一片帚高粱,为的是把以后几年的扫帚、 炕笤帚、炊帚什么的扎出来用,扎多了,可以送亲友,也可以拿到集上去卖。 那是个星期天,午饭后,我在屋里写作业,我娘忽然想起说:你去问问那大爷, 他吃晌午饭没有?他大概是转悠了好几个村,给好多家绑了东西,还没来得及吃 饭呢。我就出去问,那老头说:“不碍的。我绑完了回家去吃。”我进屋跟我娘 一说,我娘就从热锅里盛出一碗二米饭,就是白米跟小米混着蒸出的饭,又舀了 一大勺白菜炖豆腐盖在上头,还放了两条泡辣椒,让我端出去……“唐家四少” 说:“情节平淡,我得去趟卫生间。”“夸克”就提高声量说:呀!出现情况了! 我娘忽然叨唠:“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啊……”就往门外去,我跟着,只见 那老头已经从马扎上翻下地,身子倚在榆树上,翻白眼……他是被饭菜给噎着了, 喉骨哆嗦着,嘴角溢出饭粒和白沫,但剩的半碗饭并没有打翻,显然是刚发生危 险时,他就快速把那碗饭菜放稳在地上了……我娘赶紧把他的手臂往上举,指挥 我用手掌给那老头轻轻拍背抚胸,没多会儿,那老头喉咙里的东西顺下去了,松 快了,娘让我去取来一碗温水,让那老头小口小口喝,老头没事儿了……讲到这 儿“唐家四少”去卫生间了,回来时候只听“蜡笔大新”在感叹:“哇噻,两毛! 两毛能算是钱吗?”原来,那老头绑扎东西,大扫帚每个收五毛钱,炕笤帚、炊 帚只要两毛钱。绑扎出一堆东西,“夸克”他娘才付他四块钱。那老头说:“你 们真仁义,给我饭吃,还救了我。这些剩下的苗苗不成材,可要细心点儿,多用 些铁丝,也能扎成小炕笤帚,今天我没力气了,让我带走吧,过几天扎好了,我 给你们送过来,不用再给钱。”“夸克”娘说:“连那些高粱秆,全拿走吧。扎 的小炕笤帚,你自用、送人都好,甭再送来了。” 从上铺传来评议:“不是大片儿。小制作。表现些民间微良小善,比《纳德和西 敏:一次离别》浅多了。”“夸克”说:没完呢。过了几天,本是个晴天,不曾 想过了晌午,也不知道怎么的忽然下了场瓢泼大雨,放学回家路上,听人说下大 雨的时候有个骑“铁驴”的老头栽沟里了,路过那沟,“铁驴”挪走了,只留下 痕迹,还有一把小炕笤帚,落在沟边,脏了。我心里一动,捡起那小炕笤帚,回 家拿给娘看,娘说,一定是那大爷要给咱们家送来的。那年月乡里有绑扎笤帚手 艺的人,大都跟我爸一样,进城打工了,剩下的,有的扎出来的东西没用几时就 散了,可这老头扎得又结实又好用,除了铁丝,还都要再箍上一圈红绒线。我们 听说摔断腿的老头被卫生院收治了,娘儿俩就去看他……“蜡笔大新”评议: “诚信,很健康的主题。”“夸克”继续讲:到了医院,见到他,我们就慰问, 道谢,可是,那老头当着医生说,他不认识我们,他那“铁驴”里的小炕笤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