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周健盛江伟张晓波李岩鹏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家暴事件最为喧嚣之际,全国妇联公开宣布,专门的《反 家庭暴力法》已纳入全国人大今年首批立法立项论证试点项目,立项论证工作已 经完成,这看起来像是对李阳(微博)事件最为直接的回应。 这其实只是一个巧合。从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把“家庭暴 力”的概念引入中国开始,针对家暴是否应该专门立法,一直是一个社会各方既 关注又纠结的问题。 从2004年开始,妇联系统每年接到的家庭暴力投诉一直都在4万到5万件之间 这个数字和2000年相比增加了一倍多,而且一直未有减少的趋势,占妇联信访 总量的十分之一。但是,很难从这个数字去判断中国的实际家暴数量,这既可能 因为家暴现象的确有愈演愈烈之势,也可能因为妇女维权意识的提高,更多人勇 于大声地讲述自己的遭遇。到底有多少“沉默的羔羊”,这可能永远是一个未知 数 不过几乎所有的社会学调查都证明了中国家庭暴力的普遍存在。中国法学会反家 暴网络理事会的抽样调査显示,家庭暴力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34.7%。最高 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在2007年至2008年间的阅卷调查发现,涉及家庭 暴力的离婚案件占不同基层法院受理全部离婚案件的比例,最低为36%,最高达 62%。这表明家庭暴力已经成为离婚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在女性之外,儿童是家 庭暴力的另外一个主要受害群体,反家暴网络理事会主席、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 究员陈明侠提供的调查数据则显示,中国超过70%的家庭都存在对儿童施暴的现 象 用这样的词句形容家庭暴力中的女性遭遇:“以沉默隐忍暴力,以分手离开暴力, 以暴力消除暴力,以生命结束暴力。”前面两句是说那些不为人知的家暴事件, 后面两句话则是在为当前已经不可掩盖的家暴极端化趋势做出注脚。 那种认为农村男人更喜欢打老婆的观念是一种误区,高收入、高学历、高地位的 三高人群暴露出来的家庭暴力事件也层出不穷,而且方式常常更为极端恶劣。北 京市就有一起轰动的女编辑杀夫案,夫妻双方都是高学历人群,丈夫更是知名企 业高管,年薪过百万。在供词中她提到,丈夫威胁她将会“把你的乳房割下来!” 在家暴案例中,名牌大学毕业生、高校老师、媒体高层、各种公司白领都频频出 现,因此反对用各种物质化因素去衡量家暴的发生率。需反复强调的是家暴不分 人群,普遍存在。如果一定要分类总结,那么婚姻基础薄弱、家庭关系复杂、夫 妻沟通不畅以及男权意识强烈的家庭相对容易发生,家暴和学历收入职业这些并 没有决定性的关系。 但也承认,城市里的家暴事件更为危险,因为它往往更为隐蔽。城市尤其是 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没有多少邻里交往,个人隐私意识又比较强烈,那些受过高 等教育有一些社会地位的女性,大部分都会顾忌自己的社会地位,不会选择在第 一时间公开遭遇。而有家暴倾向的男性,也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很难让人疑心背 后的阴暗面。 摘编自李静睿《家暴事件与<反家庭暴力法>》
辽宁省大连市 2015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周 健 盛江伟 张晓波 李岩鹏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家暴事件最为喧嚣之际,全国妇联公开宣布,专门的《反 家庭暴力法》已纳入全国人大今年首批立法立项论证试点项目,立项论证工作已 经完成,这看起来像是对李阳(微博)事件最为直接的回应。 这其实只是一个巧合。从 1995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把“家庭暴 力”的概念引入中国开始,针对家暴是否应该专门立法,一直是一个社会各方既 关注又纠结的问题。 从 2004 年开始,妇联系统每年接到的家庭暴力投诉一直都在 4 万到 5 万件之间, 这个数字和 2000 年相比增加了一倍多,而且一直未有减少的趋势,占妇联信访 总量的十分之一。但是,很难从这个数字去判断中国的实际家暴数量,这既可能 因为家暴现象的确有愈演愈烈之势,也可能因为妇女维权意识的提高,更多人勇 于大声地讲述自己的遭遇。到底有多少“沉默的羔羊”,这可能永远是一个未知 数。 不过几乎所有的社会学调查都证明了中国家庭暴力的普遍存在。中国法学会反家 暴网络理事会的抽样调查显示,家庭暴力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 34.7%。最高 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在 2007 年至 2008 年间的阅卷调查发现,涉及家庭 暴力的离婚案件占不同基层法院受理全部离婚案件的比例,最低为 36%,最高达 62%。这表明家庭暴力已经成为离婚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在女性之外,儿童是家 庭暴力的另外一个主要受害群体,反家暴网络理事会主席、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 究员陈明侠提供的调查数据则显示,中国超过 70%的家庭都存在对儿童施暴的现 象。 用这样的词句形容家庭暴力中的女性遭遇:“以沉默隐忍暴力,以分手离开暴力, 以暴力消除暴力,以生命结束暴力。”前面两句是说那些不为人知的家暴事件, 后面两句话则是在为当前已经不可掩盖的家暴极端化趋势做出注脚。 那种认为农村男人更喜欢打老婆的观念是一种误区,高收入、高学历、高地位的 三高人群暴露出来的家庭暴力事件也层出不穷,而且方式常常更为极端恶劣。北 京市就有一起轰动的女编辑杀夫案,夫妻双方都是高学历人群,丈夫更是知名企 业高管,年薪过百万。在供词中她提到,丈夫威胁她将会“把你的乳房割下来!” 在家暴案例中,名牌大学毕业生、高校老师、媒体高层、各种公司白领都频频出 现,因此反对用各种物质化因素去衡量家暴的发生率。需反复强调的是家暴不分 人群,普遍存在。如果一定要分类总结,那么婚姻基础薄弱、家庭关系复杂、夫 妻沟通不畅以及男权意识强烈的家庭相对容易发生,家暴和学历收入职业这些并 没有决定性的关系。 但也承认,城市里的家暴事件更为危险,因为它往往更为隐蔽。城市尤其是 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没有多少邻里交往,个人隐私意识又比较强烈,那些受过高 等教育有一些社会地位的女性,大部分都会顾忌自己的社会地位,不会选择在第 一时间公开遭遇。而有家暴倾向的男性,也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很难让人疑心背 后的阴暗面。 ( 摘编自李静睿《家暴事件与<反家庭暴力法>》
1.下列对于“中国家庭暴力的普遍存在”的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妇联系统每年接到的家庭暴力投诉一直都在4万到5万件之间,而且一直未 有减少的趋势,但很难据此判断中国的实际家暴数量。 B.虽然无法判断中国的实际家暴数量,但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理事会的抽样 调查显示,家庭暴力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34.7% C.儿童是家庭暴力的另外一个主要受害群体,研究员陈明侠提供的调查数据显 示,中国超过70%的家庭都存在对儿童施暴的现象 D.应用法学研究所在2007年至2008年间的阅卷调查发现,涉及家庭暴力的离 婚案件占不同基层法院受理全部离婚案件比例的36%到62%。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之所以无法判断中国实际家暴数量,是因为家暴现象之势愈演愈烈和妇女维 权意识的提高,尤其是后者勇于大声地讲述自己的遭遇。 B.根据涉及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占中国不同基层法院受理全部离婚案件的比例 来看,家庭暴力已经成为目前离婚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C.北京市一起女编辑杀夫案中的妻子正是“以暴力消除暴力,以生命结束暴 力”,这是当前已经不可掩盖的家暴极端化趋势的表现 D.由于城市里的邻里交往少,个人隐私意识较强,顾忌社会地位等,有些女性 不愿选择在第一时间公开遭遇,使得家暴事件更为隐蔽。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家庭暴力法》纳入法定程序,看似是对李阳家暴事件的回应,其实不然 针对家暴是否专门立法,早就是社会各方关注的问题。 B.反对用各种物质化因素去衡量家暴的发生率的观点,将三高人群排除在家暴 行列之外,这与家暴不分人群,普遍存在的观点相背离 C.家庭暴力,既发生在农村男人身上,也出现在高收入、高学历、高地位的三 高人群当中,尤其后者采取的方式常常更为极端恶劣 D.家庭暴力的发生并非只是与学历收入职业有关,也与婚姻基础薄弱、家庭关 系复杂、夫妻沟通不畅以及男权意识强烈等有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也。平有器干,颇览书记。仕周,释褐卫王侍读 时武帝逼于宇文护,谋与卫王诛之,王前后常使平往来通意于帝。及护伏诛,拜 乐部大夫。髙祖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尉迥王谦并称兵 内侮髙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弻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遺平驰驿往代之。弼果不从, 平麾壮士执弼,送于京师。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 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 名曰义仓。因上书曰:“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 去年亢阳、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 德鸿恩,可谓至矣。然经国之道,宜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 为务。”上深嘉纳。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后数载,转工部尚书。时有人告 大都督邴绍非毁朝廷为愦愦者,上怒,将斩之。平进谏曰:“川泽纳污,所以成 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愿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宽裕之德。邴绍之言,不 应闻奏,陛下又复诛之,臣恐百代之后,有亏圣德。”上于是赦绍。其后突厥达 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攻,各遣使请援。上使平持节宣谕,令其和解。平至突厥所
1.下列对于“中国家庭暴力的普遍存在”的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妇联系统每年接到的家庭暴力投诉一直都在 4 万到 5 万件之间,而且一直未 有减少的趋势,但很难据此判断中国的实际家暴数量。 B.虽然无法判断中国的实际家暴数量,但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理事会的抽样 调查显示,家庭暴力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 34.7%。 C.儿童是家庭暴力的另外一个主要受害群体,研究员陈明侠提供的调查数据显 示,中国超过 70%的家庭都存在对儿童施暴的现象。 D.应用法学研究所在 2007 年至 2008 年间的阅卷调查发现,涉及家庭暴力的离 婚案件占不同基层法院受理全部离婚案件比例的 36%到 62%。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之所以无法判断中国实际家暴数量,是因为家暴现象之势愈演愈烈和妇女维 权意识的提高,尤其是后者勇于大声地讲述自己的遭遇。 B.根据涉及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占中国不同基层法院受理全部离婚案件的比例 来看,家庭暴力已经成为目前离婚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C.北京市一起女编辑杀夫案中的妻子正是“以暴力消除暴力,以生命结束暴 力”,这是当前已经不可掩盖的家暴极端化趋势的表现。 D.由于城市里的邻里交往少,个人隐私意识较强,顾忌社会地位等,有些女性 不愿选择在第一时间公开遭遇,使得家暴事件更为隐蔽。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家庭暴力法》纳入法定程序,看似是对李阳家暴事件的回应,其实不然, 针对家暴是否专门立法,早就是社会各方关注的问题。 B.反对用各种物质化因素去衡量家暴的发生率的观点,将三高人群排除在家暴 行列之外,这与家暴不分人群,普遍存在的观点相背离。 C.家庭暴力,既发生在农村男人身上,也出现在高收入、高学历、高地位的三 高人群当 中,尤其后者采取的方式常常更为极端恶劣。 D.家庭暴力的发生并非只是与学历收入职业有关,也与婚姻基础薄弱、家庭关 系复杂、夫妻沟通不畅以及男权意识强烈等有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也。平有器干,颇览书记。仕周,释褐卫王侍读。 时武帝逼于宇文护,谋与卫王诛之,王前后常使平往来通意于帝。及护伏诛,拜 乐部大夫。高祖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尉迥王谦并称兵 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弼果不从, 平麾壮士执弼,送于京师。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 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 名曰义仓。因上书曰:“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 去年亢阳、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 德鸿恩,可谓至矣。然经国之道,宜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 为务。”上深嘉纳。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后数载,转工部尚书。时有人告 大都督邴绍非毁朝廷为愦愦者,上怒,将斩之。平进谏曰:“川泽纳污,所以成 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愿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宽裕之德。邴绍之言,不 应闻奏,陛下又复诛之,臣恐百代之后,有亏圣德。”上于是赦绍。其后突厥达 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攻,各遣使请援。上使平持节宣谕,令其和解。平至突厥所
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岁 馀,除汴州刺史。其后历许、贝二州,俱有善政。邺都俗薄,旧号难治,前后刺 史多不称职。朝廷以平所在善称,转相州刺史。甚有能名。在位数年,会正月十 五日,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象,上怒而免之。俄而念平镇淮南时事,进位 大将军。仁寿中卒官。 (节选自《隋书·长孙平传》 [注]高祖龙潜:指隋文帝杨坚未登基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麾壮士执弼麾:部下。 B.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罹:遭受。 C.自是州里丰衍丰衍:充足富裕。 D.百姓大戏大戏:肆意玩乐。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尉迴/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 平驰驿往代之 B.尉迴/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 平驰驿/往代之 C.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 驰驿/往代之 D.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 驰驿往代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长孙平颇有才干,博学果敢。他在北周为官时,做卫王的侍读,并深得信任: 侍 奉高祖时,他果断擒拿住有二心的贺若弼,解除了髙祖的大患, B.长孙平深谋远虑,防患未然。他请求皇帝下令各家各户,每到秋收时节,不 管贫 富,都要交出粮食,储存在村巷的公共粮仓中,以备不时之需。 C.长孙平为人耿直,敢于进谏。皇帝要处决被告发的邴绍,他晓之以理,以“海 纳 百川有容乃大”“忧心圣德”等言辞最终说服皇帝赦免了邴绍。 D.长孙平政绩卓著,深受重用。他曾受皇帝派遣,成功地调解了与突厥之间的 争执 也因为广受称誉被调任相州刺史,去管理历来“难治”的邺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5分) (2)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闲居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便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注]司马光因与变法派政见不一,遭到排斥,于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 (1085)
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岁 馀,除汴州刺史。其后历许、贝二州,俱有善政。邺都俗薄,旧号难治,前后刺 史多不称职。朝廷以平所在善称,转相州刺史。甚有能名。在位数年,会正月十 五日,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象,上怒而免之。俄而念平镇淮南时事,进位 大将军。仁寿中卒官。 (节选自《隋书·长孙平传》) [注]高祖龙潜:指隋文帝杨坚未登基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平麾壮士执弼 麾:部下。 B.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 罹:遭受。 C.自是州里丰衍 丰衍:充足富裕。 D.百姓大戏 大戏:肆意玩乐。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 平驰驿往代之 B.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 平驰驿/往代之 C.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 驰驿/往代之 D.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 驰驿往代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长孙平颇有才干,博学果敢。他在北周为官时,做卫王的侍读,并深得信任; 侍 奉高祖时,他果断擒拿住有二心的贺若弼,解除了高祖的大患。 B.长孙平深谋远虑,防患未然。他请求皇帝下令各家各户,每到秋收时节,不 管贫 富,都要交出粮食,储存在村巷的公共粮仓中,以备不时之需。 C.长孙平为人耿直,敢于进谏。皇帝要处决被告发的邴绍,他晓之以理,以“海 纳 百川有容乃大”“忧心圣德”等言辞最终说服皇帝赦免了邴绍。 D.长孙平政绩卓著,深受重用。他曾受皇帝派遣,成功地调解了与突厥之间的 争执; 也因为广受称誉被调任相州刺史,去管理历来“难治”的邺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高祖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5 分) (2)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闲居 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便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注]司马光因与变法派政见不一,遭到排斥,于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 (1085)
退居洛阳,仅任无实权的闲散小职。本诗作于此时 8.试分析本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9.本诗题目为“闲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里仁》篇关于见贤与不贤的名言 与《论语·述而》篇 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句式取意类同。 (2)杜甫《登髙》一诗开篇即用“,”两句写出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 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3)屈原《离骚》写诗人离楚出游途中“,”的两句诗,反映出诗人回过头 纵目远望前路,下定往东南西北观光巡行的决心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 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无期徒刑 (意)迪诺·布扎蒂 在城郊这专门关押无期徒刑犯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性、实则极为残 忍的规定。我们每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向全体市民发 表半个小时演说的机会。犯人由牢里被带到典狱长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所在大楼的 露台上,前方是供听众聚集的三圣广场。若演讲结束听众鼓掌,演讲者就重获自 由 为了了解情况,可供参考的就是那些已做过演说、但未获青睐的前人的经验谈, 至少也要探听一下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但这些被“筛掉”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 说 最棘手的却是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我们固然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外面那些自由 的男男女女,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宣布有犯人要上露台讲话,他们就蜂拥而至, 不是因为有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 而来。万头攒动中不仅有低下阶层,还有卫道人士、公务人员、专业人士、劳工 携家带眷一起来,他们是来看热闹的。当我们中的某个倒霉鬼出现在露台上时, 等着他的——可想而知—一不是尊敬和令人胆怯的静默,而是口哨、脏话齐飞 外加阵阵哄笑。虽然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确定 的是,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 有一天,轮到我上场了。他们打开牢房铁门,带我穿过整个监狱,进入一间庄严 的大厅,然后站上露台。我身后的门被锁上,我一个人面对黑压压的人群 我连眼睛都张不开,光太强了。台下发出长长的嘘声,骂声四起。我憔悴的脸, 惊慌的表情,逗得大家乐不可支。“喔,绅士出场了!你说话啊,无辜的受害者! 你家有老母在等你,对不对?你想你的小孩了,对吧? 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心里已盘算好了,它说不定是惟一能救我脱困的 妙计。我无动于衷,无所谓,既不要求他们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 很快我就欣慰地发现,我的举动让他们不知所措。显然在我之前站在露台上的牢 友都用了另一套策略,或许大吼大叫,或许用软话请求下面安静,结果都不讨好
退居洛阳,仅任无实权的闲散小职。本诗作于此时。 8.试分析本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 分) 9.本诗题目为“闲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论语·里仁》篇关于见贤与不贤的名言“ , ”,与《论语·述而》篇 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句式取意类同。 (2)杜甫《登高》一诗开篇即用“ , ”两句写出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 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3)屈原《离骚》写诗人离楚出游途中“ , ”的两句诗,反映出诗人回过头 纵目远望前路,下定往东南西北观光巡行的决心。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 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无期徒刑 (意)迪诺·布扎蒂 在城郊这专门关押无期徒刑犯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性、实则极为残 忍的规定。我们每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向全体市民发 表半个小时演说的机会。犯人由牢里被带到典狱长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所在大楼的 露台上,前方是供听众聚集的三圣广场。若演讲结束听众鼓掌,演讲者就重获自 由。 为了了解情况,可供参考的就是那些已做过演说、但未获青睐的前人的经验谈, 至少也要探听一下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但这些被“筛掉”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 说。 最棘手的却是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我们固然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外面那些自由 的男男女女,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宣布有犯人要上露台讲话,他们就蜂拥而至, 不是因为有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 而来。万头攒动中不仅有低下阶层,还有卫道人士、公务人员、专业人士、劳工 携家带眷一起来,他们是来看热闹的。当我们中的某个倒霉鬼出现在露台上时, 等着他的——可想而知——不是尊敬和令人胆怯的静默,而是口哨、脏话齐飞, 外加阵阵哄笑。虽然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确定 的是,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 有一天,轮到我上场了。他们打开牢房铁门,带我穿过整个监狱,进入一间庄严 的大厅,然后站上露台。我身后的门被锁上,我一个人面对黑压压的人群。 我连眼睛都张不开,光太强了。台下发出长长的嘘声,骂声四起。我憔悴的脸, 惊慌的表情,逗得大家乐不可支。“喔,绅士出场了!你说话啊,无辜的受害者! 你家有老母在等你,对不对?你想你的小孩了,对吧?” 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心里已盘算好了,它说不定是惟一能救我脱困的 妙计。我无动于衷,无所谓,既不要求他们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 很快我就欣慰地发现,我的举动让他们不知所措。显然在我之前站在露台上的牢 友都用了另一套策略,或许大吼大叫,或许用软话请求下面安静,结果都不讨好
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吵杂声渐渐平缓下来,偶尔还冒出一两下嘘声, 然后一片静默。 不动。我鼓起全部的勇气,不出声。 最后,一个声音说:“你说话啊,你说。我们听。” 我孤注一掷。 “我为什么要说话?”我说,“我站在这里是因为轮到我了,如此而已,我并不 想感动你们什么。我有罪。我不想再看见我的家人。我不想离开这里。我在这里 过得很好。 台下交头接耳。然后有人喊:“别装了!” “我过得比你们好。”我说,“我不能说细节,不过我兴致一来,便穿过一条没 人知道的秘密通道,可以从我牢房直通某栋美丽别墅的花园,当然不能跟你们说 是哪一栋,反正这附近多得是。那里的人都认识我,很照顾我。还有……” 我故意停下不说卖个关子。台下的人群一脸的迷惘与失望,好像眼睁睁看着手中 猎物跑掉。 “够了,不要再说了!”有人痛心大喊。得知我过得那么幸福,想必触痛了他的 伤口 “所以你们最好别来烦我!”我声嘶力竭,“我求你们。好心人!可怜可怜我吧! 让我留在这里!噓我,快,嘘我呀! 我意识到群众中传开一股愤恨不平之意,他们恨我,只是还在怀疑我说的是真是 假,我真的快乐吗?他们苦恼不已。他们依然犹豫不决。 我整个身体探到露台外面,做作地颤着声音喊:“答应我,大慈大悲的先生小姐 们!你们又没有任何损失!求求你们,嘘我这个幸福的犯人吧!” 人群中传出一个恶毒的声音:“你想得美!才没那么好的事!”说完就鼓起掌来, 第二个人跟进,然后十个、百个,全场响起一片如雷掌声。 我搞定了,这些白痴。我身后的门打了开来。“你走吧,”他们说,“你自由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的那个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我”,通过一次演讲活动而能够获得释 放 为那个黑暗扭曲的社会带来了一丝光亮。 B.“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作者通过设置悬 使读者急切地想知道“我”的命运会怎样。 C.“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这些细节 写,表现出“我”是一个性格坚毅顽强的人 D.由于听众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而“我”的表现太差了,扫 了 听众的兴,所以他们便“一脸的迷惘与失望” E.文题“无期徒刑”,既说明小说写了一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人的故事,也隐 喻 着那些听众陷于道德牢狱的无期徒刑之中。 (2)从小说中看,“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 分析。(6分)
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吵杂声渐渐平缓下来,偶尔还冒出一两下嘘声, 然后一片静默。 不动。我鼓起全部的勇气,不出声。 最后,一个声音说:“你说话啊,你说。我们听。” 我孤注一掷。 “我为什么要说话?”我说,“我站在这里是因为轮到我了,如此而已,我并不 想感动你们什么。我有罪。我不想再看见我的家人。我不想离开这里。我在这里 过得很好。” 台下交头接耳。然后有人喊:“别装了!” “我过得比你们好。”我说,“我不能说细节,不过我兴致一来,便穿过一条没 人知道的秘密通道,可以从我牢房直通某栋美丽别墅的花园,当然不能跟你们说 是哪一栋,反正这附近多得是。那里的人都认识我,很照顾我。还有……” 我故意停下不说卖个关子。台下的人群一脸的迷惘与失望,好像眼睁睁看着手中 猎物跑掉。 “够了,不要再说了!”有人痛心大喊。得知我过得那么幸福,想必触痛了他的 伤口。 “所以你们最好别来烦我!”我声嘶力竭,“我求你们。好心人!可怜可怜我吧! 让我留在这里!嘘我,快,嘘我呀!” 我意识到群众中传开一股愤恨不平之意,他们恨我,只是还在怀疑我说的是真是 假,我真的快乐吗?他们苦恼不已。他们依然犹豫不决。 我整个身体探到露台外面,做作地颤着声音喊:“答应我,大慈大悲的先生小姐 们!你们又没有任何损失!求求你们,嘘 我这个幸福的犯人吧!” 人群中传出一个恶毒的声音:“你想得美!才没那么好的事!”说完就鼓起掌来, 第二个人跟进,然后十个、百个,全场响起一片如雷掌声。 我搞定了,这些白痴。我身后的门打了开来。“你走吧,”他们说,“你自由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中的那个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我”,通过一次演讲活动而能够获得释 放, 为那个黑暗扭曲的社会带来了一丝光亮。 B. “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作者通过设置悬 念, 使读者急切地想知道“我”的命运会怎样。 C. “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这些细节 描 写,表现出“我”是一个性格坚毅顽强的人。 D. 由于听众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而“我”的表现太差了,扫 了 听众的兴,所以他们便“一脸的迷惘与失望”。 E.文题“无期徒刑”,既说明小说写了一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人的故事,也隐 喻 着那些听众陷于道德牢狱的无期徒刑之中。 (2)从小说中看,“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 分析。(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