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案的关键时期,极力推广及倡导美育,以期振兴中华,在民国时期兴起了一股具有启蒙性质的美育思潮,为美育的实施与普及做了多方面的探索。这个时期的美育思想是特定时期文化精神的体现,这些思想既有闪光点,也有许多的历史局限性,如夸大美育的社会功能,常常将美育与德育相混淆等。但从总体来说,民国时期,美育在教育领域的独立地位得到了确立,美育与社会改造被联系起来,这些思想成果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3.当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美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美育的复苏阶段;(2)美育方针的形成阶段;(3)美育的全面发展阶段。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标志着国家对美育的重视达到空前的高度,普及全民美育的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4.西方古典美学的发展西方古典美学始于古希腊美学,其中毕达哥拉斯是西方美学的第一人。他将美视为一种科学,认为“美是数与数的和谐”,这是古希腊第一道美学命题。柏拉图严格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两种概念,他认为美的事物千姿百态,但最核心的是寻找美的普遍形式。亚里士多德被称为“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神学目的论是他的美学观念的基础,艺术模仿说是他的美学观念的核心。中世纪的美学思想基本上都是围绕神学而展开的。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被称为柏拉图美学的神学版。他认为艺术起源于理性,并发展了美在世界、美在和谐、美在比例等美学理论。但丁的美学贡献是将中世纪神学美学变成了艺术实践,其思想的核心是宣布艺术作品的主题是人,从而使艺术创作的主题从神转向人,为近代人文美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的美学进入认识论的阶段。美学的思维范式从本体论转移到认5
《美育》教案 5 的关键时期,极力推广及倡导美育,以期振兴中华,在民国时期兴起了一股具有启蒙性 质的美育思潮,为美育的实施与普及做了多方面的探索。 这个时期的美育思想是特定时期文化精神的体现,这些思想既有闪光点,也有许多 的历史局限性,如夸大美育的社会功能,常常将美育与德育相混淆等。但从总体来说, 民国时期,美育在教育领域的独立地位得到了确立,美育与社会改造被联系起来,这些 思想成果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3.当代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美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发展历程划 分为三个阶段。 (1) 美育的复苏阶段; (2) 美育方针的形成阶段; (3) 美育的全面发展阶段。 2020 年 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 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标志着国家对美育的重视达到空前的高度,普及全民 美育的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 系。 4.西方古典美学的发展 西方古典美学始于古希腊美学,其中毕达哥拉斯是西方美学的第一人。他将美视为 一种科学,认为“美是数与数的和谐”,这是古希腊第一道美学命题。 柏拉图严格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两种概念,他认为美的事物千姿百态, 但最核心的是寻找美的普遍形式。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神学目的论是他的美学观念的基础, 艺术模仿说是他的美学观念的核心。 中世纪的美学思想基本上都是围绕神学而展开的。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被称为柏拉 图美学的神学版。他认为艺术起源于理性,并发展了美在世界、美在和谐、美在比例等 美学理论。但丁的美学贡献是将中世纪神学美学变成了艺术实践,其思想的核心是宣布 艺术作品的主题是人,从而使艺术创作的主题从神转向人,为近代人文美学的发展提供 了理论支撑。 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的美学进入认识论的阶段。美学的思维范式从本体论转移到认
《美育》教案识论,研究内容也从神转移到了人。历史上第一部《美学》专著是鲍姆加登于1750年出版的,他认为美是主观的,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因此,美是人的自我完善,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康德被称为“近代美学之父”,他最大的贡献是改变了美学的基本问题,由传统的“美是什么”转化为“审美是什么”,从而开启了近代审美心理学的先河。西方美学史上对审美心理学影响最大的学说就是“移情说”。移情是指人通过自己的意识活动,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加诸审美对象,使其具有一定的情感或审美色彩。代表人物:是罗伯特·费舍尔、立普斯。布洛针对审美活动提出了“心理距离说”,他认为当主体和对象之间保持一种恰如其分的心理距离,且两者不存在利害关系时,才会产生出审美的心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历史上饱受争议,却成为西方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他认为无意识是人生命的本能,而艺术就是人类无意识的升华。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巨匠,他认为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类有自我意识,人类有观照自己、认识自己、思考自己的需要,因此,人类普遍需要艺术。他将古代艺术划分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种类型。5.近代西方“美育”概念的提出始于1793年席勒所著的《审美教育书简》。他第一次将美育的概念融入教育思想史,并做了详细而系统的整理与总结,使得审美教育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他把审美教育视为实现人自由幸福的重要途径,体现着对人类生命本身的终极关怀。1945年,哈佛大学发布了著名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即通识教育红皮书,规定每位学生必须修满16门课程,其中应包括3门艺术类课程。哈佛大学将艺术教育视为人文学科的主干部分,成为高校人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一战”以后,包豪斯所提出的“艺术与工艺结合”的理念,使艺术不再处在于象牙塔的顶端,而是让艺术回到群众中去。1947年,罗恩菲尔德就提出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格”而不是“专业的训练”,较早地明确了公共艺术教育的性质。1995年,美国的戈尔曼教授针对后工业时代出现的情感危机问题,出版了《情感智商》,提出了情商(EQ)与艺术教育的理论。他认为在后工业社会中,出现情感缺陷的6
《美育》教案 6 识论,研究内容也从神转移到了人。历史上第一部《美学》专著是鲍姆加登于 1750 年 出版的,他认为美是主观的,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因此,美是人的自我完善,是一种 关于人的学问。 康德被称为“近代美学之父”,他最大的贡献是改变了美学的基本问题,由传统的 “美是什么”转化为“审美是什么”,从而开启了近代审美心理学的先河。 西方美学史上对审美心理学影响最大的学说就是“移情说”。移情是指人通过自己 的意识活动,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加诸审美对象,使其具有一定的情感或审美色彩。代表 人物:是罗伯特 • 费舍尔、立普斯。 布洛针对审美活动提出了“心理距离说”,他认为当主体和对象之间保持一种恰如 其分的心理距离,且两者不存在利害关系时,才会产生出审美的心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历史上饱受争议,却成为西方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他 认为无意识是人生命的本能,而艺术就是人类无意识的升华。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巨匠,他认为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类有自我意识,人类 有观照自己、认识自己、思考自己的需要,因此,人类普遍需要艺术。他将古代艺术划 分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种类型。 5.近代西方 “美育”概念的提出始于 1793 年席勒所著的《审美教育书简》。他第一次将美育 的概念融入教育思想史,并做了详细而系统的整理与总结,使得审美教育形成独立的理 论体系。他把审美教育视为实现人自由幸福的重要途径,体现着对人类生命本身的终极 关怀。 1945 年,哈佛大学发布了著名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即通识教育红皮书, 规定每位学生必须修满 16 门课程,其中应包括 3 门艺术类课程。哈佛大学将艺术教 育视为人文学科的主干部分,成为高校人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一战”以后,包豪斯所提出的“艺术与工艺结合”的理念,使艺术不再处在于象 牙塔的顶端,而是让艺术回到群众中去。 1947 年,罗恩菲尔德就提出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格”而不是“专业的 训练”,较早地明确了公共艺术教育的性质。 1995 年,美国的戈尔曼教授针对后工业时代出现的情感危机问题,出版了《情感 智商》,提出了情商(EQ)与艺术教育的理论。他认为在后工业社会中,出现情感缺陷的
《美育》教案家庭越来越多。当前,情感缺陷已经成为人类深层的社会危机,而美育就是解决情感问题的一种特殊方法。(五)艺术审美的类型感受艺术之美是大学生拓宽艺术视野,提升审美情操的有效方法,艺术之美有多种表现形式,根据艺术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审美活动分为以下几类。1.语言艺术之美2.造型艺术之美3.表演艺术之美4.综合艺术之美复习思考题、作业题:详参教材第一章【思考练习】部分参考答案:BACAABDACA下次课预习要点:第二章器物之美7
《美育》教案 7 家庭越来越多。当前,情感缺陷已经成为人类深层的社会危机,而美育就是解决情感问 题的一种特殊方法。 (五)艺术审美的类型 感受艺术之美是大学生拓宽艺术视野,提升审美情操的有效方法,艺术之美有多种 表现形式,根据艺术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审美活动分为以下几类。 1.语言艺术之美 2.造型艺术之美 3.表演艺术之美 4.综合艺术之美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详参教材 第一章【思考练习】部分 参考答案: B A C A A B D A C A 下次课预习要点: 第二章 器物之美
《美育》教案
《美育》教案 8
《美育》教案授课课次第2-3周第2-3次时间章节第二章器物之美名称教学授课4课时理论课()、实践课()、习题()、其它()方式时数教学了解中西方器物的发展历程;目的2认识器物的审美特征;在博物馆参观时,能够用所学知识向观众介绍器物的基本知识;3要求教学讲解法、讨论法方法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器物作品重点难点:器物的审美特征以及不同的样式形态变化与文化生活观念的联系。难点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导入借由对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有一件元代的磁州案瓷枕的赏析,向同学们分享关于器物之美的主题。二、讲授新课(一)器物的发展历程
《美育》教案 9 授 课 时 间 第 2-3 周 课 次 第 2-3 次 章 节 名 称 第二章 器物之美 授 课 方 式 理论课(√)、实践课( )、习题( )、其它(√) 教 学 时 数 4 课时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1. 了解中西方器物的发展历程; 2. 认识器物的审美特征; 3. 在博物馆参观时,能够用所学知识向观众介绍器物的基本知识; 教 学 方 法 讲解法、讨论法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 认识和了解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器物作品 难点: 器物的审美特征以及不同的样式形态变化与文化生活观念的联系。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 借由对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有一件元代的磁州窑瓷枕的赏析,向同学们分享关于器 物之美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 (一)器物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