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力学讲稿●第四章电磁波的传播121由于电容率ε与の有关,nz与の有关=产生色散现象。(光的色散是颜色的散开,光的颜色决定于频率)。4)以上推导是从电场的边值关系出发,由磁场的边值关系也可导出同样的结论。振幅关系菲涅耳(Fresnel)公式二对于平面电磁波,(K,E,H)相互垂直;平面电磁波象光波一样,有两个独立(相互垂直)的偏振方向,这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为:与入射面垂直和与入射面平行。长"1.E1入射面41EAT*H"28fO如图(a)所示,图中三点无限接近界面。1BreleNE设E、E和E"方向一致,运用边界关系(10)eeotk大HH[E+E'= E"Hcose-H'cose'-H"coso"(a)(b)对于平面电磁波(P.1411.28式)[E1<E=H=(18)BJueVu6利用=,μμo,且对于H、H和H"运用关系式H-E,可以得到:VuEe,coso-,coso"sine-"Esin(@ + 0")a,coso+ye,coso"(19)E"296,cos02cossino"Esin(@ + 0")a,coso+e,coso2.EI入射面如图(b)所示,设H、H和H"方向一致,运用边界关系(10)EcosQ-Ecose'=E"coseH+H=H利用(18)式,可得11
电动力学讲稿●第四章 电磁波的传播 11 1 2 21 ε ε n ≈ 由于电容率ε 与ω 有关, 21 n 与ω 有关 ⇒ 产生色散现象。(光的色散是颜色的散开,光的 颜色决定于频率)。 4)以上推导是从电场的边值关系出发,由磁场的边值关系也可导出同样的结论。 二、 振幅关系 菲涅耳(Fresnel)公式 对于平面电磁波,(k K ,E K ,H K )相互垂直;平面电磁波象光波一样,有两个独立(相 互垂直)的偏振方向,这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为:与入射面垂直和与入射面平行。 1. E ⊥ K 入射面 如图(a)所示,图中三点无限接近界面。 设 E K 、E' K 和 E" K 方向一致,运用边界关系(10) ⎩ ⎨ ⎧ − = + = cos 'cos ' "cos " ' '' H θ H θ H θ E E E K K K 对于平面电磁波(P. 141 1.28 式) με 1 = B E K K ⇒ H E μ ε = (18) 利用 ' θ = θ , μ1 ≈ μ 2 ≈ μ 0 ,且对于 H 、 H'和 H"运用关系式 H E μ ε = ,可以得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n " 2cos sin " cos cos " " 2 cos sin " sin " cos cos " ' cos cos " 1 2 1 1 2 1 2 θ θ θ θ ε θ ε θ ε θ θ θ θ θ ε θ ε θ ε θ ε θ E E E E (19) 2. E // G 入射面 如图(b)所示,设 H G 、 H' G 和 H" G 方向一致,运用边界关系(10) ⎪⎩ ⎪ ⎨ ⎧ + = − = ' '' ' ' '' '' cos cos cos H H H E θ E θ E θ 利用(18)式,可得
电动力学讲稿·第四章电磁波的传播[E'_ tg(@-0")E-tg(0+0")(20)E"2cossin"[Esin(@+")cos(@-g")(19)、(20)称为Fresnel公式讨论:1)Fresnel公式表明垂直和平行于入射面的电磁波,其反射与折射行为不同;2)对于自然光(两种成份偏振光等量混合),经过反射或折射后变为部分偏振光:3)当θ+6"=90°时,由(20)式,E'=0,表明:反射光中没有平行于入射面的成份,反射光是完全偏振的。这就是光学中的Brewster定律,相应的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4)若8,>8,(电磁波由光疏介质向光密介质入射),由折射定律[(15)式},有>",E由(19)式可知二为负,即:对于垂直于入射面的分量,反射波与入射波反相,E这就是反射过程中的半波损失。上述结论是光学课程中已学过的,并已得到实验证实。上面的推导说明,可以从Maxwell方程出发,根据电磁场理论可以解释上述现象。三、全反射sine巨,若6,<6,(即na<1),当sino增大到等于n时,从折射定理=n1sing"V616”=90°,即电磁波不会“进入”介质2。问题:若再增大,情形又如何?(此时sin>nz,)此时,电磁场的边值关系仍然成立,所以,由此导出的波矢关系(11)式仍然成立 k=k,=ksine(21),k"=00又因为k=VV2= k==k=kn2(22)V2当sinの>nz时,由(21)和(22)式,= k'>k"引入K,它满足12
电动力学讲稿●第四章 电磁波的传播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sin " cos " " 2cos sin " " ' "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E E tg tg E E (20) (19)、(20)称为 Fresnel 公式 讨论: 1) Fresnel 公式表明垂直和平行于入射面的电磁波,其反射与折射行为不同; 2) 对于自然光(两种成份偏振光等量混合),经过反射或折射后变为部分偏振光; 3) 当 '' 0 θ +θ = 90 时,由(20)式, E'= 0 ,表明:反射光中没有平行于入射面的 成份,反射光是完全偏振的。这就是光学中的 Brewster 定律,相应的入射角为布儒 斯特角; 4) 若 2 1 ε > ε (电磁波由光疏介质向光密介质入射),由折射定律[(15)式],有 '' θ > θ , 由(19)式可知 E E' 为负,即:对于垂直于入射面的分量,反射波与入射波反相, 这就是反射过程中的半波损失。 上述结论是光学课程中已学过的,并已得到实验证实。上面的推导说明,可以从 Maxwell 方程出发,根据电磁场理论可以解释上述现象。 三、 全反射 从折射定理 1 2 21 sin " sin ε ε θ θ = n ≈ ,若 2 1 ε < ε (即 1 n21 < ),当sinθ 增大到等于 21 n 时, '' 0 θ = 90 ,即电磁波不会“进入”介质 2。 问题:若θ 再增大,情形又如何?(此时 21 sinθ > n ) 此时,电磁场的边值关系仍然成立,所以,由此导出的波矢关系(11)式仍然成立 ⇒ sinθ '' k k k x = x = (21) 又因为 1 v k ω= , 2 '' v k ω= ⇒ 21 2 '' 1 k kn v v k = = (22) 当 21 sinθ > n 时,由(21)和(22)式, ⇒ '' '' k k x > 引入 K ,它满足
电动力学讲稿●第四章电磁波的传播k =1=iK(23)其中K=k/sin?@-n2(24)可见,在介质2中,波矢k"的z分量为虚数。全反射时,介质2中的电磁波形式E"- Ee-K= expi(k'x-ot)(25)可以验证,上述形式的解仍满足亥姆霍兹方程。上述结果表明:当sinθ>nz,时,介质2中仍有电磁波,它沿x轴方向传播,且沿=轴指数衰减。由(24)式,衰减长度?元K-(26)2元/sin-n2即,透射到介质2中的薄层厚度与2同数量级(一般情况下)注意到随θ减小,K-增大,厚度增大。全反射时,介质2中电场和磁场的关系·考虑E"I入射面情况,即E"= E,"由 P. 141 (1.27)式,在介质2中k(, +ike)xE,"e,H"=XE"=Vuzk"k"Vu2利用(21)和(22)式E2k"EsinEH."G(27)kAVu2n21利用(26)K8k62sin?0-n2,EH"E1Vu,k"VsVk"sino-n"HVi(28)621sin"e-n,E,n21sin062-1E"n2uy13
电动力学讲稿●第四章 电磁波的传播 13 kz = k −kx ≡ iK 2 '' 2 '' " (23) 其中 2 21 2 K = k sin θ − n (24) 可见,在介质 2 中,波矢 k" G 的 z 分量为虚数。 z 全反射时,介质 2 中的电磁波形式 E E e i(k x t) x K z = −ω '' − '' 0 " exp (25) 可以验证,上述形式的解仍满足亥姆霍兹方程。 上述结果表明:当 21 sinθ > n 时,介质 2 中仍有电磁波,它沿 x 轴方向传播,且沿 z 轴 指数衰减。 z 由(24)式,衰减长度 2 21 2 1 1 2 sin n K − = − π θ λ (26) 即,透射到介质 2 中的薄层厚度与λ1同数量级(一般情况下)注意到随θ 减小, −1 K 增大, 厚度增大。 z 全反射时,介质 2 中电场和磁场的关系 考虑 E"⊥入射面情况,即 " " E = Ey 由 P. 141 (1.27)式,在介质 2 中 y y x x z E e k k e iKe E k k H G K K K K K " " ( " ) " " " " 2 2 2 2 × + = × = μ ε μ ε 利用(21)和(22)式 '' 2 21 2 2 2 sin " " " E n E k k H y x z θ μ ε μ ε = = (27) 利用(26) 1 " sin sin " 1 sin " sin " " " " " 2 21 2 2 2 2 21 2 2 21 2 2 21 2 1 2 2 2 2 21 2 2 2 2 2 E n i n E n i n E v v i n E k k E i k K H i y y x y y = − − = − − = − − = − = − − θ μ ε θ μ ε θ μ ε θ μ ε μ ε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