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附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训练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吉祥瑞兽 龙是国家祥瑞。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风调雨 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 和鼓励。这种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5个等 级。其中“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龙和麒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 之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在这里,龙又一次与国家政治有了关联。不过,龙的 吉祥意义并非仅与国家政治相关,它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许多人喜 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 出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此外,民众们还在陶瓷、竹木、建筑 玉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 像艺术造型,而龙风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 图案,都鲜明地表达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满健康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每当春节、 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问则又开展龙 舟竞渡的盛大活动。至于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更愿意从事一些约定 俗成的活动,以取得好兆头。比如人们会选择在这天理发,俗称“剃龙头”,预 示着新的一年里能够像龙一样精神饱满,生机无限。 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古时 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如南宋画院待诏李嵩所画《中天戏水册》中的大龙舟, 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舟上建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两舷各三桨,气 势雄伟,金碧辉煌。龙舟竞渡规模亦宏大壮观,官员、百姓以至深闺少女都要临 水观看。唐代诗人张建封有《竟渡歌》描绘其精彩场面:“鼓声三下红旗开,两 龙跃出浮水来,棹影翰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端午节的真正起因应是辟 邪消灾。“五”(午)是天干中中间的数字,因而被古人认为具有极盛的含义, 盛极而衰,因而它又包含着不祥的因素,因此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汉代的 很多古籍都有“不举五月子”的记载。五月初五更是不祥,旧俗在这一天要将未 满周岁的幼儿带到外婆家躲藏,称“躲午”,这显然具有躲避灾难的含义。端午 节的一系列活动,如洒香汤(以艾叶、菖蒲煮水沭浴)、悬艾老虎素(用彩绸缝 扎成粽子、辣椒、扫帚、布老虎等串以彩线挂于胸前)、饮雄黄酒、挂钟馗像等 等,都以辟邪除祟为主旨。至于龙舟竞渡,当是祭神娱神、祈获保佑的一种形式ε 吉祥瑞兽是龙的主要属性,却并非龙性的全部。也许可以这样说,没有 种动物比龙更难以言说,没有一种动物的文化属性比龙的文化属性更复杂,也 没有一种动物文化能够比龙文化更多样。在我国,对龙的认知、崇拜是多民族共 同的事情。龙,这个主要由想象力堆塑创造起来的复合动物,千百年来已深深地 扎根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日常生活之中,它出现在皇宫朝廷,也出现在民宅陋 巷;它现身于婚嫁场合,也现身于丧葬礼中;它舞动于街头,也张挂于家门;它 被人们反复讲述,也被人们不断表演。龙有容九似于一体的包容大度,亦有兴云 布雨、利物济人的奉献精神,它刚健有为,昂扬奋进,它仪表威武,不容侵犯……
西工大附中 2013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训练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吉祥瑞兽 龙是国家祥瑞。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风调雨 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 和鼓励。这种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 5 个等 级。其中“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龙和麒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 之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在这里,龙又一次与国家政治有了关联。不过,龙的 吉祥意义并非仅与国家政治相关,它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许多人喜 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 出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此外,民众们还在陶瓷、竹木、建筑、 玉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 像艺术造型,而龙风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 图案,都鲜明地表达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满健康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每当春节、 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问则又开展龙 舟竞渡的盛大活动。至于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更愿意从事一些约定 俗成的活动,以取得好兆头。比如人们会选择在这天理发,俗称“剃龙头”,预 示着新的一年里能够像龙一样精神饱满,生机无限。 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古时 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如南宋画院待诏李嵩所画《中天戏水册》中的大龙舟, 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舟上建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两舷各三桨,气 势雄伟,金碧辉煌。龙舟竞渡规模亦宏大壮观,官员、百姓以至深闺少女都要临 水观看。唐代诗人张建封有《竟渡歌》描绘其精彩场面:“鼓声三下红旗开,两 龙跃出浮水来,棹影翰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端午节的真正起因应是辟 邪消灾。“五”(午)是天干中中间的数字,因而被古人认为具有极盛的含义, 盛极而衰,因而它又包含着不祥的因素,因此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汉代的 很多古籍都有“不举五月子”的记载。五月初五更是不祥,旧俗在这一天要将未 满周岁的幼儿带到外婆家躲藏,称“躲午”,这显然具有躲避灾难的含义。端午 节的一系列活动,如洒香汤(以艾叶、菖蒲煮水沭浴)、悬艾老虎素(用彩绸缝 扎成粽子、辣椒、扫帚、布老虎等串以彩线挂于胸前)、饮雄黄酒、挂钟馗像等 等,都以辟邪除祟为主旨。至于龙舟竞渡,当是祭神娱神、祈获保佑的一种形式。 吉祥瑞兽是龙的主要属性,却并非龙性的全部。也许可以这样说,没有 一种动物比龙更难以言说,没有一种动物的文化属性比龙的文化属性更复杂,也 没有一种动物文化能够比龙文化更多样。在我国,对龙的认知、崇拜是多民族共 同的事情。龙,这个主要由想象力堆塑创造起来的复合动物,千百年来已深深地 扎根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日常生活之中,它出现在皇宫朝廷,也出现在民宅陋 巷;它现身于婚嫁场合,也现身于丧葬礼中;它舞动于街头,也张挂于家门;它 被人们反复讲述,也被人们不断表演。龙有容九似于一体的包容大度,亦有兴云 布雨、利物济人的奉献精神,它刚健有为,昂扬奋进,它仪表威武,不容侵犯……
龙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和文化标 志。今天,炎黄子孙以龙的传人自居,以龙的精神自励,更盼望中华民族能够像 龙一样迅速地腾飞起来,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摘编自《百科知识》 1.下列关于“吉祥瑞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认为只有当龙作为祥瑞出现,才说明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 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B.龙是国家祥瑞,属于最高等级的祥瑞。龙的吉祥意义和国家政治有着 密切的关系,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皇宫朝廷 C.龙的吉祥意义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虽然其表现形式各异 但表达的大多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 D.在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中,像春节、元宵节的舞起长龙、点亮龙灯, 端午节的龙舟竞渡,都和龙的祥瑞意义有关联。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众在各种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艺 术造型,这说明龙在民众心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地位 B.因为龙是吉洋瑞兽,所以在许多节日里都有关于龙的活动,这些节日 都起源于龙的祥瑞意义,节日延续的是龙的祥瑞意义。 C.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龙舟竟渡规模亦宏大壮观,人们都临 水观看这种盛况,说明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D.吉祥瑞兽是龙的属性之一,龙还有更为复杂的文化属性,在中国也许 没有哪一种动物文化能够比龙文化更具多样性。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龙风呈样、龙腾虎跃、龙飞风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 形式虽各异,但其意义都取自龙是吉祥瑞兽 B.龙出现在许多场台,形象各异;它被人们反复讲述,也被人们不断表 滇。其实龙是人们凭空想像出来的,本没有原型。 C.龙的文化属性复杂,包容大度、利物济人的奉献精神、刚健有为、昂扬奋进 仪表威武、不容侵犯等都是它的文化属性 D.几千年来,炎黄子孙以龙的传人自居,以龙的精神自励,传承和延续了中国 许多传统节日中龙的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汉乾祐举进士,为秘书郎。宰相冯道引之,与 吕端同直弘文馆,改右拾遗、集贤殿修撰。 宋初,加中书舍人。开宝三年,知贡举。五年,复知贡举。昉之知贡举也 其乡人武济川预选,既而奏对失次,昉坐左迁太常少卿,俄判国子监。明年五月, 复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 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 太宗即位,加昉户部侍郎,太平兴国中,改文明殿学士。时赵普、宋琪居相 位久,求其能继之者,宿旧无逾于昉,遂命参知政事。十一月,普出镇,昉与琪 俱拜平章事。未几,加监修国史,复时政记先进御而后付有司,自昉议始也
龙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和文化标 志。今天,炎黄子孙以龙的传人自居,以龙的精神自励,更盼望中华民族能够像 龙一样迅速地腾飞起来,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摘编自《百科知识》 2012.1) 1.下列关于“吉祥瑞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人认为只有当龙作为祥瑞出现,才说明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 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B.龙是国家祥瑞,属于最高等级的祥瑞。龙的吉祥意义和国家政治有着 密切的关系,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皇宫朝廷。 C.龙的吉祥意义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虽然其表现形式各异, 但表达的大多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 D.在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中,像春节、元宵节的舞起长龙、点亮龙灯, 端午节的龙舟竞渡,都和龙的祥瑞意义有关联。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民众在各种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艺 术造型,这说明龙在民众心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地位。 B.因为龙是吉洋瑞兽,所以在许多节日里都有关于龙的活动,这些节日 都起源于龙的祥瑞意义,节日延续的是龙的祥瑞意义。 C.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龙舟竟渡规模亦宏大壮观,人们都临 水观看这种盛况,说明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D.吉祥瑞兽是龙的属性之一,龙还有更为复杂的文化属性,在中国也许 没有哪一种动物文化能够比龙文化更具多样性。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龙风呈样、龙腾虎跃、龙飞风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 形式虽各异,但其意义都取自龙是吉祥瑞兽。 B.龙出现在许多场台,形象各异;它被人们反复讲述,也被人们不断表 滇。其实龙是人们凭空想像出来的,本没有原型。 C.龙的文化属性复杂,包容大度、利物济人的奉献精神、刚健有为、昂扬奋进、 仪表威武、不容侵犯等都是它的文化属性。 D.几千年来,炎黄子孙以龙的传人自居,以龙的精神自励,传承和延续了中国 许多传统节日中龙的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汉乾祐举进士,为秘书郎。宰相冯道引之,与 吕端同直弘文馆,改右拾遗、集贤殿修撰。 宋初,加中书舍人。开宝三年,知贡举。五年,复知贡举。昉之知贡举也, 其乡人武济川预选,既而奏对失次,昉坐左迁太常少卿,俄判国子监。明年五月, 复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 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 太宗即位,加昉户部侍郎,太平兴国中,改文明殿学士。时赵普、宋琪居相 位久,求其能继之者,宿旧无逾于昉,遂命参知政事。十一月,普出镇,昉与琪 俱拜平章事。未几,加监修国史,复时政记先进御而后付有司,自昉议始也
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好接宾客,江南平,士 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雅厚张洎而薄张佖,及昉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佖朔 望必诣昉。或谓佖曰:“李公待君素不厚,何数诣之?”佖曰:“我为廷尉日 李公方秉政,未尝一有请求,此吾所以重之也。”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 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及入相,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 帝曰:“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直。”昉始信之。上由此益重昉 肪居中书日,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 必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 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至 道二年,昉陪祀南郊,礼毕入贺,因拜舞仆地,台吏掖之以出,卧疾数日薨,年 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李昉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普寻出镇 寻:不久 B.何敷诣之 诣:拜访 C.是市私恩也 市:买卖,交易 D.台吏掖之以出 掖:选拔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昉“和厚多恕”的一组是() ①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 ②雅厚张洎而薄张佖 ③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 ④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 ⑤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⑥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 A.①③⑤ B.③④ C.①②⑤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昉本来是后汉朝官员,后来由于宰相冯道的推荐,得以和吕端一同在 弘文馆当值,做一些修撰的工作。 B.李昉在主持贡生考试时,同乡武济川对答失常,李眆因此被贬官为太常 少卿,后来又恢复到中书舍人一职。 C.李昉在担任中书时,对那些前来求官的人一律都严词拒绝,自己绝不会 提拔任用官员,而是让皇上定夺 D.李昉为官小心谨慎,不肯轻易说人坏话,也不愿自作主张,因而没有什 么显赫的政绩,后因摔倒而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5分) 译 文 (2)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5 分)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好接宾客,江南平,士 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雅厚张洎而薄张佖,及昉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佖朔 望必诣昉。或谓佖曰:“李公待君素不厚,何数诣之?”佖曰:“我为廷尉日, 李公方秉政,未尝一有请求,此吾所以重之也。” 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 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及入相,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 帝曰:“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直。”昉始信之。上由此益重昉。 昉居中书日,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 必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 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 至 道二年,昉陪祀南郊,礼毕入贺,因拜舞仆地,台吏掖之以出,卧疾数日薨,年 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李昉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普寻出镇 寻:不久 B.何敷诣之 诣:拜访 C.是市私恩也 市:买卖,交易 D.台吏掖之以出 掖:选拔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昉“和厚多恕”的一组是( ) ①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 ②雅厚张洎而薄张佖 ③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 ④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 ⑤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 ⑥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昉本来是后汉朝官员,后来由于宰相冯道的推荐,得以和吕端一同在 弘文馆当值,做一些修撰的工作。 B.李昉在主持贡生考试时,同乡武济川对答失常,李昉因此被贬官为太常 少卿,后来又恢复到中书舍人一职。 C.李昉在担任中书时,对那些前来求官的人一律都严词拒绝,自己绝不会 提拔任用官员,而是让皇上定夺。 D.李昉为官小心谨慎,不肯轻易说人坏话,也不愿自作主张,因而没有什 么显赫的政绩,后因摔倒而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5 分) 译 文: 。 (2)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5 分) 译 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8.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 象?(5分) 9.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 为诗中寄寓了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来源:高[考 ∴试<题∴库]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扪参历井仰胁 息 (李白《蜀道 难》) (2) 蓝田日暖玉生 (李商隐《锦瑟》) (3) 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荀子《劝学》) (4) 诵明月之 诗 (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 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 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4)题。(25分) 陆地上的船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 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 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 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8.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 象? (5 分) 9.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 为诗中寄寓了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 分)[来源:高[考 ∴试﹤题∴库]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1)扪参历井仰胁 息, 。 (李白《蜀道 难》) (2) ,蓝田日暖玉生 烟。 (李商隐《锦瑟》) (3) , ;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荀子《劝学》) (4) ,诵明月之 诗, 。 (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 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 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4)题。(25 分) 陆地上的船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 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 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 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 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 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 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 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一一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 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 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 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 爹示意我们一一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一一不要出声,其实,我 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一一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 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 飞起,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 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 可饶不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 地奔跑,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一一他是我们家族中 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 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 鲨鱼不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 小岛,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 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一一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 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 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 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一一晒谷场,可是, 刚才(每天他都要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 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 识大海!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 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 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 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 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 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 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 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 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 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 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 飞起,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 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 可饶不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 地奔跑,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 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 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 鲨鱼不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 小岛,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 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一 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 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 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 刚才(每天他都要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 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 识大海!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