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五次适应性训练 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羽崇拜 李国文 ①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感到奇怪:“鬼神之 享血食,其盛衰久暂,亦若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 数百年,则灵著显赫,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裡祀· 尤其怪的,由于崇拜,其身份也由侯而王而帝,一路上升,到清代达到最高峰 据说满清未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满文,以为从政规范。 ②中国人好绝对化,好则全好,坏则全坏。伟大的人物绝对要一无瑕疵,而被否 定的角色则一无是处,哪怕有一点点对的地方也是错的。一些历史人物总是盖棺 论定不了,就因为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卷进了太多的感情用事的成分。欲美化 者,恨不能连伟人放个屁也是香的,其错当然也就错得正确;同样,欲丑化者, 那个绑在耻辱柱上的人,肯定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的货色了。 ③应该看到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因为《三国演义》把他写 成能敌万人,是仁义之师,是必胜之将。老百姓深知对付万恶的作威作福的统治 者,还是青龙偃月刀最为管用。降魔压邪,扶善反恶,需要关羽这样有力量的神 二,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在书中,他是“义” 的化身,这个“义”,在老百姓看来,更多的是江湖义气的“义”。施之以恩, 报之以德,款之以情,还之以义,这“义”,正是那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 期求的相互之间的盟契基础。三,关羽的“义”与正义、大义,不完全是同一范 畴的概念,而是以自身的价值观、利害观为标准的。无论你是谁,刘备也好,曹 操也好,只要一片真心,以诚相待过我,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豁出 身家性命,虽万死而不辞来回报。这也正是人们不敬别的神,独敬关羽的缘故。 ④从帝王的角度,需要这样忠心不二的神,来鼓舞民心,激励士气,实施统治: 从百姓的角度,需要这样仗义正直的神,庇护弱者,保佑良善,得到信仰的力量 由此,也可以了解这部古典文学永盛不衰的原因了。“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 明”的公案,已经是昨天的事情了,但是,小说造神,只有这部《三国演义》是 当之无愧的成功范例。小说的一个人物,能够跳出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 上所刻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不能不说是作家创造出 来的文字奇迹。 ⑤近数百年间,中国人信关帝、关圣、关公菩萨者,几乎与崇敬孔夫子的人数等 量。全国各地都有关帝庙,但未必都有文庙。而一般人家礼拜孔夫子的,远远没 有供奉关羽的多。这种被万民景仰的程度,真使那些生前恨不能成为上帝、死后 便被人努力忘记者,在九泉下难以瞑目。造神,本是中国人最爱玩的一种骗人游 戏。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造神来愚弄老百姓,或者索性造自己为神,鼓吹个人 迷信,让大家顶礼膜拜。但不论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10月19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五次适应性训练 语 文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关羽崇拜 李国文 ①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感到奇怪:“鬼神之 享血食,其盛衰久暂,亦若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 数百年,则灵著显赫,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 尤其怪的,由于崇拜,其身份也由侯而王而帝,一路上升,到清代达到最高峰。 据说满清未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满文,以为从政规范。 ②中国人好绝对化,好则全好,坏则全坏。伟大的人物绝对要一无瑕疵,而被否 定的角色则一无是处,哪怕有一点点对的地方也是错的。一些历史人物总是盖棺 论定不了,就因为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卷进了太多的感情用事的成分。欲美化 者,恨不能连伟人放个屁也是香的,其错当然也就错得正确;同样,欲丑化者, 那个绑在耻辱柱上的人,肯定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的货色了。 ③应该看到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因为《三国演义》把他写 成能敌万人,是仁义之师,是必胜之将。老百姓深知对付万恶的作威作福的统治 者,还是青龙偃月刀最为管用。降魔压邪,扶善反恶,需要关羽这样有力量的神。 二,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在书中,他是“义” 的化身,这个“义”,在老百姓看来,更多的是江湖义气的“义”。施之以恩, 报之以德,款之以情,还之以义,这“义”,正是那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 期求的相互之间的盟契基础。三,关羽的“义”与正义、大义,不完全是同一范 畴的概念,而是以自身的价值观、利害观为标准的。无论你是谁,刘备也好,曹 操也好,只要一片真心,以诚相待过我,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豁出 身家性命,虽万死而不辞来回报。这也正是人们不敬别的神,独敬关羽的缘故。 ④从帝王的角度,需要这样忠心不二的神,来鼓舞民心,激励士气,实施统治; 从百姓的角度,需要这样仗义正直的神,庇护弱者,保佑良善,得到信仰的力量。 由此,也可以了解这部古典文学永盛不衰的原因了。“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 明”的公案,已经是昨天的事情了,但是,小说造神,只有这部《三国演义》是 当之无愧的成功范例。小说的一个人物,能够跳出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 上所刻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不能不说是作家创造出 来的文字奇迹。 ⑤近数百年间,中国人信关帝、关圣、关公菩萨者,几乎与崇敬孔夫子的人数等 量。全国各地都有关帝庙,但未必都有文庙。而一般人家礼拜孔夫子的,远远没 有供奉关羽的多。这种被万民景仰的程度,真使那些生前恨不能成为上帝、死后 便被人努力忘记者,在九泉下难以瞑目。造神,本是中国人最爱玩的一种骗人游 戏。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造神来愚弄老百姓,或者索性造自己为神,鼓吹个人 迷信,让大家顶礼膜拜。但不论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1 年 10 月 19 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也感到奇怪,在其书《陔余丛考》一书 中说,许多神刚开始时很受人崇拜,但到后来就衰微了,但关羽却不是这样。 B.满清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了满文,并将其作为从政规范,关 羽的地位也因此而达到了最高峰 C.中国人喜欢绝对化地看人,要么全好,要么就全坏,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有许多感情用事的成份,这不是一种理性看待历史人物的态度。 D.中国许多历史人物无法盖棺论定,与中国人看问题绝对化的方法有关,欲美 化者就一切都好,欲丑化者就一切都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能说明“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把关羽塑造成能敌万人,仁义而必胜,老百姓可以用他这样强 有力的神来降魔压邪,扶善反恶 B.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他身上表现出来的 “义”正是那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拥有的。 C.无论你是谁,只要对我真心相待,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这其实 体现的是人与人的一种利害观,也是人们独敬关羽的缘故 D.《三国演义》塑造的这个人物,跳出了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 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帝崇拜可以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的,不能仅仅归结 于统治者的推崇与造神。 B.关羽成神,既要看到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也要看到老百姓的心理依托,不能 简单地把关帝崇拜归结为封建迷信而加以全盘否定 C.在封建社会中,不论神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从这一点 上讲,关羽成神也是他自己的一种悲哀。 D.近数百年间,信奉关公的人数几乎与崇敬孔圣人的人数相同,这也体现了关 帝崇拜在中国的普遍程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 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 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 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 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 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 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 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 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 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 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
A.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也感到奇怪,在其书《陔余丛考》一书 中说,许多神刚开始时很受人崇拜,但到后来就衰微了,但关羽却不是这样。 B.满清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了满文,并将其作为从政规范,关 羽的地位也因此而达到了最高峰。 C.中国人喜欢绝对化地看人,要么全好,要么就全坏,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有许多感情用事的成份,这不是一种理性看待历史人物的态度。 D.中国许多历史人物无法盖棺论定,与中国人看问题绝对化的方法有关,欲美 化者就一切都好,欲丑化者就一切都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能说明“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把关羽塑 造成能敌万人,仁义而必胜,老百姓可以用他这样强 有力的神来降 魔压邪,扶善反恶。 B. 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他身上表现出来的 “义”正是那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拥有的。 C. 无论你是谁,只要对我真心相待,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这其实 体现的是人与人的一种利害观,也是人们独敬关羽的缘故。 D .《三国演义》塑造的这个人物,跳出了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 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帝崇拜可以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的,不能仅仅归结 于统治者的推崇与造神。 B. 关羽成神,既要看到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也要看到老百姓的心理依托,不能 简单地把关帝崇拜归结为封建迷信而加以全盘否定。 C. 在封建社会中,不论神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从这一点 上讲,关羽成神也是他自己的一种悲哀。 D.近数百年间,信奉关公的人数几乎与崇敬孔圣人的人数相同,这也体现了关 帝崇拜在中国的普遍程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 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 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 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 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 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 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 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 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 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 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
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 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 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 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 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 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 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 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全文节选) 4.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属文,通步历。 步:推算 B.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举:考中 C.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 资:资助 D.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特:只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孔颖达“博学”和“忠直”的一组是(3分) A.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B.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C.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颖达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 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 以幸免。 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 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这样既思维缜密 又表现了他知识广博。 C.太宗听了孔颖达的解释和讽谏以后,认为孔颖达博涉经书,学问渊博,特别是 孔颖达忠正的讽谏精神很值得称许。于是授予他国子司业官职 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 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5 分)
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 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 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 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 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 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 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 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全文节选) 4.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善属文,通步历。 步:推算 B.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举:考中 C.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 资:资助 D.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特:只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孔颖达“博学”和“忠直”的一组是(3 分) A.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B.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C.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D.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颖达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 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 以幸免。 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 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这样既思维缜密 又表现了他知识广博。 C.太宗听了孔颖达的解释和讽谏以后,认为孔颖达博涉经书,学问渊博,特别是 孔颖达忠正的讽谏精神很值得称许。于是授予他国子司业官职。 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 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5 分)
(2)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创作于开元末年(741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②愁 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ao) 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a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 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8.作为一首“题画诗”,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 所想之鹰,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妙处。(5分) 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2)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 奴娇·赤壁怀古》) (3)求之不得, 。悠哉悠 哉 。(《诗经·关雎》) (4)角声满天秋色里, 。半卷红旗临易 乙选考题 。(李贺《雁门太守行》)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8—9 题。 画鹰①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创作于开元末年(741 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②愁 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 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 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8.作为一首“题画诗”,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 所想之鹰,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妙处。(5 分) 答: 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2)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 奴娇 ·赤壁怀古》) (3)求之不得, 。悠哉悠 哉, 。(《诗经·关雎》) (4)角声满天秋色里, 。半卷红旗临易 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翻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 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 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哪有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 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想冻死啊!”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 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我借着司机身 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气向里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 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 嘭作响。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 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别担心。”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 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 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笑着说:“车 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 苦得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 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 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一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 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 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 许多。“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 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 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 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 说:“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 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 地上。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 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 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査我的东西少了 没有
翻 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 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 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哪有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 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想冻死啊!”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 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我借着司机身 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气向里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 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 嘭作响。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 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别担心。”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 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 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笑着说:“车 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 苦得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 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 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 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 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 许多。“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 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 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 说:“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 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走 10 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 地上。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 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 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