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干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 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干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 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 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 华字典》,而是掏岀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岀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 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 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τ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 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 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一至少 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 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 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 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 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 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 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 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 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 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 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 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 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 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 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 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 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 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 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 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 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 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 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 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 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 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 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干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亨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 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 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 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 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 传承作用。 B.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 使用手写 C.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 象的功用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 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 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 文化的衰退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 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 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 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 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 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 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 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 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 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 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 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 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 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 传承作用。 B.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 使用手写。 C.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 象的功用。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 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 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 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 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 队战斗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臧盾字宣卿,东莞莒人。父未甄,博涉文史,有才干,少为外兄汝南周颙所知。宋末 起家为领军主簿,所奉即齐武帝。高祖平京邑,霸府建,引为骠骑刑狱参军。丁所生母忧, 三年庐于墓侧。服阕,除廷尉卿。出为安成王长史、江夏太守,卒官。 盾幼从征土琅邪诸葛璩受《五经》,通章句。璩学徒常有数十百人,盾处其间,无所狎 比。璩异之,叹曰:“此生重器,王佐才也。”初为抚军行参军,迁尚书中兵郎。盾美风姿 善举止,每趋奏,高祖甚悦焉。 盾有孝性,随父宿直于廷尉,母刘氏在宅,夜暴亡,左手中指忽痛,不得寝。及晓,宅 信果报凶问,其感通如此。服制未终,父又卒,盾居丧五年,不出庐户,形骸枯悴,家人不 复识。乡人王端以状闻,高祖嘉之,敕累遣抑譬。 服阕,除丹阳尹丞,转中书郎,复兼中书舍人。还除少府卿,领步兵校尉,迁御史中丞。 盾性公强,居宪台甚称职。中大通五年二月,高祖幸同泰寺开讲,设四部大会,众数万人。 南越所献驯象,忽于众中狂逸,乘鼍羽卫及会皆骇散,惟盾与散骑郎裴之礼嶷然自若,高祖 甚嘉焉 俄有诏,加散骑常侍,未拜,又诏曰:“总一六军,非才勿授。御史中丞、新除散骑常 侍盾,志怀忠密,识用详慎,当官平允,处务勤恪,必能缉斯戎政。可兼领军,常侍如故。” 大同二年,迁中领军。领军管天下兵要,监局事多。盾为人敏赡,有风力,长于拨繁,职事 甚理。天监中,吴平侯萧景居此职,著声称。至是盾复继之。 五年,出为仁威将军、吴郡太守,视事未期,以疾陈解。拜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七 年,疾愈,复为领军将军。九年,卒,时年六十六。即日有诏举哀。赠侍中,领军如故。谥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 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 军队战斗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臧盾字宣卿,东莞莒人。父未甄,博涉文史,有才干,少为外兄汝南周颙所知。宋末, 起家为领军主簿,所奉即齐武帝。高祖平京邑,霸府建,引为骠骑刑狱参军。丁所生母忧, 三年庐于墓侧。服阕,除廷尉卿。出为安成王长史、江夏太守,卒官。 盾幼从征士琅邪诸葛璩受《五经》,通章句。璩学徒常有数十百人,盾处其间,无所狎 比。璩异之,叹曰:“此生重器,王佐才也。”初为抚军行参军,迁尚书中兵郎。盾美风姿, 善举止,每趋奏,高祖甚悦焉。 盾有孝性,随父宿直于廷尉,母刘氏在宅,夜暴亡,左手中指忽痛,不得寝。及晓,宅 信果报凶问,其感通如此。服制未终,父又卒,盾居丧五年,不出庐户,形骸枯悴,家人不 复识。乡人王端以状闻,高祖嘉之,敕累遣抑譬。 服阕,除丹阳尹丞,转中书郎,复兼中书舍人。还除少府卿,领步兵校尉,迁御史中丞。 盾性公强,居宪台甚称职。中大通五年二月,高祖幸同泰寺开讲,设四部大会,众数万人。 南越所献驯象,忽于众中狂逸,乘轝羽卫及会皆骇散,惟盾与散骑郎裴之礼嶷然自若,高祖 甚嘉焉。 俄有诏,加散骑常侍,未拜,又诏曰:“总一六军,非才勿授。御史中丞、新除散骑常 侍盾,志怀忠密,识用详慎,当官平允,处务勤恪,必能缉斯戎政。可兼领军,常侍如故。” 大同二年,迁中领军。领军管天下兵要,监局事多。盾为人敏赡,有风力,长于拨繁,职事 甚理。天监中,吴平侯萧景居此职,著声称。至是盾复继之。 五年,出为仁威将军、吴郡太守,视事未期,以疾陈解。拜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七 年,疾愈,复为领军将军。九年,卒,时年六十六。即日有诏举哀。赠侍中,领军如故。谥
曰忠 (选自《梁书·臧盾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盾处其间,无所狎比 比:亲近 B.随父宿直于廷尉 直:当值 C.高祖嘉之,敕累遣抑譬 累:多次 D.高祖幸同泰寺开讲 幸:幸运 5.下列各句全能表明臧盾为“重器”“王佐才”的一组是(3分) ①博涉文史,有才干 ②左手中指忽痛,不得寝 ③盾性公强,居宪台甚称职 ④惟盾与散骑郎裴之礼嶷然自若 ⑤长于拨繁,职事甚理 ⑥视事未期,以疾陈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臧盾曾因母亲暴亡而左手中指疼痛,不能入眠。后为父母守丧五年,不出草庐,形 容枯槁,如此孝顺之德,显然受到其父臧未甄的影响 B.臧盾自幼跟随诸葛璩学习“五经”,精通章句,表现不凡,很受老师诸葛璩的赏识, 甚至被赞为将来能够承担重任、辅佐帝王的重要人才。 C.臧盾风度潇洒,仪表俊美,聪明敏捷,见多识广,很有魄力,善于处理繁杂的政务 因此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务都处理得很有条理。 大同七年,臧盾病愈之后,又任领军将军。大同九年去世,他去世的当天皇帝就下 举行哀悼仪式,臧盾被追封为侍中,谥号“忠”。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晓,宅信果报凶问,其感通如此。 (2)五年,出为仁威将军、吴郡太守,视事未期,以疾陈解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 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舂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 海道,愿谢公①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谢公:即谢安,东晋名士、宰相,早年曾隐居东山 8.“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5分) 9.词的下片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曰忠。 (选自《梁书·臧盾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盾处其间,无所狎比. 比:亲近 B.随父宿直.于廷尉 直:当值 C.高祖嘉之,敕累.遣抑譬 累:多次 D.高祖幸.同泰寺开讲 幸:幸运 5.下列各句全能表明臧盾为“重器”“王佐才”的一组是(3 分) ①博涉文史,有才干 ②左手中指忽痛,不得寝 ③盾性公强,居宪台甚称职 ④惟盾与散骑郎裴之礼嶷然自若 ⑤长于拨繁,职事甚理 ⑥视事未期,以疾陈解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臧盾曾因母亲暴亡而左手中指疼痛,不能入眠。后为父母守丧五年,不出草庐,形 容枯槁,如此孝顺之德,显然受到其父臧未甄的影响。 B.臧盾自幼跟随诸葛璩学习“五经”,精通章句,表现不凡,很受老师诸葛璩的赏识, 甚至被赞为将来能够承担重任、辅佐帝王的重要人才。 C.臧盾风度潇洒,仪表俊美,聪明敏捷,见多识广,很有魄力,善于处理繁杂的政务, 因此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务都处理得很有条理。 D.大同七年,臧盾病愈之后,又任领军将军。大同九年去世,他去世的当天皇帝就下 诏举行哀悼仪式,臧盾被追封为侍中,谥号“忠”。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及晓,宅信果报凶问,其感通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年,出为仁威将军、吴郡太守,视事未期,以疾陈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 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 海道,愿谢公①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谢公:即谢安,东晋名士、宰相,早年曾隐居东山。 8.“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5 分) 9.词的下片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 已 (韩愈《师说》)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刘禹锡《陋室铭》)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紫 乔迁 猎貂,主猎紫貂。紫貂,俗名大叶子,毛皮珍贵。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装,得风则暖 着水不濡,点雪即消。满清王朝规定非皇室与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不得着貂皮。 据说,老辈人猎貂,为使貂皮无损,在风雪天赤身裸体躺在有紫貂的山里。紫貂心善, 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使其暧,便被捉。只是,十人捉貂,常十人不得生还。 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 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随着凉意而来的,还有母亲胸腔里那如风匣一般的呼嗒声 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 三皮起身去了猎人四爷家 四爷望着下了决心要去猎貂的三皮,缓缓的从身后拽出一坛陈年老酒来,起了封皮, 一股浓烈的酒香立刻溢满屋子。闻着酒香,三皮身子就暖暖的了。四爷把酒递给三皮说:“喝 了吧!能顶阵子的 三皮喝了酒,就去了红马山。四爷找到三皮时,三皮都冻僵了,可僵了的三皮没有死 嘴里一口一口地呼着白气呢!一只紫貂像一张小毯子似的把三皮的胸口捂个严严实实。 四爷把伏卧在三皮胸口的紫貂拾起,装进蛇皮口袋里。用雪擦了三皮的身体,又用狍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 已。 (韩愈《师说》)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紫 貂 乔 迁 猎貂,主猎紫貂。紫貂,俗名大叶子,毛皮珍贵。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装,得风则暖, 着水不濡,点雪即消。满清王朝规定:非皇室与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不得着貂皮。 据说,老辈人猎貂,为使貂皮无损,在风雪天赤身裸体躺在有紫貂的山里。紫貂心善, 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使其暖,便被捉。只是,十人捉貂,常十人不得生还。 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 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随着凉意而来的,还有母亲胸腔里那如风匣一般的呼嗒声。 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 三皮起身去了猎人四爷家。 四爷望着下了决心要去猎貂的三皮,缓缓的从身后拽出一坛陈年老酒来,起了封皮, 一股浓烈的酒香立刻溢满屋子。闻着酒香,三皮身子就暖暖的了。四爷把酒递给三皮说:“喝 了吧!能顶一阵子的。” 三皮喝了酒,就去了红马山。四爷找到三皮时,三皮都冻僵了,可僵了的三皮没有死, 嘴里一口一口地呼着白气呢!一只紫貂像一张小毯子似的把三皮的胸口捂个严严实实。 四爷把伏卧在三皮胸口的紫貂拾起,装进蛇皮口袋里。用雪擦了三皮的身体,又用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