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四次适应性训练 语文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 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 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土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 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 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 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 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 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 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取土制度的影响,豪门土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 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 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 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 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 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 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 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 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 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 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 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 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土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 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 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孑弟或外出从师, 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 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四次适应性训练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 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 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 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 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 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 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 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 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 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 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 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 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 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 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 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 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 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 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 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 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 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 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 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 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
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 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下面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秦王朝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后世尤其是汉魏六朝家庭 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汉朝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以经学为主,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 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 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D.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 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 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 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 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并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 儒家思想为主。 B.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特点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这在 客观上造成了儒家长期受重视的局面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 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从而提高社会地位。 D.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家庭的家教内涵与富商大户人家的家教有同更有异,这是经济条件 和文化环境的不同造成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程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人。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权三司使范雍使契丹, 命琳发遣三司使。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岁饥,琳尽发以贷民,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
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 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下面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秦王朝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后世尤其是汉魏六朝家庭 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汉朝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以经学为主,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 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 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D.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 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 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 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 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并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 儒家思想为主。 B.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特点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这在 客观上造成了儒家长期受重视的局面。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 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从而提高社会地位。 D.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家庭的家教内涵与富商大户人家的家教有同更有异,这是经济条件 和文化环境的不同造成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 4~7 题。 程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人。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权三司使范雍使契丹, 命琳发遣三司使。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岁饥,琳尽发以贷.民,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
活,而军得善粟。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琳察 其色辞异,令有司验得捶死状。蒙正连姻章献太后家,太后谓琳曰:“齐雄非杀人者,乃其 奴捶之。”琳曰:“奴无自专理,且使令与己犯同。”太后默然,遂论如法。改三司使,出纳 尤谨,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内侍言琳专,琳曰:“三司财赋,皆朝廷有也。臣为陛下惜, 于臣何有?″帝然之。或请并天下农田税物名者,琳曰:“合而为-,易于勾校,可也。后 有兴利之臣,复用旧名增之,是重困民,无已时也。”再迁吏部侍郎,遂参知政事,迁尚书 左丞。时元昊反,犹遺使来朝,众请按诛之。琳曰:“遣使,常事也,杀之不祥。”后使者益 骄横,大臣患之。琳曰:“始不杀,无罪也;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 元昊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议者谓可因此时,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 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琳日:“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议者惜 其失几。既而遺使册命,夏人方围庆阳。琳曰:“彼若贪此,可缓庆州之难矣。”命具礼币赐 予之数移报之,果喜,即日迎册使,庆阳之围亦解。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琳持 重不扰,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植杂木数万,日:“异时楼橹之具 可不出于民矣。”人爱之,为立生祠。改武胜军,又换镇安军节度使。上书日:“臣虽老,尚 能为国守边。”未报,得疾卒。赠中书令,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饥,琳尽发以贷民 贷:借款 B.太后默然,遂论如法 论:判罪 C.帝然之 然:认为……对 D.未报,得疾卒 报:答复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琳为官机智的一组是() ①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 ②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 ③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 ④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 ⑤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 ⑥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 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琳执法如山,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王蒙正虽然与章献太后家连姻,但他的 儿子王齐雄杀人,程琳同样对他进行依法严惩 B.程琳善于处理政事,元昊造反仍派使朝见,程琳力排众议,主张不杀;元昊死,幼子立, 程琳主张不应趁人之丧,而应采取怀柔政策 C.程琳能从危机中捕捉时机,朝廷派使者去册封契丹,偏偏遇到夏人包围庆阳,他便让人 把册封用的礼品财物转赐给夏人,从而解除了庆阳之围 D.程琳非常体恤民生疾苦,他不但从不扰民,还主张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以减轻百姓负
活,而军得善粟。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琳察 其色辞异,令有司验得捶死状。蒙正连姻章献太后家,太后谓琳曰:“齐雄非杀人者,乃其 奴捶之。”琳曰:“奴无自专理,且使令与己犯同。”太后默然,遂论.如法。改三司使,出纳 尤谨,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内侍言琳专,琳曰:“三司财赋,皆朝廷有也。臣为陛下惜, 于臣何有?”帝然.之。或请并天下农田税物名者,琳曰:“合而为一,易于勾校,可也。后 有兴利之臣,复用旧名增之,是重困民,无已时也。”再迁吏部侍郎,遂参知政事,迁尚书 左丞。时元昊反,犹遣使来朝,众请按诛之。琳曰:“遣使,常事也,杀之不祥。”后使者益 骄横,大臣患之。琳曰:“始不杀,无罪也;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 元昊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议者谓可因此时,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 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议者惜 其失几。既而遣使册命,夏人方围庆阳。琳曰:“彼若贪此,可缓庆州之难矣。”命具礼币赐 予之数移报之,果喜,即日迎册使,庆阳之围亦解。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琳持 重不扰,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植杂木数万,曰:“异时楼橹之具, 可不出于民矣。”人爱之,为立生祠。改武胜军,又换镇安军节度使。上书曰:“臣虽老,尚 能为国守边。”未报.,得疾卒。赠中书令,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岁饥,琳尽发以贷.民 贷:借款 B. 太后默然,遂论.如法 论:判罪 C. 帝然.之 然:认为……对 D. 未报.,得疾卒 报:答复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琳为官机智的一组是( ) ①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 ②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 ③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 ④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 ⑤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 ⑥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琳执法如山,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王蒙正虽然与章献太后家连姻,但他的 儿子王齐雄杀人,程琳同样对他进行依法严惩。 B.程琳善于处理政事,元昊造反仍派使朝见,程琳力排众议,主张不杀;元昊死,幼子立, 程琳主张不应趁人之丧,而应采取怀柔政策。 C.程琳能从危机中捕捉时机,朝廷派使者去册封契丹,偏偏遇到夏人包围庆阳,他便让人 把册封用的礼品财物转赐给夏人,从而解除了庆阳之围。 D.程琳非常体恤民生疾苦,他不但从不扰民,还主张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以减轻百姓负
担,百姓对他十分敬爱,为健在的他立了祠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 (2)琳持重不扰,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寒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2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 于低潮,个人生活中,妻子谢世后次子又病逝。②“青帘”指酒旗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鼎铛玉石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 房宫赋》) (2)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 (《诗经·氓》)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 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 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 的—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
担,百姓对他十分敬爱,为健在的他立了祠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 ⑵琳持重不扰,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 (二)古代诗歌鉴赏(11 分) (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 于低潮,个人生活中,妻子谢世后次子又病逝。②“青帘”指酒旗。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 9.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 寒”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 房宫赋》) (2) 淇则有岸,___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3)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苏 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 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 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 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
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 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 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得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 杨和无花果树,到凃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得 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 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 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声,会没脚 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 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 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 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 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 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 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 痛快了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 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未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 可太有趣儿啦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 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 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凊,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
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 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 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得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 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得 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 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 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 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 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 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 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 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 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 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 痛快了。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 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末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 可太有趣儿啦!”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 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 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