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八次适应性训练语文测试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实,唯独艺术不以真实为目 标,艺术倾向理想,故与现实是有距离的,艺术以“似与不似”为目标,不能似, 亦不能不似 艺术批评与艺术不同,仍应以真实为目标。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包括艺术 批评的娱乐化,都与真实远矣,因而有“失语”之类对艺术批评的批评,包括对 艺术批评目的庸俗化的质疑,尤其“孔方兄”的不期而至,更导致艺术批评的矮 化,也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 艺术批评的所谓真实是有条件的,它并不期待艺术批评与艺术的完全重合。中国 古代有“诗无达诂”之说,而在西方则有“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 雷特”之谓。可见,对艺术批评的期许,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一直是很理性的。 所谓“失语”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借助对艺术批评对象的杜撰,实现与批评对应的 批评对象风马牛不相及的目的。“失语”之失,失在作伪。 艺术批评亦有与艺术近似的一面,因为艺术批评也有理想,因此严肃的可正面评 价的艺术批评,除却客观与公正之外,还须超越艺术,即超越批评的对象,在理 想的层面上引导艺术,纯化艺术,端正艺术。对艺术批评“失语”的批评应当是 指艺术批评对这一目标的偏离 但是艺术批评的真实依然是可以期待的,这里的所谓真实只是相对意义的存在 不是指艺术批评与艺术批评对象之间的完全重合,仅限于艺术批评与批评对象可 以相互印证,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情景下的有限印证。它大致指向是与非、 美与丑、善与恶、雅与俗、虚与实这些曾经以时序指向图腾、宗教、权力、风俗 等等以及其他历史存续的社会意识。所有艺术批评一直围绕着这些意识形成历史 波澜,并且衍生出诸如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继承 与革新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不同的批评标准和不 同的批评方式,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信仰、同一区域,其批评的标准与方式亦 是变化的。不仅如此,古今之间,中西之间,还存在孰是孰非、孰轻孰重的争斗。 这些既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亦是艺术批评的现实。艺术批评的“失语”认真追究 起来,其背后不只有批评道德的侵蚀,亦还有批评素质的掣肘,也许后者才是“失 语”的更为深刻的原因。 艺术批评的真实性从理想的层面看,并不虚妄,它可以感知,可以体悟。今日中 国艺术最切近的目标应当是如何回应21世纪人类共同理想的文化自觉,中国文 化必须实现历史性的超越。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生动、最少偏颇、最 富亲和力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国艺 术的责任与使命,当然也是中国艺术批评的责任与使命 (节选自《光 明日报》2011年12月2日) 1.下列关于“失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失语”既指艺术批评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是对存在着不足的艺术批评的批 B.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和艺术批评的娱乐化等,都属于艺术批评的“失语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 2012 届高三第八次适应性训练语文测试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实,唯独艺术不以真实为目 标,艺术倾向理想,故与现实是有距离的,艺术以“似与不似”为目标,不能似, 亦不能不似。 艺术批评与艺术不同,仍应以真实为目标。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包括艺术 批评的娱乐化,都与真实远矣,因而有“失语”之类对艺术批评的批评,包括对 艺术批评目的庸俗化的质疑,尤其“孔方兄”的不期而至,更导致艺术批评的矮 化,也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 艺术批评的所谓真实是有条件的,它并不期待艺术批评与艺术的完全重合。中国 古代有“诗无达诂”之说,而在西方则有“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 雷特”之谓。可见,对艺术批评的期许,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一直是很理性的。 所谓“失语”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借助对艺术批评对象的杜撰,实现与批评对应的 批评对象风马牛不相及的目的。“失语”之失,失在作伪。 艺术批评亦有与艺术近似的一面,因为艺术批评也有理想,因此严肃的可正面评 价的艺术批评,除却客观与公正之外,还须超越艺术,即超越批评的对象,在理 想的层面上引导艺术,纯化艺术,端正艺术。对艺术批评“失语”的批评应当是 指艺术批评对这一目标的偏离。 但是艺术批评的真实依然是可以期待的,这里的所谓真实只是相对意义的存在, 不是指艺术批评与艺术批评对象之间的完全重合,仅限于艺术批评与批评对象可 以相互印证,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情景下的有限印证。它大致指向是与非、 美与丑、善与恶、雅与俗、虚与实这些曾经以时序指向图腾、宗教、权力、风俗 等等以及其他历史存续的社会意识。所有艺术批评一直围绕着这些意识形成历史 波澜,并且衍生出诸如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继承 与革新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不同的批评标准和不 同的批评方式,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信仰、同一区域,其批评的标准与方式亦 是变化的。不仅如此,古今之间,中西之间,还存在孰是孰非、孰轻孰重的争斗。 这些既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亦是艺术批评的现实。艺术批评的“失语”认真追究 起来,其背后不只有批评道德的侵蚀,亦还有批评素质的掣肘,也许后者才是“失 语”的更为深刻的原因。 艺术批评的真实性从理想的层面看,并不虚妄,它可以感知,可以体悟。今日中 国艺术最切近的目标应当是如何回应 21 世纪人类共同理想的文化自觉,中国文 化必须实现历史性的超越。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生动、最少偏颇、最 富亲和力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国艺 术的责任与使命,当然也是中国艺术批评的责任与使命。 (节选自《光 明日报》2011 年 12 月 2 日) 1.下列关于“失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失语”既指艺术批评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是对存在着不足的艺术批评的批 评。 B.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和艺术批评的娱乐化 等,都属于艺术批评的“失语
C.“失语”是一种作伪,目的是使艺术批评同与其对应的批评对象之间没有联 系 D.除了批评道德的侵蚀会造成“失语”,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批评素质的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而艺术批评仍以真实为目标,当艺术批评偏离或远离真 实时,就会出现“失语”之类的批评。 B.艺术批评的真实并不要求艺术批评与艺术完全重合,但这种有条件的真实并不 是说可以借助杜撰批评对象去作艺术批评。 C.艺术批评和艺术都有理想,因此艺术批评不仅要客观公正,还要超越艺术,在 理想的层面上引导、纯化和端正艺术。 D.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 批评的标准和规则都由艺术批评衍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钱的介入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只要艺术批评能够不受金钱的干 扰,就能够保持真实并重获应有的尊严。 B.不同民族、信仰或区域之间存在着批评标准和方式的不同,即使民族、信仰或 区域相同,其批评标准和方式也有变化。 C在艺术批评的标准和方式上,古今之间、中西之间存在是非轻重的争斗,这是 艺术批评的背景之一,也是其现实之 D.今天的中国、中国艺术和艺术批评的责任和使命,是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 中最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部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龚自珍 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 余悲其言。 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舍舟而馆。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 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髙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①,心 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入市,求熟肉,市声欢,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醉而歌,歌宋元 长短言乐府,俯窗呜呜,惊对岸女夜起,乃止 客有请吊蜀冈者,舟甚捷,帘幕皆文绣,审视,玻璃五色具。舟人时时指两 岸曰“某园故址也”,约八九处。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曩所信②宿之西园,门 在,题榜在,尚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阜有桂,水有芙渠菱芡。是居扬 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 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 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有以绎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 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 序、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有求书册子、书扇者,填委塞户牖, 居然嘉庆中故态。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 不能彻旦。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发为贽求书者,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凡三人
C.“失语”是一种作伪,目的是使艺术批评同与其对应的批评对象之间没有联 系。 D.除了批评道德的侵蚀会造成“失语”,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批评素质的掣 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而艺术批评仍以真实为目标,当艺术批评偏离或远离真 实时,就会出现“失语”之类的批评。 B.艺术批评的真实并不要求艺术批评与艺术完全重合,但这种有条件的真实并不 是说可以借助杜撰批评对象去作艺术批评。 C.艺术批评和艺术都有理想,因此艺术批评不仅要客观公正,还要超越艺术,在 理想的层面上引导、纯化和端正艺术。 D.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 批评的标准和规则都由艺术批评衍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钱的介入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只要艺术批评能够不受金钱的干 扰,就能够保持真实并重获应有 的尊严。 B.不同民族、信仰或区域之间存在着批评标准和方式的不同,即使民族、信仰或 区域相同,其批评标准和方式也有变化。 C.在艺术批评的标准和方式上,古今之间、中西之间存在是非轻重的争斗,这是 艺术批评的背景之一,也是其现实之一。 D.今天的中国、中国艺术和艺术批评的责任和使命,是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 中最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部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7 题。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龚自珍 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 余悲其言。 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舍舟而馆。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 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①,心 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入市,求熟肉,市声欢,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醉而歌,歌宋元 长短言乐府,俯窗呜呜,惊对岸女夜起,乃止。 客有请吊蜀冈者,舟甚捷,帘幕皆文绣,审视,玻璃五色具。舟人时时指两 岸曰“某园故址也”,约八九处。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曩所信②宿之西园,门 在,题榜在,尚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阜有桂,水有芙渠菱芡。是居扬 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 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 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 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 序、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有求书册子、书扇者,填委塞户牖, 居然嘉庆中故态。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 不能彻旦。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发为贽求书者,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凡三人
凄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舫间,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余既信信,拿 流风,捕余韵,乌睹所谓“风号雨啸、鼯犷③悲、鬼神泣”者?嘉庆末,尝于此 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闻宋君病,存亡不可知;又问其所谓赋诗者,不可见,引 为恨。 卧而思之,余齿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富贵寿考者, 几人哉?此岂关扬州之盛衰,而独置感慨于江介也哉?抑予赋侧艳则老矣,甄综 人物,搜辑文献,仍以自任,固未老也。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 初秋。今扬州,其初秋也欤?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 欤?作《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注释:①零瓮(zhωu)断甓(pi):残墙碎砖。②信:连住两夜 ③鼯狁( wuyou):鼯鼠(大飞鼠)、黑色长尾猴。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礼曹,客有过者曰 过:拜访。 B.审视,玻璃五色具 审:仔细地。 C.余既信信,拿流风,捕余韵 既:既然。 D.尝于此和友人宋翔风侧艳诗 于:在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认为“客言不实”的一组是 ①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 ②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③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 ④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⑤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 ⑥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 A.①④⑥ B.②④⑤ ②③⑤ ①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在京师的所见所闻。今日扬州正如鲍照《芜城赋》所写情景的说 法,引起作者极大关注和悲怆。这一段虽寥寥数语,但意蕴极为丰富,以下的观 察、记叙、议论、感慨均由此引发, B.文章写作者应请凭吊蜀岗,一路所见,故园酒肆,多依然如故,扬州“冶华 独领江淮,不减当年。 C.文章写士人、歌妓造访,亦引起联想而作今昔之比。目的是写士风世情,作 者虽已发现今昔之别,只能捕捉到昔时的流风余韵,但并未发现如《芜城赋》所 写的风雨飘摇、一片悲泣的凄惨现象 D.作者由耳闻目睹,并且抚今追昔,想到以前看到的扬州的情景,体验到扬州 虽未败残,但已露衰落之迹,从而浮想联翩,联系个人身世,颇多盛衰之叹。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5分) (2)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凄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舫间,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余既信信,拿 流风,捕余韵,乌睹所谓“风号雨啸、鼯狖③悲、鬼神泣”者?嘉庆末,尝于此 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闻宋君病,存亡不可知;又问其所谓赋诗者,不可见,引 为恨。 卧而思之,余齿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富贵寿考者, 几人哉?此岂关扬州之盛衰,而独置感慨于江介也哉?抑予赋侧艳则老矣,甄综 人物,搜辑文献,仍以自任,固未老也。 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 初秋。今扬州,其初秋也欤?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 欤?作《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注释:①零瓮(zhòu)断甓(pì):残墙碎砖。②信:连住两夜。 ③鼯狖 (wúyòu):鼯鼠(大飞鼠)、黑色长尾猴。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礼曹,客有过者曰 过:拜访。 B.审视,玻璃五色具 审:仔细地。 C.余既信信,拿流风,捕余韵 既:既然。 D.尝于此和友人宋翔风侧艳诗 于:在。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认为“客 言不实”的一组是 ①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 ②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 ③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 ④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 冶华也。 ⑤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 ⑥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 ①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在京师的所见所闻。今日扬州正如鲍照《芜城赋》所写情景的说 法,引起作者极大关注和悲怆。这一段虽寥寥数语,但意蕴极为丰富,以下的观 察、记叙、议论、感慨均由此引发。 B.文章写作者应请凭吊蜀岗,一路所见,故园酒肆,多依然如故,扬州“冶华” 独领江淮,不减当年。 C.文章写士人、歌妓造访,亦引起联想而作今昔之比。目的是写士风世情,作 者虽已发现今昔之别,只能捕捉到昔时的流风余韵,但并未发现如《芜城赋》所 写的风雨飘摇、一片悲泣的凄惨现象。 D.作者由耳闻目睹,并且抚今追昔,想到以前看到的扬州的情景,体验到扬州 虽未败残,但已露衰落之迹,从而浮想联翩,联系个人身世,颇多盛衰之叹。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 (5 分) (2)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野步(宋)周 密 野步 (清)赵翼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 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 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8.这两首诗描写的野步者的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5分) 9.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 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1)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 高》) (2)若夫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 哉?故曰 神人无功, (庄子《逍遥游》)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陶潜《桃花源记》)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别难过,妈妈加拿大)莫·卡拉汉 下班时间就要到了,阿尔弗雷多·希金斯穿上外套正准备回家,刚出门就撞上老 板卡尔先生。他上下打量阿尔弗雷多几眼,用极低的声调说:“我想你最好还是 把兜里的东西留下再走。 他开始有些慌乱,但随即惊讶地说:“东西?……什么东西?我不明白您在说些什 么 “一个粉盒,一支口红,还有……要我说得更清楚些吗?”卡尔先生冷冷地说。 阿尔弗雷多在卡尔先生冷峻的目光注视下,不知所措,根本不敢正视老板。又过 了一会儿,他把手伸进口袋,交出了东西 “我知道你这样干已经很久了。我不喜欢警察,但我要叫警察。不过在此之前我 想打电话给你的父亲,告诉他我要把他的宝贝儿子送进监狱。”卡尔先生说着 向电话走去,脸上的笑容古怪极了。 阿尔弗雷多知道爸爸上夜班,但妈妈一定在家。他想象着待会儿的情景:妈妈迫 不及待地闯进门来,怒气冲冲,眼里噙着泪花;他想上前解释,可她一把推开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8—9 题。 野 步 (宋)周 密 野步 (清) 赵翼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 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 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8.这两首诗描写的野步者的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5 分) 9.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 赏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 (1)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 高》) (2)若夫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 哉?故曰: , 神人无功, 。 (庄子《逍遥游》)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 。 (陶潜《桃花源记》)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别难过,妈妈 (加拿大)莫·卡拉汉 下班时间就要到了,阿尔弗雷多·希金斯穿上外套正准备回家,刚出门就撞上老 板卡尔先生。他上下打量阿尔弗雷多几眼,用极低的声调说:“我想你最好还是 把兜里的东西留下再走。” 他开始有些慌乱,但随即惊讶地说:“东西?……什么东西?我不明白您在说些什 么。” “一个粉盒,一支口红,还有……要我说得更清楚些吗?”卡尔先生冷冷地说。 阿尔弗雷多在卡尔先生冷峻的目光注视下,不知所措,根本不敢正视老板。又过 了一会儿,他把手伸进口袋,交出了东西。 “我知道你这样干已经很久了。我不喜欢警察,但我要叫警察。不过在此之前我 想打电话给你的父亲,告诉他我要把他的宝贝儿子送进监狱。”卡尔先生说着, 向电话走去,脸上的笑容古怪极了。 阿尔弗雷多知道爸爸上夜班,但妈妈一定在家。他想象着待会儿的情景:妈妈迫 不及待地闯进门来,怒气冲冲,眼里噙着泪花;他想上前解释,可她一把推开了
他。噢,那太难堪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昐着妈妈快来,好在卡尔先生叫警察之 前犯他接回去。 终于,有人敲门了,卡尔先生开了门。 “请进,您是希金斯太太吧?”他脸上毫无表情。 我是希金斯太太,阿尔弗雷多的母亲。”希金斯太太大方地做着自我介绍 笑容可掬地和卡尔先生握手。Ks*5u 见此情景,卡尔先生一下子怔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她会那样从容不迫,落落 大方 “阿尔弗雷多遇到麻烦了,是吗?”她很从容地问 “是的,太太您儿子从我店里偷东西。不过都是些牙膏、口红之类的小玩意儿。” “你干吗要干这种事?”她以略带伤感的口吻问儿子,并平静地看着他 “我需要钱,妈妈。” “钱?你要钱有什么用?跟坏孩子学坏吗?” 希金斯太太在阿尔弗雷多肩上轻轻拍了拍,就像她非常理解他那样,然后说:“要 是你愿意听我一句话的话……”语气坚定,但忽然又停住了,她把头转到了一边, 好像不该再往下说了。 “您打算怎幺处理这件事呢,卡尔先生?”希金斯太太转过身来,依然笑容可掬 地望着卡尔先生。 “我?我本想叫警察,那才是我该做的。” “我本来无权过问您如何处理这件事,不过我总觉得对于一个男孩来说,有时候 给他点忠告比惩罚更有必要。” 在阿尔弗雷多眼里,今晚妈妈好像完全是个陌生人。瞧,她笑得那么自然,神情 那么和蔼可亲 “我不知道您是否介意让我把他带回去,”她补充道,“像他这么大的孩子,有 头脑的没几个 卡尔先生原以为希金斯太太会被吓得六神无主,一边流着泪,一边为她儿子求情, 然而,事实却与此完全相反。她的沉着反倒使他自己感到很内疚 “当然可以,”他说,“我不想太不近情理。告诉您儿子别再上这儿来了,至于 今晚的事嘛……就让它过去吧。您看这样行吗,希金斯太太?” 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就像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一样。 走出杂货铺,希金斯太太迈着大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俩人都默默无话 过了一会儿,阿尔弗雷多终于忍不住开口了,“感谢上帝,结果是这样!” “求你安静一会儿,别说话。阿尔弗雷多。” 到了家。希金斯太太脱了外套,看也不看儿子一眼 “你不是好孩子,阿尔弗雷多,你为什么总是没完没了地闯祸呢?上帝饶恕他吧! 你还傻愣着干什么?快睡去吧。今晚的事别告诉你爸爸。”说完她进了厨房。 “妈妈太伟大了!”阿尔弗雷多自言自语道。他觉得应该立即去对她说她有多么 了不起。 他走向厨房,妈妈正在喝茶。但那情景,让他大吃一惊。妈妈失魂落魄地坐在那 儿,神态糟糕透了,根本不是杂货铺里那个沉着冷静的妈妈。她颤抖地端起茶杯 茶溅到了桌上;嘴唇紧张地抿着,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 阿尔弗雷多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一声也不吭。他突然有股想哭的冲动。从那双 颤巍巍的手上,那一条条刻在她脸上的皱纹里,他仿佛看到了妈妈内心所有的痛 苦。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他。噢,那太难堪了!尽管如此,他还是盼着妈妈快来,好在卡尔先生叫警察之 前犯他接回去。 终于,有人敲门了,卡尔先生开了门。 “请进,您是希金斯太太吧?”他脸上毫无表情。 “我是希金斯太太,阿尔弗雷多的母亲。 ”希金斯太太大方地做着自我介绍, 笑容可掬地和卡尔先生握手。Ks*5u 见此情景,卡尔先生一下子怔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她会那样从容不迫,落 落 大方。 “阿尔弗雷多遇到麻烦了,是吗?”她很从容地问。 “是的,太太。您儿子从我店里偷东西。不过都是些牙膏、口红之类的小玩意儿。” “你干吗要干这种事?”她以略带伤感的口吻问儿子,并平静地看着他。 “我需要钱,妈妈。” “钱?你要钱有什么用?跟坏孩子学坏吗?” 希金斯太太在阿尔弗雷多肩上轻轻拍了拍,就像她非常理解他那样,然后说:“要 是你愿意听我一句话的话……”语气坚定,但忽然又停住了,她把头转到了一边, 好像不该再往下说了。 “您打算怎幺处理这件事呢,卡尔先生?”希金斯太太转过身来,依然笑容可掬 地望着卡尔先生。 “我?我本想叫警察,那才是我该做的。” “我本来无权过问您如何处理这件事,不过我总觉得对于一个男孩来说,有时候 给他点忠告比惩罚更有必要。” 在阿尔弗雷多眼里,今晚妈妈好像完全是个陌生人。瞧,她笑得那么自然,神情 那么和蔼可亲。 “我不知道您是否介意让我把他带回去,”她补充道,“像他这么大的孩子,有 头脑的没几个。” 卡尔先生原以为希金斯太太会被吓得六神无主,一边流着泪,一边为她儿子求情, 然而,事实却与此完全相反。她的沉着反倒使他自己感到很内疚。 “当然可以,”他说,“我不想太不近情理。告诉您儿子别再上这儿来了,至于 今晚的事嘛……就让它过去吧。您看这样行吗,希金斯太太?” 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就像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一样。 走出杂货铺,希金斯太太迈着大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俩人都默默无话。 过了一会儿,阿尔弗雷多终于忍不住开口了,“感谢上帝,结果是这样!” “求你安静一会儿,别说话。阿尔弗雷多。” 到了家。希金斯太太脱了外套,看也不看儿子一眼。 “你不是好孩子,阿尔弗雷多,你为什么总是没完没了地闯祸呢? 上帝饶恕他吧! 你还傻愣着干什么?快睡去吧。今晚的事别告诉你爸爸。”说完她进了厨房。 “妈妈太伟大了!”阿尔弗雷多自言自语道。他觉得应该立即去对她说她有多么 了不起。 他走向厨房,妈妈正在喝茶。但那情景,让他大吃一惊。妈妈失魂落魄地坐在那 儿,神态糟糕透了,根本不是杂货铺里那个沉着冷静的妈妈。她颤抖地端起茶杯, 茶溅到了桌上;嘴唇紧张地抿着,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 阿尔弗雷多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一声也不吭。他突然有股想哭的冲动。从那双 颤巍巍的手上,那一条条刻在她脸上的皱纹里,他仿佛看到了妈妈内心所有的痛 苦。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