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圆外切于P,一圆在其上一点C的切线交另一圆于A、B。求证:PC是7APB的外角7BPE的角平分线。证明:DP是两圆的切线,故7A=7BPD,7DPC=7DCP,故7EPC=71+72=7BPC。3、两圆相交于两点A、B,在每一圆中各作一弦AC、AD使切于另一圆。求证:7ABC=7ABD。证明:AD是切线,故7BAD=7C=72,AC是切线,故7BAC=7D=71,故7ABC=7ABD=180°-71-72。4、AD=BC,E、F分别是AB和DC的中点,DA和FE交于H,CB和FE交于G。求证:7DHF=7CGF。B分析:一定要用到E、F是中点和AD=BC,作EM平行AD,MF平行BC,这样EM可以代替AD,MF可以代替BC,就用到AD-BC,E、F分别是AB和DC的中点。11证明:连接BD,作EM平行HD交BD于M,则EM=AD=BC=MF,故227MEF=7MFE=71,EM平行HD,故7DHF=7MEF=71.FM平行GC,故7CGF=7MFE=71,故7DHF=7CGF。11
11 2、二圆外切于 P,一圆在其上一点 C 的切线 交另一圆于 A、B。 求证:PC 是7 APB 的外角7 BPE 的角平分线。 证明:DP 是两圆的切线,故7 A= 7 BPD, 7 DPC= 7 DCP,故7 EPC= 7 1+ 7 2= 7 BPC。 3、两圆相交于两点 A、B,在每一圆中各作一弦 AC、AD 使切于另一圆。 求证:7 ABC= 7 ABD。 证明:AD 是切线,故7 BAD= 7 C= 7 2, AC 是切线,故7 BAC= 7 D= 7 1, 故7 ABC= 7 ABD= 180 0 - 7 1 - 7 2。 4、AD=BC,E、F 分别是 AB 和 DC 的中 点,DA 和 FE 交于 H,CB 和 FE 交于 G。 求证:7 DHF= 7 CGF。 分析:一定要用到 E、F 是中点和 AD=BC, 作 EM平行 AD,MF平行 BC,这样 EM 可以代替 AD,MF可以代替 BC,就用到 AD=BC, E、F 分别是 AB 和 DC 的中点。 证明: 连接 BD ,作 EM 平行 HD 交 BD 于 M ,则 EM= BC=MF ,故 7 MEF= 7 MFE= 7 1, EM 平行 HD,故7 DHF= 7 MEF= 7 1, FM 平行 GC,故7 CGF= 7 MFE= 7 1, 故7 DHF= 7 CGF
5、AD=BC,M、N分别是AC和BD的中点,求证:AD与MN的夹角和BC与MN的夹角相等。分析:一定要用到M、N是中点和AD-BC,作EN平行AD,作EM平行BC,这样EN可以代替AD、EM可以代替BC,也可以和MN围成三角形。CB证明:作EN平行AD,作EM平行BC,则EN=!AD-!-BC=EM,22故三角形EMN是等腰三角形,故 AD与MN的夹角和BC与MN的夹角相等。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下次课预习要点教学后记12
12 5、AD=BC,M、N 分别是 AC 和 BD 的中点, 求证:AD 与 MN 的夹角和 BC 与 MN 的夹角相等。 分析:一定要用到 M、N 是中点和 AD=BC,作 EN 平行 AD,作 EM 平行 BC,这样 EN 可以代替 AD、EM 可以代替 BC,也可以和 MN 围成三角形。 证明:作 EN 平行 AD,作 EM 平行 BC,则 故三角形 EMN 是等腰三角形, 故 AD 与 MN 的夹角和 BC 与 MN 的夹角相等。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下次课预习要点 学 记 教 后
第周授课时间课次第4次41.4和差倍分的证法和定值问题章节名称授课教学理论课(√)、实践课()、习题题()、其它(方式时数教学目的学会求线和角的和与差,学会求定值问题。要求教学讲解法、讨论法法方教学重点:通过延长或截取使得两条线段相等。点重难点:求定值问题。难点教学步骤及内容:1.4和差倍分的证法和定值问题1、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P为底边BC上任一点,PDIAB交AB于D,PE工AC交AC于E,CHIAB交AB 于H。求证:DP+PE=CH。-B证明:延长DP到M使PM=PE,AB=AC,故ZABC=LACB=/1,ZBDP=/CEP=90°,故ZBPD=LCPE=LCPM=Z2故△PCE和△PCM全等,故/PCM=ACB=/ABC=Z1,故AB//CM,显然HC//DM,故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DP+PM=CH,即DP+PE=CH。2、求证AB+BC=EF一般有两种:E(1)、延长AB到D使BD=BC,然后证明EF=AD;CA(2)、在EF上取 D使ED=AB然后证明DF=BC。B其实第一题也可以按照第二种做法去做。13
13 授课时间 第 4 周 课 次 第 4 次 节 称 章 名 1.4 和差倍分的证法和定值问题 课 式 授 方 理论课 ( √ )、实践课( )、习题题( )、其它 ( ) 教学 时数 2 教 目 要 学 的 求 学会求线和角的和与差,学会求定值问题。 学 法 教 方 讲解法、讨论法 教 重 难 学 点 点 重点:通过延长或截取使得两条线段相等。 难点:求定值问题。 教学步骤及内容: 1.4 和差倍分的证法和定值问题 1、已知ΔABC 是等腰三角形,AB=AC,P 为底边 BC 上任一点,PD丄 AB 交 AB 于 D,PE丄 AC 交 AC 于 E, CH丄AB 交 AB 于 H。 求证:DP+PE=CH。 证明:延长 DP 到 M 使 PM=PE,AB=AC,故 ABC= ACB= 1, BDP= CEP=90 0 ,故 BPD= CPE= CPM= 2, 故 ΔPCE 和 ΔPCM 全等,故 PCM= ACB= ABC= 1,故 AB∥CM,显然 HC∥DM, 故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 DP+PM=CH,即 DP+PE=CH。 2、求证 AB+BC=EF 一般有两种: (1)、延长 AB 到 D 使 BD=BC,然后证明 EF=AD; (2)、在 EF 上取 D 使 ED=AB 然后证明 DF=BC。 其实第一题也可以按照第二种做法去做
14
14
3、等边三角形外接圆上任一点的连线中,最长的线是其余两边之和。P是等边三角形ABC的外接圆任一点求证:AP=BP+CP。证明:延长BP到D,使PD-PC,则在△BCD和△ACP中,BC=CA,ZCBP=LCAP,注意ZAPB=LAPC=Z60°,故ZDPC=60°,由于PD=PC,故△APCD也是等边三角形,故ZPCD=/60°,故ZBCD=ZACP=/60°,故△BCD和△ACP全等,故AP=BD,故AP=BP+CP。4、H是三角形ABC的垂心,O是外心,OL工BC交BC于L。求证:AH=2OL。证明:设P、Q是AH和BH的中点,设M是AC的中点,O是外心,OL工BC,故L也是BC中点,故2PQ和2ML都平行且相等于AB,故PQ和ML平行且相等。又AH、OL都垂直AH于BC,故AH//OL,同理,QH//OM,故△HQP三△OML,故OL=HP=2HF5、E为正方形ABCD中AD的中点,ADF是ED的中点。求证:2/ABE=ZCBF。证明:作ZCBF的角平分线BPH交AD-于H,则ZCBP=ZPBF=PHD,下证△AEB三△CPB,不妨设AB=1,95FH=BF=,故DH=1,故P是CD的中点,故△AEB三ACPB,164故ZABE=ZCBP,故2ZABE=ZCBF。15
15 3、等边三角形外接圆上任一点的连线中,最长的线是其余两边之和。 P 是等边三角形 ABC 的外接圆任一点. 求证:AP=BP+CP。 证明:延长 BP 到 D,使 PD=PC,则在ΔBCD和ΔACP 中, BC=CA, CBP= CAP,注意 APB= APC= 60 0, 故 DPC= 60 0 ,由于 PD=PC,故ΔPCD 也是等边三角 形,故 PCD= 60 0 ,故 BCD= ACP= 60 0 ,故ΔBCD 和ΔACP 全等, 故 AP=BD,故 AP=BP+CP。 4、 H 是三角形 ABC 的垂心,O 是外心,OL丄 BC 交 BC 于 L。 求证:AH=2OL。 证明:设 P、Q 是 AH 和 BH 的中点,设 M 是 AC 的中点,O 是外心,OL丄 BC,故 L 也是 BC 中点,故 2PQ 和 2ML 都平行且相等于 AB, 故 PQ 和 ML 平行且相等。又 AH、OL 都垂直 于 BC,故 AH∥OL,同理,QH∥OM,故ΔHQP三 ΔOML ,故 OL=HP= 。 5、E 为正方形 ABCD 中 AD 的中点, F 是 ED 的中点。 求证:2 ABE= CBF。 证明:作 CBF 的角平分线 BPH 交 AD 于 H,则 CBP= PBF=PHD, 下证 ΔAEB三 ΔCPB ,不妨设 AB=1, FH=BF= ,故 DH=1,故 P 是 CD 的中点,故ΔAEB三 ΔCPB, 故 ABE= CBP,故 2 ABE= C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