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数学分析(第五版)讲义第五章导数和微分第五章导数和微分$1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定义【背景1】(瞬时速度)设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运动规律为s=s().若t.为某一确定的时刻,1为邻近于t。的时刻,则= s()-s(t)t-to是质点在时间段[to,t](或[,t])上的平均速度,若t→t。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存在,则称极限s(t)- s(to)V=lim(1)t-to→o为质点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曲线【背景2】(切线的斜率)y=f(x)在其上一点P(xo,yo)处的切线PT是割线y=f(x)PO当动点O沿此曲线无限接近于点P时的极限位P(XJ)置.由于割线PQ的斜率为k= I(x)-f(xo)x-Xo因此当x→x时如果k的极限存在,则极限f(x)-f(xo)k = lim(2)-→XX-Xo即为切线PT的斜率.定义1设函数y=f(x)在点x的某邻域内有定义,若极限1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
华师大数学分析(第五版)讲义 第五章 导数和微分 第五章 导数和微分 §1 导数的概念 一、导数的定义 【背景 1】(瞬时速度) 设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运动规律为 tss )( .若 为某一确 定的时刻,t 为邻近于 的时刻,则 0t 0t 0 0 st st () ( ) v t t 是质点在时间段[ 0 ,tt ](或 tt 0 ],[ )上的平均速度.若 tt 0 时平均速度 v 的极限存在,则称 极限 0 0 0 () ( ) limt t st st v t t (1) 为质点在时刻 的瞬时速度. 0t 【背景 2】(切线的斜率) 如图所示,曲线 xfy )( 在其上一点 处的切线 ),( 00 yxP PT 是割线 PQ 当动点 Q 沿此曲线无限接近于点 P 时的极限位 置.由于割线 的斜率为 PQ 0 0 ()( xx xfxf k ) , 因此当 时如果 0 xx k 的极限存在,则极限 k 0 0 )()( lim0 xx xfxf xx (2) 即为切线 PT 的斜率. 定义 1 设函数 在点 的某邻域内有定义,若极限 xfy )( 0 x 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 1
华师大数学分析(第五版)讲义第五章导数和微分f(x)-f(x.)lim(3)X→x(X-Xo存在,则称函数f在点x。处可导,并称该极限为函数f在点x。处的导数,记作f(x。)令x=x+Ax,Ay=f(x。+△x)-f(xo),则(3)式可改写为Ay(0 +Ar)- (x0) = f(x0)= limlim(4)Ar-→0 △rAxAx-→0所以,导数是函数增量Ay与自变量增量Ax之比兴的极限。这个增量比称为函数关于自变Ax量的平均变化率(又称差商),而导数f(x。)则为f在x。处关于x的变化率若(3)(或(4))式极限不存在,则称f在点x不可导,-例1(自由落体运动)y=f(t)=gt2。求t时刻的瞬时速度。21g(t+At)2281f(t+△t)-f(t)解 v(t)= f'(t)= limlimAt4->0N-→0At-1g(1+)2g(21+)12=limlim =g(2t +N)= gtlimAtAtA→02Ar→04r→0例2(教材例1)求抛物线y=f(x)=x2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解 与上例类似f(x)=2x在点(1.1)处的切线斜率为k= f(1)= 2,所以切线方程为:y-1=2(x-1),法线方程为:y-1:(x-1)例3(教材例2)证明函数f(x)=x在点x。=0不可导证因为f(x)- f(0)f(x)- f(O)= lim = =1, lim-X=limlimx→0*x-0x-0X→0x-0*xx-→0"xf(x)-f(O)不存在,所以f在点x=0不可导。极限lim→x-0定义2:设函数y=f(x)在点x。的某右邻域[xo,x。+)上有定义,若右极限2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
华师大数学分析(第五版)讲义 第五章 导数和微分 0 )()( lim 0 0 xx xfxf xx (3) 存在,则称函数 f 在点 处可导 x0 ,并称该极限为函数 f 在点 处的导数 x0 ,记作 .)( 0 xf 令 ),()(, 0 0 0 xfxxfyxxx 则(3)式可改写为 ).( )()( lim lim 0 0 0 0 0 xf x xfxxf x y x x (4) 之比 x y 所以,导数是函数增量 y 与自变量增量 x 的极限.这个增量比称为函数关于自变 量的平均变化率(又称差商),而导数 f ) 0 (x 则 处 为 f 在 0 x 关于 x 的变化率. 若(3)(或(4))式极限不存在,则称 f 在点 不可导. 0 x 例 1(自由落体运动) 1 2 ( ) 2 y f t gt 。求 时刻的瞬时速度。 t 解 2 2 0 0 1 1 ( ) ( ) () 2 2 ( ) ( ) lim lim t t g t t gt ft t ft vt f t t t 2 2 0 1 1 ( ) 2 2 limt g t t gt t 0 0 1 (2 ) 1 2 lim lim (2 ) t t 2 gt tt g t t gt t 例 2 (教材例 1)求抛物线 2 y fx x ( ) 在点(1,1) 处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 解 与上例类似 f () 2 x x 在点 处的切线斜率为 (1,1) fk ,2)1( 所以切线方程为: xy )1(21 ,法线方程为: 1 1 ( 2 y x 1) 。 例 3 (教材例 2) 证明函数 fx x ( ) 在点 不可导 0 . x0 证 因为 0 0 0 0 ( ) (0) ( ) (0) lim lim 1, lim lim 1 x x 0 0 x x fx f x fx f x x xx x 极限 0 ( ) (0) limx 0 f x f x 不存在,所以 在点 f x 0不可导. 定义 2 设函数 在点 的某右邻域 xfy )( 0 x ),[ xx 00 上有定义,若右极限 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 2
华师大数学分析(第五版)讲义第五章导数和微分Ay= lim(x0 +Ax)- (x0)(0 <Ar <8)limArAr-0Ax4r-0*存在,则称该极限值为f在x。的右导数,记作f(x).类似地,我们可定义左导数f(x +Ar)- f(xo)f(xo) = lim Ax右导数和左导数统称为单侧导数例如:在例3中,f(0)=1,f(0)=-1。显然f(x。)存在一f*(x)与f(x)都存在,且f*(x)=f(x)设f(x)在点x。可导,那么%- f(c)=0(1)(Ar→0)Ax由o(1)·△x=o(△x),得(5)Ay = f'(xo)Ar + o(Ar)我们称(5)式为f(x)在点x。的有限增量公式.注意,此公式对△r=0仍旧成立类似地有单侧有限增量公式:Ay= f*(xo)Ar+o(Ar)(Ar→0*)Ay= f(x)Ar+o(Ax) (Ax -→0-)定理1[习题5.1:10]若函数f在点x存在左、右导数,则在点x连续。证由单侧有限增量公式,limAy=limAy=0=limAy=0。Ax-→0*Ax-→0例如:f(x)=x,f(O)=1,f'(0)=-1,所以f(x)在点x=0处连续。推论若函数f在点x。可导,则f在点x。连续【注】可导仅是函数在该点连续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例如:f(x)=x在点x=0连续,但不可导.例4[习题5.1:4](光滑连接问题)设3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
华师大数学分析(第五版)讲义 第五章 导数和微分 )0( )()( lim lim 0 0 0 0 x x xfxxf x y x x 存在,则称该极限值为 在 的 f x0 右导数,记作 )( 0 xf . 类似地,我们可定义左导数 x xfxxf xf x )()( lim)( 0 0 0 0 . 右导数和左导数统称为单侧导数. 例如:在例 3 中, f f (0) 1, (0) 1 。 显然 )( 0 xf 存在 xf 0 )( 与 )( 0 xf 都存在,且 )( 0 xf = )( 0 xf . 设 在点 可导,那么 xf )( 0 x 0 ( ) (1)( 0) y fx o x x 由o x (1) ( ) x ,得 ).()( 0 xxxfy (5) 我们称(5)式为 在点 的 xf )( x0 有限增量公式.注意,此公式对 x 0仍旧成立. 类似地有单侧有限增量公式: 0 y fx x x x ( ) ( ) ( 0) 0 y fx x x x ( ) ( ) ( 0) 定理 1 [习题 5.1:10] 若函数 在点 存在左、右导数,则 在点 连续. f 0 x f 0 x 证 由单侧有限增量公式, 0 0 0 lim lim 0 lim 0 x x x yy y 。 例如: fx x ( ) , f f (0) 1, (0) 1 ,所以 f ( ) x 在点 x 0处连续。 推论 若函数 在点 可导,则 在点 连续. f 0 x f 0 x 【注】 可导仅是函数在该点连续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例如: fx x ( ) 在点 连续,但不可导. x 0 例 4 [习题 5.1:4] (光滑连接问题)设 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 3
华师大数学分析(第五版)讲义第五章导数和微分xx≥3f(x)=lax+b,x<3试确定a.b的值,使f在x=3处可导。解要使f在x=3处可导,首先f在x=3处要连续。由f(3+0)=f(3-0)得9=3a+b其次还要在x=3处左、右导数相等f(3) = 2x- = 6ax+b-9f(x)-f(3)ax-3af'(3) = lim == limlimx-3x-33→3°x-3由 f'(3)= f'(3)得a=6,b=-9 。例5(教材例4)证明函数f(x)=x2D(x)仅在点x。=0可导,其中D(x)为狄利克雷函数.证当x。0时,由归结原理可得f(x)在点x.不连续,所以f(x)在点x=x。不可导.当x。=0时,由于D(x)为有界函数,因此得到F(0) = lim /()- (0) 2 = lim xD(x) = 0x-0+例6求下面函数在点x=0的左右导数。(1) f(x)= x,f'(0)= f'(0)= +00(2) F(x)= /x, J*(0) = +00, J(0) = =01xsin-,x±0Ay1sin-J(0),J(0)都不存在,(3) f(x):xArAr0,x=01,x<0xsin-(4) f(x):f(0)=1, f(0)不存在。xx,x≥01x sin-,x¥0例 7 (x):求f'(0)。x0,x=0f(x)-f(0)解f(0)= lim= limxsin--0x-0X-0x-→>044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
华师大数学分析(第五版)讲义 第五章 导数和微分 2 , 3 ( ) , 3 x x f x ax b x , 试确定 的值,使 a b, f 在 处可导。 x 3 解 要使 f 在 处可导,首先 x 3 f 在 x 3处要连续。由 f f (3 0) (3 0) 得 9 3 a b 其次还要在 处左、右导数相等 x 3 3 (3) 2 6 x f x 3 33 ( ) (3) 9 3 (3) lim lim lim x xx 3 3 f x f ax b ax a 3 f a x xx 由 f f (3) (3) 得 a b 6, 9 。 例 5 (教材例 4) 证明函数 )()( 仅在点 2 xDxxf x0 0 可导,其中 为狄利克雷 函数. xD )( 证 当 时,由归结原理可得 在点 x0 0 xf )( 0 x 不连续,所以 在点 不可导. xf )( 0 xx 当 时,由于 为有界函数,因此得到 x0 0 xD )( .0)(lim 0 )0()( lim)0( 0 0 xxD x fxf f x x 例 6 求下面函数在点 的左右导数。 x 0 (1) 1 3 fx x f f ( ) , (0) (0) (2) 3 2 fx x f f ( ) , (0) , (0) (3) 1 sin , 0 ( ) 0, 0 x x f x x x , 1 sin y x x , (0), (0) f f 都不存在, (4) 1 sin , 0 ( ) , 0 x x f x x x x , f f (0) 1, (0) 不存在。 例 7 2 1 sin , 0 ( ) 0, 0 x x f x x x ,求 f (0) 。 解 0 0 ( ) (0) 1 (0) lim lim sin 0. x x 0 fx f f x x x 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 4
华师大数学分析(第五版)讲义第五章导数和微分二、导函数若函数在区间I上每一点都可导(对区间端点,仅考虑相应的单侧导数),则称f为I上的可导函数.此时对每一个xEI,都有f的一个导数f(x)(或单侧导数)与之对应:这样tdy就定义了一个在「上的函数,称为在!上的导函数,也简称为导数。记作,y或dx即f(x+Ax)-f(x)f(x) = lim .xelAxAr-→>0例81° f(x)=c,f'(x)=0,xeR2°f(x)=x",f(x)=nx"-l,neN.,xeR(x+ Ax)" - x"Ay=limy'= lim=lim(C'xn-I+C,x"-?.Ax+...+C"Ar"-l)Ar→0 AxAxrAr→0Ax→0= nx"-3° f(x)=sinx,f'(x)=cosx,xeRAxArAxr2sinsin-cos(x+sin(x +Ax)- sin x222Axcos(x+Ax2ArAx2Axsin-Axr2 . lim cos(x+(sin x)'= lim=coSx2ArAr→>0Ax-→024°f(x)=cosx,f'(x)=-sinx,xeR15°f(x)=log。x,f(x)=-log.e(a>0,a1),,x>0。特别地,(lnx)=xxlog.(x+Ax)-logax1log,(1+AxAx1log.(1+ r)ArAxx子x1Ar1Ar(loga x)'= lim -loga(1+-log.eAr0xxx5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
华师大数学分析(第五版)讲义 第五章 导数和微分 二、导函数 若函数在区间 I 上每一点都可导(对区间端点,仅考虑相应的单侧导数),则称 f 为 I 上 的可导函数.此时对每一个 ,都有 的一个导数 Ix f xf )( (或单侧导数)与之对应.这样 就定义了一个在 I 上的函数,称为 在f I 上的导函数,也简称为导数.记作 或 , yf d d y x , 即 ., )()( lim)( 0 Ix x xfxxf xf x 例 8 1° f ( ) , ( ) 0, x cf x x R 2° 1 () , () , , n n f x x f x nx n N x R 11 2 2 1 0 0 0 ( ) lim lim lim ( ) n n nn n nn n xx x y xx x n y Cx Cx x C x x x 11 1. n n C x nx n 3° f ( ) sin , ( ) cos , x x f x xx R ), 2 cos( 2 2 sin x x x x x x x xxx xx ) 2 cos( 2 sin2 sin)sin( ) 2 cos(lim 2 2 sin lim)(sin 0 0 x x x x x x x cos x 4° f ( ) cos , ( ) sin , x x f x xx R 5° 1 ( ) log , ( ) log ( 0, 1) a a f x x f x ea a x ,, x 0 。特别地, x x 1 )(ln . )1(log log)(log 1 x x x x xxx a a a x x a x x x )1(log 1 , e xx x x x a x x a x a log 1 )1(log 1 lim)(log 0 . 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