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忻州一中 2013届高三第四次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笑声中的雅俗之辨 蒋慧明 ①最近重读朱自清先生写于1947年的文章《论雅俗共赏》,颇有感触。文中提 到:“中唐的时候,比安史之乱还早些,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 教。用口语为的是求真与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这其实讲的就是曲艺史中 的古代说唱形式一一俗讲。文章的主旨其实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雅俗共赏” 体现的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②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 赏的原则。而雅俗共赏也早已成为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雅俗共赏不是高雅 与通俗的混合,而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 的辩证统一。”即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 ③作为通俗文艺(又叫大众文艺)的代表形式之一,传统的曲艺艺术,无疑是被 列入俗文化阵营中的。一方面,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 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它也不 可避免地受到一部分自我标榜为雅文化之代表人士的偏见、歧视与冷落。事实上, 传统曲艺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恰恰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 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许多杰出的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譬 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便毕生致力于此,他令相声艺术的整体品格得以不断提 升。再如,被誉为“一代滑稽戏宗师”的周柏春先生,也曾说过“有文化的滑稽 是幽默,没文化的幽默是滑稽”,他同样以其自身的艺术实践为观众奉献了众多 高质量的笑声。 ④所谓“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真正优秀的经典的曲艺作品,传递给观众 的正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和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曲艺之“俗”,当取其通俗、 民俗、俚俗之意,而绝非为人所不耻的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文艺的 雅俗之间,似乎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 旦越界,则很容易滑入无视艺术品格、匮乏审美价值的泥沼。这一点,从中国 曲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实不难找到例证。可惜的是,当前的曲艺创演中确实存 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个别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 认真反思起来,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还是部分曲艺从业者的艺术修 养与文化品位的欠缺。 ⑤笔者认为,作为曲艺的从业者,理应不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 力,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本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 感,积极投身于曲艺创演的实践中去,力争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 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忻州一中 2013 届高三第四次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 共 70 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笑声中的雅俗之辨 蒋慧明 ①最近重读朱自清先生写于 1947 年的文章《论雅俗共赏》,颇有感触。文中提 到:“中唐的时候,比安史之乱还早些,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 教。用口语为的是求真与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这其实讲的就是曲艺史中 的古代说唱形式——俗讲。文章的主旨其实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雅俗共赏” 体现的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②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 赏的原则。而雅俗共赏也早已成为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雅俗共赏不是高雅 与通俗的混合,而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 的辩证统一。”即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 ③作为通俗文艺(又叫大众文艺)的代表形式之一,传统的曲艺艺术,无疑是被 列入俗文化阵营中的。一方面,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 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它也不 可避免地受到一部分自我标榜为雅文化之代表人士的偏见、歧视与冷落。事实上, 传统曲艺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恰恰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 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许多杰出的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譬 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便毕生致力于此,他令相声艺术的整体品格得以不断提 升。再如,被誉为“一代滑稽戏宗师”的周柏春先生,也曾说过“有文化的滑稽 是幽默,没文化的幽默是滑稽”,他同样以其自身的艺术实践为观众奉献了众多 高质量的笑声。 ④所谓“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真正优秀的经典的曲艺作品,传递给观众 的正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和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曲艺之“俗”,当取其通俗、 民俗、俚俗之意,而绝非为人所不耻的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文艺的 雅俗之间,似乎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 一旦越界,则很容易滑入无视艺术品格、匮乏审美价值的泥沼。这一点,从中国 曲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实不难找到例证。可惜的是,当前的曲艺创演中确实存 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个别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 认真反思起来,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还是部分曲艺从业者的艺术修 养与文化品位的欠缺。 ⑤笔者认为,作为曲艺的从业者,理应不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 力,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本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 感,积极投身于曲艺创演的实践中去,力争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 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1.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雅俗共赏是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而能够流行的作品都是遵循了雅俗共赏 原则的 B.雅俗共赏讲究的是内容与形式的兼顾,内容上要生动活泼、大雅若俗,形式 上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C.真正优秀的经典曲艺作品,给人以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传递给观众的是不 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D.雅俗共赏是髙雅与流俗的混合交融,是深刻的思想、髙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 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和谐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被列入俗文化阵营的传统曲艺属于大众文艺的代表,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 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 乐见。 B.当前曲艺创演中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 些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这一点需要认真反思。 C.文艺的雅俗之间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 线,绝非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而是通俗、民俗和俚俗。 D.传统曲艺都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 是所有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雅俗共赏”的曲艺作品总是能给各类观众 带来“高质量的笑声”的,它不应受到偏见、歧视与冷落。 B.一些曲艺作品的媚俗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和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观众素质低下, 趣味低俗,因而提高观众审美情趣乃拯救通俗艺术的根本出路 C.曲艺工作者应该向侯宝林、周柏春等老艺术家们学习,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 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D.曲艺的从业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 事物本质的能力,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具有髙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 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 “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 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遂皆以减论。擢左武 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其弟盖为长安令,亦以方严显 大业中,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 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 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并首级万余。髙祖起,代王遣 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济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大惧, 乃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蒲,将自武关趋蓝田以援长安。至潼关,阻刘文静兵不得 进,相持月余。通令显和夜袭文静,溃。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 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 家尽没,乃留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既行,而显和来降。文静遣窦琮、段志
1.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雅俗共赏是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而能够流行的作品都是遵循了雅俗共赏 原则的。 B.雅俗共赏讲究的是内容与形式的兼顾,内容上要生动活泼、大雅若俗,形式 上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C.真正优秀的经典曲艺作品,给人以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传递给观众的是不 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D.雅俗共赏是高雅与流俗的混合交融,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 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和谐统一。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被列入俗文化阵营的传统曲艺属于大众文艺的代表,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 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 乐见。 B.当前曲艺创演中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一 些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这一点需要认真反思。 C.文艺的雅俗之间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 线,绝非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而是通俗、民俗和俚俗。 D.传统曲艺都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 是所有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雅俗共赏”的曲艺作品总是能给各类观众 带来“高质量的笑声”的,它不应受到偏见、歧视与冷落。 B.一些曲艺作品的媚俗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和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观众素质低下, 趣味低俗,因而提高观众审美情趣乃拯救通俗艺术的根本出路。 C.曲艺工作者应该向侯宝林、周柏春等老艺术家们学习,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 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D.曲艺的从业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 事物本质的能力,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 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 “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 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遂皆以减论。擢左武 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其弟盖为长安令,亦以方严显。 大业中,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 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 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并首级万余。高祖起,代王遣 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济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大惧, 乃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蒲,将自武关趋蓝田以援长安。至潼关,阻刘文静兵不得 进,相持月余。通令显和夜袭文静,溃。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 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 家尽没,乃留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既行,而显和来降。文静遣窦琮、段志
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 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 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 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 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从平薛仁 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 虚。”特赉金银六百两、彩千段。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世充平, 论功第一,拜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东都。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 固辞,改工部。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势蹙,或说之降 蹙:窘迫,危急 B.帝劳曰:“何相见晚邪?” 劳:安慰,慰劳 C.特赉金银六百两、彩千段 赉:赏赐,给予 D.自以不习文,固辞 习:学习,研究 5.下列全能说明屈突通忠于隋朝的一组是(3分) ①通发关中兵击之 ②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 ③阻刘文静兵不得进,相持月余 ④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 ⑤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⑥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 A.①②④ B.②⑤⑥ ①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屈突通直言进谏,用心良苦。他受命检査陇西放牧情况,查得当地官员隐藏 马匹,文帝大怒,要将相关官员处死。后经屈突通力谏,文帝全部按照减刑论处。 B.屈突通秉公执法,为人正直。即使是自己的内外亲属触犯了法律,他也不会 包庇纵容任何人。他的弟弟也同他一样方严 C.屈突通颇有谋略,善于用兵。刘迦论造反后,屈突通发兵征讨,最初不与之 交战,似乎表现出怯意,后来在刘迦论无备的情况下,调用精兵击溃贼兵。 D.屈突通不爱财物,清正廉洁。当时贼珍用山积,诸将都争相抢夺,只有屈突 通不掠取,又因讨王世充功居第一,被授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一职 7.翻译划线句(10分) (1)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5分) (2)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题报恩寺上方 方干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髙低不记盘。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8.本诗的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分) 9.试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 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 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 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 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从平薛仁 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 虚。”特赉金银六百两、彩千段。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世充平, 论功第一,拜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东都。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 固辞,改工部。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通势蹙,或说之降 蹙:窘迫,危急 B.帝劳曰:“何相见晚邪?” 劳:安慰,慰劳 C.特赉金银六百两、彩千段 赉:赏赐,给予 D.自以不习文,固辞 习:学习,研究 5.下列全能说明屈突通忠于隋朝的一组是 (3 分) ①通发关中兵击之 ②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 ③阻刘文静兵不得进,相持月余 ④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 ⑤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⑥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③④⑤ D. ①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屈突通直言进谏,用心良苦。他受命检查陇西放牧情况,查得当地官员隐藏 马匹,文帝大怒,要将相关官员处死。后经屈突通力谏,文帝全部按照减刑论处。 B.屈突通秉公执法,为人正直。即使是自己的内外亲属触犯了法律,他也不会 包庇纵容任何人。他的弟弟也同他一样方严。 C.屈突通颇有谋略,善于用兵。刘迦论造反后,屈突通发兵征讨,最初不与之 交战,似乎表现出怯意,后来在刘迦论无备的情况下,调用精兵击溃贼兵。 D.屈突通不爱财物,清正廉洁。当时贼珍用山积,诸将都争相抢夺,只有屈突 通不掠取,又因讨王世充功居第一,被授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一职。 7.翻译划线句(10 分) (1)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5 分) (2)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题报恩寺上方 方干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8.本诗的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 分) 9.试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四十三年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歌台暖响,春光融 融 。(杜牧《阿 房宫赋》)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 还 。(陶渊明 《饮酒》)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的一个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 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完美的猎物 〔加拿大〕莫洛迪·坎贝尔著 上年纪的老妇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猎物。 萨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但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 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 “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 萨莎乐不可支,强忍着不动声色。“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 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屋内高档家具顿时映入了她的眼帘。 正打算养,”老妇人颤巍巍地说,“我找钟点工就是为了帮我照料猫咪。 萨莎朝老妇人笑了笑。她确信自己很有把握做这个活一一她以前从未失过手。白 发苍苍,不爱打扮,衣着朴素……这样的老家伙们最容易摆平。萨莎要的薪酬比 那些中介机构开价低得多,只要给现金就行,有了现金干什么事情都方便 老妇人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唠叨着她的猫,萨莎的眼睛却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 扫去。昂贵的家具,高雅的雕塑,餐柜上摆放着银光闪闪的蜡烛台,那八成都是 些纯银的。毫无疑问,主人的卧室里肯定还有许多珠宝和大量的现金,像她这样 的老家伙一般都不大喜欢银行卡。萨拉沾沾自喜,想象着即将到手的果实。寻找 贵重物品的藏匿之处对萨莎来说是小菜一碟 “亲爱的,再加点茶?” 萨莎欣然应允,笑容可掬。老妇人拿茶壶的那双手青筋毕露,满是皱纹的手背上 布满了深褐色的老年斑。萨莎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 她的杯中。 “天哪!”老妇人失声咕哝了一句。 “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 “哦,没什么,”她显得很尴尬,“实在对不起,我需要去……”,说着,她摇 晃着身体从沙发上站起来,拖着沉重的步伐朝卧室奔去 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即将来临的财运 使她非常开心。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 可乘。呵呵,这些老人们都是些“菜鸟”。 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接下来的事情对她来说易如反掌
(1)四十三年,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歌台暖响,春光融 融; , 。(杜牧《阿 房宫赋》)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 还。 , 。(陶渊明 《饮酒》)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的一个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 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完美的猎物 〔加拿大〕莫洛迪·坎贝尔著 上年纪的老妇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猎物。 萨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但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 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 “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 萨莎乐不可支,强忍着不动声色。“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 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屋内高档家具顿时映入了她的眼帘。 “正打算养,”老妇人颤巍巍地说,“我找钟点工就是为了帮我照料猫咪。” 萨莎朝老妇人笑了笑。她确信自己很有把握做这个活——她以前从未失过手。白 发苍苍,不爱打扮,衣着朴素……这样的老家伙们最容易摆平。萨莎要的薪酬比 那些中介机构开价低得多,只要给现金就行,有了现金干什么事情都方便。 老妇人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唠叨着她的猫,萨莎的眼睛却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 扫去。昂贵的家具,高雅的雕塑,餐柜上摆放着银光闪闪的蜡烛台,那八成都是 些纯银的。毫无疑问,主人的卧室里肯定还有许多珠宝和大量的现金,像她这样 的老家伙一般都不大喜欢银行卡。萨拉沾沾自喜,想象着即将到手的果实。寻找 贵重物品的藏匿之处对萨莎来说是小菜一碟。 “亲爱的,再加点茶?” 萨莎欣然应允,笑容可掬。老妇人拿茶壶的那双手青筋毕露,满是皱纹的手背上 布满了深褐色的老年斑。萨莎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 她的杯中。 “天哪!”老妇人失声咕哝了一句。 “ 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 “哦,没什么,”她显得很尴尬,“实在对不起,我需要去……”,说着,她摇 晃着身体从沙发上站起来,拖着沉重的步伐朝卧室奔去。 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即将来临的财运 使她非常开心。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 可乘。呵呵,这些老人们都是些“菜鸟”。 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接下来的事情对她来说易如反掌
20分钟过后,穿着外套的埃尔维拉·莫蒂菲从卧室走出来,直接来到躺在沙发 上的萨莎·萨罕斯卡身边,她仍然步履艰难,但脸上却带着古怪的笑容。 老妇人从萨莎身上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还有金手镯和金 戒指,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她把这些战利品统统塞进外套里面装有 拉链的那个贴身口袋里。 那双枯枝般的手指紧接着又在萨莎的手袋里寻找,翻出了她的钱包。 竟然有800美元!这足以让我们过上一段好日子,老妇人喃喃自语。最近账单上 的各种费用都涨得相当厉害。 老妇人把沙发后面的一个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长长的蓝色热水瓶,十分小心 地把茶壶、茶杯、小奶壶里所有的东西都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 的布袋套好。整理好这一切以后,她拉上包上的拉链,起身站了起来。 老妇人的眼睛最后在房间里打量着。临时找一套这样的公寓十分方便,房主及其 家人一般总是在这个时候离家外出度周末。 沙发上的姑娘仍然沉睡不醒。挑选这样的目标就意味着机会和成功,因为她或他 们绝不会去报警。这些年轻人总是自以为是,其实很愚蠢。即使她真的敢去报警, 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这个年龄的老妇人看上去都差不多,年轻人绝对分辨 不出谁的头发更白,谁的皱纹更多。 老妇人弯下腰来注视着自己的猎物,摇了摇头。这些年轻人真的都是一些菜鸟! (1)下列对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一句“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猎物”与小说的结尾年 轻人成了她的猎物,对比呼应,相映成趣 B.小说写萨莎“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融夸张、动作描写 与心理刻画于一体,有鲜明的表达效果 C.小说第七自然段的描写,不仅写了家具陈设的富丽堂皇,同时也突出了萨莎 在面对唾手可得的财物时的沾沾自喜的心情 D.小说叙述一个年轻的小偷萨莎试图摆平老妇人而窃取财物,反被“窃取”的 喜剧故事,揭示了社会中的血腥与残酷 E.小说故事情节紧凑,悬念层出不穷,萨莎想要诈骗的对象“老妇人”竟然是 个手段更加髙明的反诈骗专家,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联系文本,简要回答作者以“完美的猎物”作为小说标题的含义。(6分) (3)请简要分析老妇人有哪些性格特点。(6分) (4)小说篇幅短小,但能“尺水兴波”,与作者妙用伏笔有关。请举例赏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与章仲锷先生的交往 铁凝 与章仲锷先生的交往从何说起呢? 1988年夏,我的小说《玫瑰门》将近收尾。我挑出《玫瑰门》中的几章,试着 寄给了作家出版社一位年轻的编辑。我急切地想听到职业编辑的真实意见和评 价,以证实自己不是在书桌前毫无根据地自我欣赏。依据那个年代的通讯条件和 我经验中的编辑阅读速度,我揣测半个月左右能够得到一个答复 我没有想到,大约五天后,一个闷热的中午,作家出版社那位年轻的编辑携带着 我那几章小说,竟专程从北京来到当时我居住的城市保定。和她同来的,是被称
20 分钟过后,穿着外套的埃尔维拉·莫蒂菲从卧室走出来,直接来到躺在沙发 上的萨莎·萨罕斯卡身边,她仍然步履艰难,但脸上却带着古怪的笑容。 老妇人从萨莎身上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还有金手镯和金 戒指,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她把这些战利品统统塞进外套里面装有 拉链的那个贴身口袋里。 那双枯枝般的手指紧接着又在萨莎的手袋里寻找,翻出了她的钱包。 竟然有 800 美元!这足以让我们过上一段好日子,老妇人喃喃自语。最近账单上 的各种费用都涨得相当厉害。 老妇人把沙发后面的一个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长长的蓝色热水瓶,十分小心 地把茶壶、茶杯、小奶壶里所有的东西都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 的布袋套好。整理好这一切以后,她拉上包上的拉链,起身站了起来。 老妇人的眼睛最后在房间里打量着。临时找一套这样的公寓十分方便,房主及其 家人一般总是在这个时候离家外出度周末。 沙发上的姑娘仍然沉睡不醒。挑选这样的目标就意味着机会和成功,因为她或他 们绝不会去报警。这些年轻人总是自以为是,其实很愚蠢。即使她真的敢去报警, 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这个年龄的老妇人看上去都差不多,年轻人绝对分辨 不出谁的头发更白,谁的皱纹更多。 老妇人弯下腰来注视着自己的猎物,摇了摇头。这些年轻人真的都是一些菜鸟! (1)下列对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开头一句“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猎物”与小说的结尾年 轻人成了她的猎物,对比呼应,相映成趣。 B.小说写萨莎“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融夸张、动作描写 与心理刻画于一体,有鲜明的表达效果。 C.小说第七自然段的描写,不仅写了家具陈设的富丽堂皇,同时也突出了萨莎 在面对唾手可得的财物时的沾沾自喜的心情。 D.小说叙述一个年轻的小偷萨莎试图摆平老妇人而窃取财物,反被“窃取”的 喜剧故事,揭示了社会中的血腥与残酷。 E.小说故事情节紧凑,悬念层出不穷,萨莎想要诈骗的对象“老妇人”竟然是 个手段更加高明的反诈骗专家,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联系文本,简要回答作者以“完美的猎物”作为小说标题的含义。(6 分) (3)请简要分析老妇人有哪些性格特点。(6 分) (4)小说篇幅短小,但能“尺水兴波”,与作者妙用伏笔有关。请举例赏析。 (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与章仲锷先生的交往 铁凝 与章仲锷先生的交往从何说起呢? 1988 年夏,我的小说《玫瑰门》将近收尾。我挑出《玫瑰门》中的几章,试着 寄给了作家出版社一位年轻的编辑。我急切地想听到职业编辑的真实意见和评 价,以证实自己不是在书桌前毫无根据地自我欣赏。依据那个年代的通讯条件和 我经验中的编辑阅读速度,我揣测半个月左右能够得到一个答复。 我没有想到,大约五天后,一个闷热的中午,作家出版社那位年轻的编辑携带着 我那几章小说,竟专程从北京来到当时我居住的城市保定。和她同来的,是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