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四校 201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忻州一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长治二中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陈玉明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 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 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干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 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 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 安排。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 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似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 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作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黜、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 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 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概有其內在的因由:—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 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
山西省四校 2011 届高三年级第四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命题: 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长治二中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陈玉明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 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 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 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 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 安排。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 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似,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 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作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黜、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 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 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概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 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
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毎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 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 面的规定。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 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岀世的宗教。作为岀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 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亨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 幸福彼岸的舟筏。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 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用、 节葬.这些都是纯粹世俗的学说。墨家思想中唯·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 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徒灵魂 信仰的基础。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 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 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 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 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 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制下,一个内部有着 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 警惕,结党营私ˆ之所以是一个很重的罪名,关键不在于营私'而在于结党”。“结党营私
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 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 面的规定。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 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 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 幸福彼岸的舟筏。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 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用、 节葬……这些都是纯粹世俗的学说。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 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徒灵魂 信仰的基础。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 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 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 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 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 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制下,一个内部有着 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 警惕,“结党营私”之所以是一个很重的罪名,关键不在于“营私”而在于“结党”。“结党营私
固然不可,“结党营公就更加显得别有用心 不过,虽然墨家已成遥远的绝响,但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倘能返本开新, 墨学亦未必不能造福于今 (选自《书屋》2011年01期,有删节) 1.下列关于“墨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时期,墨家曾经历过刹那辉煌,但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B.墨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比如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 C.统治者之所以要对墨家心怀戒心,是因为墨家的“结党营私”。 D.墨家作为一种学说,已成遥远的绝响。在现实生活中销声匿迹,影响不再了 2.下列说法,不属于墨家最终消亡原因的一项是() A.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使得墨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B.墨家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 C.墨家思想中相信鬼神的观点,不足以成为其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 D.在专制君主制下,统治者会对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心怀戒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做道教门徒要幸福得多,因为道教不像墨家那样有禁欲方面的规定 B.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法家因为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所以 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 C.佛教也主张禁欲,但远不如墨家那样严酷,佛教徒都在禁欲的同时享受心灵的满足。 D.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和墨家相类似,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4~7题。 何并字子廉,祖父以吏二干石自平舆徙平陵。并为郡吏,至大司空掾,事何武。武高其 志节,举能治剧①,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徙颍川太守,代陵阳严诩。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吏为师友,有过辄闭阁自责,终不大 言。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诩据地哭。掾史日:“明府吉征,不宜 若此。”诩日:吾哀颖川,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代到,将有僵仆者, 故相吊耳。”是时颍川钟元为尚书令,领廷尉,用事有权。弟威为郡掾,赃干金。并为太守, 过辞钟廷尉,廷尉免冠为弟请减死罪一等,愿蚤就髡钳②。并曰:“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 太守。元惧,驰道遣人呼弟。阳翟轻侠③赵季、李款多蓄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 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
固然不可,“结党营公”就更加显得别有用心。 不过,虽然墨家已成遥远的绝响,但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倘能返本开新, 墨学亦未必不能造福于今。 (选自《书屋》2011年01期,有删节) 1.下列关于“墨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时期,墨家曾经历过刹那辉煌,但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B.墨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比如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 C.统治者之所以要对墨家心怀戒心,是因为墨家的“结党营私”。 D.墨家作为一种学说,已成遥远的绝响。在现实生活中销声匿迹,影响不再了。 2.下列说法,不属于墨家最终消亡原因的一项是( ) A.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使得墨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B.墨家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 C.墨家思想中相信鬼神的观点,,不足以成为其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 D.在专制君主制下,统治者会对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心怀戒心。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做道教门徒要幸福得多,因为道教不像墨家那样有禁欲方面的规定。 B.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法家因为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所以 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 C.佛教也主张禁欲,但远不如墨家那样严酷,佛教徒都在禁欲的同时享受心灵的满足。 D.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和墨家相类似,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 4~7 题。 何并字子廉,祖父以吏二千石自平舆徙平陵。并为郡吏,至大司空掾,事何武。武高其 志节,举能治剧①,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徙颍川太守,代陵阳严诩。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吏为师友,有过辄.闭阁自责,终不大 言。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诩据地哭。掾史曰:“明府吉征,不宜 若此。”诩曰:“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代到,将有僵仆者, 故相吊.耳。”是时颍川钟元为尚书令,领廷尉,用事有权。弟威为郡掾,赃千金。并为太守, 过辞钟廷尉,廷尉免冠为弟请减死罪一等,愿蚤就髡钳②。并曰:“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 太守。”元惧,驰道遣人呼弟。阳翟轻侠③赵季、李款多蓄.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 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
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敕曰 人非负太守,乃负王法,不得不治。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 关,乃收之。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 之。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并皆县头及其具狱④于市。(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剧:复杂混乱的地方。②髡钳:刑罚名,剃去头发。这里泛指刑罚。③轻侠 不怕死的强盗。④具狱:罪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过辄闭阁自责 辄:就B.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 祖:饯送 C.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吊:哀悼D.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过:路过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何并有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举能治剧,为长陵令,道不拾遗②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③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太守④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 ⑤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⑥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并,字子廉,祖籍平舆。祖父和父亲都从郡吏起家,后来都凭借郡守的身份从平 舆迁移到平陵。 B.严诩本来用孝行治理颍川,认为掾史是师友。掾史一有过错,他就闭门自责。知道 接任他的是何并,忧心忡忡。 C.颍川人钟元担任尚书令兼廷尉,出面为弟弟说情,请求何并将其弟弟钟威由死刑减 个等次,从轻处理,遭到了何并的严词拒绝。 D.阳翟对赵季、李款蓄养宾客不以为然,抱以轻视态度,却仗恃权势鱼肉乡里,无恶 不作 7.把上述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5分 (2)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5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
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敕曰:“三 人非负太守,乃负王法,不得不治。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 关,乃收之。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 之。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并皆县头及其具狱④于市。(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剧:复杂混乱的地方。②髡钳:刑罚名,剃去头发。这里泛指刑罚。③轻侠: 不怕死的强盗。④具狱:罪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过辄.闭阁自责 辄:就 B.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 祖:饯送 C.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吊:哀悼 D.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 过:路过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何并有才干的一组是(3 分) ①举能治剧,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②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③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太守 ④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 ⑤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 ⑥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何并,字子廉,祖籍平舆。祖父和父亲都从郡吏起家,后来都凭借郡守的身份从平 舆迁移到平陵。 B.严诩本来用孝行治理颍川,认为掾史是师友。掾史一有过错,他就闭门自责。知道 接任他的是何并,忧心忡忡。 C.颍川人钟元担任尚书令兼廷尉,出面为弟弟说情,请求何并将其弟弟钟威由死刑减 一个等次,从轻处理,遭到了何并的严词拒绝。 D.阳翟对赵季、李款蓄养宾客不以为然,抱以轻视态度,却仗恃权势鱼肉乡里,无恶 不作。 7.把上述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5 分) (2)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5 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
牧《阿房宫赋》) (2)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3)乡为身死而不受,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 子鱼我所欲也》 (4)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绝云气,负 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 (5)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4)题。(25分) 陆地上的船 时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个指挥 干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 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 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 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 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 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 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
牧《阿房宫赋》) (2)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3)乡为身死而不受,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 子·鱼我所欲也》) (4)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绝云气,负 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 (5)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4)题。(25 分) 陆地上的船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 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 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 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 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 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 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 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