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四校 201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 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9分,每小题3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 是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 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①这个文化是否 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②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③她的基本价值取 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洶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 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 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 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 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 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 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
山西省四校 2011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 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 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①这个文化是否 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②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③她的基本价值取 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④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 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 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 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 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 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 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
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 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 团体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 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 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 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 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 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 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 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踬而不振。目前 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 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 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 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有删节) 1.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 经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 D.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尚有残存,但已陷 入生存危机 2.对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也是一种浓重悲凉的 文化悲剧。 B.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已经“板结”,形成了“文化荒漠 C.在全球化趋势和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总 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 D.“中国向何处去?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
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 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 团体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 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 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 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 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 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 “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 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目前 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 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 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 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有删节) 1.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 经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 D.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尚有残存,但已陷 入生存危机。 2.对“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也是一种浓重悲凉的 文化悲剧。 B.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已经“板结”,形成了“文化荒漠”。 C.在全球化趋势和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总 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 D.“中国向何处去?”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
迷惑。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 没有出现文化的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 B.未来世界将不再只是西方中心话语和文化霸权,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所以保 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独立生存,不受西方文化影响,也是实现世界 文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工作 C.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文 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 D.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西化的现代化 使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及武 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迁为庐江太守。后扬州黄 巾贼攻舒,焚烧城郭,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会 集数万人,并执力战,大破之,郡界平。后安风贼戴风等作乱,续复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 生获渠帅,其余党辈原为平民,赋与佃器,使就农业。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叛,杀南阳 太守秦颉,攻没六县,拜续为南阳太守。当入郡界,乃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 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其令长贪洁,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乃发兵 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干余级,属县余贼并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 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 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 其意。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其资藏惟有布衾、敝袛裯,盐、 麦数斛而已,顾敕秘日:“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使与母俱归。 六年,灵帝欲以续为太尉。时拜三公者,皆输东园礼钱干万,令中使督之,名为“左驺
迷惑。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 没有出现文化的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 B.未来世界将不再只是西方中心话语和文化霸权,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所以保 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独立生存,不受西方文化影响,也是实现世界 文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工作。 C.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文 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 D.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西化的现代化 使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及武 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迁为庐江太守。后扬州黄 巾贼攻舒,焚烧城郭,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会 集数万人,并执力战,大破之,郡界平。后安风贼戴风等作乱,续复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 生获渠帅,其余党辈原为平民,赋与佃器,使就农业。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叛,杀南阳 太守秦颉,攻没六县,拜续为南阳太守。当入郡界,乃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 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其令长贪洁,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乃发兵 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属县余贼并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 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 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 其意。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其资藏惟有布衾、敝袛裯,盐、 麦数斛而已,顾敕.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使与母俱归。 六年,灵帝欲以续为太尉。时拜三公者,皆输东园礼钱千万,令中使督之,名为“左驺
其所之往,辄迎致礼敬,厚加赠赂。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缊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资, 惟斯而已。”左驺白之,帝不悦,以此故不登公位。而征为太常,未及行,会病卒,时年四 十八。遗言薄敛,不受睸@遗。旧典,二千石卒官赙百万,府丞焦俭遵续先意,一无所受。 诏书褒美,敕太山太守以府赙钱赐续家云。(《后汉书·羊续传》) 注释:①:eng,送车马等给人办丧事。②赙:t,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大将军窦武府 辟:征召 B.属县余贼并诣续降 诣:到……去 C.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 杜:杜绝 D.顾敕秘曰 敕:皇帝发布诏令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羊续“宽宏大度”和“为政廉洁”的一项是 A.续为上言,宥其枝附 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 B.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 C.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 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缊袍以示之 D.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 遗言薄敛,不受媚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初,羊续凭借忠臣子孙的身份被授予郎中;后因罹政治风波远离宦海十多年,其 间,淡泊宁静,恬然自安。 B.羊续被任命为南阳太守后,在赴任途中,微服私访,询问风俗民情,了解各县情况 C.羊续为政清廉,府丞曾向他贡献活鱼,羊续收下后却悬挂在庭院之中,府丞后来又 向他献鱼,羊续便把先前悬挂的那些鱼拿给他,以告诚他以后不要再献。 D.中平六年,汉灵帝拟任命羊续为太尉,当时拜位三公的人都要向东园交纳礼钱上千 万,灵帝命令宦官监督此事。但羊续终因清贫节俭而没能位登三公。 7.把上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6分) (2)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玉楼春春思
其所之往,辄迎致礼敬,厚加赠赂。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缊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资, 惟斯而已。”左驺白之,帝不悦,以此故不登公位。而征为太常,未及行,会病卒,时年四 十八。遗言薄敛,不受赗①遗。旧典,二千石卒官赙②百万,府丞焦俭遵续先意,一无所受。 诏书褒美,敕太山太守以府赙钱赐续家云。 (《后汉书·羊续传》) 注释:①赗:fèng,送车马等给人办丧事。②赙:fù,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辟.大将军窦武府 辟:征召 B.属县余贼并诣.续降 诣:到……去 C.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 杜:杜绝 D.顾敕.秘曰 敕:皇帝发布诏令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羊续“宽宏大度”和“为政廉洁”的一项是 ( ) A.续为上言,宥其枝附 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 B.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 C.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 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缊袍以示之 D.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 遗言薄敛,不受赗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初,羊续凭借忠臣子孙的身份被授予郎中;后因罹政治风波远离宦海十多年,其 间,淡泊宁静,恬然自安。 B.羊续被任命为南阳太守后,在赴任途中,微服私访,询问风俗民情,了解各县情况。 C.羊续为政清廉,府丞曾向他贡献活鱼,羊续收下后却悬挂在庭院之中,府丞后来又 向他献鱼,羊续便把先前悬挂的那些鱼拿给他,以告诫他以后不要再献。 D.中平六年,汉灵帝拟任命羊续为太尉,当时拜位三公的人都要向东园交纳礼钱上千 万,灵帝命令宦官监督此事。但羊续终因清贫节俭而没能位登三公。 7.把上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 分) (1)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6 分) (2)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玉楼春 春思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8.这首词的上阕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试比较“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与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异同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问君西游何时还,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蜀道难》) (4)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5)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翻浆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 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舂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 系着鬃绳的袋孑。“我要搭车。″“不搭你没长眼睛吗?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 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带这样的天,你蹲大厢板,会生生冻死″说着,踩了油
严仁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8.这首词的上阕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 分) 9.试比较“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与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异同点。(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问君西游何时还,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蜀道难》) (4)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5)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翻 浆○1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 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 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你没长眼睛吗?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 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带!这样的天,你蹲大厢板,会生生冻死!”说着,踩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