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四校 201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答卷前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学校名称、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上, 并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号和考试科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涂黑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交卷时只交试卷和机读卡,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的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选出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 A.渐染( jian) 前恭后倨(j)贻误至高无尚 B.缟素(go) 吹毛求疵(c1)蝉联克敌致胜 C.载客(zai) 踽踽而行(yu) 光牒优哉游哉 D.肯綮(qing 靡靡之音(mi) 坐落电影脚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叶健英最大的梦想就是把“新干线”打造成与“美国联合包裹快递”以及“美国联邦快 递”等量齐观的国际品牌,为在美国打拼的华人争光 B.从一介书生到“晚清第一重臣”,其中有大动荡时代特有的风云际会,更有李鸿章 本人的通权达变、审时度势。 C.做人要正派,要品行端正,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 要目不窥园吗? D.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又与“2010”巧妙组合,两者交相辉 映,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博览会的强烈愿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最近,矿难事故频繁发生,人财两伤,损失巨大,其主要原因是工人缺乏安全意识 和领导监督管理不力。 B.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让参观者在“东方足迹” “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的“寻觅”中感悟并发现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 慧
山西省四校 2010 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答卷前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学校名称、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上, 并用 2B 铅笔在机读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号和考试科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涂黑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交卷时只交试卷和机读卡,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的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选出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渐.染(jìàn) 前恭后倨.(jù) 贻误 至高无尚 B.缟.素(gǎo) 吹毛求疵.(cī) 蝉联 克敌致胜 C.载.客(zài) 踽.踽而行(yǔ) 光牒 优哉游哉 D.肯綮.(qìng) 靡.靡之音(mǐ) 坐落 电影脚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叶健英最大的梦想就是把“新干线”打造成与“美国联合包裹快递”以及“美国联邦快 递”等量齐观 ....的国际品牌,为在美国打拼的华人争光。 B.从一介书生到“晚清第一重臣”,其中有大动荡时代特有的风云际会,更有李鸿章 本人的通权达变 ....、审时度势。 C.做人要正派,要品行端正,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 要目不窥园 ....吗? D.2010 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又与“2010”巧妙组合,两者交相辉 ... 映.,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博览会的强烈愿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最近,矿难事故频繁发生,人财两伤,损失巨大,其主要原因是工人缺乏安全意识 和领导监督管理不力。 B.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让参观者在“东方足迹”、 “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的“寻觅”中感悟并发现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 慧
C.足坛名帅戚务生的执教经验丰富,在短短5年内,把云南红塔队改造成一支甲A强 队,为西南足球赢得荣誉 D.每年9月到10月的米亚罗,气候宜人,撩人情思的红叶、古尔沟的温泉、使人留 恋的藏羌风情,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通向西方的贸易通道,从西安出发,经新疆的南路和北路, 到达中亚、西亚各国,再由这些国家转道至欧洲 ,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香药之路。 ①“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通道 ②与茫茫沙海、驼铃叮当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样 ③其路线是由广东、福建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国南海,至波斯湾、红海 ④史料记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在中国秦汉时期便已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 ⑤而欧洲商人则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 ⑥中国商人将中国丝绸、陶瓷、香料、茶叶、漆器等物产运往欧洲 A.④①②⑥⑤③ B.②①④③⑥⑤ C.③⑥⑤④②① D.①②④⑥⑤③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 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 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 则大有区别 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 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 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 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 统农业社会的思雄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连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 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 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 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C.足坛名帅戚务生的执教经验丰富,在短短 5 年内,把云南红塔队改造成一支甲 A 强 队,为西南足球赢得荣誉。 D.每年 9 月到 10 月的米亚罗,气候宜人,撩人情思的红叶、古尔沟的温泉、使人留 恋的藏羌风情,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通向西方的贸易通道,从西安出发,经新疆的南路和北路, 到达中亚、西亚各国,再由这些国家转道至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香药之路。 ①“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通道 ②与茫茫沙海、驼铃叮当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样 ③其路线是由广东、福建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国南海,至波斯湾、红海 ④史料记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在中国秦汉时期便已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 ⑤而欧洲商人则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 ⑥中国商人将中国丝绸、陶瓷、香料、茶叶、漆器等物产运往欧洲 A.④①②⑥⑤③ B.②①④③⑥⑤ C.③⑥⑤④②① D.①②④⑥⑤③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 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 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 则大有区别。 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 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 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 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 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连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 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 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 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七种,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 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孑亦算失败。 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岀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土、象拱 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只进不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 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等级森严, 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 残局中则马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 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 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缩影 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 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 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 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 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围棋弈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 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丟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 无能的统帅存活。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 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雄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 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 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 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七种,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 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 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 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只进不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 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等级森严, 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 残局中则马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 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 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缩影。 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 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 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 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 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围棋弈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 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 无能的统帅存活。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 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 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 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 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 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 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岀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 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冋支撑 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5.下列对“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的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棋局小世界,围棋和象棋的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 两方来对垒拼杀 B.下围棋就是要保有地盘,使地盘连成一片,而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 为依托,这折射出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 C.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 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 D.围棋表明中华文化体系存在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象棋则表现出来先人的爱国情 操和忠君行动,反映先人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 6.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围棋中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 势不可挡,体现出人类的终极目标和平等价值观念。 B.象棋中马、炮地位相等,开局时炮优于马很多,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不少。马可纵 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二者各具威力 C.围棋弈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以全局形势为依据判断胜负;而下象棋只考虑统 帅的存活,受限制多,没有主观能动性。 D.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有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精神与 象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必须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要有一个“气眼”,否则没有回旋的空间。因而下围 棋就是要多造“气眼”多占地盘,地盘多者为胜 B.围棋的产生比象棋早很多,在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而象棋则在秦以后才出现, 楚河”、“汉界”可以佐证,围棋更能体现中国早期文化的特征 C.从棋子地位来看,围棋各子平等,机遇相同,体现中华先秦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象 棋各子地位不同,本领不同,体现出中国封建专制思想。二者的价值观念不一样 D.下围棋就如用加法,棋子下得越多越好,最后要填满全部棋盘,不留一空;而象棋 则用减法,棋子不断减少,直到将死对方为止,因而吃对方的子越多越好。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父玭严毅,善教子,土大夫子弟来谒,必谆谆诲诱之
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 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 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 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 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5.下列对“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的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棋局小世界,围棋和象棋的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 两方来对垒拼杀。 B.下围棋就是要保有地盘,使地盘连成一片,而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 为依托,这折射出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 C.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 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 D.围棋表明中华文化体系存在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象棋则表现出来先人的爱国情 操和忠君行动,反映先人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 6.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围棋中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 势不可挡,体现出人类的终极目标和平等价值观念。 B.象棋中马、炮地位相等,开局时炮优于马很多,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不少。马可纵 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二者各具威力。 C.围棋弈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以全局形势为依据判断胜负;而下象棋只考虑统 帅的存活,受限制多,没有主观能动性。 D.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有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精神与 象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围棋必须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要有一个“气眼”,否则没有回旋的空间。因而下围 棋就是要多造“气眼”多占地盘,地盘多者为胜。 B.围棋的产生比象棋早很多,在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而象棋则在秦以后才出现, “楚河”、“汉界”可以佐证,围棋更能体现中国早期文化的特征。 C.从棋子地位来看,围棋各子平等,机遇相同,体现中华先秦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象 棋各子地位不同,本领不同,体现出中国封建专制思想。二者的价值观念不一样。 D.下围棋就如用加法,棋子下得越多越好,最后要填满全部棋盘,不留一空;而象棋 则用减法,棋子不断减少,直到将死对方为止,因而吃对方的子越多越好。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父玭严毅,善教子,士大夫子弟来谒,必谆谆诲诱之
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毎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六岁举童 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 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黄中多识典故,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号为称 职。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会克江表, 选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奉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干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 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 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 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 赐钱三十万。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黄中素重吕端为人,属端出 镇襄阳,黄中力荐于上,因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 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日:“教子如是,真孟母矣。”诗以 赐之,颁赐甚厚。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明年,知襄州,上言母老乞留京,改知 澶州。辞日,上戒之曰:“夫小心翼翼,君臣皆当然;若太过,则失大臣之体。″黄中顿首 谢。上因谓侍臣曰:“尝念其母有贤德,七十余年未觉老,每与之语,甚明敏。黄中终日忧 畏,必先其母老矣。”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其母尚无恙,卒如上言。赠礼部尚书。上 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黄中端谨,廉白无私。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黄 中但言:“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上益重之,以为谨厚。及知政事 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选自《宋史》)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其诵读 课:督促 B.远人便之 便:感到安适 C.皆称旨 称:符合 D.除拟官吏 除:罢免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贾黄中清廉正直和处事谨慎的一组是 俟业成,乃得食肉
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六岁举童 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 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黄中多识典故,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号为称 职。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会克江表, 选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奉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 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 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 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 赐钱三十万。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黄中素重吕端为人,属端出 镇襄阳,黄中力荐于上,因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 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孟母矣。”诗以 赐之,颁赐甚厚。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明年,知襄州,上言母老乞留京,改知 澶州。辞日,上戒之曰:“夫小心翼翼,君臣皆当然;若太过,则失大臣之体。”黄中顿首 谢。上因谓侍臣曰:“尝念其母有贤德,七十余年未觉老,每与之语,甚明敏。黄中终日忧 畏,必先其母老矣。”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其母尚无恙,卒如上言。赠礼部尚书。上 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黄中端谨,廉白无私。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黄 中但言:“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上益重之,以为谨厚。及知政事, 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 (选自《宋史》)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课.其诵读 课:督促 B.远人便.之 便:感到安适 C.皆称.旨 称:符合 D.除.拟官吏 除:罢免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贾黄中清廉正直和处事谨慎的一组是 ( ) A.俟业成,乃得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