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 考 命题: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康杰中学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和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两部分。满 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 “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他分别以尧舜禹、 “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 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 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他向往尧 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 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 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 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 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 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 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 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 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 长矣。”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去拼命 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 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是,孟 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 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 斑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 为本”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 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 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因为孟子的理想是 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 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简言之就是:“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俱来 的天性。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 他说“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 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这样一来,“仁 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他“称尧舜”,是称道尧舜 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
山西省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 2016 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 考 命题:临汾一中 忻州一中 长治二中 康杰中学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和第Ⅱ卷(表达题共 80 分)两部分。满 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 “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他分别以尧舜禹、 “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 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 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他向往尧 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 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 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 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 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 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 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 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 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 长矣。”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去拼命。 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 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是,孟 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 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 一斑。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 为本”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 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 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因为孟子的理想是 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 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简言之就是:“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俱来 的天性。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 他说“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 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这样一来,“仁 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他“称尧舜”,是称道尧舜 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
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之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 增强。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 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是很难有市场的。难怪 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 于事情”了。 (摘编自郑杰文等主编《经学十二讲》) 1.下列关于“王道”“霸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道”是孟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孟子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 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B.“霸道”是孟子所贬黜的,“王道”是孟子所提倡的,他认为二者的代表分 别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 C.“王道”是孟子行“仁政”讲“民本”的落脚点,“王”即“以德行仁”, 行王道的结果是让人“中心悦而诚服” D.历史上,孟子处于“霸道”的形势下,他认为“霸”的本质是“以力服人 “非心服”是其自然结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阐述自己的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两方面内容的“仁政”学说的出发 点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B.孟子认为朝代可以改换,但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有直 接的关系,这是他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C.《孟子》很难成“经”,因而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 着很大的差距,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大。 D.孟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提出了“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元璋废黜孟子祠,删节《孟子》,可见以“民本”为基础的孟子的政治思 想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不相容的 B.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它对中国政治、经济 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可估量。 C.“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其内容为“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其中的“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D.在崇尚“霸道”的时代,孟子的“仁政”“性善论”是很难有市场的,因而 司马迁称孟子的“仁政”说是“迂远而阔于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4~7题。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重赞少从军,有武勇。汉初,自散员都虞 候三迁护圣都指挥使。乾佑中,李守贞据河中叛,隐帝以重赞为行营先锋都指挥 使。河中平,以功领端州刺史。周初,转护圣左厢都指挥使。未几,出为郑州防 御使,改相州留后。广顺中,授义成军节度。在镇日,河屡决,重赞亲部丁壮, 塞大程、六合二堤,诏书褒美。 世宗征刘崇,以重赞为河东道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重赞与李重进居阵西偏,樊爱 能、何徽居阵东偏。既合战,爱能与徽皆遁走,惟重赞与重进率所部力战,世宗 自督亲军合势薄之,并人大败。既诛爱能等,重赞以功授保大军节度使。及世宗
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之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 增强。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 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是很难有市场的。难 怪 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 于事情”了。 (摘编自郑杰文等主编《经学十二讲》) 1.下列关于“王道”“霸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道”是孟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孟子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 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B.“霸道”是孟子所贬黜的,“王道”是孟子所提倡的,他认为二者的代表分 别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 C.“王道”是孟子行“仁政”讲“民本”的落脚点,“王”即“ 以德行仁”, 行王道的结果是让人“中心悦而诚服”。 D.历史上,孟子处于“霸道”的形势下,他认为“霸”的本质是“以力服人”, “非心服”是其自然结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阐述自己的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两方面内容的“仁政”学说的出发 点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B.孟子认为朝代可以改换,但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有直 接的关系,这是他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C.《孟子》很难成“经”,因而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 着很大的差距,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大。 D.孟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提出了“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元璋废黜孟子祠,删节《孟子》,可见以“民本 ”为基础的孟子的政治思 想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不相容的。 B.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它对中国政治、经济、 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可估量。 C.“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其内容为“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其中的“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D.在崇尚“霸道”的时代,孟子的“仁政”“性善论”是很难有市场的,因而 司马迁称孟子的“仁政”说是“迂远而阔于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 4~7 题。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重赞少从军,有武勇。汉初,自散员都虞 候三迁护圣都指挥使。乾佑中,李守贞据河中叛,隐帝以重赞为行营先锋都指挥 使。河中平,以功领端州刺史。周初,转护圣左厢都指挥使。未几,出为郑州防 御使,改相州留后。广顺中,授义成军节度。在镇日,河屡决,重赞亲部丁壮, 塞大程、六合二堤,诏书褒美。 世宗征刘崇,以重赞为河东道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重赞与李重进居阵西偏,樊爱 能、何徽居阵东偏。既合战,爱能与徽皆遁走,惟重赞与重进率所部力战,世宗 自督亲军合势薄之,并人大败。既诛爱能等,重赞以功授保大军节度使。及世宗
征太原,以河阳刘伺为随驾都部署,命重赞副之。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 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 检校太尉。及征淮南,命重赞率亲兵三千军于颖上。未几,改淮南道行营马步军 都虞候,俄迁彰义军节度 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 隙。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 族。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延正具白重赞, 重赞封其书以闻。太祖大骇,令验视之,率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 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 书,则详验印文笔迹。俄改泰宁军节度。乾德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开宝二 年,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奉朝请。三年,卒,年六十二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 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B.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 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C.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 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D.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 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5.下列对文中加标注的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制书,即制式文书,是朝廷大员颁布重要法令或褒奖惩戒官员时采用的专用 文书。 B.弃市,为死刑的一种,自商周即有。《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即在人众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用于处决某些罪大恶极者。 C.乾德。,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年号是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古 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 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 通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 人曰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重赞为官有道。他少年从军,战功显赫,官职多次得到升迁,在不同的官 任上做了许多令人称道的事情 B.白重赞颇有政绩。在黄河决堤的抢险战斗中,他亲自带领民夫修复大程、六 合两处堤坝,受到皇帝的褒奖
征太原,以河阳刘伺为随驾都部署,命重赞副之。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 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 检校太尉。及征淮南,命重赞率亲兵三千军于颖上。未几,改淮南道行营马步军 都虞候,俄迁彰义军节度。 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 隙。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①云重赞构逆,令夷其 族。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延正具白重赞, 重赞封其书以闻。太祖大骇,令验视之,率 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 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②。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 书,则详验印文笔迹。俄改泰宁军节度。乾德③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开宝二 年,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奉朝请。三年,卒④,年六十二。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 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B.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 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C.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 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D.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 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5. 下列对文中加标注的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制书①,即制式文书,是朝廷大员颁布重要法令或褒奖惩戒官员时采用的专用 文书。 B.弃市② ,为死刑的一种,自商周即有。《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即在人众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用于处决某些罪大恶极者。 C.乾德③,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年号是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古 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 D.卒④,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 通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 人曰死。”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白重赞为官有道。他少年从军,战功显赫,官职多次得到升迁,在不同的官 任上做了许多令人称道的事情。 B.白重赞颇有政绩。在黄河决堤的抢险战斗中,他亲自带领民夫修复大程、六 合两处堤坝,受到皇帝的褒奖
C.白重赞英勇善战。在征伐刘崇的战斗中,面对其他将领溃逃的不利局面,白 重赞仍然率领所辖军队奋力作战 D.白重赞磊落耿直。在遭到李玉等人陷害时,他毅然上报,太祖查验证据发现 均为伪造,之后提拔他为刺史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5分) (2)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 与家眷共居于此。②东坡,元丰五年春,苏轼在东坡构筑雪堂,家属仍住临皋亭 因此常往来于雪堂临皋间。 8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就其中的两种手法进行分析。 (5分) 9.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联系诗句作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琵琶行》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写乐曲声中止时的效果的两句是 (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自己愿意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比手法写游人和自己不同的乐趣,从而表现自己 “与民同乐”志趣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创造病 老舍 杨家夫妇的心中长了个小疙瘩。结婚以后,心中往往长小疙瘩,非经过相当的时 期不会抽叶开花。他们的小家庭里,处处是这样的花儿一一桌、椅、小巧的玩艺 儿。长疙瘩的时期,他们的小家庭象晴美人间的唯一的小黑点,只有这里没有阳 光。他们的谈话失去了音乐,他们的笑没有热力,他们的拥抱象两件衣服堆在 起。他们几乎想到离婚也不完全是坏事。过了几天,小疙瘩发了芽。这个小芽使 小家庭里雷雨交加。芽儿既已长出,花是非开不可了。花带来阳光与春风,小家
C.白重赞英勇善战。在征伐刘崇的战斗中,面对其他将领溃逃的不利局面,白 重赞仍然率领所辖军队奋力作战。 D.白重赞磊落耿直。在遭到李玉等人陷害时,他毅然上报,太祖查验证据发现 均为伪造,之后提拔他为刺史。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5 分) ⑵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临江仙 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 与家眷共居于此。②东坡,元丰五年春,苏轼在东坡构筑雪堂,家属仍住临皋亭, 因此常往来于雪堂临皋间。 8. 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 诗句,就其中的两种手法进行分析。 (5 分) 9. 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联系诗句作答。(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琵琶行》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写乐曲声中止时的效果的两句是 “ , ”。 ⑵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自己愿意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 , ”。 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比手法写游人和自己不同的乐趣,从而表现自己 “与民同乐”志趣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创造病 老舍 杨家夫妇的心中长了个小疙瘩。结婚以后,心中往往长小疙瘩,非经过相当的时 期不会抽叶开花。他们的小家庭里,处处是这样的花儿——桌、椅、小巧的玩艺 儿。长疙瘩的时期,他们的小家庭象晴美人间的唯一的小黑点,只有这里没有阳 光。他们的谈话失去了音乐,他们的笑没有热力,他们的拥抱象两件衣服堆在一 起。他们几乎想到离婚也不完全是坏事。过了几天,小疙瘩发了芽。这个小芽使 小家庭里雷雨交加。芽儿既已长出,花是非开不可了。花带来阳光与春风,小家
庭又移回到晴美的人间来。那个小疙瘩,使他们的生活不至于太平凡了,使他们 自信有创造的力量,使他们忘记了黑暗而喜爱他们自己所开的花 前些日子,他俩一人怀着一个小包。春天结的婚,他的薄大衣在秋天也还合适 可是冬已在风儿里拉他的袖口,他轻轻颤了一下,心里结成个小疙瘩。他有件厚 大衣;生命是旧衣裳架子么?他必须做件新的大衣。没有它,生命是一片荒凉 风,寒,与颤抖 他知道在定婚与结婚时拉下不少的亏空。可是生命是创造的,人间美的总合是个 个人对于美的创造与贡献;他不能不尽自己的责任。他也并非只顾自己好看:他 是想象着穿上新大衣与太太一同在街上走的光景与光荣:他是美男子,她是美女 人,在大家的眼中。但是他必须和太太商议一下。他也准知道太太必定不拦着他, 她愿意他打扮得漂亮。可是他不能利用这个而马上去作衣裳,他有亏空,所以根 本不能和太太商议。怎办呢?他心中结了个小疙瘩。他不愿意露出他的心事来, 但是心管不住脸。藏着心事,脸上会闹鬼。 她呢,在结婚后晓得了爱的完成并不能减少别的困难。可是他们还都年少,不应 当把青春随便地抛弃。假若处处俭省,等年老的时候享受,年老了还会享受吗? 她得先买个冬季用的黑皮包。她有个黄色的,春秋用着合适;还有个白的,配着 个天蓝的扣子,夏天一一配上长白手套一一也还体面。冬天,还要有合适的皮包 她也不愿意告诉丈夫,而心中结了个小疙瘩 他们都偷偷地详细地算过账,看看一月的收支中间有没有个小缝儿。差不多没有! 他们不能屈服,生命的价值是在创造。假如不能十全,二人都愿自己去牺牲。他 愿意设法给她买上皮包,自己的大衣在热烈的英雄主义之下可以后缓;她愿意给 他置买大衣,皮包只是为牺牲可以不买。他们热烈地辩驳,拥抱着推让,没有结 果。及至看清了买一件东西的钱还没有着落,他们的勇气与相互的钦佩使他们决 定,爽性借笔钱把两样都买了吧 他穿上了大衣,她提上了皮包,美丽快乐充满了世界。债是要还的,但那是将来 的事,他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况且他们并非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东西上,他们 所必需的没法不买。假如他们来一笔外财,他们就先买个小汽车,这是必需的。 冬天来了。大衣与皮包的欣喜已经渐渐的衰减,这两样东西并不象在未买的时候 所想的那么足以代替一切,那么足以结束了借款。多么长的晚上呢,不能出去看 电影,不能去吃咖啡,不能去散步。坐在一块儿说什么呢?干什么呢? 这回,那个小疙瘩是同时种在他们二人的心里:得买个话匣子。 要买就买下得去的,不能受别人的耻笑。下得去的,得在一百五与二百之间。杨 先生一月挣一百二,杨太太挣三十五!他们谁也没有首先发难的勇气,可是他们 都留神报纸上的小广告,杨太太看见了:明华公司的留声机可以按月付钱,八个 月还清。她把这段广告用红铅笔勾起来,放在丈夫的书桌上。 他看见了,对她一笑:她回了一笑。在寒风雪地之中忽然开了朵花! 留声机拿到了,可惜片子只买了三片,都是西洋的名乐。片子是要用现钱买的 他们只好暂时听这三片。他们想象着,在一年的工夫,他们至少可以有四五十片 名贵的音乐与歌唱。他们可以学着唱,可以随着跳舞,可以闭目静听那感动心灵 的大乐,他们的快乐是无穷的。杨太太预备下绸子手绢,专去擦片子。那个机器 发着欣喜的光辉,他们听着,看着,抚摸着,从各项感官中传进来欣悦。 在一个星期里,他们把三张片子已经背下来。如若再使它们旋转,大概邻居们也 会暗中耻笑。离下月还有三个多星期呢。为等到下月初买新片,而使这三个多星
庭又移回到晴美的人间来。那个小疙瘩,使他们的生活不至于太平凡了,使他们 自信有创造的力量,使他们忘记了黑暗而喜爱他们自己所开的花。 前些日子,他俩一人怀着一个小包。春天结的婚,他的薄大衣在秋天也还合适。 可是冬已在风儿里拉他的袖口,他轻轻颤了一下,心里结成个小疙瘩。他有件厚 大衣;生命是旧衣裳架子么?他必须做件新的大衣。没有它,生命是一片荒凉; 风,寒,与颤抖。 他知道在定婚与结婚时拉下不少的亏空。可是生命是创造的,人间美的总合是个 个人对于美的创造与贡献;他不能不尽自己的责任。他也并非只顾自己好看;他 是想象着穿上新大衣与太太一同在街上走的光景与光荣:他是美男子,她是美女 人,在大家的眼中。但是他必须和太太商议一下。他也准知道太太必定不拦着他, 她愿意他打扮得漂亮。可是他不能利用这个而马上去作衣裳,他有亏空,所以根 本不能和太太商议。怎办呢?他心中结了个小疙瘩。他不愿意露出他的心事来, 但是心管不住脸。藏着心事,脸上会闹鬼。 她呢,在结婚后晓得了爱的完成并不能减少别的困难。可是他们还都年少,不应 当把青春随便地抛弃。假若处处俭省,等年老的时候享受,年老了还会享受吗? 她得先买个冬季用的黑皮包。她有个黄色的,春秋用着合适;还有个白的,配着 个天蓝的扣子,夏天——配上长白手套——也还体面。冬天,还要有合适的皮包。 她也不愿意告诉丈夫,而心中结了个小疙瘩。 他们都偷偷地详细地算过账,看看一月的收支中间有没有个小缝儿。差不多没有! 他们不能屈服,生命的价值是在创造。假如不能十全,二人都愿自己去牺牲。他 愿意设法给她买上皮包,自己的大衣在热烈的英雄主义之下可以后缓;她愿意给 他置买大衣,皮包只是为牺牲可以不买。他们热烈地辩驳,拥抱着推让,没有结 果。及至看清了买一件东西的钱还没有着落,他们的勇气与相互的钦佩使他们决 定,爽性借笔钱把两样都买了吧。 他穿上了大衣,她提上了皮包,美丽快乐充满了世界。债是要还的,但那是将来 的事,他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况且他们并非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东西上,他们 所必需的没法不买。假如他们来一笔外财,他们就先买个小汽车,这是必需的。 冬天来了。大衣与皮包的欣喜已经渐渐的衰减,这两样东西并不象在未买的时候 所想的那么足以代替一切,那么足以结束了借款。多么长的晚上呢,不能出去看 电影,不能去吃咖啡,不能去散步。坐在一块儿说什么呢?干什么呢? 这回,那个小疙瘩是同时种在他们二人的心里:得买个话匣子。 要买就买下得去的,不能受别人的耻笑。下得去的,得在一百五与二百之间。杨 先生一月挣一百二,杨太太挣三十五!他们谁也没有首先发难的勇气,可是他们 都留神报纸上的小广告,杨太太看见了:明华公司的留声机可以按月付钱,八个 月还清。她把这段广告用红铅笔勾起来,放在丈夫的书桌上。 他看见了,对她一笑:她回了一笑。在寒风雪地之中忽然开了朵花! 留声机拿到了,可惜片子只买了三片,都是西洋的名乐。片子是要用现钱买的, 他们只好暂时听这三片。他们想象着,在一年的工夫,他们至少可以有四五十片 名贵的音乐与歌唱。他们可以学着唱,可以随着跳舞,可以闭目静听那感动心灵 的大乐,他们的快乐是无穷的。杨太太预备下绸子手绢,专去擦片子。那个机器 发着欣喜的光辉,他们听着,看着,抚摸着,从各项感官中传进来欣悦。 在一个星期里,他们把三张片子已经背下来。如若再使它们旋转,大概邻居们也 会暗中耻笑。离下月还有三个多星期呢。为等到下月初买新片,而使这三个多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