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篇国民收入的 微观基础 第‘章消费与储蓄 教学目标 了解绝对收入假说、时际选择理论、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 入假说等理论的基本内容,明确凯恩斯消费理论及消费函数之 谜,了解不同消费理论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 教学要求 掌握消费、储蓄、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持久收入 等基本概念。明确绝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 时际选择模型等理论对消费函数之谜的不同解释;了解消费和储 蓄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 3 篇 国民收入的 微观基础 第 7 章 消费与储蓄 教学目标 了解绝对收入假说、时际选择理论、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 入假说等理论的基本内容,明确凯恩斯消费理论及消费函数之 谜,了解不同消费理论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 教学要求 掌握消费、储蓄、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持久收入 等基本概念。明确绝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 时际选择模型等理论对消费函数之谜的不同解释;了解消费和储 蓄理论的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什么是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储蓄,为什么要进行储蓄?消费和储蓄 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消费主要由收入决定,那么人们如何在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 进行权衡?一个国家的消费支出和国民收入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的学者对以上问题给出 了不同的答案,构成了宏观经济学关于消费和储蓄理论的主要内容 7.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大萧条使许多人刻骨铭心。那么,世界经济 体系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在凯恩斯看来,总需求不 足是主要原因。由于总需求不足,企业的产品没有销路,只好压缩生产、解雇工人。这样, 造成失业增加,经济趋于萧条。因此必须对总需求不足这一经济现象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即总需求水平是如何决定的 7.1.1凯恩斯的猜想 1.为什么要研究消费和储蓄 在国民收入决定论中,从总需求角度分析,一个经济体系的总需求(总支出)可以分为 四个部分:居民户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消费C),企业对新设备的需求(投资I),政府购 买的商品(政府购买G),净出口(X-M)。一般说来,政府支出的多少主要由政府政策决定, 因此经济学中往往将这一部分需求看作是给定的外生变量。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 般所考察的是封闭的经济体系,因此净出口可以被认为是零。所以,消费和投资成为总 需求决定的主要方面。 消费和储蓄理论就是研究消费者或家庭如何选择将多少比例的收入用于当前的消费, 多少比例用于将来的消费而储蓄的理论。一般也被称为消费理论。其实质是关于储蓄率选 择的理论。消费与储蓄问题本身是一个微观经济问题,但对宏观经济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由储蓄率所决定的消费、储蓄等经济变量,最终会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资本、产出和 增长等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家庭消费决策对长期经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从短期来 看,家庭对储蓄率的选择对一个经济体系的总需求有重要影响。消费是构成一个经济体系 的总需求的主要部分,一般来说居民消费约占GDP的2/3左右,因此消费的波动会导致 个经济的总需求的波动,从而引起经济繁荣或萧条的变化。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论中,消 费者消费信心的变化是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而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则是财政政策乘数 的决定因素。可见,居民消费对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和政策调控的有效性,都有十分重要 的影响。消费函数也成为凯恩斯宏观经济波动理论的中心。 2.凯恩斯对消费函数的猜想——绝对收入假说 204
204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什么是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储蓄,为什么要进行储蓄?消费和储蓄 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消费主要由收入决定,那么人们如何在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 进行权衡?一个国家的消费支出和国民收入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的学者对以上问题给出 了不同的答案,构成了宏观经济学关于消费和储蓄理论的主要内容。 7.1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发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大萧条使许多人刻骨铭心。那么,世界经济 体系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在凯恩斯看来,总需求不 足是主要原因。由于总需求不足,企业的产品没有销路,只好压缩生产、解雇工人。这样, 造成失业增加,经济趋于萧条。因此必须对总需求不足这一经济现象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即总需求水平是如何决定的。 7.1.1 凯恩斯的猜想 1.为什么要研究消费和储蓄 在国民收入决定论中,从总需求角度分析,一个经济体系的总需求(总支出)可以分为 四个部分:居民户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消费 C),企业对新设备的需求(投资 I),政府购 买的商品(政府购买 G),净出口(X-M)。一般说来,政府支出的多少主要由政府政策决定, 因此经济学中往往将这一部分需求看作是给定的外生变量。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 一般所考察的是封闭的经济体系,因此净出口可以被认为是零。所以,消费和投资成为总 需求决定的主要方面。 消费和储蓄理论就是研究消费者或家庭如何选择将多少比例的收入用于当前的消费, 多少比例用于将来的消费而储蓄的理论。一般也被称为消费理论。其实质是关于储蓄率选 择的理论。消费与储蓄问题本身是一个微观经济问题,但对宏观经济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由储蓄率所决定的消费、储蓄等经济变量,最终会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资本、产出和 增长等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家庭消费决策对长期经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从短期来 看,家庭对储蓄率的选择对一个经济体系的总需求有重要影响。消费是构成一个经济体系 的总需求的主要部分,一般来说居民消费约占 GDP 的 2/3 左右,因此消费的波动会导致一 个经济的总需求的波动,从而引起经济繁荣或萧条的变化。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论中,消 费者消费信心的变化是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而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则是财政政策乘数 的决定因素。可见,居民消费对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和政策调控的有效性,都有十分重要 的影响。消费函数也成为凯恩斯宏观经济波动理论的中心。 2.凯恩斯对消费函数的猜想——绝对收入假说
第7章 消费与储蓄, 消费理论就是对消费支出和影响消费支出诸因素之间带有规律性的因果关系进行的 种主观认识。消费函数是这一理论认识的一种精确化的形式(数学形式)。 凯恩斯主要是通过推理和偶尔的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而不是统计分析的方法,提出了 他对消费函数的猜想。但凯恩斯的这种消费理论在解释宏观经济波动方面具有很大的威力 因此在凯恩斯之后,消费函数便成为一般宏观经济分析的关键内容。 凯恩斯的第一个猜想是“边际消费倾向”。所谓边际消费倾向即人们每多获得一元的 收入,会用于消费的比例或数量。凯恩斯认为:“使我们可以极有信心地依靠基本的心理规 律……是作为一种规律而且平均而言,当人们的收入增加的时候,人们会增加他们的消费 但消费量不会像收入增加的那么多。”即边际消费倾向在0到1之间波动。这种边际消费 倾向假设,对凯恩斯关于减少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是十分关键的。 第二,凯恩斯断言,称为平均消费倾向的消费与收入的比率随收入增加而下降。他认 为,储蓄是一种奢侈品,因此,他预言富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高于穷人。虽然平均消 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下降这个前提对凯恩斯本人的分析并不是基本的,但他已成为早期凯 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中心部分。 第三,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利率并没有重要作用。这种猜测 与他之前的古典经济学家的信念相反。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较高的利率鼓励储蓄,而抑制 消费。凯恩斯承认,就理论而言,利率会影响消费。但“我认为,经验所提出的主要结论 是,利率对个人既定收入中支出的短期影响是第二位的和较不重要的。” 以上猜想构成了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即绝对收入假说包含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1)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如果实际消费支出和实际收入是相关的,但这 种关系是不稳定的,那么掌握着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只有在消费支出和实际收 入之间是稳定的关系的前提下,才可以从这种关系中分析并得出有关总需求的信息。 (2)这里的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所谓“现期”,指本期的收入,即不考 虑过去收入和未来收入;所谓“绝对”,是指收入的绝对水平,而不是收入的相对水平; 所谓“实际”,是指按实际货币衡量的收入及实际收入,而不是按名义货币量衡量的收入 及名义收入。正因为凯恩斯认为消费支出决定于绝对收入水平,他的消费理论被称为绝对 收入假说。 (3)消费支出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消费支出的增加少于收入的增加。用消费倾 向的概念说明,即边际消费倾向的值大于0,小于1 (4)随着收入的提高,在增加的收入中增加的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即边际 消费倾向递减,这就是凯恩斯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这一规律 之所以起作用,是基于人类的基本心理法则
205 消费与储蓄 第 7 章 消费理论就是对消费支出和影响消费支出诸因素之间带有规律性的因果关系进行的一 种主观认识。消费函数是这一理论认识的一种精确化的形式(数学形式)。 凯恩斯主要是通过推理和偶尔的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而不是统计分析的方法,提出了 他对消费函数的猜想。但凯恩斯的这种消费理论在解释宏观经济波动方面具有很大的威力, 因此在凯恩斯之后,消费函数便成为一般宏观经济分析的关键内容。 凯恩斯的第一个猜想是“边际消费倾向”。所谓边际消费倾向即人们每多获得一元的 收入,会用于消费的比例或数量。凯恩斯认为:“使我们可以极有信心地依靠基本的心理规 律……是作为一种规律而且平均而言,当人们的收入增加的时候,人们会增加他们的消费, 但消费量不会像收入增加的那么多。”即边际消费倾向在 0 到 1 之间波动。这种边际消费 倾向假设,对凯恩斯关于减少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是十分关键的。 第二,凯恩斯断言,称为平均消费倾向的消费与收入的比率随收入增加而下降。他认 为,储蓄是一种奢侈品,因此,他预言富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高于穷人。虽然平均消 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下降这个前提对凯恩斯本人的分析并不是基本的,但他已成为早期凯 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中心部分。 第三,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利率并没有重要作用。这种猜测 与他之前的古典经济学家的信念相反。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较高的利率鼓励储蓄,而抑制 消费。凯恩斯承认,就理论而言,利率会影响消费。但“我认为,经验所提出的主要结论 是,利率对个人既定收入中支出的短期影响是第二位的和较不重要的。” 以上猜想构成了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即绝对收入假说包含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1) 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如果实际消费支出和实际收入是相关的,但这 种关系是不稳定的,那么掌握着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只有在消费支出和实际收 入之间是稳定的关系的前提下,才可以从这种关系中分析并得出有关总需求的信息。 (2) 这里的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所谓“现期”,指本期的收入,即不考 虑过去收入和未来收入;所谓“绝对”,是指收入的绝对水平,而不是收入的相对水平; 所谓“实际”,是指按实际货币衡量的收入及实际收入,而不是按名义货币量衡量的收入 及名义收入。正因为凯恩斯认为消费支出决定于绝对收入水平,他的消费理论被称为绝对 收入假说。 (3) 消费支出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消费支出的增加少于收入的增加。用消费倾 向的概念说明,即边际消费倾向的值大于 0,小于 1。 (4) 随着收入的提高,在增加的收入中增加的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即边际 消费倾向递减,这就是凯恩斯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这一规律 之所以起作用,是基于人类的基本心理法则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5)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可以得到两个结论,即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而且,边际消费 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凯恩斯绝对收入说的主要思想是把消费支出的决定与实际收入水平相联系,而且进 步认为两者之间服从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法则。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总需求不 足,而总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消费倾向递减。 3.线形消费函数和线性储蓄函数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以APC表示平均消费倾向,C表示消费支 出,Y表示收入水平,则 APC= (7-1)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收入和增加的消费支出占多大比例。以MPC表示边际消费倾 向,△C表示消费支出的增加量,△y表示收入的增加量,则 MPC (7-2) 边际消费倾向的数学意义是导数。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一般采取以之简化的形式即线性消费函数 C=Co +cYa 式中,C为消费支出;Co为自发性消费:Y为可支配收入,c为一个给定的参数 从数学上看,自发性消费C0是当可支配收入Yd为零时的消费支出。但是,应该在更 般的意义上理解Co,即把C0理解为不管收入为何种水平时总要进行的消费支出。换言 之,在收入的任何水平上消费支出中的这一部分(即Co)总是稳定的。因此,可把Co视为常 数。显然,Co>0。 参数c的经济意义是什么呢?计算该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 MPC=-=c 可见参数c正是该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根据凯恩斯的认识,边际消费倾向决定于人 类的基本心理法则。因此,在短期中,边际消费倾向也应该是稳定的。参数c可视为一个 常数。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消费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参数c大于0小于1。 线性消费函数C=C0+cH的主要性质如下 (1)存在自发性消费Co,Co为一给定的常数 学2)边际消费倾向MPC=,0≤c1。c为一给定的常数。此时的c与凯恩斯的边际消 倾向递减的观点相悖,但并不影响以后的分析。 (3)可支配收入Y为一变量。由于自发性支出C0和边际消费倾向c均为常数,消费支 206
206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5) 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可以得到两个结论,即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而且,边际消费 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凯恩斯绝对收入说的主要思想是把消费支出的决定与实际收入水平相联系,而且进一 步认为两者之间服从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法则。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总需求不 足,而总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消费倾向递减。 3.线形消费函数和线性储蓄函数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以 APC 表示平均消费倾向,C 表示消费支 出,Y 表示收入水平,则 C APC Y = (7-1)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收入和增加的消费支出占多大比例。以 MPC 表示边际消费倾 向,∆C 表示消费支出的增加量,∆Y 表示收入的增加量,则 C MPC Y ∆ = ∆ (7-2) 边际消费倾向的数学意义是导数。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一般采取以之简化的形式即线性消费函数 C C cY = +0 d (7-3) 式中,C 为消费支出;C0 为自发性消费;Yd 为可支配收入,c 为一个给定的参数。 从数学上看,自发性消费 C0 是当可支配收入 Yd 为零时的消费支出。但是,应该在更 一般的意义上理解 C0,即把 C0 理解为不管收入为何种水平时总要进行的消费支出。换言 之,在收入的任何水平上消费支出中的这一部分(即 C0)总是稳定的。因此,可把 C0 视为常 数。显然,C0>0。 参数 c 的经济意义是什么呢?计算该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 C MPC c Y ∆ = = ∆ 可见参数 c 正是该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根据凯恩斯的认识,边际消费倾向决定于人 类的基本心理法则。因此,在短期中,边际消费倾向也应该是稳定的。参数 c 可视为一个 常数。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消费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参数 c 大于 0 小于 1。 线性消费函数C C cY = +0 d 的主要性质如下。 (1) 存在自发性消费 C0,C0 为一给定的常数。 (2) 边际消费倾向 MPC=c ,0<c<1。c 为一给定的常数。此时的c与凯恩斯的边际消 费倾向递减的观点相悖,但并不影响以后的分析。 (3) 可支配收入 Yd 为一变量。由于自发性支出 C0和边际消费倾向 c 均为常数,消费支
消费与储蓄, 第7章 主要取决于可支配收入。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消费支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 增加。 (4)平均消费倾向APC==+c。可见,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平均消费倾 向递减。而且,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关于线性消费函数的图形分析如图71所示。 在图71中,横轴为可支配收入ya,纵轴为消费支出C。消费曲线C为一条向右上方 倾斜的直线,其与纵轴的截距为自发性消费C0,直线的斜率为边际消费倾向c。由于自发 性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被假定为不变的常数,这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就表现了随着可支 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同时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这样一种函数关系 S=YrC 图7.1线性消费曲线的图形分析 从消费曲线可以导出储蓄曲线。在图71中作一条45°直线,45°辅助线与消费曲线 相交于A点。与A点对应的收入为Y。显然,收入为Y时的消费支出也为Y。即当收入 为Yo时,消费支出等于收入。由此可得到收入为Y时的储蓄为0即全部收入用于消费)。 同时,由消费曲线可知,当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为C0。这时的消费主要依靠负债来实现 负债额或负储蓄额为Co。这样,在收入一储蓄平面上,可得:当Y=Y0时,S=0;当Y0 时,S=C0,由此得到线性储蓄曲线,见图71。 储蓄恒等于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差,由此可从消费函数推出储蓄函数。 因为 S-Yd-C=Yd(Cotard
207 消费与储蓄 第 7 章 出主要取决于可支配收入。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消费支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 增加。 (4) 平均消费倾向 0 d d C C APC c Y Y == + 。可见,随着可支配收入 Yd 的提高,平均消费倾 向递减。而且,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关于线性消费函数的图形分析如图 7.1 所示。 在图 7.1 中,横轴为可支配收入 Yd,纵轴为消费支出 C。消费曲线 C 为一条向右上方 倾斜的直线,其与纵轴的截距为自发性消费 C0,直线的斜率为边际消费倾向 c。由于自发 性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被假定为不变的常数,这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就表现了随着可支 配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同时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这样一种函数关系。 Y0 -C0 O C0 C Y0 ∆C ∆Yd A Yd S C=C0+cYd Yd S=Yd-C 图 7.1 线性消费曲线的图形分析 从消费曲线可以导出储蓄曲线。在图 7.1 中作一条 45°直线,45°辅助线与消费曲线 相交于 A 点。与 A 点对应的收入为 Y0。显然,收入为 Y0 时的消费支出也为 Y0。即当收入 为 Y0 时,消费支出等于收入。由此可得到收入为 Y0 时的储蓄为 0(即全部收入用于消费)。 同时,由消费曲线可知,当收入为 0 时,消费支出为 C0。这时的消费主要依靠负债来实现, 负债额或负储蓄额为 C0。这样,在收入—储蓄平面上,可得:当 Yd=Y0 时,S=0;当 Yd=0 时,S=-C0,由此得到线性储蓄曲线,见图 7.1。 储蓄恒等于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差,由此可从消费函数推出储蓄函数。 因为 S=Yd-C=Yd- (C0+c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