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篇国民收入的变动 第ψ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教学目标 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及二者之 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要求 了解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通货膨胀的种类及其影 响,熟悉失业的类型、失业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以及菲利普斯 曲线
第 4 篇 国民收入的变动 第 9 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及二者之 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要求 了解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通货膨胀的种类及其影 响,熟悉失业的类型、失业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以及菲利普斯 曲线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在整个宏观经济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鉴于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破坏性,西方各国政府都把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水平稳定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章 主要论述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这也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91失业理论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但同时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解决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环顾世界各国,失业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它不仅使劳动力以及相关经济资 源遭到浪费,而且也使失业人员及其家庭遭受痛苦,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既然失业对经济 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那么,了解关于失业方面的知识就显得更加 重要。本节将从失业的类型、社会成本、形成原因以及解决措施方面,阐述失业理论 91.1失业的类型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介绍失业的概念和衡量失业状况的最基本的指标—一失业率,然 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失业的类型。 1.失业 1)失业的概念 按照《现代经济学词典》的解释,失业( unemployment)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以上, 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调往新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 这里年龄的范围一般是介于16到65周岁之间。在失业者当中,有的是第一次加入劳动力 队伍的新失业者;有的是工作合同已终止或暂停,正在寻找新工作的人;有的是短期被解 雇而没有薪金的人。 根据失业的定义,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年龄规定范围以外的没有工作的人不属于 失业者。②由于某种原因而不愿工作的人或不积极去寻找工作的人不统计在失业者中。③ 丧失工作能力者不计入失业者。④在校学习者不属于失业者。 失业是相对于就业而言的,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通常是16~65周岁)的人们所 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失业人口和就业人口构成劳动力人口, 如图9.1所示。 252
252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在整个宏观经济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鉴于 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破坏性,西方各国政府都把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水平稳定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章 主要论述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这也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9.1 失 业 理 论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但同时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解决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环顾世界各国,失业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它不仅使劳动力以及相关经济资 源遭到浪费,而且也使失业人员及其家庭遭受痛苦,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既然失业对经济 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那么,了解关于失业方面的知识就显得更加 重要。本节将从失业的类型、社会成本、形成原因以及解决措施方面,阐述失业理论。 9.1.1 失业的类型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介绍失业的概念和衡量失业状况的最基本的指标——失业率,然 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失业的类型。 1. 失业 1) 失业的概念 按照《现代经济学词典》的解释,失业(unemployment)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以上, 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调往新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 这里年龄的范围一般是介于 16 到 65 周岁之间。在失业者当中,有的是第一次加入劳动力 队伍的新失业者;有的是工作合同已终止或暂停,正在寻找新工作的人;有的是短期被解 雇而没有薪金的人。 根据失业的定义,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年龄规定范围以外的没有工作的人不属于 失业者。②由于某种原因而不愿工作的人或不积极去寻找工作的人不统计在失业者中。③ 丧失工作能力者不计入失业者。④在校学习者不属于失业者。 失业是相对于就业而言的,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通常是 16~65 周岁)的人们所 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失业人口和就业人口构成劳动力人口, 如图 9.1 所示
第⑨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就业人口 劳动力人口 失业人口 成年人 在校学习者 人 非劳动力人口〈丧失工作能力者 不愿意工作或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 未成年人 图9.1人口的构成 2)失业率 掌握失业的概念后,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即经济社会的失业状况是如何测定的?衡量 经济社会失业状况的最基本的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 the rate of unemploymen)是指劳动力 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努力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就是 失业率=失业人数 100% 劳动力人数 由于统计误差或失业者未被登记等因素存在,失业率不一定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失业 的真实程度,但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反映出一个经济社 会劳动力资源的使用情况 2.失业的类型 失业按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失业期的长短,将失业分为短期失 业和长期失业;按失业的原因和性质,将失业分为自然性失业和经济性失业。本书采用凯 恩斯主义的观点,将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 (frictional unemployment)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所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 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所引致的失业。它是一种短暂性的失业,是在任何情况下 都会存在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劳动力流动量越 大,摩擦性失业量越大,反之亦然。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度、社会文 化和劳动力的构成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二是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 间越长,摩擦性失业量越大。 N2530
253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 9 章 图 9.1 人口的构成 2) 失业率 掌握失业的概念后,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即经济社会的失业状况是如何测定的?衡量 经济社会失业状况的最基本的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the rate of unemployment)是指劳动力 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努力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就是 失业率= 失业人数 劳动力人数 ×100 % (9-1) 由于统计误差或失业者未被登记等因素存在,失业率不一定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失业 的真实程度,但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反映出一个经济社 会劳动力资源的使用情况。 2. 失业的类型 失业按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失业期的长短,将失业分为短期失 业和长期失业;按失业的原因和性质,将失业分为自然性失业和经济性失业。本书采用凯 恩斯主义的观点,将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 1)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所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 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所引致的失业。它是一种短暂性的失业,是在任何情况下 都会存在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劳动力流动量越 大,摩擦性失业量越大,反之亦然。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度、社会文 化和劳动力的构成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二是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 间越长,摩擦性失业量越大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2)自愿性失业( voluntary unemployment) 自愿性失业是指人们有就业机会,但由于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形成 的失业。自愿失业者可能不满足已存在的工资水平或更喜好闲暇,也可能认为工作太苦太 累或工作条件太差而宁愿失业 3)非自愿性失业 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非自愿性失业是指人们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状 态。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的概念是古典经济学家已经提出的,而非自愿性失业的概念 是凯恩斯提出的,它是凯恩斯对失业理论做出的新贡献 除了上述这几类失业,西方学者还有所谓的“结构性失业(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周期性失业( cyclical unemployment)”等说法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例如,在西方国家,随 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传统工业逐渐衰落,传统工业的工人面对着结构失业的威胁。而同 时,某些新兴工业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技能的劳动力却供不应求产生了职位的空缺。 结构性失业的特点是失业与职位空缺的情况并存,失业者或没有适当技术或居住地点 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这种失业可以看做是摩擦性失业的一种极端形式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是有差别的,摩擦性失业工人拥有合适的技能,并且会居住在有 工作机会的地方,而结构性失业的工人如果再不经过培训、学习或地域上的搬迁,可能很 难就业。摩擦性失业是短期性的,结构性失业是长期的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失业。在经济周期的 萧条时期,经济增长缓慢,总需求下降,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急剧下降,在劳动市场中, 劳动力供大于求,出现了大量失业人口,失业率急剧上升。例如,在1982年的经济衰退中 失业率上升到了97%。1991经济衰退时的失业率为6.7%。 周期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也是有区别的:摩擦性失业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存在的失业, 而周期性失业往往出现于经济衰退时期,是超过摩擦性失业之上的那部分失业。假设实际 失业率是11%,若摩擦失业率是5%,则周期性失业率是6%。 3.自然失业率 充分就业也是与失业密切相关的概念,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从 广义上说,它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从狭义上说,它是指在现有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了工作的 状态。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性失业也已消除,失业仅局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 的话,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可见充分就业并非百分之百就业。货币主义针对凯恩斯的非自 愿性失业,提出了自然失业率的概念。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 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自 254
254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2) 自愿性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 自愿性失业是指人们有就业机会,但由于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形成 的失业。自愿失业者可能不满足已存在的工资水平或更喜好闲暇,也可能认为工作太苦太 累或工作条件太差而宁愿失业。 3) 非自愿性失业(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非自愿性失业是指人们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状 态。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的概念是古典经济学家已经提出的,而非自愿性失业的概念 是凯恩斯提出的,它是凯恩斯对失业理论做出的新贡献。 除了上述这几类失业,西方学者还有所谓的“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等说法。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例如,在西方国家,随 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传统工业逐渐衰落,传统工业的工人面对着结构失业的威胁。而同 时,某些新兴工业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技能的劳动力却供不应求产生了职位的空缺。 结构性失业的特点是失业与职位空缺的情况并存,失业者或没有适当技术或居住地点 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这种失业可以看做是摩擦性失业的一种极端形式。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是有差别的,摩擦性失业工人拥有合适的技能,并且会居住在有 工作机会的地方,而结构性失业的工人如果再不经过培训、学习或地域上的搬迁,可能很 难就业。摩擦性失业是短期性的,结构性失业是长期的。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失业。在经济周期的 萧条时期,经济增长缓慢,总需求下降,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急剧下降,在劳动市场中, 劳动力供大于求,出现了大量失业人口,失业率急剧上升。例如,在 1982 年的经济衰退中, 失业率上升到了 9.7%。1991 经济衰退时的失业率为 6.7%。 周期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也是有区别的:摩擦性失业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存在的失业, 而周期性失业往往出现于经济衰退时期,是超过摩擦性失业之上的那部分失业。假设实际 失业率是 11%,若摩擦失业率是 5%,则周期性失业率是 6%。 3. 自然失业率 充分就业也是与失业密切相关的概念,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从 广义上说,它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从狭义上说,它是指在现有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了工作的 状态。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性失业也已消除,失业仅局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 的话,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可见充分就业并非百分之百就业。货币主义针对凯恩斯的非自 愿性失业,提出了自然失业率的概念。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 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自
第⑨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然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在目前,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6% 的失业率是正常的,此时社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9.12失业的社会成本 高失业率是现代社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过高的失业率会带来一系列经济和社会 问题。 从整个社会来看,失业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很难用货币来衡量的,失业不仅使失 业者及其家庭的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降低,需要得不到满足,家庭关系遭到破坏,而且还 给失业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严重的心理伤害,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对于长期 失业者来说必然会经受贫穷的煎熬。即使得到失业救济金也远不能抵消失业给失业者带来 的伤害。失业会破坏身体和精神健康,引致心脏病、酗酒和自杀,引起婚姻和家庭关系破 裂。西方有关的心理学研究指出,解雇的创伤不亚于亲友的去世或学业上的失败。表9-1 给出了不同生活事件引起紧张感的指数 表9-1失业和其他生活事件引起的紧张感 生活事件 伴随事件的紧张程度 配偶死亡 失去工作 亲密朋友死亡 解雇 由于学业不良而被迫退学 孩子离家 工作条件的大变化 (资料来源:转引自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高鸿业等译.经济学(第1版).中国发 展出版社,1992.3.339) 高失业率往往与吸毒,高犯罪率、高离婚率联系在一起。此外,如果一个社会失业问 题严重,会使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的伤害,这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他们会 采取游行示威、公开抗议等形式来表达自己要求就业的愿望,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引起大 规模的社会动荡 失业会增加社会经济的运行成本。首先为了使失业者能够生存下去,国家要为失业者 提供失业救济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这些转移支付无疑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如果失业 率很高,会使政府财政赤字增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减轻经济 N250
255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 9 章 然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在目前,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存在 4%~6% 的失业率是正常的,此时社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9.1.2 失业的社会成本 高失业率是现代社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过高的失业率会带来一系列经济和社会 问题。 从整个社会来看,失业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很难用货币来衡量的,失业不仅使失 业者及其家庭的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降低,需要得不到满足,家庭关系遭到破坏,而且还 给失业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严重的心理伤害,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对于长期 失业者来说必然会经受贫穷的煎熬。即使得到失业救济金也远不能抵消失业给失业者带来 的伤害。失业会破坏身体和精神健康,引致心脏病、酗酒和自杀,引起婚姻和家庭关系破 裂。西方有关的心理学研究指出,解雇的创伤不亚于亲友的去世或学业上的失败。表 9-1 给出了不同生活事件引起紧张感的指数。 表 9-1 失业和其他生活事件引起的紧张感 生活事件 伴随事件的紧张程度 配偶死亡 入狱 失去工作 亲密朋友死亡 解雇 由于学业不良而被迫退学 孩子离家 工作条件的大变化 100 66 49 47 40 37 29 20 (资料来源:转引自[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高鸿业等译. 经济学(第 12 版). 中国发 展出版社,1992.3. 339) 高失业率往往与吸毒,高犯罪率、高离婚率联系在一起。此外,如果一个社会失业问 题严重,会使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的伤害,这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他们会 采取游行示威、公开抗议等形式来表达自己要求就业的愿望,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引起大 规模的社会动荡。 失业会增加社会经济的运行成本。首先为了使失业者能够生存下去,国家要为失业者 提供失业救济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这些转移支付无疑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如果失业 率很高,会使政府财政赤字增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减轻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