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教育、环境科技、环境伦理,提高环保意识 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形态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 开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类既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也不可能有高度的政治 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是物 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和精神文明。 另一方面,人类自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内在地体现在人类的 法律制度、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并以此作为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基本标尺。也就是说,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内在地要求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政 治文明,内在地包含着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 明,内在地包含着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 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 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 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 因此,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 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 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 “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 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増长简 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编辑:薛凯) 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息息相关。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就是要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对高污染、高耗能项目采取 切实有力的举措予以关停 基层节能减排动真的 本刊记者杨跃萍储国强刘伟 云南:以节能减排描绘“七彩云南 “七彩云南,我的家园。这里,峰峦叠翠,江河流碧,雪山飞瀑,雨林温润:这里,祥云环绕,七 彩呈祥,万物葱茏,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今年1月云南省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向人们描绘 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开展节能减排,创建节约型社会”作为“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正成为云南社会 各界的实际行动。68岁的昆明市五华区虹山中路社区居民黄正国,在社区300平方米的一片荒地上开辟了 花木葱茏的小花园。过去,他家每月浇灌这些花木就需用水10余吨,每次浇花时看着自来水“哗哗”直流, 爱花的黄师傅也觉得心疼。为此,他琢磨着设计并自己动手在花园里建了蓄雨水池塘、滴水灌溉系统等节 水设施。使用这些设施后,每月浇灌花木用水量降到2至3吨 黄师傅是昆明2000多户节能减排家庭志愿者之一。据昆明市政协副主席、市妇联主席陆玉珍介绍
境教育、环境科技、环境伦理,提高环保意识。 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形态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 开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类既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也不可能有高度的政治 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是物 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和精神文明。 另一方面,人类自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内在地体现在人类的 法律制度、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并以此作为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基本标尺。也就是说,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内在地要求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政 治文明,内在地包含着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 明,内在地包含着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 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 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 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 树立。 因此,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 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 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 “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 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 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编辑:薛凯) 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息息相关。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就是要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对高污染、高耗能项目采取 切实有力的举措予以关停。 基层节能减排动真的 本刊记者 杨跃萍 储国强 刘伟 云南:以节能减排描绘“七彩云南” “七彩云南,我的家园。这里,峰峦叠翠,江河流碧,雪山飞瀑,雨林温润;这里,祥云环绕,七 彩呈祥,万物葱茏,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今年 1 月云南省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向人们描绘 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开展节能减排,创建节约型社会”作为“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正成为云南社会 各界的实际行动。68 岁的昆明市五华区虹山中路社区居民黄正国,在社区 300 平方米的一片荒地上开辟了 花木葱茏的小花园。过去,他家每月浇灌这些花木就需用水 10 余吨,每次浇花时看着自来水“哗哗”直流, 爱花的黄师傅也觉得心疼。为此,他琢磨着设计并自己动手在花园里建了蓄雨水池塘、滴水灌溉系统等节 水设施。使用这些设施后,每月浇灌花木用水量降到 2 至 3 吨。 黄师傅是昆明 2000 多户节能减排家庭志愿者之一。据昆明市政协副主席、市妇联主席陆玉珍介绍
节能减排家庭志愿者将率先开展家庭节能减排实践活动,教育家庭成员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重塑家庭生活消费新模式,做好“使用节水型洁具、使用节能型电器、使用无磷洗衣粉、购物使用布袋子、 拒绝过度包装、注意一水多用”等“家庭节能六件事”。志愿者还要通过言传身教,带动周围的家庭积极 实践节能减排,使节能减排成为广大家庭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时尚的生活潮流 昆明老百姓关心的还有素有“母亲湖”之称的滇池。上世纪90年代初,滇池还是昆明人消夏 的好去处。如今,夏天的滇池已成“一摊绿油漆”,严重富营养化的水体散发着腥臭味 经过10多年对滇池的治理,各级政府共投入治理资金47.62亿元,使滇池水质继续恶化的趋 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目前滇池仍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目前,云南省及昆明市政府进一步 加快了滇池治理步伐。据悉,“十一五”期间,滇池治理规划安排了6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83.77亿元 最近,昆明第七污水处理厂在滇池湖畔启动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也同步启动。这两个工程作 为滇池截污、治污系统的重要部分,建成后将最大限度收集污水、就地处理,不让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汇 入滇池。 陕西:铁腕关停高污染高耗能企业 8月15日下午,随着“轰”一声巨响,大唐渭河发电厂接近70米高的冷却塔成功爆破,运行了36 年的渭河发电厂老机组将彻底关停。爆破仪式的成功举行,标志着陕西省“十一五”节能减排和关停小火 电机组工作的全面展开,也预示着陕西省小火电“上大压小”取得突破性进展 关停小火电厂、小水泥厂等是陕西省节能减排的重点。据悉,今年陕西省小火电机组关停目标为 40.3万千瓦,截至目前己关停18.5万千瓦。今年8月中旬,该省成立了“陕西省节能监察中心”,组建 了首支“节能警察”队伍。今年陕西确立的目标是要实现万元GDP能耗下降4.5%、二氧化硫削减2.5% 化学需氧量削减2.2%。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洪峰表示,作为保证整个“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完成的 刚性任务,今年必须完成,没有任何余地和退路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接续地。近年来,基地坚决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 老路,取得显著成效。基地内榆林、延安两市2006年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2.41%和3.08%,今年上半 年,榆林、延安两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0.58%和9.39%。 目前,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规定,要严格准入条件,把好源头关。一方面提高基地产业准入门槛。新 建煤矿规模不得低于120万吨/年,新建电厂单杋规模不得低于30万千瓦/年,甲醇和二甲醚规模不得低于 100万吨/年,焦化规模不得低于60万吨/年,电石、铁合金必须符合国家和省上发布的产业政策规定。另 方面积极推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对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审批、核准、备 案:项目建成后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验收:对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同时,这一基地还加大执法力度,整治突出问题。先后开展了石油开发企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和电 石、铁合金、焦化行业清理整顿活动:关闭延安水源地保护区内46口油井,重点实施了“原油管输、污水 回注、清洁文明井场”建设三大工程:依法关闭晋陕蒙“黑三角”地区电石、铁合金、焦化行业污染企业 55家,限期治理410家,近期还将关闭249家半焦企业 广西河池:以循环经济促节能减排 广西河池市坚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努力实现环境保 护和节能降耗目标,把河池打造成生态型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为此,相关部门严格把关项目审批,对投资 项目实行节能评估,凡是能耗无法达到要求或建设规模达不到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备 案,从源头杜绝资源能源过度消耗。全市实施综合回收、环境治理等循环经济项目30多个,每年从废物利 用中回收产值达10多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河池市加快建设河池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示范区,引导企业 提高采、选、冶、加各生产环节的资源利用率,提高铟、镉、锗、银等伴生稀有金属的综合回收:注重开
节能减排家庭志愿者将率先开展家庭节能减排实践活动,教育家庭成员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重塑家庭生活消费新模式,做好“使用节水型洁具、使用节能型电器、使用无磷洗衣粉、购物使用布袋子、 拒绝过度包装、注意一水多用”等“家庭节能六件事”。志愿者还要通过言传身教,带动周围的家庭积极 实践节能减排,使节能减排成为广大家庭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时尚的生活潮流。 昆明老百姓关心的还有素有“母亲湖”之称的滇池。上世纪 90 年代初,滇池还是昆明人消夏 的好去处。如今,夏天的滇池已成“一摊绿油漆”,严重富营养化的水体散发着腥臭味。 经过 10 多年对滇池的治理,各级政府共投入治理资金 47.62 亿元,使滇池水质继续恶化的趋 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目前滇池仍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目前,云南省及昆明市政府进一步 加快了滇池治理步伐。据悉,“十一五”期间,滇池治理规划安排了 61 个项目,计划总投资 83.77 亿元。 最近,昆明第七污水处理厂在滇池湖畔启动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也同步启动。这两个工程作 为滇池截污、治污系统的重要部分,建成后将最大限度收集污水、就地处理,不让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汇 入滇池。 陕西:铁腕关停高污染高耗能企业 8 月 15 日下午,随着“轰”一声巨响,大唐渭河发电厂接近 70 米高的冷却塔成功爆破,运行了 36 年的渭河发电厂老机组将彻底关停。爆破仪式的成功举行,标志着陕西省“十一五”节能减排和关停小火 电机组工作的全面展开,也预示着陕西省小火电“上大压小”取得突破性进展。 关停小火电厂、小水泥厂等是陕西省节能减排的重点。据悉,今年陕西省小火电机组关停目标为 40.3 万千瓦,截至目前已关停 18.5 万千瓦。今年 8 月中旬,该省成立了“陕西省节能监察中心”,组建 了首支“节能警察”队伍。今年陕西确立的目标是要实现万元 GDP 能耗下降 4.5%、二氧化硫削减 2.5%、 化学需氧量削减 2.2%。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洪峰表示,作为保证整个“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完成的 刚性任务,今年必须完成,没有任何余地和退路。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接续地。近年来,基地坚决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 老路,取得显著成效。基地内榆林、延安两市 2006 年单位 GDP 能耗分别下降 2.41%和 3.08%,今年上半 年,榆林、延安两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 10.58%和 9.39%。 目前,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规定,要严格准入条件,把好源头关。一方面提高基地产业准入门槛。新 建煤矿规模不得低于 120 万吨/年,新建电厂单机规模不得低于 30 万千瓦/年,甲醇和二甲醚规模不得低于 100 万吨/年,焦化规模不得低于 60 万吨/年,电石、铁合金必须符合国家和省上发布的产业政策规定。另 一方面积极推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对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审批、核准、备 案;项目建成后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验收;对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同时,这一基地还加大执法力度,整治突出问题。先后开展了石油开发企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和电 石、铁合金、焦化行业清理整顿活动;关闭延安水源地保护区内 46 口油井,重点实施了“原油管输、污水 回注、清洁文明井场”建设三大工程;依法关闭晋陕蒙“黑三角”地区电石、铁合金、焦化行业污染企业 55 家,限期治理 410 家,近期还将关闭 249 家半焦企业。 广西河池:以循环经济促节能减排 广西河池市坚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努力实现环境保 护和节能降耗目标,把河池打造成生态型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为此,相关部门严格把关项目审批,对投资 项目实行节能评估,凡是能耗无法达到要求或建设规模达不到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备 案,从源头杜绝资源能源过度消耗。全市实施综合回收、环境治理等循环经济项目 30 多个,每年从废物利 用中回收产值达 10 多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河池市加快建设河池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示范区,引导企业 提高采、选、冶、加各生产环节的资源利用率,提高铟、镉、锗、银等伴生稀有金属的综合回收;注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