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07年第23期 目录 使用方法:按CTRL+鼠标右键进入目标页面 [读者评刊] 有了《半月谈》,守卫边防不寂寞 [半月评论] 扬起社会建设的风帆(赵树凯)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名词解释:廉租房制度 让廉租房制度惠及更多困难家庭(本刊记者孙爱东) 低 [专题报道] 2007:宏观调控凸显6大亮点(本刊记者) 2008:把“两防”作为调控首要任务(本刊记者) [本刊特稿]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路径转换(本刊记者崔军强 [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双城走出“奶业困境”启示录(本刊记者韩世峰王春雨) 树立国门新形象( 尹萧 [政治观察 铲除非法用工的“病灶”(本刊记者晏国政张涛) 从民生提案到惠民政策(本刊记者林双川) “两基”攻坚:为西部孩子撑起一片天(本刊记者王秀真) [科教] “嫦娥”奔月记(本刊记者孙彦新白瑞雪李宣良) [经济纵横] 专家把脉物价走势(本刊记者秦交锋) 国农村就业结构历史性转变的6大特征(崔传义) “少生快 [江河湖泊行] 探访北京奥运水源地(李俊义程双庆) [新闻热线] 6次整治,缘何治不了“吃砖”之痛(本刊记者韩冰徐亮 [走进高效农业] 肥了稻蟹,鼓了口袋(本刊记者马义任鹏飞杨成军) [谈天说地] 生工程”要不得(杨毅军) 地方政府岂能强制干部“吸家乡烟”(杨涛) 百姓视点] 对“裁员”事件的反思(本刊记者) [文化] 八个农民的十五年文化坚守(本刊记者王艳明) [半月说法]
《半月谈》2007 年第 23 期 目录 使用方法:按 CTRL+鼠标右键进入目标页面 [读者评刊] 有了《半月谈》,守卫边防不寂寞 [半月评论] 扬起社会建设的风帆(赵树凯)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名词解释:廉租房制度 让廉租房制度惠及更多困难家庭(本刊记者 孙爱东) 低收入者的“温暖之家”(本刊记者 侯大伟) [专题报道] 2007:宏观调控凸显 6 大亮点(本刊记者) 2008:把“两防”作为调控首要任务(本刊记者) [本刊特稿]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路径转换(本刊记者 崔军强)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双城走出“奶业困境”启示录(本刊记者 韩世峰 王春雨) 树立国门新形象(吴俊 尹萧) [政治观察] 铲除非法用工的“病灶”(本刊记者 晏国政 张涛) 从民生提案到惠民政策(本刊记者 林双川) “两基”攻坚:为西部孩子撑起一片天(本刊记者 王秀真) [科教] “嫦娥”奔月记(本刊记者 孙彦新 白瑞雪 李宣良) [经济纵横] 专家把脉物价走势(本刊记者 秦交锋) 我国农村就业结构历史性转变的 6 大特征(崔传义) “少生快富”工程调查(本刊记者 王艳明) [江河湖泊行] 探访北京奥运水源地(李俊义 程双庆) [新闻热线] 6 次整治,缘何治不了“吃砖”之痛(本刊记者 韩冰 徐亮) [走进高效农业] 肥了稻蟹,鼓了口袋(本刊记者 马义 任鹏飞 杨成军) [谈天说地] “大跃进”式的“民生工程”要不得(杨毅军) 地方政府岂能强制干部“吸家乡烟”(杨涛) [百姓视点] 对“裁员”事件的反思(本刊记者) [文化] 八个农民的十五年文化坚守(本刊记者 王艳明) [半月说法]
物权法视野下的3则“物业纠纷”(庄天逸) [军事天地] “以海制陆”新战略(封长虹) 奥运连着你我他] 岂能将奥运政治化(周溢潢) [校园话题] “校长下跪”之 [百事咨询] 企业职工涨工资有什么规定 [读者之页] 农村食品卫生安全令人忧(辽宁李国忱) [国际时事] 中东和平进程艰难重启(柳莉) 且慢为“金砖”和“展望”国家喝彩(李长久) 盟一体化,不是欧盟翻版(张学刚) 格鲁吉亚:“玫瑰”为何凋零(童师群 “深圳”号访日彰显中国军事透眀度(任向群) [国内外半月大事] 国内外半月大事(2007年第23期) [小测验] 小测验(2007年第23期) 有了《半月谈》,守卫边防不寂寞 我们是驻守在边境一线的武警官兵,非常喜欢《半月谈》。每次执行任务时,我和战友们都 会在背包里揣上一本《半月谈》,闲下来时读一读,翻一翻。《半月谈》版本虽小,内容却非 常丰富,是我们的好朋友、好老师.大家可以从中了解很多国内外大事。今年报刊征订时 征求官兵们的意见。大家都要求继续订阅《半月谈》,说有了她的陪伴,为祖国守边防就不 觉得孤独寂寞。我们在遥远的边疆衷心祝愿《半月谈》杂志越办越好! 武警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边防支队政治处王考华 《半月谈》第20期的内容是对我们基层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非常有效的指导,帮 助我们了解十七大的新理论、新内容、新要求。我是基层一名深入学校、村组宣讲十七大精 神的退休干部,这期刊登的报告、名单和简历。为我下村入户宣讲提供了学习材料,帮了大 一江西省遂川县汤湖镇方世宏 几位老友在串门时都在打听党的十七大文件已汇编成册,咋书店和市场还不见有售?我 还专门跑到县里去问,回答是:“还没有到县里来。”正在翘盼之时,邮递员送来了今年的第 20期《半月谈》。这本十七大专辑正是我们所需的。几位老友不约而同地笑道:“《半月谈 急读者所急,真是我们的知己 湖北省南彰县南武镇供销社程海群 现在农村最缺的是文化生活,缺少必要的文化活动和硬件建设。《半月谈》最了解农民
物权法视野下的 3 则“物业纠纷”(庄天逸) [军事天地] 美国抛出“以海制陆”新战略(封长虹) [奥运连着你我他] 岂能将奥运政治化(周溢潢) [校园话题] “校长下跪”之辩 [百事咨询] 企业职工涨工资有什么规定 [读者之页] 农村食品卫生安全令人忧(辽宁 李国忱) [国际时事] 中东和平进程艰难重启(柳莉) 且慢为“金砖”和“展望”国家喝彩(李长久) 东盟一体化,不是欧盟翻版(张学刚) 格鲁吉亚:“玫瑰”为何凋零(童师群) “深圳”号访日 彰显中国军事透明度(任向群) [国内外半月大事] 国内外半月大事(2007 年第 23 期) [小测验] 小测验(2007 年第 23 期) 有了《半月谈》,守卫边防不寂寞 我们是驻守在边境一线的武警官兵,非常喜欢《半月谈》。每次执行任务时,我和战友们都 会在背包里揣上一本《半月谈》,闲下来时读一读,翻一翻。《半月谈》版本虽小,内容却非 常丰富,是我们的好朋友、好老师.大家可以从中了解很多国内外大事。今年报刊征订时, 征求官兵们的意见。大家都要求继续订阅《半月谈》,说有了她的陪伴,为祖国守边防就不 觉得孤独寂寞。我们在遥远的边疆衷心祝愿《半月谈》杂志越办越好! ——武警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边防支队政治处 王考华 《半月谈》第 20 期的内容是对我们基层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非常有效的指导,帮 助我们了解十七大的新理论、新内容、新要求。我是基层一名深入学校、村组宣讲十七大精 神的退休干部,这期刊登的报告、名单和简历。为我下村入户宣讲提供了学习材料,帮了大 忙。 ——江西省遂川县汤湖镇 方世宏 几位老友在串门时都在打听党的十七大文件已汇编成册,咋书店和市场还不见有售?我 还专门跑到县里去问,回答是:“还没有到县里来。”正在翘盼之时,邮递员送来了今年的第 20 期《半月谈》。这本十七大专辑正是我们所需的。几位老友不约而同地笑道:“《半月谈》 急读者所急,真是我们的知己!” ——湖北省南彰县南武镇供销社 程海群 现在农村最缺的是文化生活,缺少必要的文化活动和硬件建设。《半月谈》最了解农民
的心思,“文化”栏目经常刊登一些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的经验和做法,介绍了一批活跃在农 村舞台、热心农村文化工作的积极分子,符合农村的实际,非常合农民胃口。如第18期该 栏目刊登的《喜耕田的故事〉为啥这样火》、《“庄户剧团”热唱乡村》,农民很爱读,深受 启发。 山东省邹城市王代印 扬起社会建设的风帆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首次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 想文化建设并列提出的重要概念。 随着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新时期战略任务的提出,社会建设被纳入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布局。社会建设与我国经济社会 整体转型相结合,具备了立论依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成为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四位一体布局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社会建设的认识高度 社会建设不同于经济建设,根本在于解决经济建设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建设的核心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特别是重点关注弱势群众。社 会建设要统筹考虑机会、程序、结果公平,最终目标是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因此,社会建 设的内涵非常丰富.既应该有社会事业的建设、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制建设等,还应该有社会 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社会各阶层利益格局协调机制的建设等 十七大报告在阐释社会建设内容时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 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因此.社会建设重点应该解决好以下问 是发展教育。发展教育获益的不仅仅是个人,更重要的是全体国民和整个国家的长远 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最重要的方面是要提高全体国民的教育水平。我国现在实行的是9 年制义务教育,但资料显示,我国25岁以上的人均受教育水平只有7.4年。因此,社会建 设要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尤其要关注流动人口子女、贫困地区儿童等群体,实现基础教育 的公平 是解决好就业。国家要协调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让人人都有 工作。计划经济时代,分配工作的方式虽然实现了人人都有工作,但是却带来了经济效益和 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劳动力市场体制,提高了效益,同时也带来了失业、下岗、“毕业即 失业”等问题。所以,从社会建设的角度看,各级政府、各单位都应该思考社会的整体利益 把创造就业机会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 三是收入分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已经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目 前,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比较大的情况下,要想短期内缩小或消除差距,是不现实也是不 科学的。关键是要纠正不合理、不公正的差异。因此,社会建设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体现了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深刻认识,是解决各阶层利益矛盾、优化 社会阶层结构的迫切需要 四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广泛,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住房保障 养老、医疗等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 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最终目标是保障最大 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五是完善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离不开社会管理,有了好的社会管理体制,才能最大限度 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使社会运转协调,使人民生活安宁和
的心思,“文化”栏目经常刊登一些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的经验和做法,介绍了一批活跃在农 村舞台、热心农村文化工作的积极分子,符合农村的实际,非常合农民胃口。如第 18 期该 栏目刊登的《〈喜耕田的故事〉为啥这样火》、《“庄户剧团”热唱乡村》,农民很爱读,深受 启发。 ——山东省邹城市 王代印 扬起社会建设的风帆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首次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 想文化建设并列提出的重要概念。 随着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新时期战略任务的提出,社会建设被纳入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布局。社会建设与我国经济社会 整体转型相结合,具备了立论依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成为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四位一体布局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社会建设的认识高度。 社会建设不同于经济建设,根本在于解决经济建设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建设的核心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特别是重点关注弱势群众。社 会建设要统筹考虑机会、程序、结果公平,最终目标是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因此,社会建 设的内涵非常丰富.既应该有社会事业的建设、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制建设等,还应该有社会 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社会各阶层利益格局协调机制的建设等。 十七大报告在阐释社会建设内容时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 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因此.社会建设重点应该解决好以下问 题。 一是发展教育。发展教育获益的不仅仅是个人,更重要的是全体国民和整个国家的长远 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最重要的方面是要提高全体国民的教育水平。我国现在实行的是 9 年制义务教育,但资料显示,我国 25 岁以上的人均受教育水平只有 7.4 年。因此,社会建 设要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尤其要关注流动人口子女、贫困地区儿童等群体,实现基础教育 的公平。 二是解决好就业。国家要协调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让人人都有 工作。计划经济时代,分配工作的方式虽然实现了人人都有工作,但是却带来了经济效益和 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劳动力市场体制,提高了效益,同时也带来了失业、下岗、“毕业即 失业”等问题。所以,从社会建设的角度看,各级政府、各单位都应该思考社会的整体利益。 把创造就业机会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 三是收入分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已经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目 前,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比较大的情况下,要想短期内缩小或消除差距,是不现实也是不 科学的。关键是要纠正不合理、不公正的差异。因此,社会建设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体现了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深刻认识,是解决各阶层利益矛盾、优化 社会阶层结构的迫切需要。 四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广泛,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住房保障、 养老、医疗等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 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最终目标是保障最大 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五是完善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离不开社会管理,有了好的社会管理体制,才能最大限度 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使社会运转协调,使人民生活安宁和 谐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60年里,我们在社会建设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必须看到, 也积累了一些需要吸取的教训。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20多年中,我们党基本上没有把社会 建设提到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使得社会组织丧失了自主和 活力。政府承担的功能严重错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建设发展的速度加快,程度 深化.取得很大进步,但是,社会事业整体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也出现 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严重不平衡。可以说,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矛 盾加剧的重要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较快而又协调地推进社会建 设,是充分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发展 为了顺利推进社会建设,需要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则。第一,必须把社会建设提高到事 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无论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还是 从根本要求和本质上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都必须协调发 展。第二,必须建立起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体制。社会建设滞后,宛其原因,除了认识 偏差外。还存在着影响社会建设与其他三大建设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所以必须建立如决 策机制、投入机制、纠错机制和问责制等有利于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第 必须保持社会建设自身各部分之问的协调发展。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的一个组成部分,内部又有组成它的各种要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也要求社会建设内部 各个组成部分的协调发展。◇ 名词解释:廉租房制度 这是为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建立的一项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了《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等政策法规,明确了廉租住房保 障对象、保障标准、资金来源,申请、审核、公示等具体规定。廉租住房的保障对象为“城 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方式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 让廉租房制度惠及更多困难家庭 本刊记者孙爱东 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如何解决?政府对城市住房保障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党的十七大 报告中给出了鲜明回答,“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 低收人家庭住房困难”。廉租住房制度,在解决群众“住有所居”方面,将扮演一个非常重 要的角色。为此,记者专访了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有关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 记者:我国的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进展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负责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解决了大多数人有房住的问题,改变了住房严重短缺 的状态。1978年到2006年,在城镇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人均住房面积从67平方米提高 到20多平方米。但同时,我国还有约1000万户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0平方米 以下,这些家庭住房状况急需得到改善。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高 度重视,在推进住房建设工作中,将廉租住房制度作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 途径,要求不断加强政策支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1998年以来,各地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 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存在突出问题。截至2006年底,全国还有145个城市没有建立廉租 住房建设制度。今年以来,各地根据国务院部署,加大了工作力度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投入资金1478亿元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其中今年当年投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 60 年里,我们在社会建设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必须看到, 也积累了一些需要吸取的教训。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 20 多年中,我们党基本上没有把社会 建设提到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使得社会组织丧失了自主和 活力。政府承担的功能严重错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建设发展的速度加快,程度 深化.取得很大进步,但是,社会事业整体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也出现 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严重不平衡。可以说,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矛 盾加剧的重要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较快而又协调地推进社会建 设,是充分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发展。 为了顺利推进社会建设,需要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则。第一,必须把社会建设提高到事 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无论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还是 从根本要求和本质上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都必须协调发 展。第二,必须建立起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体制。社会建设滞后,宛其原因,除了认识 偏差外。还存在着影响社会建设与其他三大建设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所以必须建立如决 策机制、投入机制、纠错机制和问责制等有利于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第三, 必须保持社会建设自身各部分之问的协调发展。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的一个组成部分,内部又有组成它的各种要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也要求社会建设内部 各个组成部分的协调发展。◇ 名词解释:廉租房制度 这是为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建立的一项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了《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等政策法规,明确了廉租住房保 障对象、保障标准、资金来源,申请、审核、公示等具体规定。廉租住房的保障对象为“城 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方式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 让廉租房制度惠及更多困难家庭 ■ 本刊记者 孙爱东 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如何解决?政府对城市住房保障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党的十七大 报告中给出了鲜明回答,“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 低收人家庭住房困难”。廉租住房制度,在解决群众“住有所居”方面,将扮演一个非常重 要的角色。为此,记者专访了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有关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 记者:我国的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进展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负责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解决了大多数人有房住的问题,改变了住房严重短缺 的状态。1978 年到 2006 年,在城镇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人均住房面积从 6.7 平方米提高 到 20 多平方米。但同时,我国还有约 1000 万户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 10 平方米 以下,这些家庭住房状况急需得到改善。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高 度重视,在推进住房建设工作中,将廉租住房制度作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 途径,要求不断加强政策支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1998 年以来,各地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 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存在突出问题。截至 2006 年底,全国还有 145 个城市没有建立廉租 住房建设制度。今年以来,各地根据国务院部署,加大了工作力度。 截至今年 10 月底,全国累计投入资金 147.8 亿元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其中今年当年投
入达77亿元。累计通过租赁住房补贴、实物配租等方式改善了681万户低保家庭的居住条 件,对29.6万户承租公有住房的低保家庭实行了租金减免,其中今年新增租赁住房补贴、 实物配租等保障家庭达41.3万户 记者: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进程中遇到了哪些新情况? 负责人:从制度建立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廉租住房建设用地落实不到位,没有建立稳定、 规范的廉租住房制度资金渠道,没有建立严格的准入及退出机制。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有待 进一步扩大。据测算,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0平方米的低收人家庭约1000万户, 其中低保家庭400万户。2010年实现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仼务较重。 住房保障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已出台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是部门规章, 对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整体上不够健全,尚不能有效保障低收 入家庭的住房权益 面向低收入家庭租赁的房源不足。随着各地旧城改造的推进,市场中可供租赁的小户型 低价位房源日趋减少,廉租住房保障家庭领取租赁补贴后难以租到合适的房屋。大部分地区 没有建立面向低收入家庭的资料信息服务,不能及时提供房源信息,帮助低收入家庭租到合 适的住房 记者: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建设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这些难题? 负责人:近几年,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是:2007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城市要 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的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应保尽保:2008年底 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东部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 入住房困难家庭。“十一五”期末,全国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 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为此,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住房保障立法工作。硏究起草《住房保障条例》,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完善住房保障相关政策,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仼,依法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权 益。第二,开展低收人家庭住房状况调査.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制订解决城 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向社会公布。第三,落实廉租 住房保障资金及土地供应。按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年度计划,确保中央、省 市、县各项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落实到位:廉租住房建设用地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保 证供应,并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第四,落实工作责任。落实省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城市 人民政府目标责任制管理。有关工作情况,要纳入对城市人民政府政绩考核中。第五。健全 工作机制。健全住房保障管理体制,落实廉租住房管理工作机构及具体实施机构,完善申请 审核和公示制度,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标准。满足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要。◇ 低收入者的“温暖之家 ■本刊记者侯大伟 崭新的瓷砖、敞亮的客厅、精心涂刷的墙壁、几浄窗明的厨房……走进四川省成都市张 忠兴的“家”,你很难将这套建筑面积近70平方米且装修一新的三室一厅与“城市最低收入 者”联系起来。 张忠兴每个月都要从当地政府那里领取300多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方能勉强维持其家 庭正常“运转”。“拥有自己的房子,简直就是奢望。”张忠兴说 张忠兴的奢望在今年年初变成了现实。隶属于成都市政府的住房保障中心将这套配备齐 全、装修一新的住房以完全免费的方式“租”给了张忠兴一家,他们再也不用为寻找全市最 便宜的住房而颠沛流离了
入达 77 亿元。累计通过租赁住房补贴、实物配租等方式改善了 68.1 万户低保家庭的居住条 件,对 29.6 万户承租公有住房的低保家庭实行了租金减免,其中今年新增租赁住房补贴、 实物配租等保障家庭达 41.3 万户。 记者: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进程中遇到了哪些新情况? 负责人:从制度建立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廉租住房建设用地落实不到位,没有建立稳定、 规范的廉租住房制度资金渠道,没有建立严格的准入及退出机制。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有待 进一步扩大。据测算,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 10 平方米的低收人家庭约 1000 万户, 其中低保家庭 400 万户。2010 年实现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任务较重。 住房保障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已出台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是部门规章, 对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整体上不够健全,尚不能有效保障低收 入家庭的住房权益。 面向低收入家庭租赁的房源不足。随着各地旧城改造的推进,市场中可供租赁的小户型、 低价位房源日趋减少,廉租住房保障家庭领取租赁补贴后难以租到合适的房屋。大部分地区 没有建立面向低收入家庭的资料信息服务,不能及时提供房源信息,帮助低收入家庭租到合 适的住房。 记者: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建设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这些难题? 负责人:近几年,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是:2007 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城市要 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的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应保尽保;2008 年底 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东部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 入住房困难家庭。“十一五”期末,全国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 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为此,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住房保障立法工作。研究起草《住房保障条例》,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完善住房保障相关政策,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依法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权 益。第二,开展低收人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制订解决城 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向社会公布。第三,落实廉租 住房保障资金及土地供应。按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年度计划,确保中央、省、 市、县各项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落实到位;廉租住房建设用地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保 证供应,并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第四,落实工作责任。落实省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城市 人民政府目标责任制管理。有关工作情况,要纳入对城市人民政府政绩考核中。第五。健全 工作机制。健全住房保障管理体制,落实廉租住房管理工作机构及具体实施机构,完善申请、 审核和公示制度,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标准。满足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要。◇ 低收入者的“温暖之家” ■ 本刊记者 侯大伟 崭新的瓷砖、敞亮的客厅、精心涂刷的墙壁、几净窗明的厨房……走进四川省成都市张 忠兴的“家”,你很难将这套建筑面积近 70 平方米且装修一新的三室一厅与“城市最低收入 者”联系起来。 张忠兴每个月都要从当地政府那里领取 300 多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方能勉强维持其家 庭正常“运转”。“拥有自己的房子,简直就是奢望。”张忠兴说。 张忠兴的奢望在今年年初变成了现实。隶属于成都市政府的住房保障中心将这套配备齐 全、装修一新的住房以完全免费的方式“租”给了张忠兴一家,他们再也不用为寻找全市最 便宜的住房而颠沛流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