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说明: 《鱼类寄生虫学》为我校主编的十三五规划统编教材。 主撰人:曹海鹏 审核人:许丹,张宗恩 教学院长:黄旭雄 日期:2018年11月27日 23
23 八、说明: 《鱼类寄生虫学》为我校主编的十三五规划统编教材。 主撰人 :曹海鹏 审核人:许丹,张宗恩 教学院长:黄旭雄 日期:2018 年 11 月 27 日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Microbiology)课程编号:1806136 分:2.5学分 学 时:总学时40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6,含思政讨论课:4学时 设学期:第4学期 面向专业:水产养殖、水族科学与技术 课程级别:市级重点建设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校级重点课程 课程负责人:张庆华 教学团队:张庆华,宋增福,姜有声,吕利群,曹海鹏,高建忠,许丹 一、 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 《微生物学》是水产养殖和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 的专业基础学科 它研究微生物的一般规律,本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为:微生物类群(细菌 真菌、病毒)及形态、营养、代谢、生长培养和控制方法、遗传变异、生态、传染与免疫及 分类基础等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实验技术。通过对细菌、真菌、病毒等不同微生物基本特征的 认识,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和控制方法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生态分布、遗传变异 传染与免疫的基本知识 、细菌鉴定的有关知识,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 为使学 相关学 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 应用奠定基础。通过本 课程的学? 面,使学生具备微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结合知识点了解,发掘学科发展史上的知 名人士的生平和重要事件,引导和教育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课程面向水产养殖 和水族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The course of microbiolog which is sional basic discipline with a wide range of con robes and yirus shar and struc pr abolism growth and control method.heredity and variation.ecology.infection and immunity.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nd relevant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of microbiology.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microorganisms such as bacteria.fungi viruses,etc.,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growth and control methods of microorganisms and the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microorganisms in nature,genetic variation,basic knowledge of infection and immunity,and knowledge of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The basic methods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of microbiology research lay the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engage in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production applications in related disciplines.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students will have the basic skills of concept,theory and essential method of ussorundergraduates who are major in aquaculture and aaum 2.课程目标: 2.1微生物学是水产养殖、水族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必修课。本课程比较 系统和完整地介绍了普通微生物学的基本内容。该课程涉及普通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技能,为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24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课程编号:1806136 学 分:2.5 学分 学 时:总学时 40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6,含思政讨论课:4 学时) 开设学期:第 4 学期 面向专业:水产养殖、水族科学与技术 课程级别:市级重点建设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校级重点课程 课程负责人:张庆华 教学团队:张庆华,宋增福,姜有声,吕利群,曹海鹏,高建忠,许丹 一、 课程简介 1. 课程概况 《微生物学》是水产养殖和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 的专业基础学科,它研究微生物的一般规律,本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为:微生物类群(细菌、 真菌、病毒)及形态、营养、代谢、生长培养和控制方法、遗传变异、生态、传染与免疫及 分类基础等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实验技术。通过对细菌、真菌、病毒等不同微生物基本特征的 认识,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和控制方法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生态分布、遗传变异、 传染与免疫的基本知识、细菌鉴定的有关知识,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 为使学生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 面,使学生具备微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结合知识点了解,发掘学科发展史上的知 名人士的生平和重要事件,引导和教育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课程面向水产养殖 和水族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The course of microbiology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discipline with a wide range of content, which is composed of basic knowledge of microorganism, such as species, including prokaryotes, eukaryotic microbes and virus, shape and structure as well as nutrition and medium, metabolism, growth and control method, heredity and variation, ecology, infection and immunity,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nd relevant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of microbiology.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microorganisms such as bacteria, fungi, viruses, etc.,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growth and control methods of microorganisms and the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microorganisms in nature, genetic variation, basic knowledge of infection and immunity, and knowledge of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The basic methods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of microbiology research lay the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engage in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production applications in related discipline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have the basic skills of concept, theory and essential method of microbiology. This course is for undergraduates who are major in aquaculture and aquari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课程目标: 2.1 微生物学是水产养殖、水族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必修课。本课程比较 系统和完整地介绍了普通微生物学的基本内容。该课程涉及普通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技能,为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2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理论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前后贷通,了解知 识之间的脉络和内在联系。不断加深各章节的重点、难点与考核点,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及 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3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种类、特征、培养方法、控制措施、遗传变异、感染和免疫、 鉴定和保藏等基本理论和技能。 2.4把课程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专业教有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政治 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 2.5培养一懂两爱(具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的新时代水产科技 新和实践者,具有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 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医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够正确把握和理解人 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矩阵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5 12 13 1.4 1.5 毕业要求 1.6 2.1 22 23 2.4 2.6 二、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排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22232425 第2章绪论 2 作业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其 理解微生物的 分类地对微生物的认识过 8. 解人类对微注物的认识 的突物学与人进步之 研究对复及方法 生物的及芬
25 2.2 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理论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前后贯通,了解知 识之间的脉络和内在联系。不断加深各章节的重点、难点与考核点,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及 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种类、特征、培养方法、控制措施、遗传变异、感染和免疫、 鉴定和保藏等基本理论和技能。 2.4 把课程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政治 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 2.5 培养一懂两爱(具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的新时代水产科技创 新和实践者,具有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 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医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够正确把握和理解人 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矩阵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课程目标 5 毕 业 要 求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 √ 2.1 √ √ √ 2.2 √ √ √ 2.3 √ √ √ 2.4 √ √ √ 2.5 √ √ √ 2.6 √ √ 二、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2.5 第2章 绪论 1.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其 分类地位 1.2 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过 程 1.3 微生物学与人类进步之 间的关系 1.4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1.5 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2 作业: 6. 理解微生物的概念 7.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8. 了解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 过程 9. 微生物学与人类进步 10. 水生动物微生物的特点、 研究对象及方法 √ √ √
原核微生物 21细 形态大小、细胞结构、繁 霜放线菌的形态、大小及繁殖 第3章真核微生物 4 酵母菌的分类 细型枸适、 6. 细胞构 子菌丝、菌落形态 知 第4章病毒 作业 入 6 方毒的群体形 解病毒与疾病和肿箱之 9 了解病毒的分类标准及类 名词解释: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南体、溶原菌 第5章微生物的营养及培4 作业 理解碳源、氯源能源 5.1营养物质 大大天瓷生 53培养基4 6 解化能异养型,化能自 7. 8 解稻 新物的生长及 作业 9. 的化学治疗剂 10.温 对微尘物生长的影响 12.名 第7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3 作业 了解菌种保藏的重要性及
26 第 2 章 原核微生物 2.1 细菌 2.2 放线菌 2.3 其他原核微生物 6 作业: 1. 形态大小、 细胞结构、 繁 殖方式 2. 放线菌的形态、大小及繁殖 方式 3. 名词解释:芽孢、荚膜、鞭 毛、伴孢晶体 √ √ √ 第 3 章 真核微生物 3.1 酵母菌 3.2 霉菌 3.3 蕈菌 4 作业: 5. 酵母菌的分类、细胞构造、 菌落特征以及繁殖方式; 6. 霉菌的主要类群、细胞构 造、孢子菌丝、菌落形态 及繁殖方式 7. 蕈菌的认知 8. 名词解释:真菌丝、假菌 丝、真酵母、假酵母 √ √ √ 第 4 章 病毒 4.1 病毒的形态结构 4.2 病毒的繁殖 4.3 噬菌体 3 作业: 6. 掌握病毒粒子的基本构 造、病毒粒子的对称体制、 病毒的群体形态 7. 了解病毒的繁殖方式 8. 了解病毒与疾病和肿瘤之 间的关系 9. 了解病毒的分类标准及类 型 10. 名词解释: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溶原菌 √ √ √ 第 5 章 微生物的营养及培 养基 5.1 营养物质 5.2 营养类型 5.3 培养基 4 作业: 5. 理解碳源、氮源、能源、 生长因子、无机盐、水这 六大营养要素对微生物生 长的重要性 6. 了解化能异养型,化能自 养型,光能异养型,光能 自养型各自的代表微生物 种类 7. 培养基配置的原则,掌握 培养基配置的方法及常用 的培养基的应用实例。 8. 名词解释: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 √ √ 第 6 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 控制 6.1 微生物的一步生长曲线 6.2. 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生长 的影响 6.3 化学治疗剂 4 作业: 7. 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8. 了解微生物生长的研究方 法 9. 微生物的个体生长特点、 掌握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 线 10. 温度、pH 值、氧气、化学 杀菌剂消毒剂对微生物生 长的影响 11. 理解消毒、灭菌、防腐、 化疗的概念和方法,重点 掌握物理灭菌的代表—— 高温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2. 名词解释:消毒、灭菌、 防腐、化疗、低温维持法、 高温瞬时法、丁达尔灭菌 法 √ √ √ 第 7 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3 作业: 4. 了解菌种保藏的重要性及 √ √ √
生物的界 世界主要保存机构 73 装智特化、转导 第8章微生物的生态 2 作业 81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看生物在自然界的分 分水生动物 6. 物在自然界物质 上微生 生物环境的相 7. 物与生物环境的 关因素对水生微生物 8. :水华、赤满、 的影响 动物和人类肠道菌群的 布特 第9章传染与免 9.1传染 了解HIV、HBV 禽流感 病机理及 治及儿童免玻 接种程序 第10章微生物的分炎和鉴 作业 直菌及病毒的 注生物分类的和方 解微生物分类的依据和 了解目前常用的 第11章21世纪的微生物 了解微生物在本世纪中的作 微生物学的最新进展 讨论课 4 保毒苗及其夜苗 8 5678 幽门蝶杆菌与老胃病 酵母菌与食品酿造,日常防 发滋病与HV,禽流感病毒, 典 与海水培养基 生款类生活之间的 工程菌的应用,转基因 食品的优 殖中的有害进行 菌对水产养 2008年青岛奥帆赛赤潮事 德(三农情怀)
27 7.1 微生物的遗传 7.2 微生物的变异 7.3 基因重组 7.4 菌种保藏 世界主要保存机构 5. 掌握菌种保藏的方法 6. 名词解释:转化、转导、 转染 第 8 章 微生物的生态 8.1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淡水中微生物的分布、海水 中微生物的分布、水生动物 体上微生物的分布 8.2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相 互关系 8.3 环境因素对水生微生物 的影响 2 作业: 5.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 布规律 6. 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 循环中的作用 7. 掌握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 相互关系 8. 名词解释:水华、赤潮、 活性污泥 自学:动物和人类肠道菌群的 分布特点 √ √ √ 第 9 章 传染与免疫 9.1 传染 9.2 非特异性免疫 9.3 特异性免疫 9.4 免疫学方法及应用 9.5 生物制品及应用 5 作业: 1. 了解 HIV 、HBV、禽流感、 SARS、疯牛病、肺结核、天花 等重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致 病机理及防治方法。 2.了解疫苗的种类及儿童免疫 接种程序 √ √ √ 第 10 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 定 9.1 微生物分类的概念 9.2 微生物的分类及命名 9.3 微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方 法 2 作业: 5. 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地位 6. 掌握细菌、真菌及病毒的 分类和命名方法 7. 了解微生物分类的依据和 方法 8. 了解目前常用的细菌鉴定 方法( API 鉴定及 16S rRNA 鉴定) √ √ √ 第 11 章 21 世纪的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的最新进展 1 作业: 1.了解微生物在本世纪中的作 用 √ √ √ √ √ 讨论课 4 课堂讨论: 5. 天花病毒疫苗及其疫苗 6. 伤寒玛丽的故事 7. 炭疽芽孢杆菌与生物恐怖 8. 汤飞凡与沙眼衣原体 5. 弗莱明与青霉素 6. 幽门螺杆菌与老胃病 7. 屠呦呦与疟疾的防治 8. 酵母菌与食品酿造,日常防 霉的措施 9. 艾滋病与 HIV,禽流感病毒, 疯牛病,非典型肺炎 10. C. E. Zobel 与海水培养基 (2216E 培养基) 11. 抗生素与人类生活之间的 关系 12. 基因工程菌的应用,转基因 食品的优缺点 13. 如何利用益生菌对水产养 殖中的有害菌进行防治 14. 2008 年青岛奥帆赛赤潮事 件 15. 聚焦爱国情怀、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职业道 德(三农情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