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年级1月调研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韩愈的《师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就是 古代圣贤之道,大致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其重要载体就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实质上就是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师为道存,是韩文之主旨。师对于道的依附关系,韩文 言之甚详。然而,道对于师的依附,韩文无说。实质上,师与道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 者共存共亡,缺一不可。师与道的共存关系,决定了师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极端重要性 师与道的共存关系,应该从孔子说起。从史籍中可知,教育体制的建立在古代中国具有 久远的历史。传言夏、商、周均有学校,孟子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此言虽不 可确证,但至少周朝开办学校是不可怀疑的。《周礼》关于学校有细致描述,不可能出于杜 撰。既有学校,则必然有师。早期为师之人虽不可考,但孔子作为有记载的民间教育的第· 位师,也不是横空出世,应该是周朝教育体制的延伸和创新。 据《周礼》,周朝学校已教授学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作为闻名 当时的老师,也不太可能脱离当时的教授内容,后世因此有孔子以“六艺”教学生之说。但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庄子》亦云孔子治“六经”(诗、书、礼、 乐、易、春秋)。“六艺”与社会生活技能相关,“六经”则是儒家经典。“六经”是否为 孔子所作,后代说法甚多,但是皆不能否认孔子与“六经”的密切关系。与孔子同时或稍后 的诸子百家,大多也都开科授徒,聚众讲学,成为硕学名师。最著名者莫过墨子,曾使孔子 之门“三盈三虛”,可见其规模和影响。而孔子之后,特别是汉代之后的古代中国,以儒家 学说为主体的经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唯一选项,“四书五经”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后代 经常把师与“经师”混称,表明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韩愈把师的职責概括为“传道、受业、解惑”,“传道”为首,不仅指出了师的使命
2020 届高三年级 1月调研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韩愈的《师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就是 古代圣贤之道,大致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其重要载体就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实质上就是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师为道存,是韩文之主旨。师对于道的依附关系,韩文 言之甚详。然而,道对于师的依附,韩文无说。实质上,师与道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 者共存共亡,缺一不可。师与道的共存关系,决定了师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极端重要性。 师与道的共存关系,应该从孔子说起。从史籍中可知,教育体制的建立在古代中国具有 久远的历史。传言夏、商、周均有学校,孟子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此言虽不 可确证,但至少周朝开办学校是不可怀疑的。《周礼》关于学校有细致描述,不可能出于杜 撰。既有学校,则必然有师。早期为师之人虽不可考,但孔子作为有记载的民间教育的第一 位师,也不是横空出世,应该是周朝教育体制的延伸和创新。 据《周礼》,周朝学校已教授学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作为闻名 当时的老师,也不太可能脱离当时的教授内容,后世因此有孔子以“六艺”教学生之说。但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庄子》亦云孔子治“六经”(诗、书、礼、 乐、易、春秋)。“六艺”与社会生活技能相关,“六经”则是儒家经典。“六经”是否为 孔子所作,后代说法甚多,但是皆不能否认孔子与“六经”的密切关系。与孔子同时或稍后 的诸子百家,大多也都开科授徒,聚众讲学,成为硕学名师。最著名者莫过墨子,曾使孔子 之门“三盈三虚”,可见其规模和影响。而孔子之后,特别是汉代之后的古代中国,以儒家 学说为主体的经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唯一选项,“四书五经”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后代 经常把师与“经师”混称,表明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韩愈把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受业、解惑”,“传道”为首,不仅指出了师的使命
也揭示了师在古代中国极为重要的位置。从古代中国人所供奉的牌位“天地君亲师”,就可 以看出师极为崇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是一切人间价值之源起和本根。夭地是万物之本, 君是国家之本,亲是家族之本,师是“成人”即教养之本。除了天地之外,帝王是政治生活 的轴心,父亲是家庭生活的轴心,师是教化的轴心。孔子就是师的代表——“至圣先师”“万 世师表”。这三个轴心是安定社会生活的“铁三角”,是古代中国社会稳定结构的基石。 道统是社会秩序的理论表述,是社会理想和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大众教育的 真正创始人,孔子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树立社会政治、道德理想,培养君子人格。从《论语》 中的核心观念,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中庸之为德也”“克己复礼 为仁”等即可看出,他教育学生的重点是在人生观、价值观及治国安邦的社会理想方面,而 不是一般的生产技术(技艺)。对于那些关注耕种稼穑谍生手段之类事情,孔子很不以为然 (例如“樊迟问稼”)。孔子的教育理念,奠定了古代中国教育的基本范式,并形成了悠久 的传统。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而不是教学生技艺以谋生。这是师与工匠的本质区别。孔子 的伟大也正在于此。韩愈所云“师者传道”,正揭示了古代中国教育的本质特征。 我们不禁设想,倘若没有那些振铎舌耕的师,数千年华夏道统何以承继?源远流长的煌 煌学术何以存留?由此可谓:道之所存,亦赖之以师也 (摘编自章启群《“师”与中国文化—一关于中国教育大战略的一点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中的“道”就是古代圣贤之 道,它的主要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这就是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B.《周礼》有关于学校的细致描述,证明周朝开办了学校,这是不可怀疑的。周代学校叫 庠”,周朝学校已教授学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C.师在古代中国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因为道与师是相辅相成、共存共亡、缺一不 可的关系,这与韩愈的观点相反 D.孔子作为有记载的民间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既使周朝教育体制得以延伸和创新,又验证 了师与道共存关系的存在与重要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史记》和《庄子》的记载,都表明孔子与“六经”有密切关系,也可以看出孔子不教 授学生“六艺”,只教授“六经”等儒家经典。 B.诸子百家大多都开科授徒,聚众讲学,传授各自的学说,墨子曾使孔门“三盈三虚” 可见儒家学说在当时并未占统治地位
也揭示了师在古代中国极为重要的位置。从古代中国人所供奉的牌位“天地君亲师”,就可 以看出师极为崇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是一切人间价值之源起和本根。天地是万物之本, 君是国家之本,亲是家族之本,师是“成人”即教养之本。除了天地之外,帝王是政治生活 的轴心,父亲是家庭生活的轴心,师是教化的轴心。孔子就是师的代表——“至圣先师”“万 世师表”。这三个轴心是安定社会生活的“铁三角”,是古代中国社会稳定结构的基石。 道统是社会秩序的理论表述,是社会理想和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大众教育的 真正创始人,孔子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树立社会政治、道德理想,培养君子人格。从《论语》 中的核心观念,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中庸之为德也”“克己复礼 为仁”等即可看出,他教育学生的重点是在人生观、价值观及治国安邦的社会理想方面,而 不是一般的生产技术(技艺)。对于那些关注耕种稼穑谋生手段之类事情,孔子很不以为然 (例如“樊迟问稼”)。孔子的教育理念,奠定了古代中国教育的基本范式,并形成了悠久 的传统。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而不是教学生技艺以谋生。这是师与工匠的本质区别。孔子 的伟大也正在于此。韩愈所云“师者传道”,正揭示了古代中国教育的本质特征。 我们不禁设想,倘若没有那些振铎舌耕的师,数千年华夏道统何以承继?源远流长的煌 煌学术何以存留?由此可谓:道之所存,亦赖之以师也。 (摘编自章启群《“师”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国教育大战略的一点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中的“道”就是古代圣贤之 道,它的主要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 这就是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B. 《周礼》有关于学校的细致描述,证明周朝开办了学校,这是不可怀疑的。周代学校叫 “庠”,周朝学校已教授学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C. 师在古代中国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因为道与师是相辅相成、共存共亡、缺一不 可的关系,这与韩愈的观点相反。 D. 孔子作为有记载的民间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既使周朝教育体制得以延伸和创新,又验证 了师与道共存关系的存在与重要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史记》和《庄子》的记载,都表明孔子与“六经”有密切关系,也可以看出孔子不教 授学生“六艺”,只教授“六经”等儒家经典。 B. 诸子百家大多都开科授徒,聚众讲学,传授各自的学说,墨子曾使孔门“三盈三虚”, 可见儒家学说在当时并未占统治地位
C.汉代之后的古代中国经常把师与经师混称,与当时的学校教育把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经 学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有很大关系 D.在古代中国,因为师有很重要的教化作用,使其与帝王、父亲构成安定社会生活的三个 轴心,奠定了古代中国社会稳定结构的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的教育理念是首先培养学生树立社会政治、道德理想,培养其 君子人格,而不是教学生技艺以谋生。 B.师与工匠的本质区别在于:师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而工匠是教学生技艺以谋生 C.数千年的华夏道统得以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煌煌学术得以薪火相传,师在其中无疑发 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本文论述了道对于师的依附关系,纠正了韩愈《师说》中“师为道存”错误观点,完善 了师与道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杨轻抒 园子里安静得像一攴蓝调的曲子,像一个人死去了一般。夕阳淡黄,越过老墙,左一划 右一拉地抹在只剩下一片半片青瓦的屋顶上。 台子是水泥的,但已经看不出水泥的痕迹了,因为上面积了厚厚的一层灰。灰尘这东西 很有意思,就像时间一样,一层一层堆上去,要不了多久就有了层次和分量。其实,才多久 没打扫呢?妤像时间并不长,老邓认真想了一会儿,似乎就在昨天,或者前天。但这又怎么 可能呢? 看一个人有没有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这个人是不是开始怀旧,是不是喜欢念叨过去 的事情。老邓明白这个理。但老邓觉得自己好像并不怎么喜欢怀旧,不喜欢在人面前念叨过 去的事情,比如老邓就很少提起过去在戏台上的情形,或者跟那些戏迷的故事。老邓只是经 常发现自己眼前会晃悠着一些人,那些人都是从古代来的,他们是长坂坡前的赵子龙,是虎 牢关前的吕布,是江东的周瑜……那些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老邓眼前,他们威猛、精神, 一抬手,长江风起,一睁眼,河水倒流。他们的声音响亮高亢,直迫云天:自古英雄有血性, 岂能怕死与贪生?此去寻找无踪影,枉在天地走一程……①
C. 汉代之后的古代中国经常把师与经师混称,与当时的学校教育把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经 学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有很大关系。 D. 在古代中国,因为师有很重要的教化作用,使其与帝王、父亲构成安定社会生活的三个 轴心,奠定了古代中国社会稳定结构的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的教育理念是首先培养学生树立社会政治、道德理想,培养其 君子人格,而不是教学生技艺以谋生。 B. 师与工匠的本质区别在于:师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而工匠是教学生技艺以谋生。 C. 数千年的华夏道统得以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煌煌学术得以薪火相传,师在其中无疑发 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 本文论述了道对于师的依附关系,纠正了韩愈《师说》中“师为道存” 错误观点,完善 了师与道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4~6 小题。 戏 杨轻抒 园子里安静得像一支蓝调的曲子,像一个人死去了一般。夕阳淡黄,越过老墙,左一划 右一拉地抹在只剩下一片半片青瓦的屋顶上。 台子是水泥的,但已经看不出水泥的痕迹了,因为上面积了厚厚的一层灰。灰尘这东西 很有意思,就像时间一样,一层一层堆上去,要不了多久就有了层次和分量。其实,才多久 没打扫呢?好像时间并不长,老邓认真想了一会儿,似乎就在昨天,或者前天。但这又怎么 可能呢? 看一个人有没有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这个人是不是开始怀旧,是不是喜欢念叨过去 的事情。老邓明白这个理。但老邓觉得自己好像并不怎么喜欢怀旧,不喜欢在人面前念叨过 去的事情,比如老邓就很少提起过去在戏台上的情形,或者跟那些戏迷的故事。老邓只是经 常发现自己眼前会晃悠着一些人,那些人都是从古代来的,他们是长坂坡前的赵子龙,是虎 牢关前的吕布,是江东的周瑜……那些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老邓眼前,他们威猛、精神, 一抬手,长江风起,一睁眼,河水倒流。他们的声音响亮高亢,直迫云天:自古英雄有血性, 岂能怕死与贪生?此去寻找无踪影,枉在天地走一程……①
老邓认为自己并不老,刚才用铁钳拧园子门锁时,居然一下就拧开了。那锈黄了的铁锁 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发出铁锈特有的沉闷的声音,十分的悦耳,很有点像戏剧的开场锣鼓 拧开铁锁那一刻,老邓从腿肚子往上蹿起一股让人战粟的激动,浑身那个爽啊,真想大叫 声:啊…… 老邓从灰色的楼梯拐角踏着一级一级的台阶上的灰尘,一步一步往台上爬。每上一级台 阶,老邓都会停一小会儿。老邓回头,看见自己的脚印印在一级一级的青灰色的台阶上,像 朝珠一样,像时光一样,一直串到台子正中央。 这时候,老邓抬起头,看见了墙头外的夕阳正啪啦啦地烧。 老邓站到了台子中央——老邓觉得这个情景很熟悉,老邓记得很久以前,自己也曾经站 在这个台子中央。那时候,老邓觉得这个台子就是天地,自己是站在天地的中央的,四面霞 光升腾,自己的影子映在身后没有背景的白墙上,如同庙里的菩萨,光芒万丈。 台子正对面刷过石灰的墙已经斑驳了,掉了皮,露出下面的青砖。园子的地面是青灰色 的,至于泥土为什么是青灰色的,老邓有些迷惑。青灰色的泥地上乱七八糟地扔着几条长短 的木棍,那其实是长凳子的腿。之前,园子里摆着一排一排的长条凳,每一条凳子上都 紧紧地挤着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其中一个女人每次演出都来,每次都坐在那个固定的 位置,眼睛盯着老邓,眼中水波四起。现在,那儿人没了,老邓觉得自己眼中唰地生出了厚 厚的青 夕阳下去了,稀落的青瓦由黄变蓝,变黑。老邓站在台子中央,像风中的一片叶子。老 邓努力站得稳当些,而且老邓很想走个圆场,但试了一下,才发现自己的腿已经抬不起来了 抬不起来腿的时候,老邓心里突然觉得有一丝酸。 老邓看见一只麻雀突然落在对面的墙头上,满眼的迷惑,一声不吭。 那个下午,在老邓的印象里,一切都很安静。但是,那只是老邓的感觉,事实上,那个 下午,有一个人偶然走过院墙外边,听见了很久都没打开过的园子里传出了一个嘶哑的声音 那个人站在乌桕树下伃细听了一会儿,听岀了断断续续的句子:只见那番营蝼蚁似海潮,观 不尽山头共荒郊,又只见将士纷纷一字乱绕,队伍中马嘶兵喧闹吵吵…② 早就没人了的园子里怎么会传出唱戏的声音?那人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就算了,于是,那个人拍拍屁股上的土,走了 后边的事情比较玄,说是周围好多人都听到了老园子里有人唱戏,但园子里怎么会有人 唱戏呢?那座曾经的戏园子已经被关了很久了一一这没啥奇怪的,一座上百年的戏园子,也 曾多次被关过,被做过其他用途——不同的是,听说这回不久就要拆掉了,拆掉干什么,谁
老邓认为自己并不老,刚才用铁钳拧园子门锁时,居然一下就拧开了。那锈黄了的铁锁 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发出铁锈特有的沉闷的声音,十分的悦耳,很有点像戏剧的开场锣鼓。 拧开铁锁那一刻,老邓从腿肚子往上蹿起一股让人战粟的激动,浑身那个爽啊,真想大叫一 声:啊…… 老邓从灰色的楼梯拐角踏着一级一级的台阶上的灰尘,一步一步往台上爬。每上一级台 阶,老邓都会停一小会儿。老邓回头,看见自己的脚印印在一级一级的青灰色的台阶上,像 朝珠一样,像时光一样,一直串到台子正中央。 这时候,老邓抬起头,看见了墙头外的夕阳正啪啦啦地烧。 老邓站到了台子中央——老邓觉得这个情景很熟悉,老邓记得很久以前,自己也曾经站 在这个台子中央。那时候,老邓觉得这个台子就是天地,自己是站在天地的中央的,四面霞 光升腾,自己的影子映在身后没有背景的白墙上,如同庙里的菩萨,光芒万丈。 台子正对面刷过石灰的墙已经斑驳了,掉了皮,露出下面的青砖。园子的地面是青灰色 的,至于泥土为什么是青灰色的,老邓有些迷惑。青灰色的泥地上乱七八糟地扔着几条长短 不一的木棍,那其实是长凳子的腿。之前,园子里摆着一排一排的长条凳,每一条凳子上都 紧紧地挤着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其中一个女人每次演出都来,每次都坐在那个固定的 位置,眼睛盯着老邓,眼中水波四起。现在,那儿人没了,老邓觉得自己眼中唰地生出了厚 厚的青苔。 夕阳下去了,稀落的青瓦由黄变蓝,变黑。老邓站在台子中央,像风中的一片叶子。老 邓努力站得稳当些,而且老邓很想走个圆场,但试了一下,才发现自己的腿已经抬不起来了。 抬不起来腿的时候,老邓心里突然觉得有一丝酸。 老邓看见一只麻雀突然落在对面的墙头上,满眼的迷惑,一声不吭。 那个下午,在老邓的印象里,一切都很安静。但是,那只是老邓的感觉,事实上,那个 下午,有一个人偶然走过院墙外边,听见了很久都没打开过的园子里传出了一个嘶哑的声音。 那个人站在乌桕树下仔细听了一会儿,听出了断断续续的句子:只见那番营蝼蚁似海潮,观 不尽山头共荒郊,又只见将士纷纷一字乱绕,队伍中马嘶兵喧闹吵吵……② 早就没人了的园子里怎么会传出唱戏的声音?那人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就算了,于是,那个人拍拍屁股上的土,走了。 后边的事情比较玄,说是周围好多人都听到了老园子里有人唱戏,但园子里怎么会有人 唱戏呢?那座曾经的戏园子已经被关了很久了一一这没啥奇怪的,一座上百年的戏园子,也 曾多次被关过,被做过其他用途——不同的是,听说这回不久就要拆掉了,拆掉干什么,谁
都说不明白,就像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把园子关掉一样。更玄的是,说有好事的听见声音还 专门跑去看了,看见门锁掉在地上——门实在太破了,破得已经挂不住一把锁——一园子里边 空空荡荡,一个人都没有,连只麻雀都没有。 但的确是真的,好多人都说听到了园子里清越的唱戏的声音。而且,还听见了河水一样 澎湃的叫好声。 (选自2018年4月《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注)①出自京戏传统剧目《长坂坡》。②出自京戏传统剧目《挑滑车》。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老邓不确定多久没打扫台子上那厚厚的灰尘,可以看出老邓离开戏园时间太长, 对此并不知情。 B.从戏台对面的石灰墙到戏园地面,再到青瓦屋顶,此部分运用定点换景的写作方法,展 现了戏园子的破败。 C.“夕阳”这一物象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既是故事情节展开的时间线索,又渲染了主人公老 邓的复杂情绪。 D.“戏园子”是老邓的活动场所,小说从“戏园子”切入来叙写故事,通过人物回忆再现 了他昔日名角的形象。 5.小说折射出多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6分) 6小说是怎样叙写老邓的故事的?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小题。 材料 2018年5月24日,由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主办的年度会议“国际太空开发大会” 在洛杉矾举行。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独立的草根非营利组 织,其历史可追溯到1974年成立的国家太空研究所(NSI和1975年成立的拉格朗日点协会 (L-5) 本届“国际太空开发大会”的主题是“太空旅行——把人类送入太空”。大会安排了内 容丰富的深空探测成果汇报、太空移民方案和太空资源开发与技术探索展示。与20世纪70 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奧尼尔提岀的通过在拉格朗日点建立人造圆柱体来实现人类太空移 民的梦想不同,目前美国太空移民以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为努力方1 美国太空界已经着手开始探索一系列现实问题,包括如何利用月面的熔岩管建立人类基地
都说不明白,就像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把园子关掉一样。更玄的是,说有好事的听见声音还 专门跑去看了,看见门锁掉在地上——门实在太破了,破得已经挂不住一把锁——园子里边 空空荡荡,一个人都没有,连只麻雀都没有。 但的确是真的,好多人都说听到了园子里清越的唱戏的声音。而且,还听见了河水一样 澎湃的叫好声。 (选自 2018 年 4 月《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注)①出自京戏传统剧目《长坂坡》。②出自京戏传统剧目《挑滑车》。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小说中,老邓不确定多久没打扫台子上那厚厚的灰尘,可以看出老邓离开戏园时间太长, 对此并不知情。 B. 从戏台对面的石灰墙到戏园地面,再到青瓦屋顶,此部分运用定点换景的写作方法,展 现了戏园子的破败。 C. “夕阳”这一物象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既是故事情节展开的时间线索,又渲染了主人公老 邓的复杂情绪。 D. “戏园子”是老邓的活动场所,小说从“戏园子”切入来叙写故事,通过人物回忆再现 了他昔日名角的形象。 5.小说折射出多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6 分) 6.小说是怎样叙写老邓的故事的?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7~9 小题。 材料一: 2018 年 5 月 24 日,由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主办的年度会议“国际太空开发大会” 在洛杉矶举行。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独立的草根非营利组 织,其历史可追溯到 1974 年成立的国家太空研究所(NSI)和 1975 年成立的拉格朗日点协会 (L—5)。 本届“国际太空开发大会”的主题是“太空旅行——把人类送入太空”。大会安排了内 容丰富的深空探测成果汇报、太空移民方案和太空资源开发与技术探索展示。与 20 世纪 70 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提出的通过在拉格朗日点建立人造圆柱体来实现人类太空移 民的梦想不同,目前美国太空移民以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为努力方向。 美国太空界已经着手开始探索一系列现实问题,包括如何利用月面的熔岩管建立人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