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8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何为国学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 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 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 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 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 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 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 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 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乂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浮先生所言 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 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 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 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孑、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凊代编定 《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 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 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13000 第1页(共12页)
第1页(共12页)__________________ 安徽省舒城中学 2010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总分: 150 分 时间: 150 分钟 ) 第Ⅰ卷 阅读题(共 68 分)(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小题 3 分) 何为国学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 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 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 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 “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 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 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 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 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 “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 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 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 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 《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 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 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 13000
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自己独特 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 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 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态度、开 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 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8年08月26日《人民日报》,作者方克立 1.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概念之所以被建议暂时不用,有观点认为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 概念又边界不清,而且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也本不可用 B.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得的基本一致的 看法:广义的国学是指“一国所有之学” C.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在学术分类上 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D.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 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 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 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狭义的国学概念既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 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 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第2页(共12页)
第2页(共12页)__________________ 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自己独特 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 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 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态度、开 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 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8 年 08 月 26 日《人民日报》,作者方克立) 1.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概念之所以被建议暂时不用,有观点认为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 概念又边界不清,而且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也本不可用。 B.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得的基本一致的 看法;广义的国学是指“一国所有之学”。 C.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在学术分类上 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D.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 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 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 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狭义的国学概念既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 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 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每类都内涵丰富,譬如“子部”的 “医家”,内容可谓宏大广博。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 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滲透的结果,说明现代学科具 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 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报刘丈书 宗臣 数干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 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 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剌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 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间鸡鸣, 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日:“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 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 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日:“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 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 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 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 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第3页(共12页)
第3页(共12页)__________________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每类都内涵丰富,譬如“子部”的 “医家”,内容可谓宏大广博。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 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代学科具 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 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二、(3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报刘一丈书 宗 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 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 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剌①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 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 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 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 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 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 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 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 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剌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 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哉,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 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注)①剌:名片 选自《古文观止明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下相孚 孚:信任 B.闻鸡鸣,即起盥栉 栉:梳头 C.何客之勤也 之:这样 D.适自相公家来 适:恰好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了谒者媚态的一组是(3分) ①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②则惊走匍匐阶下 ③心畏相公厚之矣 ④起则五六揖,始出 ⑤且虚言状 ⑥自岁时伏腊一剌之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者来信勉励作者做一个称职的好官,并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对此作者表面上自责,实际上是为讽 刺时弊做铺垫 B.第二段通过对谒者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卑躬屈膝地干谒当权者,并用金钱 进行贿赂,从而获得“上下相孚”的全过程。 C.文章刻画了一个狐假虎威、惯会仗势诈钱的看门人。他对谒者百般刁难,直至两次获得其“赠金” 后,才将谒者带到主人面前。 D在当时政治黑暗、士大夫寡廉鲜耻的情况下,作者洁身自好、不肯向权门低头,表现了作者的气节。 7.翻译(10分) (1)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4分) (2)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迁乎?(3分) 第4页(共12页)
第4页(共12页)__________________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剌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 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哉,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 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注)①剌:名片 选自《古文观止.明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上下相孚. 孚:信任 B. 闻鸡鸣,即起盥栉. 栉:梳头 C. 何客之.勤也 之:这样 D. 适.自相公家来 适:恰好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了谒者媚态的一组是(3 分) ①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②则惊走匍匐阶下 ③心畏相公厚之矣 ④起则五六揖,始出 ⑤且虚言状 ⑥自岁时伏腊一剌之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长者来信勉励作者做一个称职的好官,并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对此作者表面上自责,实际上是为讽 刺时弊做铺垫。 B.第二段通过对谒者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卑躬屈膝地干谒当权者,并用金钱 进行贿赂,从而获得“上下相孚”的全过程。 C.文章刻画了一个狐假虎威、惯会仗势诈钱的看门人。他对谒者百般刁难,直至两次获得其“赠金” 后,才将谒者带到主人面前。 D.在当时政治黑暗、士大夫寡廉鲜耻的情况下,作者洁身自好、不肯向权门低头,表现了作者的气节。 7.翻译(10 分) (1)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4 分) (2)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3 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10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g)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1);地名。 8.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这两首诗都以为题材,诗人都借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 目寓旨。(2分) ②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 后者 (2分) 9.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题,5分) (1)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 铁马秋风大散关 (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临清流而赋诗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7)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8)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黑羊[意]卡尔维诺 (1)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2)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岀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 第5页(共12页)
第5页(共12页)__________________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10 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g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í):地名。 8.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①这两首诗都以 为题材,诗人都借 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 目寓旨。(2 分) ②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 ,后者 。(2 分) 9.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题 , 5 分) (1)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 ,铁马秋风大散关。 (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 (4) ,临清流而赋诗。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7)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 (8)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 。 三、(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 黑 羊 [意]卡尔维诺 (1)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2)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