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省城名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word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是经典?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定义的是说明天、地、人常理的书叫“经” 所谓“经”就是既永恒不变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所谓“经典 就是承载这种道理和训导的各种典籍。文学经典就是承载文学既永恒不变又至高 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的各类文学典籍 2005年5月底,在“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国际学术会议”上 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文学经典”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樊星和 王化学从普遍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经典”是承载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和道德 价值的典籍,因而具有“超时空性”和“永恒性”。蓝棣之认为经典作品“要有 长久甚至永恒的生命力,要经得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阅读和阐释”。童庆炳提出 经典的普遍性在于“写出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的问题。就 是说,某些作品被建构为文学经典,主要在于作品本身以真切的体验写出了人的 情感,这些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之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鸣。”笔者认为,判 断一部作品算不算文学经典,应该考虑以下标准:恒久流传;艺术价值:具有巨 大的多向阐释的空间。 首先,是恒久流传。能不能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众多读者所普遍接受,这是 判断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成为经典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比如《唐诗三百首》,不 仅仅在当时广泛流行,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程度;也是200 多年来流行最广的一部唐诗选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是 对《唐诗三百首》广受各朝各代读者欢迎的一个最形象的说法。再比如《三国演 义》,一经问世就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仅仅在明代,《三国演义》便有多 种刻本在民间流行,并且被广泛改编成戏曲和说唱文艺在全国各地频频上演。《唐 吉可德》出版后,上至王宫,下至市井,男女老幼争相传阅,由此可见这部小说 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综上所述,能不能为各时代众多读者所普遍接受,这是衡 量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成为文学经典的一个最显著也是最根本的标准 其次,深刻的艺术价值。这是一部作品之所以能成为文学经典的根本所在,能不 能塑造典型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典型,有没有扣人心弦又引人深思的故事,是不 是在作品中描绘出了某些涉及人性的东西,这些都是艺术价值的构成因素。一部 《红楼梦》,塑造了数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其中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典型 的就有二三十个,这决定了《红楼梦》文学经典的地位。 第三,具有巨大的多向阐释空间。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否丰富而多义,是能否给读 者以多方面的启发和教益,这对文学经典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一部 文字作品的内蕴极为丰富,哲理极为深刻,可供挖掘的内容较多,具有较大的多 向阐释的空间,这样的作品就可以被建构为经典。比如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心目 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都能从《哈姆雷特》这部名剧中获得各自不 同的收获,这是《哈姆雷特》魅力永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不同的 角度对文学经典进行各个层面的解读,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这是文学经典 之所以能够成立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标准。 (选自《时代文学2010年第6期,有删节》
安徽省省城名校 2012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word 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Ⅰ卷 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什么是经典?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定义的是说明天、地、人常理的书叫“经”。 所谓“经”就是既永恒不变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所谓“经典”, 就是承载这种道理和训导的各种典籍。文学经典就是承载文学既永恒不变又至高 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的各类文学典籍。 2005 年 5 月底,在“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国际学术会议”上, 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文学经典”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樊星和 王化学从普遍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经典”是承载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和道德 价值的典籍,因而具有“超时空性”和“永恒性”。蓝棣之认为经典作品“要有 长久甚至永恒的生命力,要经得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阅读和阐释”。童庆炳提出 经典的普遍性在于“写出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的问题。就 是说,某些作品被建构为文学经典,主要在于作品本身以真切的体验写出了人的 情感,这些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之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鸣。” 笔者认为,判 断一部作品算不算文学经典,应该考虑以下标准:恒久流传;艺术价值;具有巨 大的多向阐释的空间。 首先,是恒久流传。能不能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众多读者所普遍接受,这是 判断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成为经典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比如《唐诗三百首》,不 仅仅在当时广泛流行,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程度;也是 200 多年来流行最广的一部唐诗选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是 对《唐诗三百首》广受各朝各代读者欢迎的一个最形象的说法。再比如《三国演 义》,一经问世就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仅仅在明代,《三国演义》便有多 种刻本在民间流行,并且被广泛改编成戏曲和说唱文艺在全国各地频频上演。《唐 吉可德》出版后,上至王宫,下至市井,男女老幼争相传阅,由此可见这部小说 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综上所述,能不能为各时代众多读者所普遍接受,这是衡 量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成为文学经典的一个最显著也是最根本的标准。 其次,深刻的艺术价值。这是一部作品之所以能成为文学经典的根本所在,能不 能塑造典型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典型,有没有扣人心弦又引人深思的故事,是不 是在作品中描绘出了某些涉及人性的东西,这些都是艺术价值的构成因素。一部 《红楼梦》,塑造了数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其中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典型 的就有二三十个,这决定了《红楼梦》文学经典的地位。 第三,具有巨大的多向阐释空间。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否丰富而多义,是能否给读 者以多方面的启发和教益,这对文学经典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一部 文字作品的内蕴极为丰富,哲理极为深刻,可供挖掘的内容较多,具有较大的多 向阐释的空间,这样的作品就可以被建构为经典。比如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心目 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都能从《哈姆雷特》这部名剧中获得各自不 同的收获,这是《哈姆雷特》魅力永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不同的 角度对文学经典进行各个层面的解读,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这是文学经典 之所以能够成立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标准。 (选自《时代文学 2010 年第 6 期,有删节》)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经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经典就是承载文学既永恒不变又至高无上道理和不可磨灭训导的各类文 学典籍。 B.文学经典写出人的情感,而且这些情感要能做到于动物在情感方面容易引起 共鸣 C.文学经典要有长久甚至永恒的生命力,能够经得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阅读和 阐释。 D.文学经典的普遍性特点反应在作品能写出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 共同美”。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诗三百首》广受各朝各代读者欢迎,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 编”的程度说明文学经典是恒久流传的 B.塑造典型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典型,这是一部作品成为文学经典的重要因素, 扣人心弦又引人深思的故事也是文学经典具备的。 C.《三国演义》被广泛改编成戏曲和说唱文艺在全国各地频频上演的事实证明 文学经典是为各个时代众多读者所接受的。 D.《唐吉可德》出版后,上至王宫,下至市井,男女老幼争相传阅,之所以受 到如此欢迎,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鼓励阅读。 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哈姆雷特》这部作品本身 独特,使读者产生幻觉 B.衡量一部文学经典的一个最显著也是最根本的标准是各个时代的众多读者都 能普遍接受它,肯定它。 C.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否丰富而多义,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启发和教益,这是文学 经典建构过程中的唯一要素。 D.作者在创作时就想到要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让读者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作 品进行各个层面的解读。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黄埔嵩传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父节,雁门太守。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 《书》,习弓马。初举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连辟,并不到。灵帝 公车征为议郎,迁北地太守。 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 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未及作乱,其弟子济南唐周上书告之,于是 车裂元义于洛阳。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皆着黄巾为标帜 时人谓之“黄巾”,亦名“蛾贼”。杀人以祠天。角称“天公将军”,角弟宝称 “地公将军”,宝弟梁称“人公将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 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闲,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帝发天下精兵,博选将帅,以嵩为左中郎将,持节,与右中郎将朱俊各统一军, 共讨颍川黄巾。俊前与贼波才战,战败,嵩因进保长社。波才引大众围城,嵩兵 少,军中皆恐,乃召军吏谓曰:“兵有奇变,不在众寡。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 火。若因夜纵烧,必大惊乱。吾出兵击之,四面俱合,田单之功可成也。”其夕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经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学经典就是承载文学既永恒不变又至高无上道理和不可磨灭训导的各类文 学典籍。 B.文学经典写出人的情感,而且这些情感要能做到于动物在情感方面容易引起 共鸣。 C.文学经典要有长久甚至永恒的生命力,能够经得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阅读和 阐释。 D.文学经典的普遍性特点反应在作品能写出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 “共同美”。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唐诗三百首》广受各朝各代读者欢迎,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 编”的程度说明文学经典是恒久流传的。 B.塑造典型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典型,这是一部作品成为文学经典的重要因素, 扣人心弦又引人深思的故事也是文学经典具备的。 C.《三国演义》被广泛改编成戏曲和说唱文艺在全国各地频频上演的事实证明 文学经典是为各个时代众多读者所接受的。 D.《唐吉可德》出版后,上至王宫,下至市井,男女老幼争相传阅,之所以受 到如此欢迎,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鼓励阅读。 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哈姆雷特》这部作品本身 独特,使读者产生幻觉。 B.衡量一部文学经典的一个最显著也是最根本的标准是各个时代的众多读者都 能普遍接受它,肯定它。 C.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否丰富而多义,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启发和教益,这是文学 经典建构过程中的唯一要素。 D.作者在创作时就想到要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让读者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作 品进行各个层面的解读。 二、(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黄埔嵩传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父节,雁门太守。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 《书》,习弓马。初举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连辟,并不到。灵帝 公车征为议郎,迁北地太守。 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 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未及作乱,其弟子济南唐周上书告之,于是 车裂元义于洛阳。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皆着黄巾为标帜, 时人谓之“黄巾”,亦名“蛾贼”。杀人以祠天。角称“天公将军”,角弟宝称 “地公将军”,宝弟梁称“人公将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 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闲,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帝发天下精兵,博选将帅,以嵩为左中郎将,持节,与右中郎将朱俊各统一军, 共讨颍川黄巾。俊前与贼波才战,战败,嵩因进保长社。波才引大众围城,嵩兵 少,军中皆恐,乃召军吏谓曰:“兵有奇变,不在众寡。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 火。若因夜纵烧,必大惊乱。吾出兵击之,四面俱合,田单之功可成也。”其夕
遂大风,嵩乃约敕军十皆束苣乘城,使锐士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 嵩因鼓而奔其陈,贼惊乱奔走。 嵩与角弟梁战于广宗。梁众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闭营休士,以观其变。知 贼意稍懈,乃潜夜勒兵,鸡鸣驰赴其阵,战至晡时,大破之,斩梁,获首三万级 赴河死者五万许人,焚烧车重三万余两,悉虏其妇子,系获甚众。角先已病死, 乃剖棺戮尸,传首京师。 嵩温恤士卒,甚得众情,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军十皆食,嵩 乃尝饭。吏有因事受赂者,嵩更以钱物赐之,吏怀惭,或至自杀。 五年,凉州贼王国围陈仓,复拜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拒之。 王国围陈仓,自冬迄春,八十余日,城坚守固,竟不能拔。贼众疲敝,果自解去。 嵩进兵击之。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追,”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 其锐民。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 整击乱,非穷寇也。”遂独进击之,使卓为后拒。连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国 走而死。卓大惭恨,由是忌嵩。 明年,卓拜为并州牧,诏使以兵委嵩,卓不从。嵩于是上书以闻。帝让卓,卓又 增怨于嵩。及后卓秉政,初平元年,乃征嵩为城门校尉,因欲杀之。有司承旨, 奏嵩下吏,将遂诛之。及卓被诛,以嵩为征西将军,又迁车骑将军。复拜光禄大 夫,迁太常。寻李傕作乱,嵩亦病卒,赠骠骑将军印绶,拜家一人为郎。 (选自《后汉书·黄埔嵩朱俊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连辟 辟:征召,荐举 B.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 略:夺取,掳掠 嵩因鼓而奔其陈,贼惊乱奔走 陈:通“阵”,军阵 D.诏使以兵委嵩,卓不从 委:推卸,推诿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于是车裂元义于洛阳 B.符水咒说以疗病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俊前与贼波才战,战败 D.所击疲师,非归众也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埔嵩少年时代便志存髙远,喜读《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同时也深 得父辈遗传,娴习弓马射猎,堪称文武兼备 B.黄埔嵩爱恤士卒。每到一地,如果将士们还没有安顿下来,他就不入自己的 营帐休息,看到将士们吃饱喝足,他才会吃饭 C.以波才为首的黄巾军作乱于颍川郡,朝廷任命黄埔嵩、朱俊为将,征讨颍川 的黄巾军,朱俊首战获胜,黄埔嵩则坚守长社县 D.骄横一时的董卓被诛杀后,黄埔嵩重获朝廷赏识,先后仼征西将军、车骑将 军,拜为光禄大夫。病逝后,获赠骠骑大将军称号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嵩乃约敕军士皆束苣乘城,使锐士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 (2)军士皆食,嵩乃尝饭。吏有因事受赂者,嵩更以钱物赐之,吏怀惭,或至 自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遂大风,嵩乃约敕军士皆束苣乘城,使锐士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 嵩因鼓而奔其陈,贼惊乱奔走。 嵩与角弟梁战于广宗。梁众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闭营休士,以观其变。知 贼意稍懈,乃潜夜勒兵,鸡鸣驰赴其阵,战至晡时,大破之,斩梁,获首三万级, 赴河死者五万许人,焚烧车重三万余两,悉虏其妇子,系获甚众。角先已病死, 乃剖棺戮尸,传首京师。 嵩温恤士卒,甚得众情,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军士皆食,嵩 乃尝饭。吏有因事受赂者,嵩更以钱物赐之,吏怀惭,或至自杀。 五年,凉州贼王国围陈仓,复拜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拒之。 王国围陈仓,自冬迄春,八十余日,城坚守固,竟不能拔。贼众疲敝,果自解去。 嵩进兵击之。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追,”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 其锐民。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 整击乱,非穷寇也。”遂独进击之,使卓为后拒。连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国 走而死。卓大惭恨,由是忌嵩。 明年,卓拜为并州牧,诏使以兵委嵩,卓不从。嵩于是上书以闻。帝让卓,卓又 增怨于嵩。及后卓秉政,初平元年,乃征嵩为城门校尉,因欲杀之。有司承旨, 奏嵩下吏,将遂诛之。及卓被诛,以嵩为征西将军,又迁车骑将军。复拜光禄大 夫,迁太常。寻李傕作乱,嵩亦病卒,赠骠骑将军印绶,拜家一人为郎。 (选自《后汉书·黄埔嵩朱俊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连辟 辟:征召,荐举 B.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 略:夺取,掳掠 C.嵩因鼓而奔其陈,贼惊乱奔走 陈:通“阵”,军阵 D.诏使以兵委嵩,卓不从 委:推卸,推诿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于是车裂元义于洛阳 B. 符水咒说以疗病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俊前与贼波才战,战败 D.所击疲师,非归众也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黄埔嵩少年时代便志存高远,喜读《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同时也深 得父辈遗传,娴习弓马射猎,堪称文武兼备。 B.黄埔嵩爱恤士卒。每到一地,如果将士们还没有安顿下来,他就不入自己的 营帐休息,看到将士们吃饱喝足,他才会吃饭。 C.以波才为首的黄巾军作乱于颍川郡,朝廷任命黄埔嵩、朱俊为将,征讨颍川 的黄巾军,朱俊首战获胜,黄埔嵩则坚守长社县。 D.骄横一时的董卓被诛杀后,黄埔嵩重获朝廷赏识,先后任征西将军、车骑将 军,拜为光禄大夫。病逝后,获赠骠骑大将军称号。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嵩乃约敕军士皆束苣乘城,使锐士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 (2)军士皆食,嵩乃尝饭。吏有因事受赂者,嵩更以钱物赐之,吏怀惭,或至 自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8 分)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8.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9.简析诗中所使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及写景句的作用。(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君子性非异也 (《荀子·劝学》) (2)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 表》 (3)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 (4)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5)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6)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7)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 (8)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举棋 杨洪军 北方铁路局党委书记,不,确切地说是原北方铁路局党委书记叶双喻,两眼死盯 着铺满了整个儿茶几的棋盘,在书房里整整呆了一天。粒米未进,滴水未喝。 手里的这个“将”字,不知该归到哪个阵营里。一天时间,他看老了棋盘,棋盘 也看老了他。 上个月,叶双喻从北方铁路局党委书记任上正式退了下来。 部领导在跟他谈话的时候,高度评价了北方局近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充分肯 定了他为铁路事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真诚地希望他发挥余热,多为北方 局的工作出谋划策 叶双喻满口答应。可他知道自己绝不会去做 叶双喻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作息安排:每天早上陪老伴锻炼,上午在家里练书法 午睡后在书房里读书,晚饭后陪老伴看看新闻、看看文艺节目。而且坚持的雷打 不动 新任路局党委书记陈百川不乐意了。 陈百川给他打电话说:老领导,你想当甩手掌柜啊?没那么容易。我不会这么轻 而易举地放过你的! 半年前,在叶双喻的极力推荐下,路局党委一位副书记被部党组选调到西北局担 任一把手。按说,应该及时补配一名副书记。叶双喻没同意。 叶双喻向部党组汇报说,自己马上就要退居二线了,助手的人选最好还是让接替 自己的同志来选拔比较好,这样更利于工作的配合和开展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8.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9.简析诗中所使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及写景句的作用。(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 分 ) (1)君子性非异也, 。 (《荀子·劝学》) (2)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 表》) (3)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 一)》) (4)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 (5)同是天涯沦落人, 。 (白居易《琵琶行》) (6)天下云集响应, 。 (贾谊《过秦论》) (7)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 (8)亲小人,远贤臣, 。 (诸葛亮《出师表》) 三、(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举 棋 杨洪军 北方铁路局党委书记,不,确切地说是原北方铁路局党委书记叶双喻,两眼死盯 着铺满了整个儿茶几的棋盘,在书房里整整呆了一天。粒米未进,滴水未喝。—— 手里的这个“将”字,不知该归到哪个阵营里。一天时间,他看老了棋盘,棋盘 也看老了他。 上个月,叶双喻从北方铁路局党委书记任上正式退了下来。 部领导在跟他谈话的时候,高度评价了北方局近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充分肯 定了他为铁路事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真诚地希望他发挥余热,多为北方 局的工作出谋划策。 叶双喻满口答应。可他知道自己绝不会去做。 叶双喻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作息安排:每天早上陪老伴锻炼,上午在家里练书法, 午睡后在书房里读书,晚饭后陪老伴看看新闻、看看文艺节目。而且坚持的雷打 不动。 新任路局党委书记陈百川不乐意了。 陈百川给他打电话说:老领导,你想当甩手掌柜啊?没那么容易。我不会这么轻 而易举地放过你的! 半年前,在叶双喻的极力推荐下,路局党委一位副书记被部党组选调到西北局担 任一把手。按说,应该及时补配一名副书记。叶双喻没同意。 叶双喻向部党组汇报说,自己马上就要退居二线了,助手的人选最好还是让接替 自己的同志来选拔比较好,这样更利于工作的配合和开展
上个月,又是在他的竭力举荐下,路局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陈百川接任了路局 党委书记。 这下不配不行了,总不能让陈百川唱独角戏啊! 所以,选拔党委副书记就成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事儿,而选拔谁则更成了一件慎之 又慎的事儿。 陈百川专程来到叶双喻家里,向他汇报人选情况 我们只好优中选优了,陈百川说,经过几上几下目前就剩下了两个人选,一个是 党办主任史铭,一个是干部部长曹国柱。局党委会讨论推荐人选时,大家一致认 为,应该听听你老的意见。陈百川说得很真诚。 非说不可吗?叶双喻试探地问。 非说不可。陈百川坚定地说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可明天就到交卷的日子了,他这儿还举棋不定 第一人选史铭,可以说是叶双喻一手培养起来的。 叶双喻还在云河分局任党委书记时,有一次到基层调研,发现了他。那时他刚刚 从铁道学院毕业,正在工务段实习。小伙子精干、洗练,言谈举止分寸都把握得 十分到位。实习结束后,史铭直接到了叶双喻身边工作。事实证明,史铭确实适 应和胜任这种工作及工作的环境。十多年功夫,先分局党办秘书,再分局党办副 主任,再路局党办副主任,一路飙升,直至升任路局党委宣传部部长。叶双喻升 任北方铁路局党委书记后,将他改为党办主任。 史铭不仅工作出色,对叶双喻的生活起居也照顾的无微不至。 干部部长曹国柱是一个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干部,朴实、正直,许是长期从事 干部工作的缘故吧,说话做事非常的原则,有时工作起来未免显得缺少灵活性。 但人品绝对没问题。 这一周,叶双喻总想把二人请到家里来谈一谈,可每次念头一闪自己就否了。 刚退下来的第一周,叶双喻不适应。总想找个人聊聊。就给史铭打电话,请他到 家里下两盘。第一次,史铭说正在给陈百川起草讲话稿,没有时间:第二次,史 铭说要加班开党政联席会议,也没来:第三次,百忙之中来了,双方仅杀了三局, 就接到电话,说要陪同陈百川下去检查,匆忙走了。后来叶双喻从侧面得到证实, 所谓会议、检査全都子虚乌有 听说陈百川请叶双喻来推荐副书记人选,史铭的时间变戏法儿似的一下子富裕了 起来,连来几次电话说要跟叶双喻学棋。 叶双喻回绝了。 方正古板的曹国柱这一月里倒是来家里好几趟。有两次还带着爱人。家长里短絮 絮叨叨地跟叶双喻聊了很多很多。叶双喻突然地发现,刻板的曹国柱身上其实充 满了人情味儿 “笃、笃笃。”房门轻轻地响了几下,老伴进来了。 老头子,史铭来了。说要跟你学棋。他还给你带了一副翡翠的象棋来,打开给我 看了,又温润又靓丽。你看了一定喜欢。 叶双喻几乎就要起身了,听见老伴的话立马又坐定了。叶双喻喜欢下象棋,也喜 欢收藏象棋,这在北方铁路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叶双喻轻轻地摆摆手,对老伴说:你去吧,去告诉他,我谢谢他的一番苦心,可 惜我已经解甲归田、不问“棋政”了。至于那副翡翠象棋,那是他的家传之宝, 就请他记住他父亲的话好好保存吧。若他真想学棋道的话,就请他明晚来先听我 讲讲“人道”吧
上个月,又是在他的竭力举荐下,路局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陈百川接任了路局 党委书记。 这下不配不行了,总不能让陈百川唱独角戏啊! 所以,选拔党委副书记就成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事儿,而选拔谁则更成了一件慎之 又慎的事儿。 陈百川专程来到叶双喻家里,向他汇报人选情况。 我们只好优中选优了,陈百川说,经过几上几下目前就剩下了两个人选,一个是 党办主任史铭,一个是干部部长曹国柱。局党委会讨论推荐人选时,大家一致认 为,应该听听你老的意见。陈百川说得很真诚。 非说不可吗?叶双喻试探地问。 非说不可。陈百川坚定地说。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可明天就到交卷的日子了,他这儿还举棋不定。 第一人选史铭,可以说是叶双喻一手培养起来的。 叶双喻还在云河分局任党委书记时,有一次到基层调研,发现了他。那时他刚刚 从铁道学院毕业,正在工务段实习。小伙子精干、洗练,言谈举止分寸都把握得 十分到位。实习结束后,史铭直接到了叶双喻身边工作。事实证明,史铭确实适 应和胜任这种工作及工作的环境。十多年功夫,先分局党办秘书,再分局党办副 主任,再路局党办副主任,一路飙升,直至升任路局党委宣传部部长。叶双喻升 任北方铁路局党委书记后,将他改为党办主任。 史铭不仅工作出色,对叶双喻的生活起居也照顾的无微不至。 干部部长曹国柱是一个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干部,朴实、正直,许是长期从事 干部工作的缘故吧,说话做事非常的原则,有时工作起来未免显得缺少灵活性。 但人品绝对没问题。 这一周,叶双喻总想把二人请到家里来谈一谈,可每次念头一闪自己就否了。 刚退下来的第一周,叶双喻不适应。总想找个人聊聊。就给史铭打电话,请他到 家里下两盘。第一次,史铭说正在给陈百川起草讲话稿,没有时间;第二次,史 铭说要加班开党政联席会议,也没来;第三次,百忙之中来了,双方仅杀了三局, 就接到电话,说要陪同陈百川下去检查,匆忙走了。后来叶双喻从侧面得到证实, 所谓会议、检查全都子虚乌有。 听说陈百川请叶双喻来推荐副书记人选,史铭的时间变戏法儿似的一下子富裕了 起来,连来几次电话说要跟叶双喻学棋。 叶双喻回绝了。 方正古板的曹国柱这一月里倒是来家里好几趟。有两次还带着爱人。家长里短絮 絮叨叨地跟叶双喻聊了很多很多。叶双喻突然地发现,刻板的曹国柱身上其实充 满了人情味儿…… “笃、笃笃。”房门轻轻地响了几下,老伴进来了。 老头子,史铭来了。说要跟你学棋。他还给你带了一副翡翠的象棋来,打开给我 看了,又温润又靓丽。你看了一定喜欢。 叶双喻几乎就要起身了,听见老伴的话立马又坐定了。叶双喻喜欢下象棋,也喜 欢收藏象棋,这在北方铁路 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叶双喻轻轻地摆摆手,对老伴说:你去吧,去告诉他,我谢谢他的一番苦心,可 惜我已经解甲归田、不问“棋政”了。至于那副翡翠象棋,那是他的家传之宝, 就请他记住他父亲的话好好保存吧。若他真想学棋道的话,就请他明晚来先听我 讲讲“人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