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区域省级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1卷(阅读题)与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 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共45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明美: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 陈望衡 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型。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当代环 境审美的新形态是生态文明美。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审美兼顾了对象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自然 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 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 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综合起来就是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当 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观认为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以生态为载体的文明)。 生态文明时代前的自然环境审美,强调自然环境中的生命意味。这生命意味 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 命 郡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 生态,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一般的重视生命的意味,不会强调生命与生命之 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关系,更不会考虑到地球上诸多生命良性的发展。生态 着眼于生命的整体性与相关性,关注的是种群的生命,种群的生命实际上并不是 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它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 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较一般的生命观深刻得多 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自然环境审美,自然环境的美在生态与文明的统一即 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审美视界较之自然生命的审美视界主要有五个方面不同 第一,强调并凸显自然环境美中的生态性。自然性是自然美得以存在的基础,是 其区别于社会美的关键。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 的生态性。‘第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到生态平衡的高度。按生态文明审美 观, 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失去生态平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迟 早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第三,将生命意味的美提升到生态意味的美。生命意味的 美让人的审美视界专注于某一生命的形象展现,而生态意味的美则让人的审美视 界扩展到生命的联系与网络。生态的网络系统只存在于人的理解与想象之中,它 的审美实现呈不断的发散状态。第四,生态审美导入生态公正理念,体现出生态 的兼容性。传统审美张扬人的主体性,而在生态文明审美视界下,审美对象的地 位受到尊重。第五,荒野的审美价值为人们所重视。当荒野被人们接纳并视为生 命之根时,其实它已经“人化”了。正是凭借工业文明提供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成 就,加上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生态文明为人们提供的视野与观念,人们才能 欣赏荒野的美。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07月15日14版,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安徽省皖江区域省级示范高中 2016 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 1 卷(阅读题)与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 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共 45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生态文明美: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 陈望衡 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型。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当代环 境审美的新形态是生态文明美。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审美兼顾了对象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自然 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 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 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综合起来就是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当 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观认为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以生态为载体的文明)。 生态文明时代前的自然环境审美,强调自然环境中的生命意味。这生命意味 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 命, 郡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 生态,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一般的重视生命的意味,不会强调生命与生命之 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关系,更不会考虑到地球上诸多生命良性的发展。生态 着眼于生命的整体性与相关性,关注的是种群的生命,种群的生命实际上并不是 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它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 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较一般的生命观深刻得多。 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自然环境审美,自然环境的美在生态与文明的统一即 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审美视界较之自然生命的审美视界主要有五个方面不同: 第一,强调并凸显自然环境美中的生态性。自然性是自然美得以存在的基础,是 其区别于社会美的关键。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 的生态性。‘第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到生态平衡的高度。按生态文明审美 观, 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失去生态平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迟 早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第三,将生命意味的美提升到生态意味的美。生命意味的 美让人的审美视界专注于某一生命的形象展现,而生态意味的美则让人的审美视 界扩展到生命的联系与网络。生态的网络系统只存在于人的理解与想象之中,它 的审美实现呈不断的发散状态。第四,生态审美导入生态公正理念,体现出生态 的兼容性。传统审美张扬人的主体性,而在生态文明审美视界下,审美对象的地 位受到尊重。第五,荒野的审美价值为人们所重视。当荒野被人们接纳并视为生 命之根时,其实它已经“人化”了。正是凭借工业文明提供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成 就,加上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生态文明为人们提供的视野与观念,人们才能 欣赏荒野的美。 (选自《光明日报》2015 年 07 月 15 日 14 版,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经历过的三种文明类型, 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 B.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 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 C.人的生命是生命意味的立足点,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 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 D.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打破生态平 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早晚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生态文明美是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自然环境 美,美在生态文明,这是当代自然环境审美观的观点。 B.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是,种群的生命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 生命的自然条件,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 C.自然美能够存在的基础和它跟社会美区别开的关键是自然性,生态文明视 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 D.生命意味的美让人的审美视界扩展到生命的联系与网络,然而生态意味的 美却是让人的审美视界专注于某一生命的形象展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视角下,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强调 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两者结合则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 B.因为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所以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不仅在某 种意义上就是重视生态,而且它们的实质也是基本相同的 C.所谓自然环境审美,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就是自然环境美在生态文明 自然环境的美,应当体现通常所说的生态与文明的统一。 D.传统审美张扬人的主体性,生态审美导人生态公正思想,体现出生态的兼 容性,在生态文明审美视界下,审美对象的地位也获得尊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程千里列传 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 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 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 度 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 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 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 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 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 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 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 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
A.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经历过的三种文明类型, 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 B.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 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 C.人的生命是生命意味的立足点,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 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 D.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打破生态平 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早晚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生态文明美是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自然环境 美,美在生态文明,这是当代自然环境审美观的观点。 B.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是,种群的生命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 生命的自然条件,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 C.自然美能够存在的基础和它跟社会美区别开的关键是自然性,生态文明视 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 D.生命意味的美让人的审美视界扩展到生命的联系与网络,然而生态意味的 美却是让人的审美视界专注于某一生命的形象展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视角下,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强调 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两者结合则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 B.因为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所以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不仅在某 种意义上就是重视生态,而且它们的实质也是基本相同的。 C.所谓自然环境审美,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就是自然环境美在生态文明; 自然环境的美,应当体现通常所说的生态与文明的统一。 D.传统审美张扬人的主体性,生态审美导人生态公正思想,体现出生态的兼 容性,在生态文明审美视界下,审美对象的地位也获得尊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程千里列传 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 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 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 度 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 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 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 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 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 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 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 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
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日:“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十,乍 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千里至东都. 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风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 虽殁如存。其李橙、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 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 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下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 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B.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 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C.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 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D.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 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 附近所属地区 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诏,帝王所发的文书 命令,亦即诏书。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 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 门下为三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人程千里,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被招募到 碛西的军人,凭借多次的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 B.李献忠因为跟安禄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碛北,并多次侵扰边疆。 唐玄宗对李献忠感到很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 C.贼将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围城池,多次带领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 恃骁勇果敢,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活捉他。 D.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 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 译文: (2)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虞丞相①挽词三首 (其一)
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日:“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 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千里至东都. 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 虽殁如存。其李橙、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 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 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下)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 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B.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 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C.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 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D.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 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 附近所属地区。 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诏,帝王所发的文书 命令,亦即诏书。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 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 门下为三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京兆人程千里,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被招募到 碛西的军人,凭借多次的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 B.李献忠因为跟安禄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碛北,并多次侵扰边疆。 唐玄宗对李献忠感到很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 C.贼将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围城池,多次带领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 恃骁勇果敢,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活捉他。 D.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 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 译文: (2)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虞丞相①挽词三首 (其一)
杨万里 负荷便宜重,经纶别有源。 雪山②真将相,赤壁再乾坤 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 世无生仲达③,好来未须论 【注释】①虞丞相,名允文,南宋抗金名臣。虞允文曾率军赢得采石(今属安徽 马鞍山市)大 捷,在南宋朝野获得极髙声誉。乾道八年秋,赴四川综理军政事务,后病逝。谥 号忠肃。② 杜甫在《八哀诗》中赞严武平定吐蕃叛乱:“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③仲 达,司马懿 的字。三国时有谚日: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8.这首挽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联系全诗,赏析“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一联的意境。(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 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博 大胸怀和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 (2)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诗运用夸 张和侧面烘托手法把崇山峻岭、峭壁峻岩间的蜀道写得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畏, 暗示人行走之难。 (3)韩愈《师说》中与《苟子·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 相同的两句话是“ 【乙】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 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西风芦花 刘庆邦 他说:你姐还给我做过一双鞋呢,不知你有没有印象?董守芳说:咋没有印 象呢?我妇做那双鞋,一针一线都先从心里过,再从手上过。我姐把鞋看得比宝 贝还宝贝,谁都不让摸,不让碰。我想看,她都不让看。他说:回想起来,是我 做得不对。不该把那双鞋还给你姐。董守芳说:事情都过去了,不用再提了。是 我姐配不上你。他说:不是这样。我那时年轻,做事欠考虑。本来给你姐写封信 就是了,何必把那双鞋还给你姐呢?董守芳说:我姐出嫁时,把那双鞋放在箱里 带走了。后来听说,被我姐夫看见了,姐夫就把鞋给扔了。他听了心里一沉,他 的心像是被人用鞋底抽了一下。此时,他突然明白,三十多年来,他一直没把那 双鞋放下来,一直关心着那双鞋的命运,现在他终于把那双鞋的命运打听出来了: 他说: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我更对不起你姐了。说着,他的眼睛差点湿了 董守芳又说:哥这两天要是不走,我去跟我姐说一声,让我姐来跟哥说说话 吧。他说:你千万不要让你姐来。你姐现在日子过得很平静,很幸福,我不能干 扰她。董守芳问:你就不想见我姐吗?你把鞋还给我姐后,我姐回家还痛哭了 场!他说:不是我不想见你姐,我估计你姐不想见我呢!董守芳说:我跟她说
杨万里 负荷便宜重,经纶别有源。 雪山②真将相,赤壁再乾坤。 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 世无生仲达③,好来未须论。 【注释】①虞丞相,名允文,南宋抗金名臣。虞允文曾率军赢得采石(今属安徽 马鞍山市)大 捷,在南宋朝野获得极高声誉。乾道八年秋,赴四川综理军政事务,后病逝。谥 号忠肃。② 杜甫在《八哀诗》中赞严武平定吐蕃叛乱:“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③仲 达,司马懿 的字。三国时有谚日: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8.这首挽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 9.联系全诗,赏析“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一联的意境。(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6 分) (1)屈原《离骚》中“ 、 ”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博 大胸怀和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 (2)李白的《蜀道难》中“ , ”两句诗运用夸 张和侧面烘托手法把崇山峻岭、峭壁峻岩间的蜀道写得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畏, 暗示人行走之难。 (3)韩愈《师说》中与《苟子·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 相同的两句话是“ , ” 【乙】选考题(共 25 分)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 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西风芦花 刘庆邦 他说:你姐还给我做过一双鞋呢,不知你有没有印象?董守芳说:咋没有印 象呢?我妇做那双鞋,一针一线都先从心里过,再从手上过。我姐把鞋看得比宝 贝还宝贝,谁都不让摸,不让碰。我想看,她都不让看。他说:回想起来,是我 做得不对。不该把那双鞋还给你姐。董守芳说:事情都过去了,不用再提了。是 我姐配不上你。他说:不是这样。我那时年轻,做事欠考虑。本来给你姐写封信 就是了,何必把那双鞋还给你姐呢?董守芳说:我姐出嫁时,把那双鞋放在箱里 带走了。后来听说,被我姐夫看见了,姐夫就把鞋给扔了。他听了心里一沉,他 的心像是被人用鞋底抽了一下。此时,他突然明白,三十多年来,他一直没把那 双鞋放下来,一直关心着那双鞋的命运,现在他终于把那双鞋的命运打听出来了: 他说: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我更对不起你姐了。说着,他的眼睛差点湿了。 董守芳又说:哥这两天要是不走,我去跟我姐说一声,让我姐来跟哥说说话 吧。他说:你千万不要让你姐来。你姐现在日子过得很平静,很幸福,我不能干 扰她。董守芳问:你就不想见我姐吗?你把鞋还给我姐后,我姐回家还痛哭了一 场!他说:不是我不想见你姐,我估计你姐不想见我呢!董守芳说:我跟她说一
声,她愿来就来,不愿来,也别埋怨我没跟她说。他说:守芳,你要听话。我看 见你,就算看见你姐了。有些事情只适合放在心里,不适合说出来,一说出来就 不好了,对谁都不好。我的意思你明白吧? 董守芳还没说明白不明白,他的大姐赶集回来了。董守芳和大姐唠嗑了几句 就回家去了。 大姐在灶屋里做午饭,他接着看书。他的精力像是不大能够集中,看第一行 字还是字,看第二行时,字就散了,散成了一片。董守芳有两句话让他吃到心里 去了,那两句话如两列长长的海浪,正翻滚着,一浪接一浪向他涌来。一句是, 他把鞋还给董守明时,董守明回到家里痛哭了一场;另一句是,董守明丈夫把那 双鞋给扔掉了。这两句话同时又是两个细节,而每个细节都很具体,有时间,有 地点,有氛围,有场景,动作性也很强,可供想象的余地很大,足够他想象一阵 子的。想象的结果,他快被滚滚而来的“海浪”吞没了。 在下一个集日,董守芳在镇上碰见了姐姐董守明。好几个月不见姐姐,看见 姐姐,她有些欣喜,喊着:姐,你也来赶集了!董守明说:我来买点化肥。董守 芳说:姐,你怎么老也不来看我!她的样子像是有点撒娇。董守明笑笑说:你也 没去看我呀!董守芳说:你今天就到我家去,我给你做好吃的。董守明看着妹妹, 说:你这闺女,不是遇到什么喜事儿了吧?董守芳说:我哪里会遇到什么喜事, 就是有点想你,你要是不去,我该生气了。董守明说:我什么都没给你买,总不 能空着手去吧。董守芳说:你什么都不要买,我邻居家的嫂子送给我的有炸好的 鱼块儿,回家我给你熬鱼吃。董守明是骑自行车来的,半袋子化肥已买好,在自 行车的后座上放着。她像是想了一下,坚持给妹妹买了十几枚红红的烘柿,才跟 着妹妹,向妹妹所在的村庄走去。 通往村庄的土路两边,一边是一条河,另一边是麦地。河坡里有野生芦苇. 芦苇穗子在西风吹拂下闪着微光。他是在这个村庄长大的,董守明曾经和他在此 相遇、相识…几只斑鸠从芦苇丛里起飞,集体飞到麦子地里去了。麦子地里的 坟前还有人烧纸,零星的小炮向坟中人、也向坟外人报告着黄纸化钱的消息。 群大雁在空中呜叫着,向远方飞去。 董守芳对董守明说:姐,你到我们家,我领你去一个嫂子家看一个人。董守 明站下了,问:谁?她的样子顿时有些警觉。董守芳说:我先不告诉你是谁,等 你一见就知道了。走嘛!董守明不走,说:不告诉我是谁,我就不去了。其实 董守明已猜岀妹妺要带她见的人是谁,以前妺妺跟她说起过,那个人的大姐和她 妹妹同在一个庄。世上的人千千万,一些人来了,一些人走了;一些人生了, 些人死了,每个人认识的人都很有限。而一个人一辈子所能记起的人能有几个呢! 她脸色有些发黄,扶着自行车手把的手也微微有些抖。董守芳说:我跟你说了是 谁,你一定跟我去吗?董守明说:那不一定。守芳,你跟我搞什么名堂哟!不行 我今天不能跟你去,我该回去了。说罢,不顾董守芳说着:姐,姐,你干嘛,人 家还想着你呢!董守明只管把自行车调转车头,朝相反的方向骑去: 回到省城,他给大姐打了电话,说他顺利到家了。大姐说:董守芳到她姐家 去了,从她姐那里捎回了一双布鞋,送到我这里来了。鞋还是董守明原来给你做 的那一双,黑春风呢的鞋帮,枣花针纳的千层底,鞋还是新的,用一块蓝格子手 绢包得很精样。他沉默了一会儿,对大姐说:您把鞋先收起来吧,到明年清明节 前,我回去把鞋取回来。 (节选自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04月《<北京文学>好看小说精选》)
声,她愿来就来,不愿来,也别埋怨我没跟她说。他说:守芳,你要听话。我看 见你,就算看见你姐了。有些事情只适合放在心里,不适合说出来,一说出来就 不好了,对谁都不好。我的意思你明白吧? 董守芳还没说明白不明白,他的大姐赶集回来了。董守芳和大姐唠嗑了几句 就回家去了。 大姐在灶屋里做午饭,他接着看书。他的精力像是不大能够集中,看第一行, 字还是字,看第二行时,字就散了,散成了一片。董守芳有两句话让他吃到心里 去了,那两句话如两列长长的海浪,正翻滚着,一浪接一浪向他涌来。一句是, 他把鞋还给董守明时,董守明回到家里痛哭了一场;另一句是,董守明丈夫把那 双鞋给扔掉了。这两句话同时又是两个细节,而每个细节都很具体,有时间,有 地点,有氛围,有场景,动作性也很强,可供想象的余地很大,足够他想象一阵 子的。想象的结果,他快被滚滚而来的“海浪”吞没了。 在下一个集日,董守芳在镇上碰见了姐姐董守明。好几个月不见姐姐,看见 姐姐,她有些欣喜,喊着:姐,你也来赶集了!董守明说:我来买点化肥。董守 芳说:姐,你怎么老也不来看我!她的样子像是有点撒娇。董守明笑笑说:你也 没去看我呀!董守芳说:你今天就到我家去,我给你做好吃的。董守明看着妹妹, 说:你这闺女,不是遇到什么喜事儿了吧?董守芳说:我哪里会遇到什么喜事, 就是有点想你,你要是不去,我该生气了。董守明说:我什么都没给你买,总不 能空着手去吧。董守芳说:你什么都不要买,我邻居家的嫂子送给我的有炸好的 鱼块儿,回家我给你熬鱼吃。董守明是骑自行车来的,半袋子化肥已买好,在自 行车的后座上放着。她像是想了一下,坚持给妹妹买了十几枚红红的烘柿,才跟 着妹妹,向妹妹所在的村庄走去。 通往村庄的土路两边,一边是一条河,另一边是麦地。河坡里有野生芦苇. 芦苇穗子在西风吹拂下闪着微光。他是在这个村庄长大的,董守明曾经和他在此 相遇、相识……几只斑鸠从芦苇丛里起飞,集体飞到麦子地里去了。麦子地里的 坟前还有人烧纸,零星的小炮向坟中人、也向坟外人报告着黄纸化钱的消息。一 群大雁在空中呜叫着,向远方飞去。 董守芳对董守明说:姐,你到我们家,我领你去一个嫂子家看一个人。董守 明站下了,问:谁?她的样子顿时有些警觉。董守芳说:我先不告诉你是谁,等 你一见就知道了。走嘛!董守明不走,说:不告诉我是谁,我就不去了。其实, 董守明已猜出妹妹要带她见的人是谁,以前妹妹跟她说起过,那个人的大姐和她 妹妹同在一个庄。世上的人千千万,一些人来了,一些人走了;一些人生了,一 些人死了,每个人认识的人都很有限。而一个人一辈子所能记起的人能有几个呢! 她脸色有些发黄,扶着自行车手把的手也微微有些抖。董守芳说:我跟你说了是 谁,你一定跟我去吗?董守明说:那不一定。守芳,你跟我搞什么名堂哟!不行, 我今天不能跟你去,我该回去了。说罢,不顾董守芳说着:姐,姐,你干嘛,人 家还想着你呢!董守明只管把自行车调转车头,朝相反的方向骑去: 回到省城,他给大姐打了电话,说他顺利到家了。大姐说:董守芳到她姐家 去了,从她姐那里捎回了一双布鞋,送到我这里来了。鞋还是董守明原来给你做 的那一双,黑春风呢的鞋帮,枣花针纳的千层底,鞋还是新的,用一块蓝格子手 绢包得很精样。他沉默了一会儿,对大姐说:您把鞋先收起来吧,到明年清明节 前,我回去把鞋取回来。 (节选自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 年 04 月《<北京文学>好看小说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