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向教育对象实施教育的具体要素。 这些要素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以及教育对象 的思想实际所确定的。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内在规定的丰富性以及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 多方面的要求,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多方面的、广泛的,其中主要包括世 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内容在实际教育 活动中按照特定的层次结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由此 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系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我们应在动态中全面 把握教育内容,一方面,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 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确定不同对象教育内容的重点, 注意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第一节世界观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世界观是社会存在的 反映,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因而有其历史性,在阶级社会里表现 为阶级性。由于不同阶级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便形成不同的 世界观。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世界观,反过来又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活 动产生重大影响。它决定人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立身外世的基本态度,决 定着人们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基本取向。因此,科学的世界观的教育是思想政 治教育的带有根本性的教育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科 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科学的世界观的教育,主要就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 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既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又同一切旧唯物
1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向教育对象实施教育的具体要素。 这些要素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以及教育对象 的思想实际所确定的。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内在规定的丰富性以及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 多方面的要求,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多方面的、广泛的,其中主要包括世 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内容在实际教育 活动中按照特定的层次结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由此 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系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我们应在动态中全面 把握教育内容,一方面,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 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确定不同对象教育内容的重点, 注意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第一节 世界观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世界观是社会存在的 反映,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因而有其历史性,在阶级社会里表现 为阶级性。由于不同阶级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便形成不同的 世界观。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世界观,反过来又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活 动产生重大影响。它决定人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立身外世的基本态度,决 定着人们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基本取向。因此,科学的世界观的教育是思想政 治教育的带有根本性的教育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科 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科学的世界观的教育,主要就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 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既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又同一切旧唯物
主义有根本区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的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 点是: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对物 质的反映;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 律,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质量互变规律 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自然、历史和思维的重要规律;人的认识是在实践活动的 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的飞跃,是实践、认 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依赖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 运用这些观点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要坚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 来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抓住事物的 本质,防止思想上的绝对化和片面性。要坚持“两点论”,充分注意到事物对立 统一的两个方面、两种倾向,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防止走极端。要 从客观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反对弄虚 作假、迷信盲从。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又积极参加社 会实践,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们深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具有特别 重要的意义。帮助人们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使人们透过转型时 期种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看到我们社会发展的趋势,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改革 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看到党和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而付出的巨大努力, 明确我们自身在解决这些问题、推进社会发展中应负的责任,从而充满信心地 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 和科学精神教育,自觉抵制各种唯心论和伪科学的侵蚀影响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建立在这一世界观和 方法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全部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立党立国的根本 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基本原理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和核 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这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在于其内部的矛盾 性,为科学地说明事物的发展及其规律提供了可能。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社会发展不是什么超自然力量推动的,而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归根结 底是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基本原理教育,一定要注意增强针对性。要针对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
2 主义有根本区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的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 点是: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对物 质的反映;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 律,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质量互变规律 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自然、历史和思维的重要规律;人的认识是在实践活动的 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的飞跃,是实践、认 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依赖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 运用这些观点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要坚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 来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抓住事物的 本质,防止思想上的绝对化和片面性。要坚持“两点论”,充分注意到事物对立 统一的两个方面、两种倾向,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防止走极端。要 从客观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反对弄虚 作假、迷信盲从。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又积极参加社 会实践,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们深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具有特别 重要的意义。帮助人们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使人们透过转型时 期种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看到我们社会发展的趋势,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改革 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看到党和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而付出的巨大努力, 明确我们自身在解决这些问题、推进社会发展中应负的责任,从而充满信心地 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 和科学精神教育,自觉抵制各种唯心论和伪科学的侵蚀影响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建立在这一世界观和 方法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全部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立党立国的根本。 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基本原理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和核 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这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在于其内部的矛盾 性,为科学地说明事物的发展及其规律提供了可能。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社会发展不是什么超自然力量推动的,而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归根结 底是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基本原理教育,一定要注意增强针对性。要针对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
起,少数干部群众被蒙蔽愚弄的问题,引导他们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坚 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坚持科学,反对迷信:坚持文明,反对愚昧,努力増 强识别和抵制各种唯心论和伪科学的能力 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 产阶级的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固有的 客观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 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它贯穿在人类社会的始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种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里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 济关系决定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 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基本观点。它明确宣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 时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 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就是要使人们掌握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学会 用这些观点去分析和认识一切社会历史现象,去改造社会。要使人们认识到, 改造社会的活动虽然有人为因素的作用,但它绝不是凭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愿望 为所欲为地进行的,而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社会活动都必须有 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同时要使人们认 识到,社会意识虽然决定于社会存在,但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 具有反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 一种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的精神力量。因此,在进行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两个文明” 一起抓。要教育人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共同理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还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 人,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从事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这样,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高度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 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哭。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对于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自觉地 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3 起,少数干部群众被蒙蔽愚弄的问题,引导他们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坚 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坚持科学,反对迷信;坚持文明,反对愚昧,努力增 强识别和抵制各种唯心论和伪科学的能力。 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 产阶级的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固有的 客观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 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它贯穿在人类社会的始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种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里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 济关系决定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 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基本观点。它明确宣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 时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 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就是要使人们掌握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学会 用这些观点去分析和认识一切社会历史现象,去改造社会。要使人们认识到, 改造社会的活动虽然有人为因素的作用,但它绝不是凭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愿望 为所欲为地进行的,而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社会活动都必须有 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同时要使人们认 识到,社会意识虽然决定于社会存在,但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 具有反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 一种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的精神力量。因此,在进行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两个文明” 一起抓。要教育人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共同理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还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 人,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从事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这样,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高度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 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哭。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对于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自觉地 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政治观教育 政治观是人们对国家的政治关系、政治活动的根本观点。就我国现阶级而 言,政治观是特指人们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所持的根本立场、根本 态度和根本方法。政治观是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进行正确的政治观 教育,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政 策,有助于人们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基本国情教育 所谓基本国情,是指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的客观实际情况,即那些对社会 和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发展因素和限制因素,它常常 决定着该国长远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大致轮廓。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指我国相 对稳定的总体的客观情况,其突出特征,简单地说,就是:人口众多,文化悠 久,按人口平均资源贫乏,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经济发展还较落 后,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但还需要不断改革和继续完善。前三者是我 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制约因素,它们与后两者一起决定着我国长远发 展的基本特点和总体面貌。 毛泽东说过,认清中国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同样,认清 我国今天的基本国情也是认清一切建设和发展问题的基本依据。因此,有必要 对人民群众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基本国情教育。这对于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基本国情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党的历史表明, 党制定的路线如果符合基本国情,这条路线就会得到人民的坚决拥护,就会引 导革命取得胜利。反之,就会导致革命失败。党的十三大正是根据今天中国的 基本国情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进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 人民群众全面地了解基本国情,就可以使他们不仅知道党在现阶段的路线以及 据此制定的方针、政策是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明白为什么在现阶段党要制定 这样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增加了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 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党的路线如果得不到群众拥护,就难以顺利执行。 因此,在现阶段,为了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对人民进行基本国情
4 第二节 政治观教育 政治观是人们对国家的政治关系、政治活动的根本观点。就我国现阶级而 言,政治观是特指人们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所持的根本立场、根本 态度和根本方法。政治观是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进行正确的政治观 教育,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政 策,有助于人们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基本国情教育 所谓基本国情,是指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的客观实际情况,即那些对社会 和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发展因素和限制因素,它常常 决定着该国长远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大致轮廓。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指我国相 对稳定的总体的客观情况,其突出特征,简单地说,就是:人口众多,文化悠 久,按人口平均资源贫乏,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经济发展还较落 后,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但还需要不断改革和继续完善。前三者是我 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制约因素,它们与后两者一起决定着我国长远发 展的基本特点和总体面貌。 毛泽东说过,认清中国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同样,认清 我国今天的基本国情也是认清一切建设和发展问题的基本依据。因此,有必要 对人民群众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基本国情教育。这对于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基本国情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党的历史表明, 党制定的路线如果符合基本国情,这条路线就会得到人民的坚决拥护,就会引 导革命取得胜利。反之,就会导致革命失败。党的十三大正是根据今天中国的 基本国情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进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 人民群众全面地了解基本国情,就可以使他们不仅知道党在现阶段的路线以及 据此制定的方针、政策是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明白为什么在现阶段党要制定 这样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增加了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 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党的路线如果得不到群众拥护,就难以顺利执行。 因此,在现阶段,为了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对人民进行基本国情
的教育,使广大人民充分理解和支持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 第二,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现代化事业,促 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基本国情是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的客观基 础,也是确定适宜的发展目标、拟定有效的发展政策的根本依据,一句话,是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依据。党和政府提出的我国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就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的,因而是可行的。与此相适应,我国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只能是渐进式的。那种希望我们很快达到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 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进行有关人口、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情况 的教育,就可使人民更好地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消除不切实际的期望心 理,对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要达到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一个实际的要求。 如果期望过髙,而实际上又达不到,就会使群众产生失望情绪,影响他们参与 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可见,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广大人民更好地理解 我国现代化的性质、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政策等,更好地参与现代化 事业,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进行。 第三,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人们认清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认清我们 的生存环境,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中国究竟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我们 的生存环境究竟如何,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关心的事。进行基本国情的教 育,能帮助我们清醒的认识这些问题,而不至沉醉在幻景中,盲目乐观。例如, 关于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以来,我们以“地大物博”引以为自豪,而 很少对此进行具体分析。我国确实有丰富的资源,但我国人口已超过12亿,按 人口平均,中国是一个贫资源国。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被庞大的 人口分母一除,我国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3亩,在世界上居倒数第三位。可见, 我们的生存环境并不优越,不能躺在“地大物博”上生活。自然资源和环境的 情况如此,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虽然建国5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 20多年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总的来说 发展水平还不高。认识到我们的生存环境形势的严峻以及经济发展的落后,明 确我们对于改变这种局面的责任,才能努力去改变这种局面,为子孙后代创造 个优越的生存环境。 第四,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合理安排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是每一个人的 终身课题,在人生的每一阶段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对这两者关系的处理,关系 到如何安排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例如,在工作上,师范生有一个职业选择的问 题,国家需要他们做教师,学校也在按照他们未来的职业角色培养他们,但并
5 的教育,使广大人民充分理解和支持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 第二,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现代化事业,促 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基本国情是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的客观基 础,也是确定适宜的发展目标、拟定有效的发展政策的根本依据,一句话,是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依据。党和政府提出的我国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就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的,因而是可行的。与此相适应,我国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只能是渐进式的。那种希望我们很快达到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 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进行有关人口、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情况 的教育,就可使人民更好地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消除不切实际的期望心 理,对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要达到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一个实际的要求。 如果期望过高,而实际上又达不到,就会使群众产生失望情绪,影响他们参与 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可见,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广大人民更好地理解 我国现代化的性质、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政策等,更好地参与现代化 事业,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进行。 第三,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人们认清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认清我们 的生存环境,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中国究竟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我们 的生存环境究竟如何,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关心的事。进行基本国情的教 育,能帮助我们清醒的认识这些问题,而不至沉醉在幻景中,盲目乐观。例如, 关于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以来,我们以“地大物博”引以为自豪,而 很少对此进行具体分析。我国确实有丰富的资源,但我国人口已超过 12 亿,按 人口平均,中国是一个贫资源国。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被庞大的 人口分母一除,我国人均占有耕地不足 1.3 亩,在世界上居倒数第三位。可见, 我们的生存环境并不优越,不能躺在“地大物博”上生活。自然资源和环境的 情况如此,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虽然建国 50 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总的来说, 发展水平还不高。认识到我们的生存环境形势的严峻以及经济发展的落后,明 确我们对于改变这种局面的责任,才能努力去改变这种局面,为子孙后代创造 一个优越的生存环境。 第四,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合理安排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是每一个人的 终身课题,在人生的每一阶段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对这两者关系的处理,关系 到如何安排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例如,在工作上,师范生有一个职业选择的问 题,国家需要他们做教师,学校也在按照他们未来的职业角色培养他们,但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