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实现和完成。而思 想政治教育活动或单独或先后相衔接或横向相呼应构成长短不一的思想政治教 育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由其内在矛盾推动,并按其内在规 律辩证发展的过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有利于正确揭示思想政 治教育的本质,从而为科学地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针、原则、途径、 方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 对象,因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首先就必须研究人的思想品德的形 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协同的、 统一的 、思想品德及其结构 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 系指导下,按照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 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思想品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发展状况的影响及制约;在阶级社会里,是 一定阶级的思想道德体系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首先就要研究人的思想品德结构 思想品德的结构十分复杂。其构成要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结 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地说,思想品德结构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构成 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吸取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政 治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有关新成果,我们认为,思想品德结 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 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 心理子系统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
1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实现和完成。而思 想政治教育活动或单独或先后相衔接或横向相呼应构成长短不一的思想政治教 育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由其内在矛盾推动,并按其内在规 律辩证发展的过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有利于正确揭示思想政 治教育的本质,从而为科学地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针、原则、途径、 方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 对象,因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首先就必须研究人的思想品德的形 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协同的、 统一的。 一、思想品德及其结构 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 系指导下,按照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 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思想品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发展状况的影响及制约;在阶级社会里,是 一定阶级的思想道德体系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首先就要研究人的思想品德结构。 思想品德的结构十分复杂。其构成要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结 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地说,思想品德结构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构成 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吸取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政 治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有关新成果,我们认为,思想品德结 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 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 心理子系统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
基础。任何人的思想品德都是在心理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首先,人的心理是 思想品德形成的发端。一般来讲,每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从知、情、信 意、行这几个心理过程的基本要素的运动变化开始的,所以,人的心理因素的 发展变化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起点。其次,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又是由需要引发的。在需要引发动机的过程 中,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会影响需要发 展的方向及强度,左右动机的性质。良好的心理因素有助于人们形成高尚的品 德,为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提供动力。再次,人的心理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条 件。人的思想品德是社会环境因素和人的主观能动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在主 观能动因素中,人的兴趣、性格、气质、态度等心理因素都程度不同地影响着 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缺乏积极而健康的心理 就难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思想子系统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思想”一词可以从 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从认识论上说,思想是指理性认识活动的过程及成果,与 感性认识相对。如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指出:人们 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 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毛泽东著作选 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839页。)从本体论上说,思想是精神现 象,与物质现象相对。从历史观上说,思想是社会意识现象,与社会存在相对。 思想品德中思想一词的含义要比上述含义更复杂一些,它既包括部分理性认识、 理论观点,特别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世界观,又包括许多理性认识过程中的 感性认识。由于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概括性,能较好地反映社会存在的本质,因 而是思想的主要形态,具体表现为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 正因为如此,思想子系统在思想品德结构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第 思想是思想品德的核心要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观念制约着心理、 决定心理的方向和内容;另一方面,思想又支配着人的行为。因此,思想是联 结心理与行为的纽带。第二,思想是思想品德的社会内容。人的思想品德是社 会关系的产物。一方面,思想受制于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决定了思想的社会性 另一方面,思想又反映了社会关系,思想中所蕴含的理性观念是思想品德的社 会内容。第三,思想因素决定着思想品德的性质和方向。思想的主要内容世界 观、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都不是抽象的,而具有一定的时代性、阶级性, 这些内容从总体上决定了一个人思想品德的性质、面貌和发展方向
2 基础。任何人的思想品德都是在心理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首先,人的心理是 思想品德形成的发端。一般来讲,每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从知、情、信、 意、行这几个心理过程的基本要素的运动变化开始的,所以,人的心理因素的 发展变化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起点。其次,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又是由需要引发的。在需要引发动机的过程 中,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会影响需要发 展的方向及强度,左右动机的性质。良好的心理因素有助于人们形成高尚的品 德,为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提供动力。再次,人的心理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条 件。人的思想品德是社会环境因素和人的主观能动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在主 观能动因素中,人的兴趣、性格、气质、态度等心理因素都程度不同地影响着 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缺乏积极而健康的心理 就难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思想子系统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思想”一词可以从 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从认识论上说,思想是指理性认识活动的过程及成果,与 感性认识相对。如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指出:人们 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 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毛泽东著作选 读》下册,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839 页。)从本体论上说,思想是精神现 象,与物质现象相对。从历史观上说,思想是社会意识现象,与社会存在相对。 思想品德中思想一词的含义要比上述含义更复杂一些,它既包括部分理性认识、 理论观点,特别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世界观,又包括许多理性认识过程中的 感性认识。由于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概括性,能较好地反映社会存在的本质,因 而是思想的主要形态,具体表现为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 等。 正因为如此,思想子系统在思想品德结构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 思想是思想品德的核心要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观念制约着心理、 决定心理的方向和内容;另一方面,思想又支配着人的行为。因此,思想是联 结心理与行为的纽带。第二,思想是思想品德的社会内容。人的思想品德是社 会关系的产物。一方面,思想受制于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决定了思想的社会性; 另一方面,思想又反映了社会关系,思想中所蕴含的理性观念是思想品德的社 会内容。第三,思想因素决定着思想品德的性质和方向。思想的主要内容世界 观、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都不是抽象的,而具有一定的时代性、阶级性, 这些内容从总体上决定了一个人思想品德的性质、面貌和发展方向
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仅仅把行为作为心理过程的一个要素看待是 不够的,因为行为不只是一个心理概念,这里说的行为是指品德行为,它是受 教育者经常表现出来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行为在思想品德结构中占有相对 独立的重要位置。第一,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在标志。判断一个人思想品德是 否高尚,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往往综合地反映了其思 想品德的面貌。第二,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的客观内容。一定的行为经过持续 不断反复地进行,便成为习惯;而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集中地反映了其思想品德, 是思想品德的客观表现。第三,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任 务。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求人们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引导人们践履社会思想 品德规范要求。如果停留在社会规范上,不注重人们的行为实践,那就只能产 生“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和伪君子。 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相互转化、相辅相成的。人的思想品德一般是按照心理一一思想一一行为习惯 的顺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稳定到稳定,由不完善到完善逐 步发展的。在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世界观居于核心地位,对心理、 思想和行为起着总的指导作用。心理、思想和行为围绕着世界观有序形成并发 挥着各自的作用。因此,思想品德结构是以世界观为核心的心理,思想和行为 的综合系统,是心理、思想、行为及其要素和功能相互联结而构成的三维立体 结构。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怎样一个过程?有的人认为是“外界(产生) 思想(支配)→行为(改造)→外界”的循环往复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概论》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第260-—264页。)这种“外 因论”的观点只看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一面,而忽视了意 识能动作用这一面,因而不能说明人们思想、品德在同样外界影响下何以千差 万别。前苏联学者A·H·列昂节夫认为,人的思想品德不仅仅是外界条件决定 的,而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观点被称为“两因论”。我们认为,人的 思想品德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外 部制约和内在转化的辩证统一过程。 1、内在矛盾转化过程。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思想品德认识如何转化为
3 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仅仅把行为作为心理过程的一个要素看待是 不够的,因为行为不只是一个心理概念,这里说的行为是指品德行为,它是受 教育者经常表现出来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行为在思想品德结构中占有相对 独立的重要位置。第一,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在标志。判断一个人思想品德是 否高尚,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往往综合地反映了其思 想品德的面貌。第二,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的客观内容。一定的行为经过持续 不断反复地进行,便成为习惯;而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集中地反映了其思想品德, 是思想品德的客观表现。第三,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任 务。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求人们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引导人们践履社会思想 品德规范要求。如果停留在社会规范上,不注重人们的行为实践,那就只能产 生“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和伪君子。 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相互转化、相辅相成的。人的思想品德一般是按照心理——思想——行为习惯 的顺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稳定到稳定,由不完善到完善逐 步发展的。在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世界观居于核心地位,对心理、 思想和行为起着总的指导作用。心理、思想和行为围绕着世界观有序形成并发 挥着各自的作用。因此,思想品德结构是以世界观为核心的心理,思想和行为 的综合系统,是心理、思想、行为及其要素和功能相互联结而构成的三维立体 结构。 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怎样一个过程?有的人认为是“外界(产生) →思想(支配)→行为(改造)→外界”的循环往复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 思想政治工作概论》红旗出版社,1993 年版,第 260—264 页。)这种“外 因论”的观点只看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一面,而忽视了意 识能动作用这一面,因而不能说明人们思想、品德在同样外界影响下何以千差 万别。前苏联学者 A·H·列昂节夫认为,人的思想品德不仅仅是外界条件决定 的,而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观点被称为“两因论”。我们认为,人的 思想品德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外 部制约和内在转化的辩证统一过程。 1、内在矛盾转化过程。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思想品德认识如何转化为
相应的思想品德行为的问题。由于一定的品德认识转化为相应的品德行为,必 须经过品德情感、品德信念、品德意志这三个心理要素的催化作用才能实现。 因此,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人们内在的 知、情、信、意、行诸心理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 知,即思想品德认识。它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关系以及处理这 种关系的理论、原则、规范的理解和认识。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 思想品德认识。认识是行为以及行为习惯的先导,没有正确的认识,就难以产 生正确的品德行为。因此,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首先就要提高人们的 思想品德认识。一般说来,人们的思想品德认识越全面、越深刻、越正确,就 越容易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可见,品德认识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原则、 规范转化为社会成员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的基础和前提。 情,即思想品德情感。它是人们按照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原则、规范去理 解、评价周围的人和事时产生的一种爱憎好恶的情感。思想品德情感是一种非 智力因素,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一般说来,情感是伴随着人们的品德 认识而产生和发展的,对人的行为起着很大的调节作用。人们对于自己所要从 事的活动或所接触的事物有没有感情以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对选择这一活 动或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人们喜爱某一活动,就会努力参加 这一活动,全身心投入、积极行动;反之,则会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可见,品 德情感对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催化、强化作用 信,即思想品德信念,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原则和规范的 真诚信仰。思想品德信念的形成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键。因为,品德信念 是品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也是思想品德行为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 柱 意,即思想品德意志,是人们在实践理想、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自觉 地克服困难和排除障碍的毅力。品德意志是体现品德认识,并调节人的品德行 为的重要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促使一定的品德行为反复出现并持之以恒,进而 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顽强的品德意志,品德认识就难以转化为品德行为 即使有所行动,也难以持久。因此,坚毅果敢的意志,是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 品德的内在条件。 行,即思想品德行为,它是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的 支配和调节下,在实践活动中履行一定的思想品德原则、规范的实际行动。思 想品德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如果一个人不将其品德 认识、情感、信念、意志付诸行动,那么,他的这些品德认识、情感、信念
4 相应的思想品德行为的问题。由于一定的品德认识转化为相应的品德行为,必 须经过品德情感、品德信念、品德意志这三个心理要素的催化作用才能实现。 因此,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人们内在的 知、情、信、意、行诸心理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 知,即思想品德认识。它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关系以及处理这 种关系的理论、原则、规范的理解和认识。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 思想品德认识。认识是行为以及行为习惯的先导,没有正确的认识,就难以产 生正确的品德行为。因此,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首先就要提高人们的 思想品德认识。一般说来,人们的思想品德认识越全面、越深刻、越正确,就 越容易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可见,品德认识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原则、 规范转化为社会成员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的基础和前提。 情,即思想品德情感。它是人们按照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原则、规范去理 解、评价周围的人和事时产生的一种爱憎好恶的情感。思想品德情感是一种非 智力因素,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一般说来,情感是伴随着人们的品德 认识而产生和发展的,对人的行为起着很大的调节作用。人们对于自己所要从 事的活动或所接触的事物有没有感情以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对选择这一活 动或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人们喜爱某一活动,就会努力参加 这一活动,全身心投入、积极行动;反之,则会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可见,品 德情感对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催化、强化作用。 信,即思想品德信念,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原则和规范的 真诚信仰。思想品德信念的形成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键。因为,品德信念 是品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也是思想品德行为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 柱。 意,即思想品德意志,是人们在实践理想、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自觉 地克服困难和排除障碍的毅力。品德意志是体现品德认识,并调节人的品德行 为的重要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促使一定的品德行为反复出现并持之以恒,进而 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顽强的品德意志,品德认识就难以转化为品德行为; 即使有所行动,也难以持久。因此,坚毅果敢的意志,是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 品德的内在条件。 行,即思想品德行为,它是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的 支配和调节下,在实践活动中履行一定的思想品德原则、规范的实际行动。思 想品德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如果一个人不将其品德 认识、情感、信念、意志付诸行动,那么,他的这些品德认识、情感、信念
意志不仅不能充分发展,而且毫无现实意义。另有从知一一经过情、信、意 一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坚持品德行为的锻炼、修养,使之养成品德行为习惯, 品德认识、情感、信念,意志才能得以巩固,才能真正形成良好而稳定的思想 品德。 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知、情、信、意、行五要素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知是情、信、意的基础,是行 为先导;情是知、信、意的催化剂,是行的推动力;信是知、情、意的“合金”, 是行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意是知、情、信的必然体现,是行的杠杆;行则 是知、情、信、意辩证运动的外在表现和一般结果,是进一步强化、巩固知、 情、信、意的基础。 可见,任何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都包含知、情、信、意、行 五个心理要素,缺乏任何一个要素都难以形成完善的思想品德。人的思想品德 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转化过程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 这个过程实质上是思想品德要素之间不断平衡发展和适应以及知与行从旧质到 新质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矛盾运动过程。 2、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 思想品德的内在转化过程是人的主体性的体现,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 的内在根据。然而,人的思想品德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人的思想品德不是 人的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 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离开了外部社会环境,人的思想品德的形 成与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研究外部条件一一社会环境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 的影响,从外部制约方面把握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社会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它从范围上可以 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国际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国际的经济形势、政 治斗争、世界大战或局部战争、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和文化艺术的交流等。都 对人的思想品德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尤其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 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将对人的思想品德产生长期而复杂的影响。 国内社会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包括物质生产方式,物 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制度三个方面。物质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诸因素对人的思想观念都有重要的影响;物质生活条件在 定程度上决定人的思想品德境界的高低和发展方向;社会制度更是直接影响
5 意志不仅不能充分发展,而且毫无现实意义。另有从知——经过情、信、意— —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坚持品德行为的锻炼、修养,使之养成品德行为习惯, 品德认识、情感、信念,意志才能得以巩固,才能真正形成良好而稳定的思想 品德。 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知、情、信、意、行五要素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知是情、信、意的基础,是行 为先导;情是知、信、意的催化剂,是行的推动力;信是知、情、意的“合金”, 是行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意是知、情、信的必然体现,是行的杠杆;行则 是知、情、信、意辩证运动的外在表现和一般结果,是进一步强化、巩固知、 情、信、意的基础。 可见,任何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都包含知、情、信、意、行 五个心理要素,缺乏任何一个要素都难以形成完善的思想品德。人的思想品德 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转化过程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 这个过程实质上是思想品德要素之间不断平衡发展和适应以及知与行从旧质到 新质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矛盾运动过程。 2、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 思想品德的内在转化过程是人的主体性的体现,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 的内在根据。然而,人的思想品德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人的思想品德不是 人的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 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12 页。)离开了外部社会环境,人的思想品德的形 成与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研究外部条件——社会环境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 的影响,从外部制约方面把握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社会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它从范围上可以 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国际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国际的经济形势、政 治斗争、世界大战或局部战争、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和文化艺术的交流等。都 对人的思想品德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尤其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 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将对人的思想品德产生长期而复杂的影响。 国内社会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包括物质生产方式,物 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制度三个方面。物质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诸因素对人的思想观念都有重要的影响;物质生活条件在 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的思想品德境界的高低和发展方向;社会制度更是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