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是人们在思想政 治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要明确思 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以外,还必须在教育活动中遵循思想政治教育 的原则。正确地确立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对提髙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具 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 原则是指人们在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所依据的准则。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为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须遵循的准则。思想政治 教育原则为人们规定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标准或法则,是思想政治 教育活动有序进行的基本条件 要正确把握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 确立依据。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依据可以是多方面的,但由于思想政治教 育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反映,因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主要依据就 只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归根结底是对思想政 治教育客观规律主观认识的产物;它之所以是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 就在于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规律及规律体系规定了原 则及原则体系。只有符合实际情况,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要求的原则,才 是正确可行的原则。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的内在依据。 规律是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正如列宁所说:“规律 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 版社,1959年版,第161页。)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全部活 动过程中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或者关系。思想政 治教育的原则体系就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种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
1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是人们在思想政 治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要明确思 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以外,还必须在教育活动中遵循思想政治教育 的原则。正确地确立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具 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 原则是指人们在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所依据的准则。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为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须遵循的准则。思想政治 教育原则为人们规定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标准或法则,是思想政治 教育活动有序进行的基本条件。 要正确把握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 确立依据。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依据可以是多方面的,但由于思想政治教 育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反映,因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主要依据就 只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归根结底是对思想政 治教育客观规律主观认识的产物;它之所以是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 就在于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规律及规律体系规定了原 则及原则体系。只有符合实际情况,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要求的原则,才 是正确可行的原则。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的内在依据。 规律是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正如列宁所说:“规律 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列宁全集》第 38 卷,人民出 版社,1959 年版,第 161 页。)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全部活 动过程中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或者关系。思想政 治教育的原则体系就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种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
系和关系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部活动所涉及的联系和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 个层次: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二 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经济业务工作、行政管理工作、文化教育工作以及人们 日常生活等各个平行系统之间的关系;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 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 育方法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层次的关系由高到低, 依次排列,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正是根据这 关系体系所确定的。 首先,从第一层次的关系看,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之 间的关系是一种服务和决定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工作, 它被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决定,又为特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服务,具有鲜明的党性、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 这种本质联系决定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以这种本质联 系为依据而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主要有方向性原则。这一原则在思想政 治教育原则体系中具有首要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首 先应该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以邓小平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针 和中心内容,引导人们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 开放提供精神动力,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民民主专政服务。这 就是共产主义方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表现。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为党 的基本路线服务,便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违背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本质要求,就会犯方向性错误,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其次,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各平行系统的关系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与经济业务工作系统、文化教育工作系统、行政管理工作系统、人们的日常生 活等系统的关系,都是平行融合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既不是一个孤立的自我 封闭的系统,又不是一个仅仅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发生上行、纵向、单线联 系的系统,而是一个与其他社会系统有着纵横交错复杂联系的开放系统。从横 向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各平行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相促进,它 们都以各自特殊的作用和方式,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和其它平行子系统之间的这种关系,首先是由我国社会 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决定了经济技术业 务工作、社会行政管理工作、科学文化教育工作的性质和方向,也要求社会公
2 系和关系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部活动所涉及的联系和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 个层次: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二 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经济业务工作、行政管理工作、文化教育工作以及人们 日常生活等各个平行系统之间的关系;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 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 育方法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层次的关系由高到低, 依次排列,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正是根据这 一关系体系所确定的。 首先,从第一层次的关系看,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之 间的关系是一种服务和决定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工作, 它被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决定,又为特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服务,具有鲜明的党性、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 这种本质联系决定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以这种本质联 系为依据而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主要有方向性原则。这一原则在思想政 治教育原则体系中具有首要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首 先应该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以邓小平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针 和中心内容,引导人们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 开放提供精神动力,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民民主专政服务。这 就是共产主义方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表现。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为党 的基本路线服务,便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违背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本质要求,就会犯方向性错误,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其次,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各平行系统的关系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与经济业务工作系统、文化教育工作系统、行政管理工作系统、人们的日常生 活等系统的关系,都是平行融合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既不是一个孤立的自我 封闭的系统,又不是一个仅仅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发生上行、纵向、单线联 系的系统,而是一个与其他社会系统有着纵横交错复杂联系的开放系统。从横 向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各平行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相促进,它 们都以各自特殊的作用和方式,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和其它平行子系统之间的这种关系,首先是由我国社会 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决定了经济技术业 务工作、社会行政管理工作、科学文化教育工作的性质和方向,也要求社会公
共生活、家庭生活都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 因此,它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对其它的系统发挥“生命线”的作用,为 它们提供精神动力、方向保证;同时,也要求平行子系统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 教育系统的帮助。其次,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思想政治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乃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共同载体,人的思想是在经济业务 工作、文化教育工作、行政管理工作和日常生活等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变化、 发展的的,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不过是这种开放系统中 对人的思想发生作用的自觉影响源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有效地对人们的 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发挥影响,一方面,要不断地与外界特别是对其它各平行 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将吸取到的丰富营养通过加工、转化,又 输往各个系统,以保持和维护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运行;另一方面,又要主动 协调众多的影响源和教育渠道,努力形成影响人们思想的最大“正合力”。再次, 这也是平行系统的特点所决定的。平行系统虽然很多,但对人们思想影响最多 最直接的主要是经济业务工作、文化教育工作、行政管理工作和日常生活这几 个系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各平行系统的关系,主要便体现在与上述 各系统的关系上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上述各有关平行系统发生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对上述各系统发挥极为重要的保证作用,上述各系统也为思 想政治教育提供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能量、信息条件,提供寓教的载体和 实践场所等。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各平行系统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本 质关系所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可以称之为关联层次的原则。如求实原则、 渗透原则、激励原则、横向一致性与纵向连续性的原则等,都是各平行系统间 的本质联系和平行融合这一中位规律的反映。 再次,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种相互作用、统一运行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子系统)按一定的 结构组成、具有整体功能的统一体。只有首先弄清系统内部的构成要素并把握 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才能谋求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整体发展。就思想政治教育 过程自身而言,它是一个相对独立地闭合系统,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 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 法)、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受教育者)等。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三大子系 统之间发生着极为密切的相互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就是三大子系统 之间矛盾、斗争和转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所传导、表达的社会主义思想 品德规范要求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原有思想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
3 共生活、家庭生活都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 因此,它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对其它的系统发挥“生命线”的作用,为 它们提供精神动力、方向保证;同时,也要求平行子系统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 教育系统的帮助。其次,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思想政治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乃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共同载体,人的思想是在经济业务 工作、文化教育工作、行政管理工作和日常生活等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变化、 发展的的,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不过是这种开放系统中 对人的思想发生作用的自觉影响源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有效地对人们的 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发挥影响,一方面,要不断地与外界特别是对其它各平行 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将吸取到的丰富营养通过加工、转化,又 输往各个系统,以保持和维护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运行;另一方面,又要主动 协调众多的影响源和教育渠道,努力形成影响人们思想的最大“正合力”。再次, 这也是平行系统的特点所决定的。平行系统虽然很多,但对人们思想影响最多、 最直接的主要是经济业务工作、文化教育工作、行政管理工作和日常生活这几 个系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各平行系统的关系,主要便体现在与上述 各系统的关系上。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上述各有关平行系统发生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对上述各系统发挥极为重要的保证作用,上述各系统也为思 想政治教育提供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能量、信息条件,提供寓教的载体和 实践场所等。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各平行系统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本 质关系所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可以称之为关联层次的原则。如求实原则、 渗透原则、激励原则、横向一致性与纵向连续性的原则等,都是各平行系统间 的本质联系和平行融合这一中位规律的反映。 再次,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一种相互作用、统一运行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子系统)按一定的 结构组成、具有整体功能的统一体。只有首先弄清系统内部的构成要素并把握 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才能谋求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整体发展。就思想政治教育 过程自身而言,它是一个相对独立地闭合系统,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 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 法)、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受教育者)等。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三大子系 统之间发生着极为密切的相互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就是三大子系统 之间矛盾、斗争和转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所传导、表达的社会主义思想 品德规范要求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原有思想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
育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产生、解决和发展的运动是思 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教育介体、教育 客体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统一过程中的局部之间的关系;但这三个子系统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则是局部 与整体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是三个子系统简单相加的和,而是三个子 系统按照一定结构组成的统一体,只有按一定结构组成才能发挥其特有的整体 功能。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统一运行 关系。 解决上述基本矛盾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可以分为前后相连的“内化”和 “外化”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又有着不同的特 点,从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原则要求。“内化”过程,表现为教育者将 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传导给受教育者,提髙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在这 个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而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就要求教育者接 受专门的培养和训练,熟悉并系统掌握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知识,并懂 得教育的方式、方法。这样,教育者才有能力发动和组织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政治教育过程;同时,教育者除了“言教”、依靠真理的力量以外,还必须“身 教”、依靠人格的力量,即自己对所传导的思想品德规范要求做到身体力行、以 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内化”过程才能顺利完成。在“外化”过程中,基 本矛盾的解决表现为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将获得的思想品德规范认识努力付诸 实践,转化为行动,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实现“知行合一”。在 这个过程中,虽然教育者仍应发挥主导作用,但是,相对于由知到行的转化最 终只能取决于受教育者自身认识的提高和思想转化才能最终完成而言,教育者 及其引导只不过是外因罢了,尽管这种外因必不可少,但终究取代不了受教育 者自己的转化。所以,受教育者在“外化”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受教育者只 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注重自我教育、自我修养,才能将认识升化为信念,树 立崇高的理想目标,激发正确的动机,锻炼自己的品德行为,磨练自己的品德 行为,最终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当然,“内化”与“外化”两个过程是紧 密相连、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只具有相对意义,不能将其截然分开。思想 政治教育的职责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要充分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动性 对象有了主动性,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能实现教育者主导性与受教育者主 体性的辩证统一。这样,教育者通过灌输和引导,就能够顺利地协调和促进受 教育者内部诸心理因素的和谐发展,使基本矛盾的运动朝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的方向转化
4 育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产生、解决和发展的运动是思 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教育介体、教育 客体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统一过程中的局部之间的关系;但这三个子系统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则是局部 与整体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是三个子系统简单相加的和,而是三个子 系统按照一定结构组成的统一体,只有按一定结构组成才能发挥其特有的整体 功能。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统一运行 关系。 解决上述基本矛盾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可以分为前后相连的“内化”和 “外化”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又有着不同的特 点,从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原则要求。“内化”过程,表现为教育者将 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传导给受教育者,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在这 个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而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就要求教育者接 受专门的培养和训练,熟悉并系统掌握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知识,并懂 得教育的方式、方法。这样,教育者才有能力发动和组织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政治教育过程;同时,教育者除了“言教”、依靠真理的力量以外,还必须“身 教”、依靠人格的力量,即自己对所传导的思想品德规范要求做到身体力行、以 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内化”过程才能顺利完成。在“外化”过程中,基 本矛盾的解决表现为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将获得的思想品德规范认识努力付诸 实践,转化为行动,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实现“知行合一”。在 这个过程中,虽然教育者仍应发挥主导作用,但是,相对于由知到行的转化最 终只能取决于受教育者自身认识的提高和思想转化才能最终完成而言,教育者 及其引导只不过是外因罢了,尽管这种外因必不可少,但终究取代不了受教育 者自己的转化。所以,受教育者在“外化”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受教育者只 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注重自我教育、自我修养,才能将认识升化为信念,树 立崇高的理想目标,激发正确的动机,锻炼自己的品德行为,磨练自己的品德 行为,最终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当然,“内化”与“外化”两个过程是紧 密相连、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只具有相对意义,不能将其截然分开。思想 政治教育的职责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要充分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动性; 对象有了主动性,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能实现教育者主导性与受教育者主 体性的辩证统一。这样,教育者通过灌输和引导,就能够顺利地协调和促进受 教育者内部诸心理因素的和谐发展,使基本矛盾的运动朝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的方向转化
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本质联系而确定的思想政治教育 原则,可称之为运行层次的原则。民主原则、示范原则、层次原则等,都是由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所决定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基本特点 1、辩证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为理论指导对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主观认识的产物。因此,它和其它真理 性认识具有共同的特征,即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性。人们对思想政治教 育规律的认识和反映具有绝对真理性的成分,但由于每个人都不可能穷尽真理 认识的历史长河,加之不同的个人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又有差异,因此,人 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原则的认识又都具有相对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思 想政治教育原则的认识有差异的原因。其次,原则的划分也有相对性。由于事 物是普遍联系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各个原 则的认识也不能绝对化,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容性、交叉性、衔接性。再次,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本质关系的辩证抽象,只有深刻理 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辩证关系,才能做到符合实际,做到“两点论” 与“重点论”的统一,从而克服和防止片面性、“左”右摇摆的弊端。比如,对 热情关怀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一个时期有的同志片面强调对教育对象的 尊重、关心、爱护、理解,却忽视了对其严格要求:对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的原则,少数人片面夸大“自我教育”而否定党组织和人民的教育,不懂得真 正的自我教育内在地包含着接收积极影响的自觉状态,以“自我教育”来否定 教育只能走向自我放纵、无政府主义。由此可见,只有辩证地把握思想政治教 育原则,才能正确地运用它 2、整体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体系,它是以思 想政治教育规律作为贯穿始终的客观依据而构建起来的,它不仅对保证思想政 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而且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取舍、方法的选择具有全面 的直接的指导意义。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整体功能大于单个原则以 及各原则的加和。原则体系虽然由三个层次的众多原则所组成,但这些原则相 互关联,不可分割,在对其运用时不能顾此失彼,而应当统筹兼顾,综合运用。 再次,原则体系的各个层次之间和各原则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第一个层 次的原则对二、三层次原则具有规范、指导作用,下一层次的原则对上层次的 原则又起反作用,具体落实上层次原则的要求,并将落实情况返回上层次原则
5 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本质联系而确定的思想政治教育 原则,可称之为运行层次的原则。民主原则、示范原则、层次原则等,都是由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所决定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基本特点 1、辩证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为理论指导对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主观认识的产物。因此,它和其它真理 性认识具有共同的特征,即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性。人们对思想政治教 育规律的认识和反映具有绝对真理性的成分,但由于每个人都不可能穷尽真理 认识的历史长河,加之不同的个人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又有差异,因此,人 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原则的认识又都具有相对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思 想政治教育原则的认识有差异的原因。其次,原则的划分也有相对性。由于事 物是普遍联系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各个原 则的认识也不能绝对化,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容性、交叉性、衔接性。再次,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本质关系的辩证抽象,只有深刻理 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辩证关系,才能做到符合实际,做到“两点论” 与“重点论”的统一,从而克服和防止片面性、“左”右摇摆的弊端。比如,对 热情关怀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一个时期有的同志片面强调对教育对象的 尊重、关心、爱护、理解,却忽视了对其严格要求;对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的原则,少数人片面夸大“自我教育”而否定党组织和人民的教育,不懂得真 正的自我教育内在地包含着接收积极影响的自觉状态,以“自我教育”来否定 教育只能走向自我放纵、无政府主义。由此可见,只有辩证地把握思想政治教 育原则,才能正确地运用它。 2、整体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体系,它是以思 想政治教育规律作为贯穿始终的客观依据而构建起来的,它不仅对保证思想政 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而且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取舍、方法的选择具有全面 的直接的指导意义。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整体功能大于单个原则以 及各原则的加和。原则体系虽然由三个层次的众多原则所组成,但这些原则相 互关联,不可分割,在对其运用时不能顾此失彼,而应当统筹兼顾,综合运用。 再次,原则体系的各个层次之间和各原则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第一个层 次的原则对二、三层次原则具有规范、指导作用,下一层次的原则对上层次的 原则又起反作用,具体落实上层次原则的要求,并将落实情况返回上层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