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东南亚文化的特点 、东南亚文化的多样性 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 地理特点,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加上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 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东南亚现在有十 个国家,整体而言这十一个国家的文化复杂多元。他们深受世界四大文化体系 中国、印度、阿拉伯、西方文化体系的影响;但他们对那些外来文化并未照 单全收。实际上东南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目前东南亚各国的文化,是外 来文化与各国本土文化交织、融合而形成的。 而在历史上,近一百年来,西方学术界一般认为,东南亚深受外来文化的影 响,而本身却没有什么文化可言 观点一:在这四大文化体系中,印度最早对东南亚产生大规模影响。长期以 来,西方学界盛行一种看法,即认为东南亚是“印度化”( Ind ionized)的区域。 因为印度的宗教(尤其印度教、佛教)、艺术、梵文、风俗习惯、法政等,在过 去两千多年对东南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印度教可分为湿婆派、毗湿奴派 等。佛教则可分为南传佛教(主要是上座部, Theravada buddhism)、大乘、密宗 观点二:有人认为中国文化的影响最大。较早时,主要是影响越南。因为公 元前3世纪,秦始皇攻打越南北部,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政策。之后 各个朝代也陆续对越南用兵。长期以来,越南受中国的影响颇深,尤其是法政、 学术思想、社会制度、宗教及艺术、伦理、风俗习惯等。近代中国也影响东南亚 许多国家;影响的方式之一是政治或武力,之二是经济文化交流,之三是移民 观点三:也有人说伊斯兰(Isam)文化影响最大。东南亚地区( Island Southeast Asia)受伊斯兰影响的范围主要是在马来半岛、印尼群岛(含苏门答腊、爪哇、 婆罗洲( borneo)、苏拉威西( Sulawesi)、摩鹿加群岛( Molucca,香料群岛)等)、菲 律宾南部等地方。大约13世纪伊斯兰教被商人带到了东南亚,到16世纪已成为 当地居民的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影响了信徒(称为“穆斯林”, Muslim)的生活 (包括衣、食、住、用等等),尤其是“五功”、不碰猪肉、不拿香祭拜等
1 第二讲 东南亚文化的特点 一、东南亚文化的多样性 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 地理特点,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加上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 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东南亚现在有十 一个国家,整体而言这十一个国家的文化复杂多元。他们深受世界四大文化体系 - 中国、印度、阿拉伯、西方文化体系的影响;但他们对那些外来文化并未照 单全收。实际上东南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目前东南亚各国的文化,是外 来文化与各国本土文化交织、融合而形成的。 而在历史上,近一百年来,西方学术界一般认为,东南亚深受外来文化的影 响,而本身却没有什么文化可言: 观点一:在这四大文化体系中,印度最早对东南亚产生大规模影响。长期以 来,西方学界盛行一种看法,即认为东南亚是“印度化”(Indianized)的区域。 因为印度的宗教(尤其印度教、佛教)、艺术、梵文、风俗习惯、法政等,在过 去两千多年对东南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印度教可分为湿婆派、毗湿奴派 等。佛教则可分为南传佛教(主要是上座部,Theravada Buddhism)、大乘、密宗 等。 观点二:有人认为中国文化的影响最大。较早时,主要是影响越南。因为公 元前 3 世纪,秦始皇攻打越南北部,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政策。之后 各个朝代也陆续对越南用兵。长期以来,越南受中国的影响颇深,尤其是法政、 学术思想、社会制度、宗教及艺术、伦理、风俗习惯等。近代中国也影响东南亚 许多国家;影响的方式之一是政治或武力,之二是经济文化交流,之三是移民。 观点三:也有人说伊斯兰(Islam)文化影响最大。东南亚地区(Island Southeast Asia)受伊斯兰影响的范围主要是在马来半岛、印尼群岛(含苏门答腊、爪哇、 婆罗洲(Borneo)、苏拉威西(Sulawesi)、摩鹿加群岛(Molucca,香料群岛)等)、菲 律宾南部等地方。大约 13 世纪伊斯兰教被商人带到了东南亚,到 16 世纪已成为 当地居民的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影响了信徒(称为“穆斯林”,Muslim)的生活 (包括衣、食、住、用等等),尤其是“五功”、 不碰猪肉、不拿香祭拜等
观点四:更有人主张西方文化的影响最大。除了泰国之外,整个东南亚自 16、17世纪起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西班牙殖民菲律宾;葡萄牙殖民东 帝汶( East timor);荷兰殖民印尼;法国殖民越南、柬埔寨、老挝(寮国);英 国殖民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 Brunei)。近代,西方列强凭借政治势 力、跨国资本、传教等手段,深入东南亚多数地区;西方的价值观动摇了东南亚 的传统思维。 上述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不够完备。它们都说对了某一部分, 但也都不能圆满说明东南亚的文化,更无法解释各国之间的差异。我们认为,目 前的东南亚文化并不是纯由某一个外来文化影响所形成的,东南亚文化应该是各 方、多股势力长期接触、交织、融合而成的。因此,东南亚文化是复杂多元的 、东南亚文化的外源性 东南亚各国的民族文化在11世纪以后才发展和确立下来。在东南亚文化的 发展进程中,外来文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文明和宗教自踏进东南亚诸 国以后,就不断地发展教徒和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渗透 到各国原有的文化之中,并形成四大文化圈:汉文化圈、南传佛教文化圈、伊斯 兰文化圈、西方文化圈。 1、汉文化圈(主要是越南)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有着1347公里绵延的边境线两国关系及传统友谊源远 流长,越南独立前,其北部为中国封建王朝所管辖,在越南独立之后的1000多年 中,中越又有着密切的交往。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当今越南主体民族越南人(又称 京人)是古代百越的一支——骆越,他们是从中国东南沿海迁移去的,骆越人已 多少接触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公元前333年,越为楚所灭后,这支部族不 断南迁,他们把汉字汉语(百越语言)以及生产技术和经验带到了红河流域。公 元前316年,秦国灭了蜀国,蜀部族三万多人亦逐渐南迁,并与公元前257年 在红河平原上自立为安阳王。他们也带来了汉语(西蜀语言)和汉字,并把筑城 制弩和制衣等技术传入越南。还有许多学者认为:就在高棉人进入中南半岛前后, 在临近中国云南、广西的中南半岛中北部广大地区出现了越族群体的居民,其后 来演化为越南的京族和岱依族、侬族等。大部分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根据大量的 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资料,证实了越南的京族和泰缅老等国的泰掸系民族都
2 观点四:更有人主张西方文化的影响最大。除了泰国之外,整个东南亚自 16、17 世纪起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西班牙殖民菲律宾;葡萄牙殖民东 帝汶(East Timor);荷兰殖民印尼;法国殖民越南、柬埔寨、老挝(寮国);英 国殖民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Brunei)。近代,西方列强凭借政治势 力、跨国资本、传教等手段,深入东南亚多数地区;西方的价值观动摇了东南亚 的传统思维。 上述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不够完备。它们都说对了某一部分, 但也都不能圆满说明东南亚的文化,更无法解释各国之间的差异。我们认为,目 前的东南亚文化并不是纯由某一个外来文化影响所形成的,东南亚文化应该是各 方、多股势力长期接触、交织、融合而成的。因此,东南亚文化是复杂多元的。 二、东南亚文化的外源性 东南亚各国的民族文化在 11 世纪以后才发展和确立下来。在东南亚文化的 发展进程中,外来文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文明和宗教自踏进东南亚诸 国以后,就不断地发展教徒和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渗透 到各国原有的文化之中,并形成四大文化圈:汉文化圈、南传佛教文化圈、伊斯 兰文化圈、西方文化圈。 1、汉文化圈(主要是越南)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有着 134 7 公里绵延的边境线,两国关系及传统友谊源远 流长,越南独立前,其北部为中国封建王朝所管辖,在越南独立之后的 1000 多年 中, 中越又有着密切的交往。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当今越南主体民族越南人(又称 京人) 是古代百越的一支——骆越, 他们是从中国东南沿海迁移去的,骆越人已 多少接触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公元前 333 年,越为楚所灭后,这支部族不 断南迁, 他们把汉字汉语( 百越语言) 以及生产技术和经验带到了红河流域。公 元前 316 年, 秦国灭了蜀国,蜀部族三万多人亦逐渐南迁, 并与公元前 257 年 在红河平原上自立为安阳王。他们也带来了汉语( 西蜀语言)和汉字,并把筑城、 制弩和制衣等技术传入越南。还有许多学者认为:就在高棉人进入中南半岛前后, 在临近中国云南、广西的中南半岛中北部广大地区出现了越族群体的居民,其后 来演化为越南的京族和岱依族、侬族等。大部分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根据大量的 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资料,证实了越南的京族和泰缅老等国的泰掸系民族都
是由最初生活在中国南方的越族群体演化而来的。 从秦代以来,就不断有华人迁徙进入越南,从而对越南整个历史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具体而言,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文字方面 汉字在越南运用极广、影响极深,字喃和越南拼音文字深受其影响。大约从 东汉开始汉字开始有系统和大规模的传入越南。到了越南陈朝以后,汉字已经 成为越南政府以及民间的主要文字,此时大量的汉字著作开始出现最著名的就是 15世纪编撰的《大越史记全书》。值得注意得是,这些以汉字写成的文章基本上 并不按照越南语的文法规则书写,也不采用越南语的词汇,而是纯粹的用古汉语的 文法写成。随着汉语文的流传越南人创造了一种利用汉字的表义表音功能来拼 写越南口语的新文字俗称“字喃”或“喃字”。喃字据说创始于东汉末年的交州 太守士燮此后经过了用汉字来拼音,记写人名、地名、草木名、禽兽名的阶段, 以及系统制作喃字以表意的阶段。喃字还对越南诗体“六八体”的创作产生了较 大影响六八体大多采用的就是喃文。时至今日,越南文字虽然用拉丁字母书写, 但其发音里还保留着70%的汉越音词汇。 政治制度方面 儒学和科举制在公元11世纪中叶以后为越南历代统治者极力推崇,影响到 越南的各个阶层和越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学方面 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红楼梦》以精装本、缩略本、画册等多种版本都陈列在越南的各大书店中,在 越南销售一直火爆,其故事情节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中国近现代文学在 越南同样备受推崇。鲁迅先生的小说、杂文集沈从文的《边城》以及近年在国 内颇具影响力的实力派作家的不少作品如《废都》、《玫瑰门》等小说及《手机》 和《无极》等影视作品也颇受越南大众的欢迎 饮食文化方面 无论在言语、文化以及风土、农业和海产上越南都与中国南方相近尤其是 在历史上中国南方人不断地迁居越南越南也接纳了不少广东、云南和客家人的
3 是由最初生活在中国南方的越族群体演化而来的。 从秦代以来,就不断有华人迁徙进入越南,从而对越南整个历史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具体而言,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文字方面 汉字在越南运用极广、影响极深, 字喃和越南拼音文字深受其影响。大约从 东汉开始,汉字开始有系统和大规模的传入越南。到了越南陈朝以后,汉字已经 成为越南政府以及民间的主要文字,此时大量的汉字著作开始出现,最著名的就是 15 世纪编撰的《大越史记全书》。值得注意得是,这些以汉字写成的文章基本上 并不按照越南语的文法规则书写,也不采用越南语的词汇,而是纯粹的用古汉语的 文法写成。随着汉语文的流传,越南人创造了一种利用汉字的表义表音功能来拼 写越南口语的新文字,俗称“字喃”或“喃字”。喃字据说创始于东汉末年的交州 太守士燮,此后经过了用汉字来拼音,记写人名、地名、草木名、禽兽名的阶段, 以及系统制作喃字以表意的阶段。喃字还对越南诗体“六八体”的创作产生了较 大影响,六八体大多采用的就是喃文。时至今日,越南文字虽然用拉丁字母书写, 但其发音里还保留着 70%的汉越音词汇。 政治制度方面 儒学和科举制在公元 11 世纪中叶以后为越南历代统治者极力推崇, 影响到 越南的各个阶层和越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学方面 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红楼梦》以精装本、缩略本、画册等多种版本都陈列在越南的各大书店中,在 越南销售一直火爆,其故事情节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中国近现代文学在 越南同样备受推崇。鲁迅先生的小说、杂文集,沈从文的《边城》以及近年在国 内颇具影响力的实力派作家的不少作品,如《废都》、《玫瑰门》等小说及《手机》 和《无极》等影视作品也颇受越南大众的欢迎。 饮食文化方面 无论在言语、文化以及风土、农业和海产上越南都与中国南方相近,尤其是 在历史上中国南方人不断地迁居越南,越南也接纳了不少广东、云南和客家人的
饮食传统对中国饮食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对越南茶文化的影响。茶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世界各国 的影响很大。越南语把茶称为“tra”或“che”(汉越语词,酷似广东话,从语言上 就可以看出越南的茶文化受中国南方影响较深再加上历史上广东人大量移居越 南也对中国茶文化在越南的传播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2)对餐具和食品名称的影响。试以筷子和食品名称为例。筷子在中国古代 称箸或筋远在商代就有用象牙制成的筷子。在7世纪的时候,筷子传入了日本、 朝鲜,并在东南亚地区普遍使用,当然也传入了越南,越南古时在文字上也称筷子 为“箸”。中国不仅仅向越南传出了筷子,同时还输出了“筷子文化”,越南人拿筷 子的手指、用法与中国人基本相同,使用筷子的禁忌也与中国人大致一样。在动 用筷子前一般会说“请用”,这与中国的“各位请”一样 食品名称。越南有很多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小吃或小食品。像水饺、豆豉 酱油、烧麦、馄饨面、油条等,这些词语的发音与广东话几乎一模一样。“油条“相 传是中国古时候的人们因为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抗金英雄岳飞,民间的老百 姓为了解心头之恨,就用面捏成秦桧及其妻子的模样放进油锅里炸,然后把他们俩 吃进肚子。后来“油条”逐渐成为一种小吃,而“油条”在广东话里是叫做“油 炸鬼”,越语直接取最后一个字叫“quy”(越语发音为“鬼”)。 风俗习惯方面 越南习俗与中国习俗非常相近。越南有与中国几乎一致的十二生肖。越南人 使用的十二生肖中只有1个生肖与中国不同——一越南没有“兔”,只有“猫”。 那为什么中国的“兔”到了越南变成“猫”了呢?真正原因已无从考证,一种说 法是,当时中国的十二生肖纪年法传入越南时,“卯兔”的“卯”与汉语“猫”的 读音相似结果“卯年”误读成“猫年”;另一种说法是,当时越南尚没有“兔”这 种动物,因此用“猫”来代替,“兔”也就成了“猫”了。因此,中国的“兔年” 在越南成了“猫年”。令人惊讶的是在与越南人交往时只要你说出自己的属相, 对方马上就可以根据干支循环的计算方式推算出你的实际年龄而且几乎每个越 南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由于受中国文化影响,越南民间传统节日的时间和风俗 也基本和中国一样。 (1)春节。与中国一样农历的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其主
4 饮食传统,对中国饮食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对越南茶文化的影响。茶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世界各国 的影响很大。越南语把茶称为“trà”或“chè”(汉越语词,酷似广东话),从语言上 就可以看出越南的茶文化受中国南方影响较深,再加上历史上广东人大量移居越 南,也对中国茶文化在越南的传播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2)对餐具和食品名称的影响。试以筷子和食品名称为例。筷子在中国古代 称箸或筋,远在商代就有用象牙制成的筷子。在 7 世纪的时候,筷子传入了日本、 朝鲜,并在东南亚地区普遍使用,当然也传入了越南,越南古时在文字上也称筷子 为“箸”。中国不仅仅向越南传出了筷子,同时还输出了“筷子文化”,越南人拿筷 子的手指、用法与中国人基本相同,使用筷子的禁忌也与中国人大致一样。在动 用筷子前一般会说“请用”,这与中国的“各位请”一样。 食品名称。越南有很多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小吃或小食品。像水饺、豆豉、 酱油、烧麦、馄饨面、油条等,这些词语的发音与广东话几乎一模一样。“油条“相 传是中国古时候的人们因为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抗金英雄岳飞,民间的老百 姓为了解心头之恨,就用面捏成秦桧及其妻子的模样放进油锅里炸,然后把他们俩 吃进肚子。后来“油条”逐渐成为一种小吃,而“油条”在广东话里是叫做“油 炸鬼”,越语直接取最后一个字叫“quy”(越语发音为“鬼”)。 风俗习惯方面 越南习俗与中国习俗非常相近。越南有与中国几乎一致的十二生肖。越南人 使用的十二生肖中只有 1 个生肖与中国不同———越南没有“兔”,只有“猫”。 那为什么中国的“兔”到了越南变成“猫”了呢?真正原因已无从考证,一种说 法是,当时中国的十二生肖纪年法传入越南时, “卯兔”的“卯”与汉语“猫”的 读音相似,结果“卯年”误读成“猫年”;另一种说法是,当时越南尚没有“兔”这 种动物,因此用“猫”来代替, “兔”也就成了“猫”了。因此,中国的“兔年”, 在越南成了“猫年”。令人惊讶的是,在与越南人交往时,只要你说出自己的属相, 对方马上就可以根据干支循环的计算方式推算出你的实际年龄,而且几乎每个越 南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由于受中国文化影响,越南民间传统节日的时间和风俗, 也基本和中国一样。 (1)春节。与中国一样,农历的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其主
要的习俗也是送灶王、备年货、祭祖先、放烟花、贴春联、守岁……从除夕到初 三,放假四天。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围炉吃年夜饭,长辈发红 包给晚辈,彼此道贺,祝福新年吉祥如意。这几天会吃粽子,而且会有舞狮等传 统庆祝活动。中国游客如果在越南过春节,一定会有在故乡过年的错觉。过节期 间还有许多的风俗讲究和传统民间活动都能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 (2清明节。清明,越南语为“ Thanh Minh”明显是一个来源于汉语的词汇(其 发音很接近汉语的“清明”)。过节的时间和主要内容同中国一样,主要是祭祖、 扫墓。 (3)端午节。越南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最早也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爱 国诗人屈原的缅怀。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 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线编织的吉祥符大人们会饮雄黄酒,并在小孩身上涂雄黄 酒驱虫。越南人认为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中秋节。中秋节也是越南人较为重视的传统节日。节日的晚上,越南人除 了吃月饼、赏月、观花灯、舞狮等外,在农村青年男女还举行对歌,即“唱军鼓调”. 中秋之夜的越南孩子们都会拿着各种形状的灯笼在月光下玩耍。而彩灯齐放在 越南也是有传说的,这个传说还和我国的包公有关。传说中有条鲤鱼成精后害人, 是包公为救民用纸扎了鲤鱼灯以镇之。所以中秋夜孩子一般是提鲤鱼灯出游玩耍, 到了今天,鲤鱼灯还被赋予了长大“跳龙门”的意思! 但是越南许多文化别具一格。虽然经常可见中国的影子,但无法找到和中国 模一样的东西。例如,其宗教综合了儒、释(以大乘佛教为主)、道等多种信 仰,越南一些居民也有泛灵信仰;其文字「喃字/字喃」脱胎於汉字但有所不同: 其《金云翘传》(又名“断肠新声”)有“越南最伟大的古典文学名著”之称(从 中可见到部分的民族性)。 近代以来,越南是东南亚地区文化转变最大的国家。越南于19世纪沦为法 国的殖民地,法国从文字下手,在越南推行罗马拼音文字。这连带改变了越南两 千年来以方块字为主的文化,也使越南的传统文化、近代文化之间出现很大裂缝。 其次,天主教在法国的保护下日渐兴盛。目前,教徒的人数在东南亚居第二位。 次大战后,越南又成为美苏两大超级国家的角力之所,南北两端都承载着极大 的压力。越南战争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伤害,同时也传入美、苏的文化。整体看
5 要的习俗也是送灶王、备年货、祭祖先、放烟花、贴春联、守岁……从除夕到初 三,放假四天。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围炉吃年夜饭,长辈发红 包给晚辈,彼此道贺,祝福新年吉祥如意。这几天会吃粽子,而且会有舞狮等传 统庆祝活动。中国游客如果在越南过春节,一定会有在故乡过年的错觉。过节期 间,还有许多的风俗讲究和传统民间活动,都能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 (2)清明节。清明,越南语为“ThanhMinh”明显是一个来源于汉语的词汇(其 发音很接近汉语的“清明”)。过节的时间和主要内容同中国一样,主要是祭祖、 扫墓。 (3)端午节。越南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最早也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爱 国诗人屈原的缅怀。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 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线编织的吉祥符,大人们会饮雄黄酒,并在小孩身上涂雄黄 酒驱虫。越南人认为,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中秋节。中秋节也是越南人较为重视的传统节日。节日的晚上,越南人除 了吃月饼、赏月、观花灯、舞狮等外,在农村,青年男女还举行对歌,即“唱军鼓调”. 中秋之夜的越南,孩子们都会拿着各种形状的灯笼,在月光下玩耍。而彩灯齐放在 越南也是有传说的,这个传说还和我国的包公有关。传说中有条鲤鱼成精后害人, 是包公为救民用纸扎了鲤鱼灯以镇之。所以中秋夜孩子一般是提鲤鱼灯出游玩耍, 到了今天,鲤鱼灯还被赋予了长大“跳龙门”的意思! 但是越南许多文化别具一格。虽然经常可见中国的影子,但无法找到和中国 一模一样的东西。例如,其宗教综合了儒、释(以大乘佛教为主)、道等多种信 仰,越南一些居民也有泛灵信仰;其文字「喃字/字喃」脱胎於汉字但有所不同; 其《金云翘传》(又名“断肠新声”)有“越南最伟大的古典文学名著”之称(从 中可见到部分的民族性)。 近代以来,越南是东南亚地区文化转变最大的国家。越南于 19 世纪沦为法 国的殖民地,法国从文字下手,在越南推行罗马拼音文字。这连带改变了越南两 千年来以方块字为主的文化,也使越南的传统文化、近代文化之间出现很大裂缝。 其次,天主教在法国的保护下日渐兴盛。目前,教徒的人数在东南亚居第二位。 二次大战后,越南又成为美苏两大超级国家的角力之所,南北两端都承载着极大 的压力。越南战争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伤害,同时也传入美、苏的文化。整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