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00680123殷凯雯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社会发展与健康课程代码:PHPM19003.01 开课院系 公共卫生学院 考试形式: 课程论文 姓名:殷凯雯 学号:14300680123专业:财政学 声明:我已知悉学校对于考试纪律的严肃规定,将秉持诚实守信宗旨,严守 考试纪律,不作弊,不剽窃;若有违反学校考试纪律的行为,自愿接受学校严肃 处理。 学生(签名):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2 3 总分 得分 、下列题目任选一题撰写一篇论文(或明确论文写作范围) 健康不公平性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2.老龄化趋势及其带来的健康挑战 3.环境问题对健康的影响 4.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5.慢性病防治策略 6.自选关于中国与全球范围内的某一健康问题与挑战 二、论文写作要求(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 明确提出观点、理由和支持你的观点的证据 论证过程严密,逻辑严谨,能把自己的想法阐释清楚,并且资料详实,文字流畅, 学术引用规范。 1.正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2.论文统一按word格式A4纸(“页面设置”按word默认值)编排、打印。装
14300680123 殷凯雯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社会发展与健康 课程代码: PHPM119003.01 开课院系:__ _公共卫生学院 考试形式: 课程论文 姓 名: 殷凯雯 学 号: 14300680123 专 业:财政学 声明:我已知悉学校对于考试纪律的严肃规定,将秉持诚实守信宗旨,严守 考试纪律,不作弊,不剽窃;若有违反学校考试纪律的行为,自愿接受学校严肃 处理。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一、下列题目任选一题撰写一篇论文(或明确论文写作范围) 1. 健康不公平性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2. 老龄化趋势及其带来的健康挑战 3. 环境问题对健康的影响 4.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5. 慢性病防治策略 6. 自选关于中国与全球范围内的某一健康问题与挑战 二、论文写作要求(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 明确提出观点、理由和支持你的观点的证据。 论证过程严密,逻辑严谨,能把自己的想法阐释清楚,并且资料详实,文字流畅, 学术引用规范。 1.正文字数: 不少于 3000 字 2.论文统一按 word 格式 A4 纸(“页面设置”按 word 默认值)编排、打印。装 题 号 1 2 3 4 5 总 分 得 分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14300680123殷凯雯 订时,以此试卷作为论文封面 3.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号、字符间距:标准、行距:20磅。 4.论文应包括论文题目、正文、参考文献等。应严格遵循论文写作规范,引文 必须注明出处。可采用脚注或尾注,格式可参见《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5.如果所提交论文不合规范者,必须改写。如果两次改写后,仍不合规范者不 予以评分。 6.2018年_1月_5日晚18:00-19:00将作业打印稿交至三教H3405教室邓青龙 老师。并将作业电子版提交至 E-learning。封面须签名。个别需改写的可顺延三 天,最迟于1月_8日之前全部交毕。逾期按零分处理
14300680123 殷凯雯 订时,以此试卷作为论文封面。 3.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号、字符间距:标准、行距:20 磅。 4.论文应包括论文题目、正文、参考文献等。应严格遵循论文写作规范,引文 必须注明出处。可采用脚注或尾注,格式可参见《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5.如果所提交论文不合规范者,必须改写。如果两次改写后,仍不合规范者不 予以评分。 6.2018 年 1 月 5 日晚 18:00-19:00 将作业打印稿交至三教 H3405 教室邓青龙 老师。并将作业电子版提交至 E-learning。封面须签名。个别需改写的可顺延三 天,最迟于 1 月 8 日之前全部交毕。逾期按零分处理
14300680123殷凯雯 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究 [摘要]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老龄人口占比逐年增长。老年群体的健康养老问题成为了 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的社会健康问题。本文旨在讨论采用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解决此 健康问题的必要性、需要考虑的问题,并提出了此模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对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按照按照世界统一标准,如果一个国 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该国家总人口数量的比重达到百分之十,或者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所占比重达到百分之七,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被认定成为人口 老龄化国家。我国早于1999年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2000年,60岁以 上人口占比10.3%,65岁以上人口占比71%。至2016年末,60岁以上人口占比 167%,65岁以上人口占比10.8%。从下表可以看到,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老 龄人口占比逐年增长。 年份6以上6以上 10.3 2005 10.6 010 3.38.9 13.89.1 201214.39.4 忆642 2013 14.99.7 0年如01年20112012年201如01421年231年 2014 15.5 0.1 2015 16.1 10.5 口的上人十的及以人 2016 数据来源:2000~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老龄化趋势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健康挑战。老年人群体的身体健康状况普遍不 佳,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处于生活不能自理或者失能状态。同时,老年人群体 的精神健康也值得关注。在目前家庭结构核心化的趋势下,独居老人的比例逐年 增长,如何关怀老年群体的精神世界也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我认为医养结合 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能够更好地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挑战。 推行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必要性分析 (一)推行社区居家养老的必要性 1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我国的传统观念是“养儿防老”,老人主要以家庭为基础,依赖子女的日常 照顾。然而,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第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大量迁徙和家庭结构核心化使得代际分离 的居住模式越来越普遍。空巢老人,无人照料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问题
14300680123 殷凯雯 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究 [摘要] 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老龄人口占比逐年增长。老年群体的健康养老问题成为了 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的社会健康问题。本文旨在讨论采用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解决此 健康问题的必要性、需要考虑的问题,并提出了此模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对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按照按照世界统一标准,如果一个国 家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该国家总人口数量的比重达到百分之十,或者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所占比重达到百分之七,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被认定成为人口 老龄化国家。我国早于 1999 年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2000 年,60 岁以 上人口占比 10.3%,65 岁以上人口占比 7.1%。至 2016 年末,60 岁以上人口占比 16.7%,65 岁以上人口占比 10.8%。从下表可以看到,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老 龄人口占比逐年增长。 数据来源:2000~2016 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老龄化趋势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健康挑战。老年人群体的身体健康状况普遍不 佳,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处于生活不能自理或者失能状态。同时,老年人群体 的精神健康也值得关注。在目前家庭结构核心化的趋势下,独居老人的比例逐年 增长,如何关怀老年群体的精神世界也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我认为医养结合 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能够更好地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挑战。 一.推行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必要性分析 (一)推行社区居家养老的必要性 1.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我国的传统观念是“养儿防老”,老人主要以家庭为基础,依赖子女的日常 照顾。然而,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第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大量迁徙和家庭结构核心化使得代际分离 的居住模式越来越普遍。空巢老人,无人照料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问题。 年份 60岁以上 人口占比 65岁以上 人口占比 2000 10.3 7.1 2005 10.6 7.7 2010 13.3 8.9 2011 13.8 9.1 2012 14.3 9.4 2013 14.9 9.7 2014 15.5 10.1 2015 16.1 10.5 2016 16.7 10.8
14300680123殷凯雯 第二,子女的照顾弱化。计划生育国策的施行使得中国人口结构、家庭结构 发生变化。4-2-1家庭模式下,一对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后,两个年轻人要担负起4 个老人的养老重任和至少一个孩子的养育。在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者身有疾病的 时候,子女的照顾相较于从前会一定程度地弱化。 第三,精神慰藉匮乏。随着代际分离的居住模式愈加普遍,加上市场经济下, 子女的职业流动性加强,老人缺乏陪伴,特别是独居老人,更容易陷入精神的困 第四,专业的医疗护理缺失。人进入老年阶段以后健康状况下降需要更专业、 更长期的医疗护理。而我国的医疗资源紧缺,子女又无法提供专业长期的护理。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疾病护理需求。 2机构养老难以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 机构养老,是采用公益化或市场化的运营机制,通过兴建养老院、福利院等 将老人集中供养并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养老模式。机构养老的优势是能为生活不能 自理且子女无力照顾的老人提供照料,为入住的老年人搭建互相交流的平台,缓 解老年人的孤独。但机构养老仍有非常多的弊端。 其一,机构养老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庞大的老年群体的需求。截止2016年 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40万个。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30,2万张,每 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6张。1而这与国际标准“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 床位50张”2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其二,由于生活习惯或者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年人更愿意住在自己熟悉的家 庭和社区中,对养老机构的认同感不高。 其三,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多为临时服务人员,缺少专业的服务培训。他们 无法再日常生活照料之外,提供进一步的疾病照料和康复照看。 (二)推行医养结合的必要性 医养结合是养老方式的一种功能创新,将养老服务中的日常生活照料与医疗 照护相结合,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统一。医养结合是将生活照料、文化娱 乐、精神慰藉等日常服务,与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卫生护理、临终关怀等医疗 卫生服务相结合,实现“医”和“养”资源的整合,最大化利用养老资源 我国亟待大规模推行医养结合模式,原因如下 其一,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医疗和养老资源的需求巨大。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 较大,全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 其二,我国老年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匮乏,两者的割裂又使其资源利用效率 1数据来源: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2王章安机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0)2864-2867
14300680123 殷凯雯 第二,子女的照顾弱化。计划生育国策的施行使得中国人口结构、家庭结构 发生变化。4-2-1 家庭模式下,一对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后,两个年轻人要担负起 4 个老人的养老重任和至少一个孩子的养育。在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者身有疾病的 时候,子女的照顾相较于从前会一定程度地弱化。 第三,精神慰藉匮乏。随着代际分离的居住模式愈加普遍,加上市场经济下, 子女的职业流动性加强,老人缺乏陪伴,特别是独居老人,更容易陷入精神的困 境。 第四,专业的医疗护理缺失。人进入老年阶段以后健康状况下降需要更专业、 更长期的医疗护理。而我国的医疗资源紧缺,子女又无法提供专业长期的护理。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疾病护理需求。 2.机构养老难以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 机构养老,是采用公益化或市场化的运营机制,通过兴建养老院、福利院等 将老人集中供养并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养老模式。机构养老的优势是能为生活不能 自理且子女无力照顾的老人提供照料,为入住的老年人搭建互相交流的平台,缓 解老年人的孤独。但机构养老仍有非常多的弊端。 其一,机构养老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庞大的老年群体的需求。截止 2016 年 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 14.0 万个。各类养老床位合计 730.2 万张,每 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 31.6 张。1而这与国际标准“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 床位 50 张”2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其二,由于生活习惯或者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年人更愿意住在自己熟悉的家 庭和社区中,对养老机构的认同感不高。 其三,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多为临时服务人员,缺少专业的服务培训。他们 无法再日常生活照料之外,提供进一步的疾病照料和康复照看。 (二)推行医养结合的必要性 医养结合是养老方式的一种功能创新,将养老服务中的日常生活照料与医疗 照护相结合,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统一。医养结合是将生活照料、文化娱 乐、精神慰藉等日常服务,与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卫生护理、临终关怀等医疗 卫生服务相结合,实现“医”和“养”资源的整合,最大化利用养老资源。 我国亟待大规模推行医养结合模式,原因如下: 其一,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医疗和养老资源的需求巨大。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 较大,全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 4063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18.3%。 其二,我国老年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匮乏,两者的割裂又使其资源利用效率 1数据来源:2016 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2王章安.机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0):2864-2867
14300680123殷凯雯 降低,推行医养结合可以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大多数只能 为老年人提供一般的日常生活照料。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专科医院和专 科门诊规模小,数量少。一般的综合性医院仅能为老年人提供短期门诊服务和病 重时的短期住院服务。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往返医院养老机构家庭非常麻 烦。医院与养老机构社区的分离使得很多老年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长期住在医 院当中。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医疗资源的负担,这也使得许多有住院需求的 病人无法入住。 因此,我国有必要大规模推行医养结合,医养结合模式有利于实现健康老龄 (三)社区居家养老必须走医养结合的道路 1无医养功能社区居家养老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一如之前分析的,我国目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堪忧,失能、无自理能力老人 人数连年上升。只有日常生活照顾如洗衣做饭等的居家养老服务难以满足未来患 病老人的需求。 2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有利于整合多种服务资源 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通过整合各种服务资源,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 人的生活质量主要涉及日常生活、健康、情感等,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很大程度上 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可以将养老机构、社区、医疗机构 多方资源结合起来,进行优势互补,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化的护理。社区居家养 老特有的体系又能给老年人一定的归属感,给老年人在提供专业的疾病预防治疗 的同时,提供精神的慰藉 3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有利于降低老年人医疗和养老的成本 养老院无法就医,医院无法养老是老年群体普遍面临的问题。社区居家养老 的医养结合模式以就近医疗为原则,节省了老年人的就医成本。另一方面,该模 式可以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费用较低, 推行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如何完善医养政策的顶层设计,保证医养政策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我国的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推动尚未形成完善的、全国统一的顶层 老龄制度设计和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规划,制度实施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 实际可操作的政策指导。 导致政策碎片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我国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的多 头管理现象。从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这一概念就可以看到至少有养老和医 疗两个部门介入其中。就现实情况来看,2010年参与印发《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
14300680123 殷凯雯 降低,推行医养结合可以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大多数只能 为老年人提供一般的日常生活照料。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专科医院和专 科门诊规模小,数量少。一般的综合性医院仅能为老年人提供短期门诊服务和病 重时的短期住院服务。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往返医院养老机构家庭非常麻 烦。医院与养老机构社区的分离使得很多老年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长期住在医 院当中。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医疗资源的负担,这也使得许多有住院需求的 病人无法入住。 因此,我国有必要大规模推行医养结合,医养结合模式有利于实现健康老龄 化。 (三)社区居家养老必须走医养结合的道路 1.无医养功能社区居家养老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一如之前分析的,我国目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堪忧,失能、无自理能力老人 人数连年上升。只有日常生活照顾如洗衣做饭等的居家养老服务难以满足未来患 病老人的需求。 2.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有利于整合多种服务资源 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通过整合各种服务资源,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 人的生活质量主要涉及日常生活、健康、情感等,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很大程度上 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可以将养老机构、社区、医疗机构 多方资源结合起来,进行优势互补,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化的护理。社区居家养 老特有的体系又能给老年人一定的归属感,给老年人在提供专业的疾病预防治疗 的同时,提供精神的慰藉。 3.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有利于降低老年人医疗和养老的成本 养老院无法就医,医院无法养老是老年群体普遍面临的问题。社区居家养老 的医养结合模式以就近医疗为原则,节省了老年人的就医成本。另一方面,该模 式可以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费用较低。 二.推行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如何完善医养政策的顶层设计,保证医养政策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我国的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推动尚未形成完善的、全国统一的顶层 老龄制度设计和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规划,制度实施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 实际可操作的政策指导。 导致政策碎片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我国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的多 头管理现象。从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这一概念就可以看到至少有养老和医 疗两个部门介入其中。就现实情况来看,2010 年参与印发《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