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社会发展与健康 课程代码:PHPM1900301 开课院系 公共卫生学院 考试形式:课程论文 姓名:陈田源学号:15307080022专业:历史 声明:我已知悉学校对于考试纪律的严肃规定,将秉持诚实守信宗旨,严守 考试纪律,不作弊,不剽窃;若有违反学校考试纪律的行为,自愿接受学校严肃 处理。 学生(签名): 年月日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总分 得分 下列题目任选一题撰写一篇论文(或明确论文写作范围 1.健康不公平性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2.老龄化趋势及其带来的健康挑战 3.环境问题对健康的影响 4.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5.慢性病防治策略 6.自选关于中国与全球范围内的某一健康问题与挑战 论文写作要求(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 明确提出观点、理由和支持你的观点的证据。 论证过程严密,逻辑严谨,能把自己的想法阐释清楚,并且资料详实,文字流畅 学术引用规范。 1.正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2.论文统一按word格式A4纸("页面设置”按word默认值)编排、打印。装 订时,以此试卷作为论文封面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社会发展与健康 课程代码: PHPM119003.01 开课院系:__ _公共卫生学院 考试形式: 课程论文 姓 名: 陈田源 学 号: 15307080022 专 业: 历史 声明:我已知悉学校对于考试纪律的严肃规定,将秉持诚实守信宗旨,严守 考试纪律,不作弊,不剽窃;若有违反学校考试纪律的行为,自愿接受学校严肃 处理。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一、下列题目任选一题撰写一篇论文(或明确论文写作范围) 1. 健康不公平性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2. 老龄化趋势及其带来的健康挑战 3. 环境问题对健康的影响 4.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5. 慢性病防治策略 6. 自选关于中国与全球范围内的某一健康问题与挑战 二、论文写作要求(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 明确提出观点、理由和支持你的观点的证据。 论证过程严密,逻辑严谨,能把自己的想法阐释清楚,并且资料详实,文字流畅, 学术引用规范。 1.正文字数: 不少于 3000 字 2.论文统一按 word 格式 A4 纸(“页面设置”按 word 默认值)编排、打印。装 订时,以此试卷作为论文封面。 题 号 1 总 分 得 分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陈田源 15历史系15307080022 摘要: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增强、社会对老年人群体关注度的提升,老年人心理健 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以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为关注点,分为以下三个部 分展开:第一部分对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予以分析,试图展示问题之 严重性与其所受关注度的不匹配,并对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类;第 二部分围绕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展开,通过个人、家庭与社会这三个 层面予以分析;第三部分试图从政治、经济与社会风气这三个角度为中国老年人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问题的解决出谋划策。 关键词:老年心理健康心理问题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应对这一银发浪潮,实现健康的老龄化是全社 会共同关心的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46年章程中关于健康的经典定义:“健 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除了生理健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 同样需要关注。然而,无论是老年人自身还是其他社会成员,由于心理问题本身 的特性以及社会普及的缺乏,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仍不够全面,虽然已有 定意识,但未能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 除了这一大背景,笔者在写作此文时也有一些私心:我与身边的同龄人,已 到了逐渐承担起照顾父母之责任的阶段。在此过程中,生理上的健康较为明显、 物质上的关心较为直接,而心理上的健康与关心是最易缺乏的。因此通过这篇课 程论文,了解有关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成因与解决措 施,对我来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现状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极易被忽视的。就老年人自身来说,年龄越大往往越关 注身体健康,容易忽视自身心理健康。就老年人的子女来说,忙碌的工作、较大 的生活压力等使得子女对父母的关心普遍不够。并且,在子女关心父母时,关心 身体健康这一方面的渠道相对来说较为直接与易获得,可用资源也较充足。此外, 子女容易默认父母因有较多阅历而能较好处理自身心态而忽视父母的心理健康。 就社会来说,心理健康所获得的关注度一直是不够的。例如,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陈田源 15 历史系 15307080022 摘要: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增强、社会对老年人群体关注度的提升,老年人心理健 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以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为关注点,分为以下三个部 分展开:第一部分对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予以分析,试图展示问题之 严重性与其所受关注度的不匹配,并对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类;第 二部分围绕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展开,通过个人、家庭与社会这三个 层面予以分析;第三部分试图从政治、经济与社会风气这三个角度为中国老年人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问题的解决出谋划策。 关键词:老年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应对这一银发浪潮,实现健康的老龄化是全社 会共同关心的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1946 年章程中关于健康的经典定义:“健 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除了生理健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 同样需要关注。然而,无论是老年人自身还是其他社会成员,由于心理问题本身 的特性以及社会普及的缺乏,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仍不够全面,虽然已有一 定意识,但未能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 除了这一大背景,笔者在写作此文时也有一些私心:我与身边的同龄人,已 到了逐渐承担起照顾父母之责任的阶段。在此过程中,生理上的健康较为明显、 物质上的关心较为直接,而心理上的健康与关心是最易缺乏的。因此通过这篇课 程论文,了解有关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成因与解决措 施,对我来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一、 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现状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极易被忽视的。就老年人自身来说,年龄越大往往越关 注身体健康,容易忽视自身心理健康。就老年人的子女来说,忙碌的工作、较大 的生活压力等使得子女对父母的关心普遍不够。并且,在子女关心父母时,关心 身体健康这一方面的渠道相对来说较为直接与易获得,可用资源也较充足。此外, 子女容易默认父母因有较多阅历而能较好处理自身心态而忽视父母的心理健康。 就社会来说,心理健康所获得的关注度一直是不够的。例如,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的危害、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在近年才开始真正在大众内有所普及。在此情况下,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在社会上缺少足够的关注度了。 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重视并不是危言耸听。“由于大脑功能的 退化和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85%的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 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34%的人则有一定的精神 分裂症状存在,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就最为极端的自杀问题来说,老 年人口是人口群体中自杀率最高的群体。“并且,受心理问题困扰的老年人数量 是在不断上升的。仅拿前几年的数据来说,我国常常感到孤独的老年人比例从 2000年的18.0%上升到2006年的30.9%,有自杀念头的老年人比例从2.6% 上升至了4.9%。 如果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加以细分,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寂 寞空虚,失落孤独。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老年人因孤独闭塞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中占所有老年人心理问题的67%;(2)老年抑郁,包括重性抑郁、神经症性抑 郁、反应抑郁等。有资料表明,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在3%~5%之间;(3)离退休 综合征。据统计,有25%的离退休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离退休综合征,其退休 前后的言行举止判若两人,不仅性情和行为表现出巨大的改变,甚至会因此引发 些疾病或是加重之前的慢性病;(4)空巢家庭综合征。据2010年的资料显示, 我国当时“空巢家庭老年人”有2340万之多,约占老年人家庭的25%。而这 趋势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在不断增加。甚至有研究预计:2030年空巢 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老年人在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时,极易产生影响身心 健康的空巢家庭综合征。 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如同所有心理健康问题一样,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老年人 自身、其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因素都是分析这一问题时不可缺少的维度。本文所 选用的这三个维度虽不是唯一的,但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这样一种递 进式的层次对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 1.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在查阅了一定 研究资料后,笔者认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工作状况与文化程度是老年人个人因 素中较为典型的对其心理健康有所影响的因素 (1)身体状况
的危害、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在近年才开始真正在大众内有所普及。在此情况下,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在社会上缺少足够的关注度了。 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重视并不是危言耸听。“由于大脑功能的 退化和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85%的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 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34%的人则有一定的精神 分裂症状存在,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i就最为极端的自杀问题来说,老 年人口是人口群体中自杀率最高的群体。ii并且,受心理问题困扰的老年人数量 是在不断上升的。仅拿前几年的数据来说,我国常常感到孤独的老年人比例从 2000 年的 18.0%上升到 2006 年的 30.9%,有自杀念头的老年人比例从 2.6% 上升至了 4.9%。iii 如果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加以细分,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寂 寞空虚,失落孤独。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老年人因孤独闭塞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中占所有老年人心理问题的 67%;(2)老年抑郁,包括重性抑郁、神经症性抑 郁、反应抑郁等。有资料表明,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在 3%~5%之间;(3)离退休 综合征。据统计,有 25%的离退休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离退休综合征,其退休 前后的言行举止判若两人,不仅性情和行为表现出巨大的改变,甚至会因此引发 一些疾病或是加重之前的慢性病;(4)空巢家庭综合征。据 2010 年的资料显示, 我国当时“空巢家庭老年人”有 2340 万之多,约占老年人家庭的 25%。而这一 趋势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在不断增加。甚至有研究预计:2030 年空巢 家庭的比例将达到 90%。老年人在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时,极易产生影响身心 健康的空巢家庭综合征。iv 二、 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如同所有心理健康问题一样,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老年人 自身、其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因素都是分析这一问题时不可缺少的维度。本文所 选用的这三个维度虽不是唯一的,但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这样一种递 进式的层次对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 1.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在查阅了一定 研究资料后,笔者认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工作状况与文化程度是老年人个人因 素中较为典型的对其心理健康有所影响的因素。 (1) 身体状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老年的过程中不免要面对衰老和疾病。身体器官出现 的生理性衰老,如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运动能力下降等,都容易让老年人产 生消极低沉、抑郁恐惧等心理健康问题。就拿随着年龄増长而降低的睡眠质量来 说,关于睡眠质量与老年人心理健康之关系的硏究结果显示,老年人抱怨睡眠质 量越多,其潜在的心理健康危机就越大。 除了衰老,疾病也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例如慢性病,老年慢 性病患者由于较长的病程,持续的药物治疗,多容易产生抑郁情绪,而他们对于 抑郁情绪认识的缺乏更加重了心理健康的负担。有研究显示,老年抑郁与糖尿病 高血压、冠心病的疾病进展及预后有相关性。在一个针对北京某两个社区卫生站 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所展开的研究中,257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 为24.51%(63/257),患有“失眠”这一抑郁症状的比例更是高达50.5% (130/257)。ˇ病症不同的复杂程度所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以糖尿病为例, 有研究指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病症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2)工作状况 退休是老年人在生活中面临的重大转折,意味着自身社会角色的变化。如果 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则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离退 休后约有1/3老年人不适应,面临“离退休综合征”,一般表现为出现孤独、寂 寞、失落、焦虑、抑郁和烦躁等负性情绪。有的伴有血压波动、食欲不佳、睡眠 不宁和容易疲劳等不适 (3)文化程度 在针对高学历老年人心理状况的研究中,有学者发现虽然空巢现象在高学历 老年人群中十分普遍,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研究中的各分项因子分和总分上 都显著高于常模分。此外,髙学历老年人群的内部差异性较小,表明教育因素可 有效降低由年龄、性别和家庭结构等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有研究发现,阅读写 作能力越高的老年人倾向于拥有更好的健康状态,反之亦然。 以上研究虽然表现出文化程度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但也反映出一个 研究倾向上的缺陷:相较于文化程度较髙的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受到 的关注不多,相关研究也较少。但可以推断出的是,他们更可能受到心理健康问 题的困扰,因此是应该予以足够重视的。 2.家庭因素 人自出生起就几乎一直处于家庭纽带中。而在步入老年,社会角色发生转变 社会联系的范围有所缩小后,家庭在老年人的社会联系中所占的比重就更为明显 了。家庭因素可细分为代际关系与婚姻状况。因为老年人特殊的年龄阶段,其代
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老年的过程中不免要面对衰老和疾病。身体器官出现 的生理性衰老,如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运动能力下降等,都容易让老年人产 生消极低沉、抑郁恐惧等心理健康问题。就拿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的睡眠质量来 说,关于睡眠质量与老年人心理健康之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抱怨睡眠质 量越多,其潜在的心理健康危机就越大。v 除了衰老,疾病也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例如慢性病,老年慢 性病患者由于较长的病程,持续的药物治疗,多容易产生抑郁情绪,而他们对于 抑郁情绪认识的缺乏更加重了心理健康的负担。有研究显示,老年抑郁与糖尿病、 高血压、冠心病的疾病进展及预后有相关性。在一个针对北京某两个社区卫生站 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所展开的研究中,257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 为 24.51%(63/257),患有“失眠”这一抑郁症状的比例更是高达 50.5% (130/257)。vi病症不同的复杂程度所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以糖尿病为例, 有研究指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病症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vii (2) 工作状况 退休是老年人在生活中面临的重大转折,意味着自身社会角色的变化。如果 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则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离退 休后约有 1 /3 老年人不适应,面临“离退休综合征”,一般表现为出现孤独、寂 寞、失落、焦虑、抑郁和烦躁等负性情绪。有的伴有血压波动、食欲不佳、睡眠 不宁和容易疲劳等不适viii。 (3) 文化程度 在针对高学历老年人心理状况的研究中,有学者发现虽然空巢现象在高学历 老年人群中十分普遍,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研究中的各分项因子分和总分上 都显著高于常模分。此外,高学历老年人群的内部差异性较小,表明教育因素可 有效降低由年龄、性别和家庭结构等带来的负面影响。ix还有研究发现,阅读写 作能力越高的老年人倾向于拥有更好的健康状态x,反之亦然。 以上研究虽然表现出文化程度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但也反映出一个 研究倾向上的缺陷:相较于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受到 的关注不多,相关研究也较少。但可以推断出的是,他们更可能受到心理健康问 题的困扰,因此是应该予以足够重视的。 2. 家庭因素 人自出生起就几乎一直处于家庭纽带中。而在步入老年,社会角色发生转变、 社会联系的范围有所缩小后,家庭在老年人的社会联系中所占的比重就更为明显 了。家庭因素可细分为代际关系与婚姻状况。因为老年人特殊的年龄阶段,其代
际关系主要集中在与后辈的关系上,其婚姻状况主要可分为是否独身、是否丧偶、 是否再婚三个方面。 (1)代际关系 人的一生几乎无时无刻不处在代际关系中,其对人的影响之深不言而喻。对 老年人来说,在难以维持社会联系与社会交往丰富性之时,亲情对他们生活的影 响显得更为重要。当代际关系的变动与冲突处在消极状态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 的伤害是巨大的。 在一篇关于湖北京山农村老人自杀的调研报告中,研究者将其研究的共206 起自杀案例归纳为了四类,并痛心地指出自杀类型的变化正是代际关系变迁的写 照:甘愿型自杀中,老年人为了子女活得更好而自杀;激愤型自杀中,老年人因 对子女对待自己的方式强烈不满而自杀;绝望型自杀的老人满怀对子女不孝,即 既定代际关系的绝望的绝望;在孤独型自杀中,老年人因代际关系中弥漫的疏离 感而倍感孤独,最终不堪重负而选择自我了断 虽然自杀是较为极端的例子,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代际关系的变动危害老 年人心理健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如空巢老人所体会到的孤独抑郁等 (2)婚姻状况 丧偶与再婚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例子屡见不鲜。无论在何年龄段,失去互 相关照扶持的伴侣都是痛苦的。再加上应激适应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衰退, 一些老年人长时间不能摆脱丧偶的痛苦,变得抑郁、懒散、不愿与人交往,因生 活单调而缺少欢乐,或是慢慢变得脾气古怪与固执。 面临再婚这种情况时,有些老年人因得不到子女及亲属的理解和支持而产生 精神上的困惑;有些老年人在重组家庭后,因多年养成的性格与生活习惯难以改 变,难以适应彼此的生活而产生不适;还有些老年人则因再婚后对双方子女的适 应及财产问题等而困扰不已。 3.社会因素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不断 地互动与相互影响。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上,社会经济特征等因素不可避免 地参与了对其的形塑。此外,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情况也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健 康。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4年《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 年)》出台后,我国老龄事业开始进入较快地发展。但是,我国老龄事业总体上 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1)社会经济特征 社会经济特征在城乡户籍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面尤为明显,但不同
际关系主要集中在与后辈的关系上,其婚姻状况主要可分为是否独身、是否丧偶、 是否再婚三个方面。 (1)代际关系 人的一生几乎无时无刻不处在代际关系中,其对人的影响之深不言而喻。对 老年人来说,在难以维持社会联系与社会交往丰富性之时,亲情对他们生活的影 响显得更为重要。当代际关系的变动与冲突处在消极状态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 的伤害是巨大的。 在一篇关于湖北京山农村老人自杀的调研报告中,研究者将其研究的共 206 起自杀案例归纳为了四类,并痛心地指出自杀类型的变化正是代际关系变迁的写 照:甘愿型自杀中,老年人为了子女活得更好而自杀;激愤型自杀中,老年人因 对子女对待自己的方式强烈不满而自杀;绝望型自杀的老人满怀对子女不孝,即 既定代际关系的绝望的绝望;在孤独型自杀中,老年人因代际关系中弥漫的疏离 感而倍感孤独,最终不堪重负而选择自我了断。xi 虽然自杀是较为极端的例子,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代际关系的变动危害老 年人心理健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如空巢老人所体会到的孤独抑郁等。 (2)婚姻状况 丧偶与再婚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例子屡见不鲜。无论在何年龄段,失去互 相关照扶持的伴侣都是痛苦的。再加上应激适应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衰退, 一些老年人长时间不能摆脱丧偶的痛苦,变得抑郁、懒散、不愿与人交往,因生 活单调而缺少欢乐,或是慢慢变得脾气古怪与固执。 面临再婚这种情况时,有些老年人因得不到子女及亲属的理解和支持而产生 精神上的困惑;有些老年人在重组家庭后,因多年养成的性格与生活习惯难以改 变,难以适应彼此的生活而产生不适;还有些老年人则因再婚后对双方子女的适 应及财产问题等而困扰不已。 3. 社会因素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不断 地互动与相互影响。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上,社会经济特征等因素不可避免 地参与了对其的形塑。此外,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情况也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健 康。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 1994 年《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 年)》 出台后,我国老龄事业开始进入较快地发展。但是,我国老龄事业总体上 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1)社会经济特征 社会经济特征在城乡户籍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面尤为明显,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