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跨境人民币业务量增面扩。2014年,甘 增长133.7%;资本项目人民币结算342亿元, 肃省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突破500亿元,人民同比增长182%。全省共有11家金融机构的 币稳居甘肃第二大对外支付货币。全年共办理95个分支机构为境内204户企业办理了跨境 跨境人民币结算310.1亿元,同比增长111%。人民币业务,涉及境外43个国家和地区的261 其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2759亿元,同比个参加行,市场参与面进一步拓宽。 专栏1:甘肃省金融机构利率变化特征分析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推进,甘肃省存贷款市场呈现出利差收窄、业务结构趋于多 化、市场竞争差异化等特点,同时还存在金融机构定价管理、市场环境和监管机制等方面不适应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问题。 存贷款利率及金融机构业务变化特点 (一)存贷款利率总体走势基本平稳。2012年、2014年两次扩大人民币存款利率上浮区间后 全国性银行根据存款类型、客户、金額、期限和其总行鬥P价格等确定不同浮动比例;地方法人 金融机构各期限存欯利率均上浮到顶。全省金融机构利率下浮貸款比例从2013年的11.2%降至 2014年的7.3%,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从2013年的7.7256%上升至2014年的78349%。总体来看 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和贷款利率放开后,存贷款利率走势基本平稳,市场竞争秩序较为有序。 二)利润结构有所改善。调查数据显示,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差明显收窄,2014年 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下降1.9个百分点。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由 于经营管理自主性、灵活性较高,净利差变化不明显,加之全省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逐步 提高,使资产利润率仍平稳上升,2014年全省金融机构资产利润率1.4%,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三)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一是存款理财化趋势明显,结构性存款两年内增长了2倍 金融机构对大客户服务重点转变为债券承销、投资以及资产増值保值等綜合性金融服务,信贷資 源和传统业务开始向资金需求较为迫切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倾斜。三是金融机构同业存款、银 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债券交易量、票据转贴现等金融市场业务快速发展。四是金融机构中间业务由 传统的结算与一般性代理业务逐步向表外理财产品以及新型结算业务等转变,加快了投行、金融 市场业务的产品创新及电子银行、移动金融类产品的拓展 (四)市场差异化竞争格局初见端倪。相对于全国性银行在甘分支机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经营机制灵活,具有自主决策优势,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扩大后,推出了各种不收费服务和一些高 收益的理财产品,市场份额明显扩大。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甘肃省部分金融机构对利率定价管理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准备不充分,应对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迫切性、主动性有待提高。 二)部分金融机构尚未建立有效的利率定价管理机制,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 中处于垄断地位,市场竞争不充分,并且相关定价制度和业务系统由省联社统一制定和开发,各 法人机构研究市场化定价的主动性不强 (三)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定价技术相对落后,缺乏量化定价模型和相应系统支持,贷款定价 技术手段运用不足。 (四)一些利率政策规定滞后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实际,对规范相关创新业务缺 乏必要的政策依据和手段。利率检查权和处罚权分离,政策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6 8.跨境人民币业务量增面扩。2014 年,甘 肃省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突破 500 亿元,人民 币稳居甘肃第二大对外支付货币。全年共办理 跨境人民币结算 310.1 亿元,同比增长 111%。 其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275.9 亿元,同比 增长 133.7%;资本项目人民币结算 34.2 亿元, 同比增长 18.2%。全省共有 11 家金融机构的 95 个分支机构为境内 204 户企业办理了跨境 人民币业务,涉及境外 43 个国家和地区的 261 个参加行,市场参与面进一步拓宽。 专栏 1:甘肃省金融机构利率变化特征分析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推进,甘肃省存贷款市场呈现出利差收窄、业务结构趋于多元 化、市场竞争差异化等特点,同时还存在金融机构定价管理、市场环境和监管机制等方面不适应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问题。 一、存贷款利率及金融机构业务变化特点 (一)存贷款利率总体走势基本平稳。2012 年、2014 年两次扩大人民币存款利率上浮区间后, 全国性银行根据存款类型、客户、金额、期限和其总行 FTP 价格等确定不同浮动比例;地方法人 金融机构各期限存款利率均上浮到顶。全省金融机构利率下浮贷款比例从 2013 年的 11.2%降至 2014 年的 7.3%,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从 2013 年的 7.7256%上升至 2014 年的 7.8349%。总体来看, 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和贷款利率放开后,存贷款利率走势基本平稳,市场竞争秩序较为有序。 (二)利润结构有所改善。调查数据显示,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差明显收窄,2014 年 下降 0.5 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下降 1.9 个百分点。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由 于经营管理自主性、灵活性较高,净利差变化不明显,加之全省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逐步 提高,使资产利润率仍平稳上升,2014 年全省金融机构资产利润率 1.4%,同比上升 0.1 个百分点。 (三)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一是存款理财化趋势明显,结构性存款两年内增长了 2 倍。二是 金融机构对大客户服务重点转变为债券承销、投资以及资产增值保值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信贷资 源和传统业务开始向资金需求较为迫切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倾斜。三是金融机构同业存款、银 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债券交易量、票据转贴现等金融市场业务快速发展。四是金融机构中间业务由 传统的结算与一般性代理业务逐步向表外理财产品以及新型结算业务等转变,加快了投行、金融 市场业务的产品创新及电子银行、移动金融类产品的拓展。 (四)市场差异化竞争格局初见端倪。相对于全国性银行在甘分支机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经营机制灵活,具有自主决策优势,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扩大后,推出了各种不收费服务和一些高 收益的理财产品,市场份额明显扩大。 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甘肃省部分金融机构对利率定价管理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准备不充分,应对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迫切性、主动性有待提高。 (二)部分金融机构尚未建立有效的利率定价管理机制,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 中处于垄断地位,市场竞争不充分,并且相关定价制度和业务系统由省联社统一制定和开发,各 法人机构研究市场化定价的主动性不强。 (三)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定价技术相对落后,缺乏量化定价模型和相应系统支持,贷款定价 技术手段运用不足。 (四)一些利率政策规定滞后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实际,对规范相关创新业务缺 乏必要的政策依据和手段。利率检查权和处罚权分离,政策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证券交易趋于活跃,市场融资 2.保险业务快速增长。2014年,全省保险 功能进一步增强 业机构原保险保费收入2084亿元,同比增长 1.证券业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末,甘肃 15.7%;赔付支出844亿元,同比增长25.7% 省有1家法人证券公司,8家证券分公司,67 产险市场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原保险保费收入 家证券营业部,1家法人期货公司,7家期货营854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排名全国第 业部,1家境外期货持证企业。全年证券交易9位。受益于资本市场回升及寿险产品费率市 额78666亿元,同比增长57.5%,其中,股票 场化的影响,寿险业务回升趋势明显,原保险 交易额61397亿元,同比增长65%:营业收保费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同 入124亿元,同比增长441%;净利润68亿比提高59个百分点。 3保险业民生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2014 元,同比增长683%。(见表3) 2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有效发挥。2014年末,年,全省保险业强化民生保障功能,不断推出 甘肃辖内共有26家上市公司,全年募集资金保险新产品和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庆 阳、定西、金昌三地试点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 41.8亿元。拟上市公司达到10家,其中6家已 上报申请材料,4家处于辅导期。 险,累计赔付36万人次,赔付金额1.5亿元。 3期货交易平稳增长。2014年末,全台期在定西市试点中药材产值保险,共承保中药材 货经营机构期货交易额86954亿元,同比增长 面积88万亩,总保额达2亿元。在陇西县开 20.1%;净利润9379万元,同比减少56% 展畜草产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参保人员 其中,法人期货公司华龙期货的期货交易金额 172名,累计发放贷款3099万元。在定西、甘 51125亿元,同比增长12.9%;净利润572万 南、武威等地推动农险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 助推全省农险快速发展 元,同比增长16.2% 表32014年甘肃省证券业基本情况 表42014年甘肃省保险业基本情况 数量 总部设在辖内的保险公司数(家) 总部设在辖内的证券公司数(家) 其中:财产险经营主体(家) 总部设在辖内的基金公司数(家) 人身险经营主体(家 总部设在辖内的期货公司数(家)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家) 年末国内上市公司数(家) 其中:财产险公司分支机构(家) 当年国内股票 资(亿元) 41.8 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家) 当年发行H股筹资(亿元) 保费收入(中外资,亿元)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中外资,亿元) 当年国内债券筹资(亿元) 人身险保费收入(中外资,亿元) 123.0 其中:短期融资券筹资额(亿元) 各类赔款给付(中外资,亿元) 44 中期票据筹资额(亿元) 保险密度(元/人) 注:当年国内股票(A股)筹资额指非金融企业境内 保险深度(%) 股票融资 数据来源:甘肃保监局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肃证监局。 (三)保险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服 (四)金融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融资 务保障领域不断拓宽 结构不断优化 1.保险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2014年末, 1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14年,全 省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总量达到3138.6 全省共有24家保险机构,较上年增加1家:保亿元,同比增加521.7亿元。从结构上看,企 险专业中介机构31家,较上年增加21家。保 险业总资产达5022亿元,同比增长106%(见 业债券融资快速增长,占比达到9.7%,比上年 提高1.1个百分点(见图5)。全省企业加强对 表4)
7 (二)证券交易趋于活跃,市场融资 功能进一步增强 1.证券业持续快速增长。2014 年末,甘肃 省有 1 家法人证券公司,8 家证券分公司,67 家证券营业部,1 家法人期货公司,7 家期货营 业部,1 家境外期货持证企业。全年证券交易 额 7866.6 亿元,同比增长 57.5%,其中,股票 交易额 6139.7 亿元,同比增长 66.5%;营业收 入 12.4 亿元,同比增长 44.1%;净利润 6.8 亿 元,同比增长 68.3%。(见表 3) 2.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有效发挥。2014 年末, 甘肃辖内共有 26 家上市公司,全年募集资金 41.8 亿元。拟上市公司达到 10 家,其中 6 家已 上报申请材料,4 家处于辅导期。 3.期货交易平稳增长。2014 年末,全省期 货经营机构期货交易额 8695.4 亿元,同比增长 20.1%;净利润 937.9 万元,同比减少 5.6%。 其中,法人期货公司华龙期货的期货交易金额 5112.5 亿元,同比增长 12.9%;净利润 572 万 元,同比增长 16.2%。 表 3 2014 年甘肃省证券业基本情况 项 目 数量 总部设在辖内的证券公司数(家) 1 总部设在辖内的基金公司数(家) 0 总部设在辖内的期货公司数(家) 1 年末国内上市公司数(家) 26 当年国内股票(A股)筹资(亿元) 41.8 当年发行H股筹资(亿元) 0 当年国内债券筹资(亿元) 555 其中:短期融资券筹资额(亿元) 175 中期票据筹资额(亿元) 68 注:当年国内股票(A 股)筹资额指非金融企业境内 股票融资。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肃证监局。 (三)保险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服 务保障领域不断拓宽 1.保险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 2014 年末, 全省共有 24 家保险机构,较上年增加 1 家;保 险专业中介机构 31 家,较上年增加 21 家。保 险业总资产达 502.2 亿元,同比增长 10.6%。(见 表 4) 2.保险业务快速增长。2014 年,全省保险 业机构原保险保费收入 208.4 亿元,同比增长 15.7%;赔付支出 84.4 亿元,同比增长 25.7%。 产险市场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原保险保费收入 85.4 亿元,同比增长 19.4%,增速排名全国第 9 位。受益于资本市场回升及寿险产品费率市 场化的影响,寿险业务回升趋势明显,原保险 保费收入 123 亿元,同比增长 13.3%,增速同 比提高 5.9 个百分点。 3.保险业民生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2014 年,全省保险业强化民生保障功能,不断推出 保险新产品和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庆 阳、定西、金昌三地试点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 险,累计赔付 3.6 万人次,赔付金额 1.5 亿元。 在定西市试点中药材产值保险,共承保中药材 面积 8.8 万亩,总保额达 2 亿元。在陇西县开 展畜草产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参保人员 172 名,累计发放贷款 3099 万元。在定西、甘 南、武威等地推动农险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 助推全省农险快速发展。 表 4 2014 年甘肃省保险业基本情况 项 目 数量 总部设在辖内的保险公司数(家) 0 其中:财产险经营主体(家) 0 人身险经营主体(家) 0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家) 24 其中:财产险公司分支机构(家) 12 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家) 12 保费收入(中外资,亿元) 208.4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中外资,亿元) 85.4 人身险保费收入(中外资,亿元) 123.0 各类赔款给付(中外资,亿元) 84.4 保险密度(元/人) 804.6 保险深度(%) 2.6 数据来源:甘肃保监局。 (四)金融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融资 结构不断优化 1.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14 年,全 省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总量达到 3138.6 亿元,同比增加 521.7 亿元。从结构上看,企 业债券融资快速增长,占比达到 9.7%,比上年 提高 1.1 个百分点(见图 5)。全省企业加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