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二实高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注意: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单纯 阐明 箪食壶浆 禅宗说法 B卑鄙 裨益 稗官野史 偏裨副将 C伶俜 聆听 高屋建瓴 身陷囹圄 D经典 茎叶 泾渭分明 不胫而走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这个人就是倔脾气,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寻根究底,倘若不问个水落石出, 是决不会善罢甘休的。 B.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 滞或晦 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C.我们班向来文学的氛围就很浓,最近,有几个喜欢舞文弄墨的同学还写起了武 侠小说,一时间,他们的大作贴满了黑板报。 D.一个厂家推出了一种畅销的产品,许多厂家就趋之若鹜,蜂拥而上,结果很快 就供过于求,产品大量积压,造成了经济的损失。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 ②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 街头。 ⑧然而,有关部门仍然固执己见,坚持这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旧城改 造 拆除了当年慈禧弟弟的贵公府的跨院 ④学术界对这件出土文物所属的年代,一直有_
河南省开封二实高 2010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注意: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 150,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 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单纯 阐明 箪食壶浆 禅宗说法 B 卑鄙 裨益 稗官野史 偏裨副将 C 伶俜 聆听 高屋建瓴 身陷囹圄 D 经典 茎叶 泾渭分明 不胫而走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这个人就是倔脾气,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寻根究底,倘若不问个水落石出, 是决不会善罢甘休的。 B.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 滞或晦 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C.我们班向来文学的氛围就很浓,最近,有几个喜欢舞文弄墨的同学还写起了武 侠小说,一时间,他们的大作贴满了黑板报。 D.一个厂家推出了一种畅销的产品,许多厂家就趋之若鹜,蜂拥而上,结果很快 就供过于求,产品大量积压,造成了经济的损失。 3、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 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 。 ② 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 街头。 ③ 然而,有关部门仍然固执己见,坚持这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旧城改 造”, 拆除了当年慈禧弟弟的贵公府的跨院。 ④ 学术界对这件出土文物所属的年代,一直有
A.歉疚流连私自 异议 B.内疚流连私 自争议 C.歉疚踯躅擅自 争议 D.内疚踯躅擅 自异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听了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院长所作的“关于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 人才”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B.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敬业精神,不仅是每个科技工作者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尤其更值得今天每一个人学习 C.作者没有着力把主人公写成一个美丽多情、温柔娇气的天使,而是一个渴望自 由平等、敢于和自己所处的恶劣环境作斗争的妇女 D.最近工商管理部门对全行业进行的质量大检查,大大促进了建立技术管理制 度这项工作的开展。 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21分) 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 下事大 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 劝羽杀 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 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 《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宋义)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 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 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 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 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主贤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 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
A. 歉疚 流连 私自 异议 B. 内疚 流连 私 自 争议 C. 歉疚 踯躅 擅自 争议 D. 内疚 踯躅 擅 自 异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听了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院长所作的“关于 21 世纪需要什么样的 人才”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B. 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敬业精神,不仅是每个科技工作者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尤其更值得今天每一个人学习。 C.作者没有着力把主人公写成一个美丽多情、温柔娇气的天使,而是一个渴望自 由平等、敢于和自己所处的恶劣环境作斗争的妇女。 D. 最近工商管理部门对全行业进行的质量大检查,大大促进了建立技术管理制 度这项工作的开展。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9 题。(21 分) 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 下事大 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 劝羽杀 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 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 《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宋义)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 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 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 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 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主贤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 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
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 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弑其 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_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 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増年 土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疏楚君臣 疏:使……疏远 B.独恨 其不早耳 恨:怨恨,痛恨 C.愿赐骸骨,归卒伍 赐骸骨:喻允许自己告老还乡D.当于是去耶?曰: 否于是:在此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终以此失天下 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 无不在也 B.羽之杀卿子冠军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 于其身也,则耻师也 D.然则当以何事去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7、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终以此失天下 B.而诸侯叛之也,以(项燕)弑 义帝 C.(卿子冠军)不贤而能如此乎D.(项羽)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用陈平的反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但苏轼认为,如果项羽 不是自己先对范增有了猜疑之心,反间计就不会成功。 B.苏轼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从项羽杀义帝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项羽杀义帝不但 不是范增的本意,而且范增还不会听从项羽的主张,必定竭力谏诤 C.苏轼认为范增与项羽共同事奉义帝,既不分君臣,又不明去就,这不是大丈 夫应有的品质
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 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弑其 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 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 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间疏楚君臣 疏:使……疏远 B. 独恨 其不早耳 恨: 怨恨,痛恨 C. 愿赐骸骨,归卒伍 赐骸骨:喻允许自己告老还乡 D. 当于是去耶?曰: 否 于是:在此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终以此失天下 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 无不在也 B.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 于其身也,则耻师也 D. 然则当以何事去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7、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羽)终以此失天下 B. 而诸侯叛之也,以(项燕)弑 义帝 C. (卿子冠军)不贤而能如此乎 D. (项羽)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王用陈平的反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但苏轼认为,如果项羽 不是自己先对范增有了猜疑之心,反间计就不会成功。 B. 苏轼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从项羽杀义帝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项羽杀义帝不但 不是范增的本意,而且范增还不会听从项羽的主张,必定竭力谏诤。 C. 苏轼认为范增与项羽共同事奉义帝,既不分君臣,又不明去就,这不是大丈 夫应有的品质
D.苏轼对范增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既认为范增没有及时离开项羽却想依靠他 来成就功业名声太浅陋了,又认为范增确实是人中豪杰 9、断句与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文句断句。(3分) 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 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②不用其言而弑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答题。(6分) 从军行李白 从军行七首(其五)岑参 百战沙场碎铁衣 大漠风尘日色昏 成南已合数重围 红旗半卷出辕门 突营射杀呼延①将, 前军夜战洮河北, 独领残兵千骑归。 已报生擒吐谷浑② 注:①呼延: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②吐谷浑:指敌酋 (1)这两首诗一首描写的是突围的败仗,一首描写的是胜仗,但都表达了作者 怎样共同的感情?(2分) (2)这两首诗都以边塞战争为题材,但在对人物刻画技巧和战争角度的描写上 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 分) ①止② ,而不知其所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 淮》)
D. 苏轼对范增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既认为范增没有及时离开项羽却想依靠他 来成就功业名声太浅陋了,又认为范增确实是人中豪杰。 9、断句与翻译(9 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文句断句。(3 分) 岂 不 毅 然 大 丈 夫 也 哉 增 年 七 十 合 则 留 不 合 则 去不 以 此 时 明去 就 之 分 而 欲 依 羽以 成 功 名 陋 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 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② 不用其言而弑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答题。(6 分) 从军行 李白 从军行七首(其五)岑参 百战沙场碎铁衣, 大漠风尘日色昏 成南已合数重围。 红旗半卷出辕门。 突营射杀呼延①将, 前军夜战洮河北, 独领残兵千骑归。 已报生擒吐谷浑② 注:①呼延: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②吐谷浑:指敌酋。 (1)这两首诗一首描写的是突围的败仗,一首描写的是胜仗,但都表达了作者 怎样共同的感情?(2 分) (2)这两首诗都以边塞战争为题材,但在对人物刻画技巧和战争角度的描写上 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① ,而不知其所 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②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 淮》)
③老当益壮, ;穷且益 坚④哉 。(《滕王阁序》) 洪波涌起…幸甚至 (曹操《观沧海》)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 吕叔湘 通观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 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 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 这两点认识不清 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 不了它。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 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 唯有国文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一般人 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这种认识极不正确, 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 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 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 有效果没有效果。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 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 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 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 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逐字逐句大有可讲,到了读白话文课本,就“从逐句讲 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 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开教师的‘讲’,而且要 求讲‘深’讲‘透’,那才好。”“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 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 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 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 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 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 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问题上,圣陶先生有 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③ 老当益壮, ;穷且益 坚, 。(《滕王阁序》) ④ 。洪波涌起……幸甚至 哉 。(曹操《观沧海》)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 吕叔湘 通观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 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 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 这两点认识不清。 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 不了它。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 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 唯有国文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一般人 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这种认识极不正确, 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 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 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 有效果没有效果。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 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 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 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 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逐字逐句大有可讲,到了读白话文课本,就“从逐句讲 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 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开教师的‘讲’,而且要 求讲‘深’讲‘透’,那才好。”“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 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 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 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 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 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 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 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