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比一般文学作品 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 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 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 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 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 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 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 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 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世代相去越远,古今 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 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 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 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 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当时流行的天 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 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 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 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 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 丰富了儒家经学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他的影响会随着时易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 以随时改变、充实,使他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语》,这部 书不过一万多字,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 注》就经常用注释的形式来崇髙、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 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辨明这个事实, 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五四”时 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的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 建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是孔子一家,道家老子也活了两千多年。道家老 子也是一个招牌。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 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 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得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 同样深切的感受,尽管这个青年可能也有痛苦的遭遇
河南师大附中 2013 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比一般文学作品 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 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 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 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 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 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 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 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 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世代相去越远,古今 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 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 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 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 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当时流行的天 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 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 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 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 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 丰富了儒家经学。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他的影响会随着时易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 以随时改变、充实,使他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语》,这部 书不过一万多字,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 注》就经常用注释的形式来崇高、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 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辨明这个事实, 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五四”时 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的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 建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是孔子一家,道家老子也活了两千多年。道家老 子也是一个招牌。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 ) A .《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 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 .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得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 同样深切的感受,尽管这个青年可能也有痛苦的遭遇
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的影响则要小得多。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 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2.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 说法来看,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B.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 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使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 C.魏晋隋唐时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了儒 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 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 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 B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 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 C.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 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办法。 D.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 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孝 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 人趋治行,曰:“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 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 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 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 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 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 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为中大夫。惠帝常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窗曰:“若归, 试私从容司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 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 而笞窑二百,曰:“趋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 宦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 “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 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 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的影响则要小得多。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 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2.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 说法来看,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B.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 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使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 C.魏晋隋唐时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了儒 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 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 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 B.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 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 C.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 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办法。 D.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 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孝 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 人趋治行,曰:“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 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 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 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 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 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 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常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若归, 试私从容司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 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 而笞窋二百,曰:“趋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 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 “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 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 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茁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显 若画一:曹参 而无失。载其清净,民以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 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 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 假:非正式的,代理的 B.间侍,自从其所谏参 间:通“闲”,空暇 C.一遵萧何约束 约束:限制 不超出范围 D.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 事事:干事情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曹参“守而勿失萧何之法”的一项是 ①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人屯兵关中 ②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 ③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④惠帝常怪相国不治事 ⑤参怒,而笞宦二百 ⑥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就让他的儿子曹窗去劝说,希望 曹参能多关心国事。 B.曹宦按照汉惠帝的嘱托去劝他父亲,结果曹参不但不听,还痛打了儿子一顿, 认为他不该管。 C.曹参担任汉相国,虽然整天喝酒,平庸无为,但因继承萧何政策,实行休养生 息政策,也得到百姓称赞。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千和力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5分) (2)萧何为法,显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无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 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 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显 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无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 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 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 假:非正式的,代理的 B.间侍,自从其所谏参 间:通“闲”,空暇 C.一遵萧何约束 约束:限制, 不超出范围 D.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 事事:干事情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曹参“守而勿失萧何之法”的一项是 ( ) ①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人屯兵关中 ②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 ③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④惠帝常怪相国不治事 ⑤参怒,而笞窋二百 ⑥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就让他的儿子曹窋去劝说,希望 曹参能多关心国事。 B.曹窋按照汉惠帝的嘱托去劝他父亲,结果曹参不但不听,还痛打了儿子一顿, 认为他不该管。 C.曹参担任汉相国,虽然整天喝酒,平庸无为,但因继承萧何政策,实行休养生 息政策,也得到百姓称赞。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 量。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5 分) (2)萧何为法,显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无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 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 月,总是离人泪。 [注] ①谩:徒然、空自
8.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说 明。(5分) 9.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词中的作用。(6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云销雨霁,彩彻区 (王勃《滕 王阁序》) (2)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 月 (杜甫《春望》 (3)使负栋之柱, ;架梁之 椽 ;(杜牧《阿房宫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中国的爱因斯坦一一束星北 张再生 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春天,海滨某军港,一派严肃、紧张的气氛。原 来这里正在进行航天事业的一项重要试验:卫星回收工程。按照测算,卫星将于 2分钟后落入眼前的水域。人们一个个屏住呼吸,两眼直瞪着蔚蓝的天空。2分 钟后,“飞物”突然从天而降,落入大海,水柱冲天。快艇迅速劈波斩浪,去迎 接这“天外来客”。顿时,岸上、船上的官兵和群众情不自禁地又跳又叫,欢声 雷动。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测算卫星落点而熬过许多不眠 之夜的首功之臣束星北教授 束星北出生于江苏邗江。其父束日璐曾是南通张謇实业集团的知名人 士。束星北自幼聪明好学,才智过人,童年入私塾,深得秀才老夫子魏楚翘钟爱。 1924年束星北以优良成绩考取三江大学。两年后又远渡重洋,入美国拜克大学 读书。身在异邦,束星北克勤克俭,矢志苦读。当时,他父亲是实业巨子,生母 家是江都望族,可他却谢绝长辈们的经济资助,搬住在美国三藩市同乡会馆内, 与工人们一道参加体力劳动,挣得收入以支付学费。 束星北畅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1929年,他对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 了强烈的兴趣。几近一年,他屏绝人事,埋首书斋。智慧之树骤然开放出奇葩- 研究“相对论”的两篇论文脱稿了。探索神秘未知世界的热望,化开了层层坚冰, “四维时空”的科学课题又如一盏神灯在远方闪烁,导引他走向新的境界,去寻 找当代物理大师爱因斯坦。 此时的爱因斯坦已是如日中天,蜚声全球。他身材矮小,仪容和蔼。对 于这个来自东亚的门徒,他一见如故。他们通宵达旦畅谈,大师赞誉了束星北的 两篇论文。不久,大师从柏林大学替束星北争得经费,物理界的巨星和新星合作 了。作为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助手,束星北工作一年,进步更快,造诣更深,硕 果累累,从多方面发展了“相对论”。更大收益是,束星北继承了大师“自由平 等讨论的波尔学风”。由于希特勒排犹之风日盛,爱因斯坦被迫离德,束星北经
8.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说 明。(5 分) 9.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词中的作用。(6 分) [来源:21 世纪教育网]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云销雨霁,彩彻区 明。 , 。(王勃《滕 王阁序》) (2)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 月, 。(杜甫《春望》) (3)使负栋之柱, ;架梁之 椽, ;(杜牧《阿房宫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中国的爱因斯坦——束星北 张再生 上世纪 80 年代的一个春天,海滨某军港,一派严肃、紧张的气氛。原 来这里正在进行航天事业的一项重要试验:卫星回收工程。按照测算,卫星将于 2 分钟后落入眼前的水域。人们一个个屏住呼吸,两眼直瞪着蔚蓝的天空。2 分 钟后,“飞物”突然从天而降,落入大海,水柱冲天。快艇迅速劈波斩浪,去迎 接这“天外来客”。顿时,岸上、船上的官兵和群众情不自禁地又跳又叫,欢声 雷动。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测算卫星落点而熬过许多不眠 之夜的首功之臣束星北教授。 束星北出生于江苏邗江。其父束日璐曾是南通张謇实业集团的知名人 士。束星北自幼聪明好学,才智过人,童年入私塾,深得秀才老夫子魏楚翘钟爱。 1924 年束星北以优良成绩考取三江大学。两年后又远渡重洋,入美国拜克大学 读书。身在异邦,束星北克勤克俭,矢志苦读。当时,他父亲是实业巨子,生母 家是江都望族,可他却谢绝长辈们的经济资助,搬住在美国三藩市同乡会馆内, 与工人们一道参加体力劳动,挣得收入以支付学费。 束星北畅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1929 年,他对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 了强烈的兴趣。几近一年,他屏绝人事,埋首书斋。智慧之树骤然开放出奇葩—— 研究“相对论”的两篇论文脱稿了。探索神秘未知世界的热望,化开了层层坚冰, “四维时空”的科学课题又如一盏神灯在远方闪烁,导引他走向新的境界,去寻 找当代物理大师爱因斯坦。 此时的爱因斯坦已是如日中天,蜚声全球。他身材矮小,仪容和蔼。对 于这个来自东亚的门徒,他一见如故。他们通宵达旦畅谈,大师赞誉了束星北的 两篇论文。不久,大师从柏林大学替束星北争得经费,物理界的巨星和新星合作 了。作为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助手,束星北工作一年,进步更快,造诣更深,硕 果累累,从多方面发展了“相对论”。更大收益是,束星北继承了大师“自由平 等讨论的波尔学风”。由于希特勒排犹之风日盛,爱因斯坦被迫离德,束星北经
大师安排,于1929年10月转到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继续研究,在天体物理方 面颇有创见,获博士学位。1930年登上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大学的讲台,开始 了他漫长的物理学教学生涯。 身为海外学人的束星北,一直萦怀祖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 后,他毅然辞聘而归,准备投笔从戎,抗日救国。回国后,束星北被浙江大学慕 名求聘,请他与王淦昌教授共同研究“衰变”这一尖端课题 在浙大,束星北誉满校园。他开的课,学生爱听,教师也争相入座,他 不照课本宣讲,而是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乍听似乎无章,细加揣摩却句句有着。 他认为,物理学是一门很美的科学,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都是研究的对象, 寻求其中规律,这是十分有趣的。天性率真的束星北有时跳上讲台,有时坐在椅 背上,大发宏论,侃侃而谈,一条腿还下意识地晃动着。课堂上,一旦哪位学生 指出他的疏漏之处,他便肃然静坐,恭听学生发言。每当学生讲出新的见解,束 星北就会情不自禁地捶他一拳,连呼:“妙!”就是这种“波尔”学风,造就了 批物理人才。其中最负盛誉的便是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当年, 束星北特别器重这位学生。李政道一度想辍学参军,是束星北切意挽留;李政道 因车祸伤腿,束星北又特意把他接到重庆,精心安排治疗调养。难怪,数十年后, 李政道仍念念不忘乃师之恩,曾致书问候:“我物理的基础……成就归源,都是 受先生之益。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的时候,束星北教授心潮澎湃。他夜以继日,勤奋 科研。1952年到山东大学任物理系教授,除了正常教学研究外,还兼研气象学 曾在《中国气象学报》上发表多篇具有灼见的文章,成了竺可桢、赵如章的好朋 友,被聘到中国气象学会青岛研究所负责科研。1980年,他又为航天工业的卫 星回收试验立下了赫赫功劳。直到他生命最后一息,还在指导他的学生做“海洋 内波研究” 代大物理学家束星北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名却永载史册。诚如其学 生李政道的唁函所说:束老师是中国物理学界的老前辈,国际闻名,桃李满天 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束星北家境优越,自幼才智过人,凭着自身的聪明好学、父母的严格要 求及耳濡目染,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三江大学,后来又进入了美国拜克大学读书 B.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束星北怀抱一腔热情,毅然回归祖国,准 备投笔从戎,回国后被浙江大学慕名聘请,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物理教学与研究生 涯 C.束星北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除了物理教学与研究之外,他还兼研气象 学,并参与了航天工业的卫星回收试验,准确测算出了卫星的落点,立下赫赫功 D.束星北器重、爱惜人才,他曾鼓励学生李政道走求学之路,并在其车祸 后给予帮助;李政道对这份恩情念念不忘,并将自己的卓越成就归功于束星北。 E.本文详细记述了中国物理大师束星北热情求学、享誉校园、成就非凡等 几方面的事迹及其科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展示了一位德才兼备的科学家的感人 形象。 (2)作者为什么将束星北比作“中国的爱因斯坦”?请简要分析。(6分)
大师安排,于 1929 年 10 月转到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继续研究,在天体物理方 面颇有创见,获博士学位。1930 年登上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大学的讲台,开始 了他漫长的物理学教学生涯。 身为海外学人的束星北,一直萦怀祖国。1931 年“九·一八”事变以 后,他毅然辞聘而归,准备投笔从戎,抗日救国。回国后,束星北被浙江大学慕 名求聘,请他与王淦昌教授共同研究“衰变”这一尖端课题。 在浙大,束星北誉满校园。他开的课,学生爱听,教师也争相入座,他 不照课本宣讲,而是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乍听似乎无章,细加揣摩却句句有着。 他认为,物理学是一门很美的科学,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都是研究的对象, 寻求其中规律,这是十分有趣的。天性率真的束星北有时跳上讲台,有时坐在椅 背上,大发宏论,侃侃而谈,一条腿还下意识地晃动着。课堂上,一旦哪位学生 指出他的疏漏之处,他便肃然静坐,恭听学生发言。每当学生讲出新的见解,束 星北就会情不自禁地捶他一拳,连呼:“妙!”就是这种“波尔”学风,造就了 一批物理人才。其中最负盛誉的便是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当年, 束星北特别器重这位学生。李政道一度想辍学参军,是束星北切意挽留;李政道 因车祸伤腿,束星北又特意把他接到重庆,精心安排治疗调养。难怪,数十年后, 李政道仍念念不忘乃师之恩,曾致书问候:“我物理的基础……成就归源,都是 受先生之益。”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的时候,束星北教授心潮澎湃。他夜以继日,勤奋 科研。1952 年到山东大学任物理系教授,除了正常教学研究外,还兼研气象学, 曾在《中国气象学报》上发表多篇具有灼见的文章,成了竺可桢、赵如章的好朋 友,被聘到中国气象学会青岛研究所负责科研。1980 年,他又为航天工业的卫 星回收试验立下了赫赫功劳。直到他生命最后一息,还在指导他的学生做“海洋 内波研究”。 一代大物理学家束星北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名却永载史册。诚如其学 生李政道的唁函所说:束老师是中国物理学界的老前辈,国际闻名,桃李满天 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束星北家境优越,自幼才智过人,凭着自身的聪明好学、父母的严格要 求及耳濡目染,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三江大学,后来又进入了美国拜克大学读书。 B.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束星北怀抱一腔热情,毅然回归祖国,准 备投笔从戎,回国后被浙江大学慕名聘请,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物理教学与研究生 涯。 C.束星北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除了物理教学与研究之外,他还兼研气象 学,并参与了航天工业的卫星回收试验,准确测算出了卫星的落点,立下赫赫功 劳。 D.束星北器重、爱惜人才,他曾鼓励学生李政道走求学之路,并在其车祸 后给予帮助;李政道对这份恩情念念不忘,并将自己的卓越成就归功于束星北。 E.本文详细记述了中国物理大师束星北热情求学、享誉校园、成就非凡等 几方面的事迹及其科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展示了一位德才兼备的科学家的感人 形象。 (2)作者为什么将束星北比作“中国的爱因斯坦”?请简要分析。(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