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 将答案答在答 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 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它当然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 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情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花、鸟都会成为死的 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古诗里 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四句诗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象,却 使人深深体会诗人深厚的友情。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了 意境,就有了灵魂。 山水画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 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齐白 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 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 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对客观对象不 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 诗人和画家心里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 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毛泽东《沁园春》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 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山水画不强调“光”,而 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在山水画家看来,早晨八点钟或中 午十二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 行山上画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一位画家出 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 更不可能创造意境。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 渲染,意境会更加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 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 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不会有意境的独创性。 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 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 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 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 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摘编白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1.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 情感,山水 面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河南省开封市 2014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 将答案答在答 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 I 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 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它当然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 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情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花、鸟都会成为死的 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古诗里 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四句诗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象,却 使人深深体会诗人深厚的友情。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了 意境,就有了灵魂。 山水画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 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齐白 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 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 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对客观对象不 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 诗人和画家心里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 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毛泽东《沁园春》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 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山水画不强调“光”,而 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在山水画家看来,早晨八点钟或中 午十二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 行山上画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一位画家出 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 更不可能创造意境。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 渲染,意境会更加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 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 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不会有意境的独创性。 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 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 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 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 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摘编白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1.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 情感,山水 面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 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C.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 身临其境地 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 景物思想感 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 接抒写情感, 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深厚的感情。 B.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 画家对客观对 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越是传神 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 赋对象以生命 木然地画面,客观景物就会成了标本。 D.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画 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诗人和画家都很明确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关键,因此,创作 时着力夸张 渲染白己的思想感情,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度 B.无论写诗还是作画,要创作出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不能 仅靠长期观 察来反映现实,还应该站到高于现实的层面 C.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没有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使;没 有意匠,意境 就会落空。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D.齐白石画画很讲究手段,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表现 方法、手段对艺术家创造iH感人至深的作品至关重要。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弱冠以明经举,补隆州参军。时晋安县有豪族蒲 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 远近称庆,勒石以纪事,由是知名。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迁检校洺州刺史, 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思贞绥抚境内,独无惊扰。神龙初,为大理卿, 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壅州人韦月将上变,告三思谋逆,中宗 大怒,命斩之。思贞以发生之月①,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 三思令所司因此非法害之,复固争之。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许入朝。谓 承嘉曰:“公擅作威福,慢宪度。谀附奷臣,以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 承嘉怒,遂劾,出为青州刺史,境内有蚕一年四熟者,黜陟使路敬潜见茧叹曰 “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特表荐之。思贞前后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简 为政,奏课连最。睿宗立,征为将作大匠,累封天水郡公。时左仆射窦怀贞造金 玉真观,调发夫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诘之。思贞曰:“公,辅臣也。不 能赞宣王化,而土木是兴,害及黎元,受人谮以廷辱士,今不可事公矣。”拂衣 而去,阖门待罪,上闻而特令视事。其年,怀贞伏诛,乃下制曰:“将作大匠尹 思贞,贤良方正,庄色难犯。征先王之体要,敷衽必陈;折佞臣之怙权,拂衣而 谢。故以事闻海内,名动京师,可御史大夫。”俄迁户部尚书,转工部尚书。以 老累表请致仕,许之。开元四年卒,年七十七,赠黄门监,谥曰简
B.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 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C.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 身临其境地 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 景物思想感 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 接抒写情感, 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深厚的感情。 B.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 画家对客观对 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越是传神。 C.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 赋对象以生命, 木然地画面,客观景物就会成了标本。 D.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画 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诗人和画家都很明确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关键,因此,创作 时着力夸张 渲染白己的思想感情,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度。 B.无论写诗还是作画,要创作出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不能 仅靠长期观 察来反映现实,还应该站到高于现实的层面。 C.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没有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使;没 有意匠,意境 就会落空。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D.齐白石画画很讲究手段,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表现 方法、手段对艺术家创造 iLH 感人至深的作品至关重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弱冠以明经举,补隆州参军。时晋安县有豪族蒲 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 远近称庆,勒石以纪事,由是知名。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迁检校洺州刺史, 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思贞绥抚境内,独无惊扰。神龙初,为大理卿, 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壅州人韦月将上变,告三思谋逆,中宗 大怒,命斩之。思贞以发生之月①,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 三思令所司因此非法害之,复固争之。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许入朝。谓 承嘉曰:“公擅作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以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 承嘉怒,遂劾,出为青州刺史,境内有蚕一年四熟者,黜陟使路敬潜见茧叹曰: “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特表荐之。思贞前后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简 为政,奏课连最。睿宗立,征为将作大匠,累封天水郡公。时左仆射窦怀贞造金 仙、玉真观,调发夫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诘之。思贞曰:“公,辅臣也。不 能赞宣王化,而土木是兴,害及黎元,受人谮以廷辱士,今不可事公矣。”拂衣 而去,阖门待罪,上闻而特令视事。其年,怀贞伏诛,乃下制曰:“将作大匠尹 思贞,贤良方正,庄色难犯。征先王之体要,敷衽必陈;折佞臣之怙权,拂衣而 谢。故以事闻海内,名动京师,可御史大夫。”俄迁户部尚书,转工部尚书。以 老累表请致仕,许之。开元四年卒,年七十七,赠黄门监,谥曰简
(节选白《旧唐书·尹思贞传》 [注]①发生月:(春天)萌发滋长的月份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绥抚境内 绥:安抚。 B.奏课连最 课:考核 C.不能赞宣王化 赞:赞颂。 D.受人谮以廷辱士 谮:诬陷。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尹思贞忠直善政的一组是(3分) ①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 ②告三思谋逆 ③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 ④托以他事,不许入朝 ⑤拂衣而去,阖门待罪 ⑥贤良方正,庄色难犯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 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尹思贞为官不畏豪强。晋安县豪族蒲氏骄纵不守法度,历任官吏都治 不了他,尹思贞审查后判处了他的死罪,百姓称快。 B.尹思贞坚持己见,受到责罚。皇帝下令斩杀告发武三思谋反的韦月将, 尹思贞坚决反对,皇帝非常生气,结果尹思贞被判杖刑,发配岭南。 C.尹思贞善于治理,受人称赞。他处罚豪强,百姓刻石碑记录此事;他 担任青州剌史,境内的蚕一年结四次茧,黜陟使路敬潜上表推荐他。 D.尹思贞很受皇上器重。窦怀贞被处死后,皇上下诏称赞尹思贞秉承先 王的施政根本,坦诚陈述己见,挫损奸臣的专权,可以受到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擅作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以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 (2)时左仆射窦怀贞造金仙、玉真观,调发夫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诘 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夕次盱眙县①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告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注]①盱眙县:地名,在淮水南岸 8.诗歌中间两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诗人未眠的原因有哪些?从全诗看,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 。民生各有所乐 兮 (屈原《离骚》 (2)角声满天秋色里, 半卷红旗临易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
(节选白《旧唐书·尹思贞传》) [注]①发生月:(春天)萌发滋长的月份。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绥抚境内 绥:安抚。 B.奏课连最 课:考核。 C.不能赞宣王化 赞:赞颂。 D.受人谮以廷辱士 谮:诬陷。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尹思贞忠直善政的一组是(3 分) ①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 ②告三思谋逆 ③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 ④托以他事,不许入朝 ⑤拂衣而去,阖门待罪 ⑥贤良方正,庄色难犯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 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尹思贞为官不畏豪强。晋安县豪族蒲氏骄纵不守法度,历任官吏都治 不了他,尹思贞审查后判处了他的死罪,百姓称快。 B.尹思贞坚持己见,受到责罚。皇帝下令斩杀告发武三思谋反的韦月将, 尹思贞坚决反对,皇帝非常生气,结果尹思贞被判杖刑,发配岭南。 C.尹思贞善于治理,受人称赞。他处罚豪强,百姓刻石碑记录此事;他 担任青州刺史,境内的蚕一年结四次茧,黜陟使路敬潜上表推荐他。 D.尹思贞很受皇上器重。窦怀贞被处死后,皇上下诏称赞尹思贞秉承先 王的施政根本,坦诚陈述己见,挫损奸臣的专权,可以受到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l)公擅作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以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 (2)时左仆射窦怀贞造金仙、玉真观,调发夫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诘 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夕次盱眙县①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注]①盱眙县:地名,在淮水南岸。 8.诗歌中间两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9.诗人未眠的原因有哪些?从全诗看,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__________ 。民生各有所乐 兮._________。 (屈原《离骚》) (2)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 。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选定题目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祁茂顺 汪曾祺 祁茂顺在午门历史博物馆蹬三轮车。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单件的烧活,接三轿马,一个人鼓捣一天,就能完活。他在糊烧活的时 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得了,就在门外放着:一匹髙头大白马一一跟真马 一样大,金鞍玉辔紫丝缰;拉着一辆花轱辘轿子车,蓝车帷,紫红软帘,软帘贴 着金纸的团寿字。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且连声赞叹: “地道!祁茂顺心细手巧!” 如果是成堂的大活:三进大厅、亭台楼阁、花园假山 个人忙不过 来,就得约两三个同行一块干。订烧活的规矩,事前不付定钱,由承活的先凑出 份钱垫着,交活的时候再收钱。早先订烧活,都是老式的房屋家具,后来有要 糊洋房的,要糊小汽车、摩托车……人家要什么,他们都能糊出来。后来订烧活 的越来越少了,都兴火葬了。谁家还会弄一堂“车船轿马”到八宝山去? 祁茂顺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顶棚了。后来糊顶棚的活也少了。北京的平 房讲究“灰顶花砖地”,纸糊的顶棚很少见了—一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 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 祁茂顺只好改行。 午门历史博物馆原来编制很小,没有几个职员,不知道为什么,却给馆 长配备了一辆三轮车,用以代步。经人介绍,祁茂顺到历史博物馆来蹬三轮车。 馆长姓韩。韩馆长是个方正守法的人,除了上下班,到什么地方开会,平常不为 私人的事用车,因此祁茂顺的工作很轻松。 祁茂顺很爱护这辆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干干净净的。晚上把车蹬回家 锁上,不许院 里的孩子蹬着玩。 不过街坊邻居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的。隔壁陈大妈来找祁茂顺。“茂顺大 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烧不退,想麻烦您送他上一趟医院,不知您的车这会儿得 空不得空?” 没事,交给我了!”祁茂顺把病人送到医院。挂号、陪病人打针、领药,他 全都包了。 祁茂顺人缘很好 离祁茂顺家不远,住着一家姓金的。他是旗人皇室宗亲,是“世袭罔替” 的贝勒,行四。街坊则称之为“金四爷”。辛亥革命后,旗人再也不能吃皇粮了 幸好他的古文底子好,又学过中医,协和医学院特约他校点中医典籍,他就有了 稳定的收入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 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选定题目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祁 茂 顺 汪曾祺 祁茂顺在午门历史博物馆蹬三轮车。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单件的烧活,接三轿马,一个人鼓捣一天,就能完活。他在糊烧活的时 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得了,就在门外放着:一匹高头大白马——跟真马 一样大,金鞍玉辔紫丝缰;拉着一辆花轱辘轿子车,蓝车帷,紫红软帘,软帘贴 着金纸的团寿字。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且连声赞叹: “地道!祁茂顺心细手巧!” 如果是成堂的大活:三进大厅、亭台楼阁、花园假山……一个人忙不过 来,就得约两三个同行一块干。订烧活的规矩,事前不付定钱,由承活的先凑出 一份钱垫着,交活的时候再收钱。早先订烧活,都是老式的房屋家具,后来有要 糊洋房的,要糊小汽车、摩托车……人家要什么,他们都能糊出来。后来订烧活 的越来越少了,都兴火葬了。谁家还会弄一堂“车船轿马”到八宝山去? 祁茂顺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顶棚了。后来糊顶棚的活也少了。北京的平 房讲究“灰顶花砖地”,纸糊的顶棚很少见了——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 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 祁茂顺只好改行。 午门历史博物馆原来编制很小,没有几个职员,不知道为什么,却给馆 长配备了一辆三轮车,用以代步。经人介绍,祁茂顺到历史博物馆来蹬三轮车。 馆长姓韩。韩馆长是个方正守法的人,除了上下班,到什么地方开会,平常不为 私人的事用车,因此祁茂顺的工作很轻松。 祁茂顺很爱护这辆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干干净净的。晚上把车蹬回家, 锁上,不许院 里的孩子蹬着玩。 不过街坊邻居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的。隔壁陈大妈来找祁茂顺。“茂顺大 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烧不退,想麻烦您送他上一趟医院,不知您的车这会儿得 空不得空?” “没事,交给我了!”祁茂顺把病人送到医院。挂号、陪病人打针、领药,他 全都包了。 祁茂顺人缘很好。 离祁茂顺家不远,住着一家姓金的。他是旗人皇室宗亲,是“世袭罔替” 的贝勒,行四。街坊则称之为“金四爷”。辛亥革命后,旗人再也不能吃皇粮了。 幸好他的古文底子好,又学过中医,协和医学院特约他校点中医典籍,他就有了 稳定的收入
贝勒府原是很大的四合院,后来大部分都卖给同仁堂乐家当了堆放药材 的楼房,只保留了三间北房。金四爷还保留一些贝勒的习惯。他不爱“灰顶花砖 地”,爱脚踩方砖,头上是纸顶棚,四白落地。上个月下雨.顶棚漏湿了,垮下 了一大片。金四爷找到了祁茂顺,说:“茂顺,你给我把顶棚裱糊一下。” 祁茂顺说:“行!星期天。” 祁茂顺星期天一早就来了,带了他的全套工具:棕刷子,棕笤帚,一盆稀稀的糨 子,一大沓大白纸。这大白纸是纸铺里切好的,四方的,每一张都一样大小,不 是要用时现裁。 金四爷看着祁茂顺做活 只见他用棕刷子在大白纸上噌噌两刷子.轻轻拈起来,用棕笤帚托着,腕子一使 劲,大白纸就“吊”上了顶棚。棕笤帚抹两下,大白纸就在顶棚上呆住了。一张 张大白纸压着韭菜叶宽的边,平平展展、方方正正、整整齐齐。拐弯抹角用的 纸也都用眼睛量好了的,不宽不窄,正合适,棕笤帚一抹,连一点褶子都没有。 而且,用的大白纸正好够数,不多一张,不少一张。连糨子都正好使完,没有 点糟践。金四爷看着祁茂顺的“表演”,看得傻了,说:“茂顺,你这两下子真 不简单,眼睛、手里怎么能有那么准?” “也就是个熟。” “没有个三年五载,到不了这功夫! “那倒是。 金四爷给祁茂顺倒了一杯沏了两开的热茶,祁茂顺尝了一口:“好茶! 还是叶和元的双窨香片?” 喝惯了。” 祁茂顺告辞。 “茂顺,别走,咱们到大酒缸喝两个去。” “大酒缸?现在上哪儿找大酒缸去?” “八面槽不就有一家吗?他们的酥鱼做得好。” “金四爷,您这可真是老黄历了!八面槽大酒缸早都没了。现在那儿改 了门脸儿,卖手表照相机。酥鱼?可着北京,现在大概都找不出一碟酥鱼!” 大酒缸没有了?” 没有喽。 金四爷喝着茶,连说了几句:“大酒缸没有了。大酒缸没有了 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手艺人祁茂顺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境 遇,故事虽 然简单,但耐人寻味,寄寓作者深刻的思考。 B.祁茂顺糊烧活、裱糊顶棚曾经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后来被迫改行,这 说明他的手 艺已经落伍,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C.作者以欣赏的笔触描写祁茂顺的高超技艺,表达对旧民俗的留恋;叙 述火葬、钢 筋水泥楼房,也表达出对新观念、新事物的认同 D.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金四爷保留一些贝勒习惯的守旧 做派就是 通过祁茂顺适应新生活的态度反衬出来的
贝勒府原是很大的四合院,后来大部分都卖给同仁堂乐家当了堆放药材 的楼房,只保留了三间北房。金四爷还保留一些贝勒的习惯。他不爱“灰顶花砖 地”,爱脚踩方砖,头上是纸顶棚,四白落地。上个月下雨.顶棚漏湿了,垮下 了一大片。金四爷找到了祁茂顺,说:“茂顺,你给我把顶棚裱糊一下。” 祁茂顺说:“行!星期天。” 祁茂顺星期天一早就来了,带了他的全套工具:棕刷子,棕笤帚,一盆稀稀的糨 子,一大沓大白纸。这大白纸是纸铺里切好的,四方的,每一张都一样大小,不 是要用时现裁。 金四爷看着祁茂顺做活。 只见他用棕刷子在大白纸上噌噌两刷子.轻轻拈起来,用棕笤帚托着,腕子一使 劲,大白纸就“吊”上了顶棚。棕笤帚抹两下,大白纸就在顶棚上呆住了。一张 一张大白纸压着韭菜叶宽的边,平平展展、方方正正、整整齐齐。拐弯抹角用的 纸也都用眼睛量好了的,不宽不窄,正合适,棕笤帚一抹,连一点褶子都没有。 而且,用的大白纸正好够数,不多一张,不少一张。连糨子都正好使完,没有一 点糟践。金四爷看着祁茂顺的“表演”,看得傻了,说:“茂顺,你这两下子真 不简单,眼睛、手里怎么能有那么准?” “也就是个熟。” “没有个三年五载,到不了这功夫!” “那倒是。” 金四爷给祁茂顺倒了一杯沏了两开的热茶,祁茂顺尝了一口:“好茶! 还是叶和元的双窨香片?” “喝惯了。” 祁茂顺告辞。 “茂顺,别走,咱们到大酒缸喝两个去。” “大酒缸?现在上哪儿找大酒缸去?” “八面槽不就有一家吗?他们的酥鱼做得好。” “金四爷,您这可真是老黄历了!八面槽大酒缸早都没了。现在那儿改 了门脸儿,卖手表照相机。酥鱼?可着北京,现在大概都找不出一碟酥鱼!” “大酒缸没有了?” “没有喽。” 金四爷喝着茶,连说了几句:“大酒缸没有了。大酒缸没有了。” 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这篇小说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手艺人祁茂顺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境 遇,故事虽 然简单,但耐人寻味,寄寓作者深刻的思考。 B.祁茂顺糊烧活、裱糊顶棚曾经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后来被迫改行,这 说明他的手 艺已经落伍,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C.作者以欣赏的笔触描写祁茂顺的高超技艺,表达对旧民俗的留恋;叙 述火葬、钢 筋水泥楼房,也表达出对新观念、新事物的认同。 D.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金四爷保留一些贝勒习惯的守旧 做派就是 通过祁茂顺适应新生活的态度反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