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2015-2016学年第二次调研考试 高三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请将选出的单项 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卷所附的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余各题按照题号答在答题卡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 式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丨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几个世纪以来,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都是美学的关注点。在中国,文字与图 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里。对于汉 字的书写、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高建平曾在他的书中做出很有洞见性的分析:“我们可 以说中国画,主要是受到了书法的影响,而不是书写,但我们同时必须牢记,这两者之间并 无实质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书法和绘画都依赖于创新和表达,这与象征性符号不同 象征符号的主要目的在于图示化以实用。书法和绘画也同样离不开社会环境,比如说中国画 匠的作品与来自更高社会地位的文人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据此而言,在中国书法与 绘画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这是由 中国的书画传统所决定的 西方文化中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讨论,常围绕着争论绘画和诗歌哪个更具重要性。莱 辛的《拉奥孔》探讨了诗歌和绘画的相对优点,充分地显示了它们各自对于认知理解的贡献 莱辛意在凸出诗歌的优越性,能够比绘画达到更广泛的境地。绘画受限于视线,需要将焦点 固定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所得为视线所过滤。即便被理解的物体已经发生变化,从焦点出发 也还是有诸多局限。莱辛认为诗歌能够运用所有语言能动用的更大范围的资源,同时也包括 直觉和想象,能够提供一个关于对象的更为整体的观念 随着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的发展,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持续 地发生转变。比如,20世纪40年代,格林伯格的写作是在寻求一种纯粹的、互不混杂的艺 术介质,强调每门艺术的相对彼此的独立性。也因此,他攻击文人化的绘画,辨析诗歌在视 觉艺术上的局限,以及叙事与绘画的不同。他想维护的是绘画的纯粹性,反对诗歌(文学) 对于绘画的入侵。强调绘画的艺术介质的纯粹性,意味着将它从与诗歌和叙事的联系中摆脱 出来,同时也从模仿以及对于绘画深度的幻觉中摆脱出来。因而,他认为帆布平面以及绘画 内含的抽象性,是使得绘画能够真正自我实现的必经之途。很显然,格林伯格20世纪末期 的创作是要努力将这一实践正当化。然而将艺术介质纯粹化的努力都遭遇失败,无论在东方 还是西方 浏览20世纪晚期到21世纪至今的那些视觉艺术家们的实践发现,在西方的绘画和其他 形象艺术中,文字与图像实际上已经以多重方式融汇到一处。有意味的是,不仅诗人在学习 视觉艺术的实践中将图像融入文字,而视觉艺术家也在他们的影像作品中大量引入文字。而 对于在书画同源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艺术家来说,西方现当代艺术中将文字融入图像, 将图像融入文字的实践,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变动。中国当代艺术也在继续探索文字与图像 之间的互动。这表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艺术家都在加紧努力寻找合适的词汇来补充到 视觉形象中,将文字融入到视觉形象之中是一个大的趋势
平顶山市 2015—2016 学年第二次调研考试 高三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请将选出的单项 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卷所附的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余各题按照题号答在答题卡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 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几个世纪以来,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都是美学的关注点。在中国,文字与图 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里。对于汉 字的书写、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高建平曾在他的书中做出很有洞见性的分析:“我们可 以说中国画,主要是受到了书法的影响,而不是书写,但我们同时必须牢记,这两者之间并 无实质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书法和绘画都依赖于创新和表达,这与象征性符号不同, 象征符号的主要目的在于图示化以实用。书法和绘画也同样离不开社会环境,比如说中国画 匠的作品与来自更高社会地位的文人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据此而言,在中国书法与 绘画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这是由 中国的书画传统所决定的。 西方文化中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讨论,常围绕着争论绘画和诗歌哪个更具重要性。莱 辛的《拉奥孔》探讨了诗歌和绘画的相对优点,充分地显示了它们各自对于认知理解的贡献。 莱辛意在凸出诗歌的优越性,能够比绘画达到更广泛的境地。绘画受限于视线,需要将焦点 固定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所得为视线所过滤。即便被理解的物体已经发生变化,从焦点出发 也还是有诸多局限。莱辛认为诗歌能够运用所有语言能动用的更大范围的资源,同时也包括 直觉和想象,能够提供一个关于对象的更为整体的观念。 随着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的发展,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持续 地发生转变。比如,20 世纪 40 年代,格林伯格的写作是在寻求一种纯粹的、互不混杂的艺 术介质,强调每门艺术的相对彼此的独立性。也因此,他攻击文人化的绘画,辨析诗歌在视 觉艺术上的局限,以及叙事与绘画的不同。他想维护的是绘画的纯粹性,反对诗歌(文学) 对于绘画的入侵。强调绘画的艺术介质的纯粹性,意味着将它从与诗歌和叙事的联系中摆脱 出来,同时也从模仿以及对于绘画深度的幻觉中摆脱出来。因而,他认为帆布平面以及绘画 内含的抽象性,是使得绘画能够真正自我实现的必经之途。很显然,格林伯格 20 世纪末期 的创作是要努力将这一实践正当化。然而将艺术介质纯粹化的努力都遭遇失败,无论在东方 还是西方。 浏览 20 世纪晚期到 21 世纪至今的那些视觉艺术家们的实践发现,在西方的绘画和其他 形象艺术中,文字与图像实际上已经以多重方式融汇到一处。有意味的是,不仅诗人在学习 视觉艺术的实践中将图像融入文字,而视觉艺术家也在他们的影像作品中大量引入文字。而 对于在书画同源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艺术家来说,西方现当代艺术中将文字融入图像, 将图像融入文字的实践,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变动。中国当代艺术也在继续探索文字与图像 之间的互动。这表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艺术家都在加紧努力寻找合适的词汇来补充到 视觉形象中,将文字融入到视觉形象之中是一个大的趋势
(摘编自柯蒂斯·卡特《艺术中的文字与图像》)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美学的关注点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在中国,文字与 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里,高建平曾在他的书中对于汉字的书写 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很有洞见性的分析 在很大程度上,书法和绘画依赖创新、表达,离不开社会环境,中国画匠的作品与 来自更高社会地位的文入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 D.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使中国书法与绘画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像 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与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不同,西方文化中常常需要借讨论绘画和 诗歌哪个更重要来探讨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关系 B.莱辛认为诗歌能运用所有语言能动用的更多的资源,从而能够提供一个更为整体的 观念,达到更广泛的境地,因此更具有优越性 C.尽管当代诗歌理论和视觉艺术的发展使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持续发生转变 但东西方艺术介质纯粹化的努力都遭遇失败。 D.与莱辛的观点不同,格林伯格强调每门艺术的绝对独立,追求写作和绘画的纯粹性 攻击文人化的绘画,反对诗歌对绘画的入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中西方艺术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而随着诗歌 论和视觉艺术的不断发展,二者的关系更为紧密 B.西方现当代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动,诗人在学习视觉艺术的实践中将图像融入文字 视觉艺术家也在自己影像作品中大量引入了文字 C.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只要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一直发展下 去,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就会持续发生转变。 D.当代艺术家们都在加紧寻找合适的词汇来补充到视觉形象之中,努力将文字融入到 视觉形象之中,以使文字与图像更好地融汇在一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裴昭明,河东闻喜人,宋太中大夫松之孙也。父驷,南中郎参军。昭明少传儒史之业, 始中,为太学博土。有司奏:“太子婚,纳征用玉壁虎皮,未详何所准据。”昭明议:“礼 纳征,俪皮为庭实,鹿皮也。賈太子纳征以虎皮二太元史主纳纸虑数皮条一影基谓婚礼不 详天之差故取虎数文蔚以蒉其惠虎豹虽文,而征礼所不言:熊罴虽古,而婚礼所不及:圭 璋虽美,或为用各异。今宜准的经诰。凡诸僻谬,一皆详正。”于是有司参议,加圭璋,豹 熊皮各二。元徽中,出为长沙郡丞,罢任,刺史王蕴谓之曰:“卿清贫,必无还资。湘中人 士倘须一礼之命者,我不爱也。”昭明曰:“下官忝为邦佐,不能光益上府,岂以鸿都之事仰 累清风。”历祠部通直郎。永明三年使虏,世祖谓之曰:“以卿有将命之才,使还,当以一郡 相赏。”还为始安内史。郡民龚玄宣,云神人与其玉印玉板书,不须笔,吹纸便成字,自称 龚圣人”,以此惑众。前后郡守敬事之,昭明付狱治罪。及还,甚贫罄。世祖曰:“裴昭明 罢郡还,遂无宅。我不谙书,不知古人中谁比?“迁射声校尉。九年,复遣北使。建武初为 王玄邈安北长史、广陵太守。明帝以其在事无所启奏,代还,责之。昭明曰:“臣不欲竞执 关楗故耳。”昭明历郡皆有勤绩,常谓人曰:“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复何须?子孙
(摘编自柯蒂斯·卡特《艺术中的文字与图像》)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美学的关注点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在中国,文字与 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 B.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里,高建平曾在他的书中对于汉字的书写、 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很有洞见性的分析。 C.在很大程度上,书法和绘画依赖创新、表达,离不开社会环境,中国画匠的作品与 来自更高社会地位的文入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 D.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使中国书法与绘画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像 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与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不同,西方文化中常常需要借讨论绘画和 诗歌哪个更重要来探讨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关系。 B.莱辛认为诗歌能运用所有语言能动用的更多的资源,从而能够提供一个更为整体的 观念,达到更广泛的境地,因此更具有优越性。 C.尽管当代诗歌理论和视觉艺术的发展使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持续发生转变, 但东西方艺术介质纯粹化的努力都遭遇失败。 D.与莱辛的观点不同,格林伯格强调每门艺术的绝对独立,追求写作和绘画的纯粹性, 攻击文人化的绘画,反对诗歌对绘画的入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中西方艺术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而随着诗歌 理论和视觉艺术的不断发展,二者的关系更为紧密。 B.西方现当代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动,诗人在学习视觉艺术的实践中将图像融入文字, 视觉艺术家也在自己影像作品中大量引入了文字。 C.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只要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一直发展下 去,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就会持续发生转变。 D.当代艺术家们都在加紧寻找合适的词汇来补充到视觉形象之中,努力将文字融入到 视觉形象之中,以使文字与图像更好地融汇在一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裴昭明,河东闻喜人,宋太中大夫松之孙也。父驷,南中郎参军。昭明少传儒史之业, 泰始中,为太学博士..。有司奏:“太子婚,纳征用玉壁虎皮,未详何所准据。”昭明议:“礼 纳征,俪皮为庭实,鹿皮也。晋太子纳征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征虎豹皮各一岂其谓婚礼不 详王公之差故取虎豹文蔚以尊其事虎豹虽文,而征礼所不言;熊罴虽古,而婚礼所不及;圭 璋虽美,或为用各异。今宜准的经诰。凡诸僻谬,一皆详正。”于是有司参议,加圭璋,豹 熊皮各二。元徽中,出.为长沙郡丞,罢任,刺史王蕴谓之曰:“卿清贫,必无还资。湘中人 士倘须一礼之命者,我不爱也。”昭明曰:“下官忝为邦佐,不能光益上府,岂以鸿都之事仰 累清风。”历祠部..通直郎。永明三年 ....使虏,世祖谓之曰:“以卿有将命之才,使还,当以一郡 相赏。”还为始安内史。郡民龚玄宣,云神人与其玉印玉板书,不须笔,吹纸便成字,自称 “龚圣人”,以此惑众。前后郡守敬事之,昭明付狱治罪。及还,甚贫罄。世祖曰:“裴昭明 罢郡还,遂无宅。我不谙书,不知古人中谁比?“迁射声校尉。九年,复遣北使。建武初为 王玄邈安北长史、广陵太守。明帝以其在事无所启奏,代还,责之。昭明曰:“臣不欲竞执 关楗故耳。”昭明历郡皆有勤绩,常谓人曰:“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复何须?子孙
若不才,我聚彼散:若能自立,则不如一经。”故终身不治产业。中兴二年卒。 (节选自《南齐书·卷五十三》,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太子纳征/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征/虎豹皮各一/岂其谓婚礼/不详王公 之差/故取虎豹文蔚以尊其事 B.晋太子纳征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征/虎豹皮各一/岂其谓婚礼不详/王公之 差/故取虎豹文蔚以尊其事/ C.晋太子纳/征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征虎豹皮各一/岂其谓婚礼/不详王公之 差故/取虎豹文蔚以尊其事/ D.晋太子纳征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征虎豹皮各一/岂其谓婚礼不详/王公之差 故/取虎豹文蔚以尊其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 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出,常常指官员离开家居地出任某个官职或京官外调为地方官员。本文的“出”指 的是后者,相当于京官外放、外迁。 C.祠部是东晋时设的以祠部尚书为主官、掌祭祀之事的官署。朝代不同,其主官有不 同的称呼,管辖的部门也有所不同 D.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永 明 年”是用王公即位年次来纪年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昭明见多识广。太子结婚时用的纳征礼是玉璧和虎皮,有关官吏不清楚这样安排 的依据,裴昭明根据晋代纳征礼的规格标准解释了原因。 B.裴昭明洁身自好。刺史王蕴看到裴昭明很清贫,把湘中人士求职的馈赠礼物转赠给 他,但裴昭明为不连累长官的一世清名坚决回绝了此事 C.裴昭明为官严明。因为有出色的做官才能,历任过好几处郡官,曾担任长沙郡丞、 始安内史等职,敢于逮捕以四处吹嘘迷惑民众的“龚圣人”。 D.裴昭明廉于财力。在他看来,除了自身必需之外,没有必要为子孙留下财物,因此 尽管有不少政绩,但一辈子都不经营积聚产业,很贫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裴昭明罢郡还,遂无宅。我不谙书,不知古人中谁比? (2)明帝以其在事无所启奏,代还,责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溪上作二首(其二 陆游 伛偻溪头白头翁,暮年心事一枝筇 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
若不才,我聚彼散;若能自立,则不如一经。”故终身不治产业。中兴二年卒。 (节选自《南齐书·卷五十三》,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晋太子纳征/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征/虎豹皮各一/岂其谓婚礼/不详王公 之差/故取虎豹文蔚以尊其事/ B.晋太子纳征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征/虎豹皮各一/岂其谓婚礼不详/王公之 差/故取虎豹文蔚以尊其事/ C.晋太子纳/征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征虎豹皮各一/岂其谓婚礼/不详王公之 差故/取虎豹文蔚以尊其事/ D.晋太子纳征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征虎豹皮各一/岂其谓婚礼不详/王公之差 故/取虎豹文蔚以尊其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博士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 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出,常常指官员离开家居地出任某个官职或京官外调为地方官员。本文的“出”指 的是后者,相当于京官外放、外迁。 C.祠部是东晋时设的以祠部尚书为主官、掌祭祀之事的官署。朝代不同,其主官有不 同的称呼,管辖的部门也有所不同。 D.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永 明 三年”是用王公即位年次来纪年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裴昭明见多识广。太子结婚时用的纳征礼是玉璧和虎皮,有关官吏不清楚这样安排 的依据,裴昭明根据晋代纳征礼的规格标准解释了原因。 B.裴昭明洁身自好。刺史王蕴看到裴昭明很清贫,把湘中人士求职的馈赠礼物转赠给 他,但裴昭明为不连累长官的一世清名坚决回绝了此事。 C.裴昭明为官严明。因为有出色的做官才能,历任过好几处郡官,曾担任长沙郡丞、 始安内史等职,敢于逮捕以四处吹嘘迷惑民众的“龚圣人”。 D.裴昭明廉于财力。在他看来,除了自身必需之外,没有必要为子孙留下财物,因此 尽管有不少政绩,但一辈子都不经营积聚产业,很贫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裴昭明罢郡还,遂无宅。我不谙书,不知古人中谁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帝以其在事无所启奏,代还,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溪上作二首(其二) 陆游 伛偻溪头白头翁,暮年心事一枝筇。 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东山》《七月》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 【注】《东山》《七月》,是《诗经·豳风》中的两篇,前者写周公东征后战士归途思乡 的情绪及凯旋的喜悦,后者写西周时期农夫们一年的劳作活动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9.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这首诗,用“ ”两句生动地 描写了女主人公回忆中她和氓少年时代愉快说笑的情景 (2)杜甫在他的《望岳》一诗中用“ ”两句, 写出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隔断,形成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 (3)在《师说》中,韩愈用 ”两句阐明了“师 生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各有研究与擅长”的主张。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瘸羊倌儿 申平 羊倌儿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官儿”了。 羊倌儿所领导的,不过是一群性格温和、胆小怕事的羊而已。夏天的时候,羊倌儿一个 人忙不过来,生产队会给他配一个小羊倌儿。但常常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或者是智力不怎么 健全的人 平时,大家都在为一张嘴忙,羊倌儿一个人在山上干些什么,谁都不去关心。只是人们 在说起他的时候,往往会叹一口气,说,唉,整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可真不容易!这便是对 羊倌儿的最高评价了 却有一个羊倌儿例外,他竟然在这个最小的“官位”上,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情。这人 还是个瘸子,大人孩子都喊他“瘸羊倌儿”。 起初,瘸羊倌儿在村里见人矮三分。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可是由于瘸,由于丑,由于职 业,他连个媳妇儿都娶不上。有人说他实在是要一辈子单身了,干脆跟羊群过一辈子吧。 一估计多半也是玩笑话吧一一反正瘸羊倌儿在村里的形象,是十分猥琐的。 可是忽然有一天,瘸羊倌儿请假去了一趟县城。回来的时候,他那身肮脏的行头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当时最流行的涤卡布制服衣裤,而且他的手腕上,居然戴了一块金光闪闪的手 表!这一下全村人的眼睛几乎都被拉直了,当晚,平日冷落寂寥的羊圈屋人头攒动,男男女 女来了一大群,人人都以惊异的目光重新打量瘸羊倌儿,听他神吹他在山上放羊捡到一块狗 头金的故事。从此,瘸羊倌儿人气急升,他的羊圈屋不仅成为青年后生的聚集地,也成为其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东山》《七月》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 【注】《东山》《七月》,是《诗经·豳风》中的两篇,前者写周公东征后战士归途思乡 的情绪及凯旋的喜悦,后者写西周时期农夫们一年的劳作活动。 8.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诗经·氓》这首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 描写了女主人公回忆中她和氓少年时代愉快说笑的情景。 (2)杜甫在他的《望岳》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写出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隔断,形成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 (3)在《师说》中,韩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明了“师 生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各有研究与擅长”的主张。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瘸羊倌儿 申平 羊倌儿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官儿”了。 羊倌儿所领导的,不过是一群性格温和、胆小怕事的羊而已。夏天的时候,羊倌儿一个 人忙不过来,生产队会给他配一个小羊倌儿。但常常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或者是智力不怎么 健全的人。 平时,大家都在为一张嘴忙,羊倌儿一个人在山上干些什么,谁都不去关心。只是人们 在说起他的时候,往往会叹一口气,说,唉,整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可真不容易!这便是对 羊倌儿的最高评价了。 却有一个羊倌儿例外,他竟然在这个最小的“官位”上,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情。这人 还是个瘸子,大人孩子都喊他“瘸羊倌儿”。 起初,瘸羊倌儿在村里见人矮三分。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可是由于瘸,由于丑,由于职 业,他连个媳妇儿都娶不上。有人说他实在是要一辈子单身了,干脆跟羊群过一辈子吧。— —估计多半也是玩笑话吧——反正瘸羊倌儿在村里的形象,是十分猥琐的。 可是忽然有一天,瘸羊倌儿请假去了一趟县城。回来的时候,他那身肮脏的行头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当时最流行的涤卡布制服衣裤,而且他的手腕上,居然戴了一块金光闪闪的手 表!这一下全村人的眼睛几乎都被拉直了,当晚,平日冷落寂寥的羊圈屋人头攒动,男男女 女来了一大群,人人都以惊异的目光重新打量瘸羊倌儿,听他神吹他在山上放羊捡到一块狗 头金的故事。从此,瘸羊倌儿人气急升,他的羊圈屋不仅成为青年后生的聚集地,也成为其
他人喜欢光顾的地方。瘸羊倌儿这个没有一点光彩的老光棍儿,居然成了香饽饽。 我家离羊圈屋较近,有天后半夜我起来解手,忽然闻到一阵肉香。在那个饥饿的年代, 除了逢年过节,谁能有肉吃啊!我的脚步竟然不由自主地向羊圈屋移去 透过门缝,我看见瘸羊倌儿正蓬头垢面地坐在炕上,端着破碗,一口口地吃肉。每吃 口,还嘿嘿地笑。我还听见瘸羊倌儿对着墙角的羊群自言自语:羊仔,只要你们好,我就经 常有羊肉吃…… 第二天,我把夜里看到的情景跟爹说了。爹说,人都说羊倌儿放三年羊就会下羊羔,看 来这事是真的,该死的瘸羊倌儿,照这样他早晚会出事 果然过了不久,瘸羊倌儿在羊圈屋煮羊肉的事情被反映到了队长那里,队长起先还发疯 地要一查到底,后来却不了了之。据说瘸羊倌儿夜里给队长送去半扇羊肉,把他摆平了 瘸羊倌儿有了靠山,在村里更“胀饱”了。他放出风来,说他马上要在村里盖三间大瓦 房,再娶个媳妇进门。他还吹嘘说:钱,老子有的是。山上有个地方,狗头金多了去了,老 子想用多少就拿多少! 瘸羊倌儿这么一吹,还真有黄花姑娘要嫁给他,媒人踏破了他的门槛。一个曾臭不可闻 的老光棍儿,居然开始挑三拣四起来。 这样的光景持续了两三年,村里来了工作队。他们根据群众反映,对瘸羊倌儿进行了隔 离审査。瘸羊倌儿开头还嘴硬,说他的钱就是捡狗头金换的。让他去指认地方,却又支支吾 吾。工作队就召开大会,发动群众批判他,要他坦白交代。瘸羊倌儿实在扛不住,只好交代 罪行, 他说,哪里有什么狗头金,钱全是贪污捣鬼弄来的 他说,我使的办法就是虚报羊数。比如有的母羊一次下了双羔,我就只报一只,另一只 就是我的了;再比如有的羊根本没死,我说死了,那么这只羊也是我的了。我有了几只羊以 后,大的下小的,小的再下小的,几年就成了一群。怕被发现,就放到别的羊群里养着,有 机会卖一只两只,钱就来了。想吃羊肉了,随便杀上一只就是了… 他说,我该死,我老不要脸,我干了不是人干的事儿… 瘸羊倌儿的供述令人目瞪口呆,谁也想不到一个羊倌儿竞有这么大的猫腻! 工作队立即宣布撤销他的羊倌儿职务,并吸取教训,从此配备两个羊倌儿,他们互相监 督,类似事件再没发生。 (节选自《2014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羊倌儿是世界上最小的“官儿”,因为他所领导的只是一群性格温和、胆小怕事的 羊 而已,没有多大的实际权力 B.工作队虽然曾经给瘸羊倌儿配过小羊倌儿帮忙,但形同虚设,帮不上多大忙,这是 瘸羊倌儿能虚报羊数的主要原因 C.在隔离审查瘸羊倌儿时,工作队的领导根据瘸羊倌儿支支吾吾的表现,认定他肯定 有问题,于是就召开大会批判他 D.本文巧妙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对人们对瘸羊倌儿前后态度言行的描写,既拔高了羊 倌的形象,又展现了村人的心理 E.本篇小说看似平铺直叙,实却暗含波澜,如羊倌儿地位的突然上升、羊倌结局的逆 转,层层推进,激发了阅读兴趣 (2)小说中的瘸羊倌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瘸羊倌儿戴了一块金光闪闪的手表,这一下全村人的眼睛几乎都被拉直了。”小说
他人喜欢光顾的地方。瘸羊倌儿这个没有一点光彩的老光棍儿,居然成了香饽饽。 我家离羊圈屋较近,有天后半夜我起来解手,忽然闻到一阵肉香。在那个饥饿的年代, 除了逢年过节,谁能有肉吃啊!我的脚步竟然不由自主地向羊圈屋移去。 透过门缝,我看见瘸羊倌儿正蓬头垢面地坐在炕上,端着破碗,一口口地吃肉。每吃一 口,还嘿嘿地笑。我还听见瘸羊倌儿对着墙角的羊群自言自语:羊仔,只要你们好,我就经 常有羊肉吃…… 第二天,我把夜里看到的情景跟爹说了。爹说,人都说羊倌儿放三年羊就会下羊羔,看 来这事是真的,该死的瘸羊倌儿,照这样他早晚会出事。 果然过了不久,瘸羊倌儿在羊圈屋煮羊肉的事情被反映到了队长那里,队长起先还发疯 地要一查到底,后来却不了了之。据说瘸羊倌儿夜里给队长送去半扇羊肉,把他摆平了。 瘸羊倌儿有了靠山,在村里更“胀饱”了。他放出风来,说他马上要在村里盖三间大瓦 房,再娶个媳妇进门。他还吹嘘说:钱,老子有的是。山上有个地方,狗头金多了去了,老 子想用多少就拿多少! 瘸羊倌儿这么一吹,还真有黄花姑娘要嫁给他,媒人踏破了他的门槛。一个曾臭不可闻 的老光棍儿,居然开始挑三拣四起来。 这样的光景持续了两三年,村里来了工作队。他们根据群众反映,对瘸羊倌儿进行了隔 离审查。瘸羊倌儿开头还嘴硬,说他的钱就是捡狗头金换的。让他去指认地方,却又支支吾 吾。工作队就召开大会,发动群众批判他,要他坦白交代。瘸羊倌儿实在扛不住,只好交代 罪行。 他说,哪里有什么狗头金,钱全是贪污捣鬼弄来的! 他说,我使的办法就是虚报羊数。比如有的母羊一次下了双羔,我就只报一只,另一只 就是我的了;再比如有的羊根本没死,我说死了,那么这只羊也是我的了。我有了几只羊以 后,大的下小的,小的再下小的,几年就成了一群。怕被发现,就放到别的羊群里养着,有 机会卖一只两只,钱就来了。想吃羊肉了,随便杀上一只就是了…… 他说,我该死,我老不要脸,我干了不是人干的事儿…… 瘸羊倌儿的供述令人目瞪口呆,谁也想不到一个羊倌儿竟有这么大的猫腻! 工作队立即宣布撤销他的羊倌儿职务,并吸取教训,从此配备两个羊倌儿,他们互相监 督,类似事件再没发生。 (节选自《2014 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羊倌儿是世界上最小的“官儿”,因为他所领导的只是一群性格温和、胆小怕事的 羊 而已,没有多大的实际权力。 B.工作队虽然曾经给瘸羊倌儿配过小羊倌儿帮忙,但形同虚设,帮不上多大忙,这是 瘸羊倌儿能虚报羊数的主要原因。 C.在隔离审查瘸羊倌儿时,工作队的领导根据瘸羊倌儿支支吾吾的表现,认定他肯定 有问题,于是就召开大会批判他。 D.本文巧妙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对人们对瘸羊倌儿前后态度言行的描写,既拔高了羊 倌的形象,又展现了村人的心理。 E.本篇小说看似平铺直叙,实却暗含波澜,如羊倌儿地位的突然上升、羊倌结局的逆 转,层层推进,激发了阅读兴趣。 (2)小说中的瘸羊倌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瘸羊倌儿戴了一块金光闪闪的手表,这一下全村人的眼睛几乎都被拉直了。”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