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来看,当时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已形成,并成为中国后 世主要建筑形式。与世界许多古文明建筑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筑是中国建 筑一大特色,《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颇 具规模,并具有审美功能。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结构的特点,不以单 的独立建筑物为目标,而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接连和配合的群体建 筑为特征,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从发掘的极为片段的秦 始皇陵的兵马俑坑情况看,雄伟壮观;从陶俑的状貌直到建筑材料的坚实也无不 显示难以想象的宏大气魄。 “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汉、唐、宋、明、清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 致的建筑美学风格,这个风格就是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中国建筑主要 是宫殿建筑,即供君主居住的场所,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开始,祭拜神灵 即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世间居住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 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了神人同在的倾向。 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 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庙宇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不是高耸入 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使人产生 某种恐惧感的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 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本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中国建筑的平 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 适和与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 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占着明显的优势,排斥了反理性的迷 狂意识,正是这种迷狂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基本特征。 中国建筑的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的严格对称结构上,展现严肃、方正、井井 有条的特点。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来,它确实相对低矮、平 淡,甚至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来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 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 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 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格。随着晚期封建社会中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 化,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迁回曲折、趣味盎然,以 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 通过“借景”“虚实”等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现了封建 后期文人士大夫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但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仍 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 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摘编自李泽厚《建筑艺术》) 1.下列对于中国建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河南省开封市 2013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卷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来看,当时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已形成,并成为中国后 世主要建筑形式。与世界许多古文明建筑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筑是中国建 筑一大特色,《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颇 具规模,并具有审美功能。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结构的特点,不以单一 的独立建筑物为目标,而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接连和配合的群体建 筑为特征,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从发掘的极为片段的秦 始皇陵的兵马俑坑情况看,雄伟壮观;从陶俑的状貌直到建筑材料的坚实也无不 显示难以想象的宏大气魄。 “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汉、唐、宋、明、清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 致的建筑美学风格,这个风格就是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中国建筑主要 是宫殿建筑,即供君主居住的场所,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开始,祭拜神灵 即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世间居住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 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了神人同在的倾向。 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 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庙宇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不是高耸入 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使人产生 某种恐惧感的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 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本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中国建筑的平 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 适和与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 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占着明显的优势,排斥了反理性的迷 狂意识,正是这种迷狂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基本特征。 中国建筑的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的严格对称结构上,展现严肃、方正、井井 有条的特点。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来,它确实相对低矮、平 淡,甚至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来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 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 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 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格。随着晚期封建社会中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 化,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 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 通过“借景”“虚实”等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现了封建 后期文人士大夫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但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仍 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 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摘编自李泽厚《建筑艺术》) 1.下列对于中国建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的土木体制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并且成为后世的主要建 筑形式;从秦到清一直保持、延续着一致的建筑艺术风格。 B.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特点,建筑材料暖和、坚实,建 筑物之间相互接连和配合,平面铺开,雄伟壮观。 C.中国建筑的代表主要是君主居住的宫殿建筑,它威严庄重而高耸人云, 给人以神秘、超越世俗的巨大空间感受 D.中国建筑以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为特征,表现了中 国人实用的、人世的、理智的、历史的生活意绪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不仅说明当时木建筑 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表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B.中国建筑讲究对称,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有机安排,因此,虽 然它的风格严肃方正、缺少变化,但整体布局和谐统 C.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能使人在游历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与 环境的和谐,这是中国建筑理性精神的很好体现。 D.新石器时代,人们祭拜神灵就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场所;儒学替 代宗教后,神人同在的倾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以逶迤交错、气势雄浑的建筑群取胜,基督教、伊斯兰教建 筑则以孤立高耸、出世脱俗的单个建筑见长,二者各具特色。 B.封建社会晚期,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出现了,打破了以前建 筑的严格对称性,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生活、意识形态的变化。 C.“借景”“虚实”等方式把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明了 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逐渐取代充满理性精神的美学思想。 D.以阴冷的石头、空旷的空间等体现出的反理性迷狂意识是西方宗教建 筑的审美特征,这与中国建筑的审美观念有很大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 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 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 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缪,髙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特为 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 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零陵山贼为害,公卿议讨之。蕃曰:“更选清贤之 人,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时封赏逾制,蕃乃上疏:“高祖之约,非功 臣不侯,诚欲陛下从是而止。”帝颇纳其言。延熹八年,小黄门赵津、南阳张汜 等犯法,二郡太守刘质、成瑨考案其罪,虽经赦令,而并竞考杀之。宦官怨恚 有司承旨,遂奏质、瑨罪当弃市。蕃上疏曰:“原其诚心,在乎去恶。”宦官由 此疾蕃弥甚。九年,李膺等下狱,蕃因上疏极谏曰:“今陛下临政,先诛忠贤。” 帝讳其言切,托以蕃辟召非其人,遂策免之。永康元年,帝崩,诸尚书托病不朝, 蕃以书责之,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封蕃髙阳乡侯,蕃固让,竟不 受封。初,桓帝欲立田贵人为皇后,蕃以窦族良家,争之甚固,乃立窦后。及后 临朝,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征用名贤,共参政事。中常侍曹节等谄事太后,蕃常
A.中国建筑的土木体制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并且成为后世的主要建 筑形式;从秦到清一直保持、延续着一致的建筑艺术风格。 B.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特点,建筑材料暖和、坚实,建 筑物之间相互接连和配合,平面铺开,雄伟壮观。 C.中国建筑的代表主要是君主居住的宫殿建筑,它威严庄重而高耸人云, 给人以神秘、超越世俗的巨大空间感受。 D.中国建筑以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为特征,表现了中 国人实用的、人世的、理智的、历史的生活意绪。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不仅说明当时木建筑 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表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B.中国建筑讲究对称,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有机安排,因此,虽 然它的风格严肃方正、缺少变化,但整体布局和谐统一。 C.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能使人在游历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与 环境的和谐,这是中国建筑理性精神的很好体现。 D.新石器时代,人们祭拜神灵就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场所;儒学替 代宗教后,神人同在的倾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以逶迤交错、气势雄浑的建筑群取胜,基督教、伊斯兰教建 筑则以孤立高耸、出世脱俗的单个建筑见长,二者各具特色。 B.封建社会晚期,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出现了,打破了以前建 筑的严格对称性,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生活、意识形态的变化。 C.“借景”“虚实”等方式把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明了 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逐渐取代充满理性精神的美学思想。 D.以阴冷的石头、空旷的空间等体现出的反理性迷狂意识是西方宗教建 筑的审美特征,这与中国建筑的审美观念有很大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 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 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 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缪,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特为 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 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零陵山贼为害,公卿议讨之。蕃曰:“更选清贤之 人,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时封赏逾制,蕃乃上疏:“高祖之约,非功 臣不侯,诚欲陛下从是而止。”帝颇纳其言。延熹八年,小黄门赵津、南阳张汜 等犯法,二郡太守刘质、成瑨考案其罪,虽经赦令,而并竞考杀之。宦官怨恚, 有司承旨,遂奏质、瑨罪当弃市。蕃上疏曰:“原其诚心,在乎去恶。”宦官由 此疾蕃弥甚。九年,李膺等下狱,蕃因上疏极谏曰:“今陛下临政,先诛忠贤。” 帝讳其言切,托以蕃辟召非其人,遂策免之。永康元年,帝崩,诸尚书托病不朝, 蕃以书责之,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封蕃高阳乡侯,蕃固让,竟不 受封。初,桓帝欲立田贵人为皇后,蕃以窦族良家,争之甚固,乃立窦后。及后 临朝,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征用名贤,共参政事。中常侍曹节等谄事太后,蕃常
痰之,上疏曰:“曹节等并乱天下,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因与窦武谋之 事泄,曾节等矫诏诛武等,遂令收蕃,即日害之。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以遁 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 阕:停止。 B.考案其 案:审问。 C.原其诚 原:推究。 D.竟不受 竟:竟然 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陈蕃耿直敢言的一组是(3分) ①有所请托,不得通②更选清贤之人,而群贼弭息矣③诚欲陛下 从是而止 ④今陛下临政,先诛忠贤⑤宦官由此疾蕃弥甚⑥附从者升进,忤 逆者中伤 A.①②⑥ 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蕃正直廉洁。做别驾从事时直言进谏,与周景意见不合弃官而去; 别的官员畏惧李膺治政严明而辞官,陈蕃却以清廉留任 B.陈蕃礼贤下士。周璎品行高洁,拒绝为官,陈蕃把他请来,以礼相待, 特意为他设置一榻,周璎走后就收起,终于感动了周璆 C.陈蕃嫉恶如仇。他为受宦官忌恨的刘质、成堵辩解,上疏指责中常侍 曹节,与大将军窦武密议锄奸,最后被宦官杀害。 D.陈蕃勇于任事。桓帝想立田贵人为皇后,他坚持反对;桓帝驾崩,尚 书们称病不朝,他写信责问后,尚书们到职做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2)帝讳其言切,托以蕃辟召非其人,遂策免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寰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痰之,上疏曰:“曹节等并乱天下,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因与窦武谋之。 事泄,曾节等矫诏诛武等,遂令收蕃,即日害之。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以遁 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服 阕 阕:停止。 B.考案其 罪 案:审问。 C.原其诚 心 原:推究。 D.竟不受 封 竟:竟然。 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陈蕃耿直敢言的一组是(3 分) ①有所请托,不得通 ②更选清贤之人,而群贼弭息矣 ③诚欲陛下 从是而止 ④今陛下临政,先诛忠贤 ⑤宦官由此疾蕃弥甚 ⑥附从者升进,忤 逆者中伤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陈蕃正直廉洁。做别驾从事时直言进谏,与周景意见不合弃官而去; 别的官员畏惧李膺治政严明而辞官,陈蕃却以清廉留任。 B.陈蕃礼贤下士。周璎品行高洁,拒绝为官,陈蕃把他请来,以礼相待, 特意为他设置一榻,周璎走后就收起,终于感动了周璆。 C.陈蕃嫉恶如仇。他为受宦官忌恨的刘质、成堵辩解,上疏指责中常侍 曹节,与大将军窦武密议锄奸,最后被宦官杀害。 D.陈蕃勇于任事。桓帝想立田贵人为皇后,他坚持反对;桓帝驾崩,尚 书们称病不朝,他写信责问后,尚书们到职做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2)帝讳其言切,托以蕃辟召非其人,遂策免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寰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迷路。 8.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对表达感情 有什么作用?(6分) 9.这首诗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旬.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是鸟 也 。(庄子《逍遥游》) 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山行六七里, 酿泉也。峰回路转, 醉翁亭 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 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华威先生 张天翼 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永远带着他那根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 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时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 花图样。他的时间很紧,他说:“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 小时,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 张起来,他立刻就走:要到难民救济会开会 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他。同志们彼此看着:唔,华威先生到会了 有几位透了口气,有几位拉长了脸瞧着会场门口,有一位甚至于要准备决斗似的 攥着拳头瞪着眼。华威先生态度严肃,从容地走进去,在门口稍停一会儿, 好让大家把他看个清楚,仿佛要唤起同志们的信任,仿佛要给同志们一种担保 什么困难的大事都可以放下心来。他点点头,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 板,他是在对整个集体打招呼。 华威先生很客气地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 我不能当主席,”他拿着一支雪茄烟打手势。“工人抗战工作协会的指导部今 天开会,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议也是今天,伤兵工作团也要去的。你们知道我的 时间不够支配:只容许我在这里十分钟。我不能当主席,我推举刘同志当主席。” 说完嘴角上闪起一丝微笑,轻轻地拍几下手板
迷津①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迷路。 8.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对表达感情 有什么作用?(6 分) 9.这首诗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5 分) (三)名篇名旬.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是鸟 也, 。 (庄子《逍遥游》) (2) ,望帝春心托杜鹃。 ,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山行六七里, ,酿泉也。峰回路转, ,醉翁亭 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 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华威先生 张天翼 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永远带着他那根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 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时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 花图样。他的时间很紧,他说:“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 小时,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 张起来,他立刻就走:要到难民救济会开会。 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他。同志们彼此看着:唔,华威先生到会了。 有几位透了口气,有几位拉长了脸瞧着会场门口,有一位甚至于要准备决斗似的 ——攥着拳头瞪着眼。华威先生态度严肃,从容地走进去,在门口稍停一会儿, 好让大家把他看个清楚,仿佛要唤起同志们的信任,仿佛要给同志们一种担保 ——什么困难的大事都可以放下心来。他点点头,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 板,他是在对整个集体打招呼。 华威先生很客气地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 “我不能当主席,”他拿着一支雪茄烟打手势。“工人抗战工作协会的指导部今 天开会,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议也是今天,伤兵工作团也要去的。你们知道我的 时间不够支配:只容许我在这里十分钟。我不能当主席,我推举刘同志当主席。” 说完嘴角上闪起一丝微笑,轻轻地拍几下手板
主席报告时,华威先生不断地划洋火点他的烟,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看看它 “我提议!”他大声说,“我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我希望主席尽可能报告得简 单一点,希望主席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报告完。”他划了两下洋火之后,猛地对主 席摆摆手:“好了,好了。虽然主席没有报告完,我已经明白了,我还要赴别的 会,先站起来,发表一点意见。”停了一停,抽两口雪茄,扫了大家一眼。“我 的意见很简单,只有两点,”他舔舔嘴唇,“第一点每个工作人员不能够怠工, 要加紧工作,你们都是很努力的青年,热心工作。我很感谢你们,但还有一点, 你们时时刻刻不能忘记。”他又抽了两口烟,嘴里吐出来的只有热气,就又划了 根洋火。 “这第二点就是:青年同志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青年是努力的,是热心的,但 是因为工作经验不够,常常容易犯错误。要是上面没有一个领导中心,往往弄得 不可收拾。”瞧瞧所有的脸色,他脸上的肌肉耸动了一下,表示微笑,往下说: “大家要做抗战工作,没有什么客气可讲。我想青年同志一定会接受我的意见。 我很感激你们,好了,抱歉得很,我要先走一步。”把帽子一戴,把皮包一挟 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 到门口又想起一件什么事,把当主席的同志拽开,小声谈了几句。“你们工作 有什么困难没有?”他问。“我刚才的报告提到这一点,我们…”华威先生伸 出个食指顶着主席的胸脯:“唔,唔,唔。我知道我知道。我没有多余的时间来 谈这件事。以后凡是你们想到的工作,可以到我家里去商量,要是我不在家,你 们跟我太太谈也可以。她知道我的意见,可以告诉你们。” 五点三刻他到了文化界抗敌总会的会议室,这回他脸上堆上笑容,对每一个人点 头。“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迟到三刻钟。”主席对他微笑一下,他笑着伸 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他四面瞧瞧,就拣在一个小胡子的旁边坐下 来,带着很机密的脸色一一小声儿问那个小胡子:“昨晚你喝醉了没有?”“还 好,不过头有点晕,你呢?”“我啊一一不该喝了那三杯猛酒,刘主任硬要我干 掉,一回家就睡倒了。”谈了这些,赶紧打开皮包,拿出一张纸条,写几个字递 给主席。“请稍等一等,”主席打断了一个正在发言的人的话,“华威先生还有 别的事,他有点意见,先让他发表 华威先生点点头站起来,“主席!”腰板微微一弯,“各位先生!”腰板微微」 弯,“首先请各位原谅:我到会迟了点,又要提前退席。”随后说出他的意见: 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常务理事会是一切救亡工作的领导机关,应该时时刻刻起领导 中心作用。 他反复地说明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就戴起帽子去赴一个宴会。他每天都这么忙 着,而且每天一一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人吃饭。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华威先生接连参加两个会议的故事,情节生动 曲折,文笔细腻而又幽默,引人发笑的同时又引人深思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情感,“攥着拳头瞪着眼”传神 地表现了难民救济会会场上一位同志对华威先生的不满 C.华威先生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看看它”,这 表明他有着很强的时间观念,每天都在为抗战工作奔走。 D.华威先生的发言简短而中肯,表达了对青年的期望,强调了只有认定 领导中心才能做好抗战工作的重要性
主席报告时,华威先生不断地划洋火点他的烟,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看看它。 “我提议!”他大声说,“我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我希望主席尽可能报告得简 单一点,希望主席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报告完。”他划了两下洋火之后,猛地对主 席摆摆手:“好了,好了。虽然主席没有报告完,我已经明白了,我还要赴别的 会,先站起来,发表一点意见。”停了一停,抽两口雪茄,扫了大家一眼。“我 的意见很简单,只有两点,”他舔舔嘴唇,“第一点每个工作人员不能够怠工, 要加紧工作,你们都是很努力的青年,热心工作。我很感谢你们,但还有一点, 你们时时刻刻不能忘记。”他又抽了两口烟,嘴里吐出来的只有热气,就又划了 一根洋火。 “这第二点就是:青年同志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青年是努力的,是热心的,但 是因为工作经验不够,常常容易犯错误。要是上面没有一个领导中心,往往弄得 不可收拾。”瞧瞧所有的脸色,他脸上的肌肉耸动了一下,表示微笑,往下说: “大家要做抗战工作,没有什么客气可讲。我想青年同志一定会接受我的意见。 我很感激你们,好了,抱歉得很,我要先走一步。”把帽子一戴,把皮包一挟, 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 到门口又想起一件什么事,把当主席的同志拽开,小声谈了几句。“你们工作—— 有什么困难没有?”他问。“我刚才的报告提到这一点,我们……”华威先生伸 出个食指顶着主席的胸脯:“唔,唔,唔。我知道我知道。我没有多余的时间来 谈这件事。以后凡是你们想到的工作,可以到我家里去商量,要是我不在家,你 们跟我太太谈也可以。她知道我的意见,可以告诉你们。” 五点三刻他到了文化界抗敌总会的会议室,这回他脸上堆上笑容,对每一个人点 头。“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迟到三刻钟。”主席对他微笑一下,他笑着伸 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他四面瞧瞧,就拣在一个小胡子的旁边坐下 来,带着很机密的脸色——小声儿问那个小胡子:“昨晚你喝醉了没有?”“还 好,不过头有点晕,你呢?”“我啊——不该喝了那三杯猛酒,刘主任硬要我干 掉,一回家就睡倒了。”谈了这些,赶紧打开皮包,拿出一张纸条,写几个字递 给主席。“请稍等一等,”主席打断了一个正在发言的人的话,“华威先生还有 别的事,他有点意见,先让他发表。” 华威先生点点头站起来,“主席!”腰板微微一弯,“各位先生!”腰板微微一 弯,“首先请各位原谅:我到会迟了点,又要提前退席。”随后说出他的意见: 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常务理事会是一切救亡工作的领导机关,应该时时刻刻起领导 中心作用。 他反复地说明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就戴起帽子去赴一个宴会。他每天都这么忙 着,而且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人吃饭。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华威先生接连参加两个会议的故事,情节生动 曲折,文笔细腻而又幽默,引人发笑的同时又引人深思。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情感,“攥着拳头瞪着眼”传神 地表现了难民救济会会场上一位同志对华威先生的不满。 C.华威先生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看看它”,这 表明他有着很强的时间观念,每天都在为抗战工作奔走。 D.华威先生的发言简短而中肯,表达了对青年的期望,强调了只有认定 领导中心才能做好抗战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