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宗教 (美)伯尔曼(Berman,Harold J.)著; 梁治平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法律与宗教 (美)伯尔曼(Berman,Harold J.)著; 梁治平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目录 死亡与再生:新世纪的曙光(译者前喜)…梁治平(1) 中译本序wmn。伯尔曼(20) 原序小 (23) (25) 1法律中的宗教4 (35) 2基教对西方法律发的彩响 (65) 3宗款中的法律*4a… (94) 4翅越法律,超起宗教n” (126) (152) 注释w*wt4i… (162) 译吞记◆tuaa单r (t99)
死亡笱再生:新世纪的 曙光 译者前言) 这是…个法学家写的历史书、哲学书。它的 前身,是作者1971年在波士顿大学罗威尔神学讲 座所做的一系列演讲。这都书谈了法律,也谈了 宗教,但不是流俗意义上的那种。作者的意图,似 平只是要为解决他的国家和人民正置身其中的冲 突提供某种理论指导,然而体现于作者对问题把 提之中的深邃的历史意识与不同寻常的哲学领悟 力,却使这部小书具有了普遍的意义。 作者哈罗德·J·伯尔曼出生于1918年。那 年代出生的人,不论西方人,东方人,都很容易染 上“忧患意识”,伯尔曼此书中表露出的危机感和 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强烈关注,大概也可以追湖到 他儿时的经验。毕竟,第一次世界人战标志着我 们这个时代的厄运。人类在短短四十年的时问里 面,楼连遭到世界大战和全球性经济崩渍的打击, 它对于管为这世界带来繁荣与希望的旧秩序的信 -1
仰、便从根本上动摇了。人们突然发现,他们正置 身丁一个陌生的世界,在这里,旧口里熟知的信念 意义尽失,即便理性本身也,已变得可疑,不是信 赖。未来变得不可捉摸,当下也同样难以理解。 从这里,产生出现代人的失落、荒谬感与焦虑,产 生出五六十年代西方世界的·系列文化思潮与社 会运动。 这是一个混孔的时代,也是一个摇素的时代, 其间充满了冲突,但也不乏有益的试验和真知灼 见闪烁其中的预言书。H·J·伯尔曼这部《法律 与宗数》便是其中极富洞见的一本。 问题是这样提出的:生活的意义何在?我们被 向问方这是真正的哲学问题,宗教问帮。西方 人所面临的危机正源自在这~一根本问题上的困 盛。在伯尔曼看来,这面示了西方文化行将崩请 的暗淡前景。而它的一个主要征兆,便是个社 会对于法律与宗教的信件严重地丧失。这里,法 律被看成是用以解决纷争以及通过权利、义务的 分配创造合作纽带的程序,宗教则被界定为对于 —2
生活之终极意义和目的的集体关切和献身。它门们 代表了人类生活中两个基本的方面,法律意味若 秩序,宗教意味着信仰。没有法律,人类便无法维 系当下的社会;失去信仰,人类则无以面对米来的 世界。明平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伯尔曼所说西方 补会中法律与宗教的信轩危机竟是多么严重的一 件事情。 造成上述情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伯尔曼 指出了其中的一种,即在流俗见解当中法律与宗 教的截然对立。这回,伯尔曼再次表现了他观装 问题的敏锐与独到. 通带认为,现代法律纯是世俗的,合理的,是 用以贯衔特定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工具,而与 生活终极意义一类观念无涉。在有实用士义传统 的美国,这种观念尤其盛行。比如,有入把法院的 判决看成是解决问题所作的试验,甚至把法看成 是“对法院实际上将做什么的预南”。当然这只是 极端一派的理论。但就是象强调法律中绝对价值 的哲理一派,它在解释法律诸基本原则的时候,也 只限于提供诸如人道主义哲学一类的说明、全不 谈人的情感、信念和终极关切。在另一方面,现代 许多宗教思想派别,无论是把爱着作是对基督徒 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