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间池 读者的思维 法学学术随笔 思考中国 晚念,不着粒连地调动着 中国人的法律急识和法治 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看 按评说·说的是西方法律 来的法律现象材料进行点 律文化·对似乎是信于招 和幽默的于法漫读西方法 本书以亲切家常 西窗法 雨 刘星/著 法津出版社
1 序:小文论方圆 一正(刘星笔名)的“西窗法雨”曾在《南方周未》以专栏形式连 载。开的是“西窗”,下的是“法雨”。“窗”小,“雨”也不大。一期千余 字,挺低调的。开办者大约有使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 思。可那“雨”不仅“潜入”了“夜”,也潜入了“心”。读者心里就揪起 了波潮。结果,雨仍然是“细”的,雨声却大了起来,颇有些轰动效应。 常有外地朋友问我,一正何许人,能写此等好文章? 今天,“此等好文章”汇成了书,“雨”便成了“湖”。在这湖里畅游 一通,自是别有一番情致。 总觉得文学与法律相隔很远,其实是没碰到高手。读《西窗法 雨》才知道文学与法律是可以联姻的。一正要讲的是法律。法律自 然枯燥。但一正却有化枯燥为有趣的本事。用文学的手法讲法律的 道理是一正的一大创造。他善讲故事。用文学的眼光看,他有较高 的叙述策略。一,他的叙述短小、精彩,且语言幽默风趣,往往几句话 便能抓住人。二,他有明确的叙述目的,能将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引向 他要讲述的道理。读者还在故事的享受里,却已经开始了对道理的 领悟。一正有涉笔成趣的本事,古今中外的事件,被他信手枯来、皆 成文章。如一正讲到了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刘庸参皇帝一场戏。 这显然是当时看电视之后的产物。这场戏一般人看了也就看了,一 正却随手抓到了文章里,讲了一通法律内外的平等与不平等这一较 深层面的道理。巧妙的故事使一正的道理有着亲切感,而不是瞪起 的眼睛、板起的面孔
2 西窗法雨 且-一正讲的道理正是中国社会所需要的。新时期以来,中国社 会急需加强法治建设,人民急需加强法治观念。因而人们都希望了 解西方的法治知识。一正的“雨”便有些解渴,有点儿启蒙的意思,在 中国人面前打开了一片全新的天地。而一正又不是一般地介绍西方 的法律,他的文字都有着现实性和针对性。他时时讲着西方的法律, 却又像时时在讲着中国的现状,让人时时思考中国的问题。如他讲 西方“政府旁边的法院”、讲西方“政府的承诺”、讲“上下关系”与“契 约关系”、讲公法与私法等等。读一正的文字,你常常会想起“好雨知 时节”之类的古诗,觉得他这“雨”下得正当时。你会体会到在轻松请 洒的文字背后,作者那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一正说,“人们要法 律,就是想要社会有个方圆,有个秩序”(见该书,第2页)。中国正以 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发展得越快,越要有方圆,这是不直而喻 的。一正就是要寻找一种参照,让人们友观中国法治的过去与今天, 让人们去思考中国社会的方圆。 而一正的高超之处还在于,在大多情况下,他并不一般地塞给你 一些法律的道理,而是力争用他的讲述,调动你的一种智慧。在一正 的文字里你懂了,法律不只是刑、不只是铁,法律是人类的一种智慧。 于是,你得到的,就不只是一些法律条文,而是如何智慧地思考法律 问题。如一正讲法律与人性善恶观念的关系,并不纠缠于人性的善 恶本身,而是进入到这一观念的背后,看看东西方人的文化差异,看 看东西方人为什么要对人性进行不同的假设。一进入问题的背后, 就把问题看透了。问题一被看透,就简单了。一些被人们津津乐道 地讨论着的问题,就显得没有必要甚至可笑。如人性是善是恶的问 题,作者轻松地告诉我们,其实并不重要,那都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 的“假设前提”。“既然我们喜欢上了法治,假设一下人性的不完善或 许就是必要的”。(见该书,第8页)诸如此类的问题,一正往往简单 几句话,能顶迂腐学者儿十年的钻研。在这样的论说里,你进入了法 律的智慧天地,你享受着智慧的乐趣。 一正讲述法律之所以能从一般的道理进入到智慧层面,是因为
序:小文论方圆3 《西窗法雨》其实不只是一般的法律知识介绍,那里溶化着作者颇为 尖端、颇为前沿的研究心得。一正是研究西方法理学的学者,有着开 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功底、他不仅对西方传统法理学有着精深的研 究,而且对法理学的后现代演变有着准确的把握。对法律问题,他不 仅讨论其“然”,更讨论其“所以然”;他不仅讨论法律的制定,而且讨 论“为什么”、“凭什么”制定这些法律。如他讲述法律权利与自然权 利间的关系,指出法律的“双刃性”,讨论法律“公正”的背后与“公正” 的难题,论述法律内容与形式的“正义”问题…在这些文字里,一些 关于法律的神话被解构了。入们对法律的认识得到了真正深层的推 进。也正是在这里,人们才发现,社会确实需要方圆,但不同的社会、 不同的时代却有不同的方圆,因而什么是方、什么是圆,凭什么方、凭 什么圆,如何方、如何圆等等都不是简单的问题,那里需要大智慧。 读《西窗法雨》,你会悟到,中国正在呼唤大智慧。而你不会怀 疑,大智慧,中国入会有的。 程文超* *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 录 序:小文论方圆 (1) 苏格拉底的慎重 (1) 法上“法” (3) 法律的缺陷与人的智慧 (5) 法治的假设前提 (7) “半法治”与“全法治” (9) 政府旁边的法院 (1i) 政府的承诺 (13) “上下关系”还是“契约关系”? (15) 法院的审查权力 (17) 少数人的权利… (19) 女人和男人一样? (21) 俄勒冈州女工的胜利 (23) 权利:天生的和永恒的… (25) 死刑的存废… (27) 善良违法 (29)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需要 (31) 航运业的命运 (33) 公法与私法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