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Schoenbein在植物体内发现了过氧化物 酶,由此解决了愈创树脂变色的难题。随后在1856 年,Schoenbein又在蘑菇中发现了另外一种酶—— 多酚氧化酶,能够在氧存在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生成 有色氧化物。 另外,在这个时期,许多科学家发现酶的催化作 用与酵母在发酵期间的作用相似,因而微生物学家 巴斯德(Pasteur)和化学家李比希(Liebig)提出了 两种不同观点
1855年,Schoenbein在植物体内发现了过氧化物 酶,由此解决了愈创树脂变色的难题。随后在1856 年,Schoenbein又在蘑菇中发现了另外一种酶—— 多酚氧化酶,能够在氧存在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生成 有色氧化物。 另外,在这个时期,许多科学家发现酶的催化作 用与酵母在发酵期间的作用相似,因而微生物学家 巴斯德(Pasteur)和化学家李比希(Liebig)提出了 两种不同观点
巴斯德主张:发酵和活 细胞有关,酒精发酵是酵母 细胞生活的结果。 巴斯德 (1822-1895)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提出分子不对称性理论,开创了立体化学研究的途径。 •创立了发酵的生物学理论, •低温消毒技术(巴氏杀菌) •免疫学-预防接种,研制出狂犬疫苗 李比希认为:发酵及其他 类似过程,是由于化学物质的 作用,纯粹是化学过程。 从1901年到1910年最早的十次诺贝 尔化学奖获得者中,李比希的学生就 有七位。 李比希 (1803—1873) 德国化学家 化学教育改革家 有机化学创始人 农业化学之父 关于发酵本质的长期论战
巴斯德主张:发酵和活 细胞有关,酒精发酵是酵母 细胞生活的结果。 巴斯德 (1822-1895)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提出分子不对称性理论,开创了立体化学研究的途径。 •创立了发酵的生物学理论, •低温消毒技术(巴氏杀菌) •免疫学-预防接种,研制出狂犬疫苗 李比希认为:发酵及其他 类似过程,是由于化学物质的 作用,纯粹是化学过程。 从1901年到1910年最早的十次诺贝 尔化学奖获得者中,李比希的学生就 有七位。 李比希 (1803—1873) 德国化学家 化学教育改革家 有机化学创始人 农业化学之父 关于发酵本质的长期论战
1897年,布希纳两兄弟(Eduard Buchner & Hans Buchner) 成功的从酵母细胞分离出具有发酵作用的物质,能使糖发酵。 他们当时的兴趣是制备用于治疗疾病的酵母无细胞提取物, 这些提取物的保存必须不加防腐剂,例如不能加酚。于是他 们决定试用蔗搪,这是在烹调化学中常用的防腐剂。他们得 到了惊人的结果:酵母汁液迅速将蔗糖发酵产生了酒精。 这说明巴斯德和李比希的两种观点实质上是一致的。生 物化学就是在解决发酵本质的著名论战中产生的。 Hans Buchner (1850-1902) 德国细菌学家 Eduard Buchner (1860-1917) 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 通常以Buchner(布氏)漏斗而留名
1897年,布希纳两兄弟(Eduard Buchner & Hans Buchner) 成功的从酵母细胞分离出具有发酵作用的物质,能使糖发酵。 他们当时的兴趣是制备用于治疗疾病的酵母无细胞提取物, 这些提取物的保存必须不加防腐剂,例如不能加酚。于是他 们决定试用蔗搪,这是在烹调化学中常用的防腐剂。他们得 到了惊人的结果:酵母汁液迅速将蔗糖发酵产生了酒精。 这说明巴斯德和李比希的两种观点实质上是一致的。生 物化学就是在解决发酵本质的著名论战中产生的。 Hans Buchner (1850-1902) 德国细菌学家 Eduard Buchner (1860-1917) 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 通常以Buchner(布氏)漏斗而留名
Enzyme的词源 而“酶”(Enzyme)的概念,是由德国科学家 Kuhne在1878年首先提出用以表示未统一名称的已 知的各种酵素。这个词(enzyme)本身的意思是 “在酵母中” ,起源于希腊语,其中en表示“在之 内" ,zyme 表示酵母或酵素
Enzyme的词源 而“酶”(Enzyme)的概念,是由德国科学家 Kuhne在1878年首先提出用以表示未统一名称的已 知的各种酵素。这个词(enzyme)本身的意思是 “在酵母中” ,起源于希腊语,其中en表示“在之 内" ,zyme 表示酵母或酵素
1.1.2 酶催化的专一性 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Fischer于1894年提 出了“锁和钥匙”模型,成功解释了酶的催化反应 机制。酶催化专一性理论研究的另一重要成就是 1959年Koshland提出的“诱导契合”理论,以解释 酶的催化理论和专一性,同时也搞清了某些酶的催 化活性与生理条件变化有关
1.1.2 酶催化的专一性 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Fischer于1894年提 出了“锁和钥匙”模型,成功解释了酶的催化反应 机制。酶催化专一性理论研究的另一重要成就是 1959年Koshland提出的“诱导契合”理论,以解释 酶的催化理论和专一性,同时也搞清了某些酶的催 化活性与生理条件变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