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史九、古罗马的科学技术古罗马的技术成就是古代西方科技成就的代表。(一)手工业1.纺织2.玻璃制造(1)玻璃吹制法(2)玻璃切割技术3.冶矿4.和机械制造(二)建筑工程技术1.维特鲁维奥:西方建筑学的鼻祖(1)《论建筑》(2)世界上第一部建筑学专著(3)建筑学上的百科全书。2.古罗马的水利建筑技术(1)古罗马引水道工程(2)成功地开发了运河3.道路的修建(1)“条条大道通罗马”(2)遇河架桥、逢山凿洞4.著名建筑(1)罗马万神庙(2)圆形竞技场十、古代人类最重要的11项技术发明1、石器2、火3、语言4、畜牧和农业5、陶器6、轮子7、文字9、船10、纺织11、玻璃8、青铜和钢铁的冶炼复习与思考题:1、科学知识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几何原本》的特色是什么?古希腊的宇宙论有哪些?3、4、阿基米德的科学方法是怎样的?拓展阅读书目:1昊国盛:《科学的历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第1-39页。2.W.C.丹皮尔(英):《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97,第1-29页。3.科林·A·罗南:《剑桥插图世界科学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第1-8页。15
自然科学史 15 九、古罗马的科学技术 古罗马的技术成就是古代西方科技成就的代表。 (一)手工业 1.纺织 2.玻璃制造 (1)玻璃吹制法 (2)玻璃切割技术 3.冶矿 4.和机械制造 (二)建筑工程技术 1.维特鲁维奥:西方建筑学的鼻祖 (1)《论建筑》 (2)世界上第一部建筑学专著 (3)建筑学上的百科全书。 2.古罗马的水利建筑技术 (1)古罗马引水道工程 (2)成功地开发了运河 3.道路的修建 (1)“条条大道通罗马” (2)遇河架桥、逢山凿洞 4.著名建筑 (1)罗马万神庙 (2)圆形竞技场 十、古代人类最重要的 11 项技术发明 1、石器 2、火 3、语言 4、畜牧和农业 5、陶器 6、轮子 7、文字 8、青铜和钢铁的冶炼 9、船 10、纺织 11、玻璃 复习与思考题: 1、 科学知识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 《几何原本》的特色是什么? 3、 古希腊的宇宙论有哪些? 4、 阿基米德的科学方法是怎样的? 拓展阅读书目: 1.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第 1-39 页。 2.W.C.丹皮尔(英):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97,第 1-29 页。 3.科林• A •罗南:《剑桥插图世界科学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第 1-8 页
科教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二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了解与西方近代科学类型不同的科学体系,把握古代中国对认识自然的特点,重点的是中国的天文学、宇宙论、农学、四大发明和明末四大科技名著:难点是中国的数学和医学体系。学时分配:4第一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产生时期:夏、商、周自成体系:秦汉高峰时期:宋元一、青铜器与铁器技术(一)生产工具1.石器2.青铜器3.铁器(二)青铜器1.商末周初,中国进入青铜器时代2.青铜是铜、锡、铅等元素的合金。3.青铜器是以合理的配比冶炼熔铸而成。(1)越王勾践剑(2)吴王夫差矛(三)铁器1.春秋战国时期广泛使用2.生铁冶炼技术公元前6世纪3.铸钢和铸铁柔化术公元前5-4世纪二、实用科学知识的产生(一)农学1.精耕细作的传统(1)铁器(2)畜力2.农业辩证法思想一《吕氏春秋》(1)《上农》(2)《任地》(3)《辨土》(4)《审时》16
科教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6 第二章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了解与西方近代科学类型不同的科学体系,把握古代中国对认识自 然的特点,重点的是中国的天文学、宇宙论、农学、四大发明和明末四大科技名著;难点是中国的 数学和医学体系。 学时分配:4 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产生 产生时期:夏、商、周 自成体系:秦汉 高峰时期:宋元 一、青铜器与铁器技术 (一)生产工具 1.石器 2.青铜器 3.铁器 (二)青铜器 1.商末周初,中国进入青铜器时代 2.青铜是铜、锡、铅等元素的合金。 3.青铜器是以合理的配比冶炼熔铸而成。 (1)越王勾践剑 (2)吴王夫差矛 (三)铁器 1.春秋战国时期广泛使用 2.生铁冶炼技术 公元前 6 世纪 3.铸钢和铸铁柔化术 公元前 5-4 世纪 二、实用科学知识的产生 (一)农学 1.精耕细作的传统 (1)铁器 (2)畜力 2.农业辩证法思想—《吕氏春秋》 (1)《上农》 (2)《任地》 (3)《辨土》 (4)《审时》
自然科学史(二)天文学1.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2.统治阶级对“天"的崇拜(1)礼仪(2)星占3.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1)太阳黑子(2)日食(3)彗星(4)超新星爆发(三)数学1.般代以前:十进位记数法2.商周:自然数的四则运算3.春秋末年:筹算法(四)地理学《山海经》1.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1)《山经》:5卷(2)《海经》:8卷(3)《大荒经》:5卷2.内容包罗万象(1)山川地理(2)动植物(3)矿产(4)海外各国(5)神奇事物(6)神话寓言:①夸父逐日。②女娲补天。③精卫填海。大禹治水。③共工撞天。羿射九日。(五)医学医术与巫术的分离1.《周礼》(1)医学四科:①食医。②疾医。③疡医。④兽医。2.名医扁鹊三、土木建筑技术(一)宫殿(二)柔性框架结构1.商代的宫殿2.后世的发展17
自然科学史 17 (二)天文学 1.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2.统治阶级对“天”的崇拜 (1)礼仪 (2)星占 3.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 (1)太阳黑子 (2)日食 (3)彗星 (4)超新星爆发 (三)数学 1.殷代以前:十进位记数法 2.商周:自然数的四则运算 3.春秋末年:筹算法 (四)地理学 《山海经》 1.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1)《山经》:5 卷 (2)《海经》:8 卷 (3)《大荒经》:5 卷 2.内容包罗万象 (1)山川地理 (2)动植物 (3)矿产 (4)海外各国 (5)神奇事物 (6)神话寓言:①夸父逐日。②女娲补天。③精卫填海。④大禹治水。⑤共工撞天。⑥羿射 九日。 (五)医学 医术与巫术的分离 1.《周礼》 (1)医学四科:①食医。②疾医。③疡医。④兽医。 2.名医扁鹊 三、土木建筑技术 (一)宫殿 (二)柔性框架结构 1.商代的宫殿 2.后世的发展
科教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二节中国古代实用科学体系的形成一、数学体系的形成(一)《九章算术》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1.采用问题集的形式写成(1)246个问题(2)实际计算的范例(3)平面几何图形面积(4)比例理论和算法(5)盈亏问题(6)多位数和分数开方法则(7)高次方程数值解法(8)平面几何图形面积2.正、负数概念3.运算法则(二)《周算经》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1.勾股定理在天文学的运用2.开平方3.等差级数4.复杂的分数运算二、天文学体系的形成(一)太初历1.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2.岁日(1)一年等于365.2502日(2)一月等于29.53086日(3)改十月为岁首为以正月为岁首3.二十四节气(1)利于农时(2)设置闰月4.日食周期:一百三十五个月5.意义(1)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2)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3)沿用了189年(二)天文仪器的制造1.天球仪2.浑天仪18
科教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8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实用科学体系的形成 一、数学体系的形成 (一)《九章算术》 约成书于公元前 1 世纪 1.采用问题集的形式写成 (1)246 个问题 (2)实际计算的范例 (3)平面几何图形面积 (4)比例理论和算法 (5)盈亏问题 (6)多位数和分数开方法则 (7)高次方程数值解法 (8)平面几何图形面积 2.正、负数概念 3.运算法则 (二)《周髀算经》 约成书于公元前 1 世纪 1.勾股定理在天文学的运用 2.开平方 3.等差级数 4.复杂的分数运算 二、天文学体系的形成 (一)太初历 1.公元前 104 年汉武帝颁行 2.岁日 (1)一年等于 365.2502 日 (2)一月等于 29.53086 日 (3)改十月为岁首为以正月为岁首 3.二十四节气 (1)利于农时 (2)设置闰月 4.日食周期:一百三十五个月 5.意义 (1)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 (2)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3)沿用了 189 年 (二)天文仪器的制造 1.天球仪 2.浑天仪
自然科学史3.地动仪(三)宇宙结构的学说1.盖天说2.浑天说3.宣夜说三、农学体系的形成(一)北魏的贾思魏(二)《齐民要术》1.完整保存最古的农书2.农学百科全书(1)作物栽培(2)耕作技术(3)农具使用(4)畜牧兽医(5)食物加工四、地理学体系的形成(一)东汉的班固(二)《汉书·地理志》五、医学体系的形成(一)《黄帝内经》1.战国晚期(1)最早的中医理论(2)医疗经验:①预防。②诊断。③治疗。(3)学术理论:①生理。②心理。③病理。2.医学理论体系(1)阴阳(2)五行:①水。②木。③火。④土。金。(3)六气:①风。②寒。③暑。④湿。③躁。③热。(4)腻腑:①五腻。②六。(5)经络(6)天人合一(7)辩证施治(二)《神农本草经》1.最早的药学专著2.药物学体系(1)365种药物:①产地。②性质。③采集时间。④入药部位。③主治病症。(2)三品:①上品。②中品。③下品。(3)方剂配伍原则:①君,主养命。②臣,主养性。③佐使,主治病。(4)七情和合:①单行。②相须。③相使。④相畏。@相杀。③相恶。③相反。(三)《伤寒杂病论》19
自然科学史 19 3.地动仪 (三)宇宙结构的学说 1.盖天说 2.浑天说 3.宣夜说 三、农学体系的形成 (一)北魏的贾思勰 (二)《齐民要术》 1.完整保存最古的农书 2.农学百科全书 (1)作物栽培 (2)耕作技术 (3)农具使用 (4)畜牧兽医 (5)食物加工 四、地理学体系的形成 (一)东汉的班固 (二)《汉书·地理志》 五、医学体系的形成 (一)《黄帝内经》 1.战国晚期 (1)最早的中医理论 (2)医疗经验:①预防。②诊断。③治疗。 (3)学术理论:①生理。②心理。③病理。 2.医学理论体系 (1)阴阳 (2)五行:①水。②木。③火。④土。⑤金。 (3)六气:①风。②寒。③暑。④湿。⑤躁。⑥热。 (4)臓腑:①五臓。②六腑。 (5)经络 (6)天人合一 (7)辩证施治 (二)《神农本草经》 1.最早的药学专著 2.药物学体系 (1)365 种药物:①产地。②性质。③采集时间。④入药部位。⑤主治病症。 (2)三品:①上品。②中品。③下品。 (3)方剂配伍原则:①君,主养命。②臣,主养性。③佐使,主治病。 (4)七情和合:①单行。②相须。③相使。④相畏。⑤相杀。⑥相恶。⑦相反。 (三)《伤寒杂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