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开放经济概论,·日 1)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是本国与外国交往中经常发生的国际收支项目,它反映了一国与他国之间真 实资源的转移状况,在整个国际收支中占有主要地位,往往会影响和制约国际收支的其 他项目。又称为商品和劳务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项目、收入项目(由国际利息、股息和 本国在国外经营的企业返回的利润所构成)、经常性转移项目(属于单方面转移的一类,即 不引起任何商品、劳务和资产购买的支付,如宗教、慈善、教育事业赋予、侨汇、非战争 赔款等) 2)资本和金融项目 资本与金融项目反映一国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转移的状况,它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 目两大部分。其中,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购和放弃。非生产 非金融资产的收购和放弃是指各种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等以及租赁或 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金融项目包括了一国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交易。根 据投资类型或功能分类,金融项目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类。 与经常项目不同,金融项目并不按借贷方总额来记录,而是按净额来记入相应的借方和 贷方。 3)储备资产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是一种特别重要,有必要单独讨论的一个内容。储备 资产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当局(如中央银行或其他官方机构持有的外国资产,它包括用作 货币的黄金、外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等四个子项目。其重 要性主要在于它可以在国民经济出现不利情况时起到缓冲器的作用。比如,在经常项目余 额和非储备资本项目余额之和为赤字的情况下,就需要国家的金融当局通过官方储备交易 来弥补这个差额。 对于储备资产项目还须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它是一个记录储备变化而不是流量状况 的项目;第二,在处理这个项目的符号时,我们会遇到最大的概念上的困难,因为出于平 衡整个账户的需要,人为地把储备资产的增加用负号表示,把储备资产的减少用正号表示, 恰恰与一般意义上正负号的含意相反 4)误差与遗漏项目 误差与遗漏项目是一个人为设计的平衡项目,尽管它在某些国家不是最后一个项目 但却是作为余项在最后才计算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之和,如果两者没有错误与 遗漏,借贷双方应该相等,但这种情形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每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的统计数据总会出现一些遗漏:一是资料来源不一。一国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所汇集 和应用的原始资料来自许多渠道,如海关统计、银行报告、企业报表等。二是资料不全。 某些数字如商品走私、资金外逃、私自携带现钞出入境等这些也属于国际收支范畴,难以 掌握。例如,一个美国人从墨西哥以现金购买了价值1万美元的大麻(在途中却未能通过海 N374
347 开放经济概论 第 12 章 1) 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是本国与外国交往中经常发生的国际收支项目,它反映了一国与他国之间真 实资源的转移状况,在整个国际收支中占有主要地位,往往会影响和制约国际收支的其 他项目。又称为商品和劳务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项目、收入项目(由国际利息、股息和 本国在国外经营的企业返回的利润所构成)、经常性转移项目(属于单方面转移的一类,即 不引起任何商品、劳务和资产购买的支付,如宗教、慈善、教育事业赋予、侨汇、非战争 赔款等)。 2) 资本和金融项目 资本与金融项目反映一国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转移的状况,它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 目两大部分。其中,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购和放弃。非生产、 非金融资产的收购和放弃是指各种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等以及租赁或 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金融项目包括了一国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交易。根 据投资类型或功能分类,金融项目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类。 与经常项目不同,金融项目并不按借贷方总额来记录,而是按净额来记入相应的借方和 贷方。 3) 储备资产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是一种特别重要,有必要单独讨论的一个内容。储备 资产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当局(如中央银行或其他官方机构)持有的外国资产,它包括用作 货币的黄金、外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等四个子项目。其重 要性主要在于它可以在国民经济出现不利情况时起到缓冲器的作用。比如,在经常项目余 额和非储备资本项目余额之和为赤字的情况下,就需要国家的金融当局通过官方储备交易 来弥补这个差额。 对于储备资产项目还须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它是一个记录储备变化而不是流量状况 的项目;第二,在处理这个项目的符号时,我们会遇到最大的概念上的困难,因为出于平 衡整个账户的需要,人为地把储备资产的增加用负号表示,把储备资产的减少用正号表示, 恰恰与一般意义上正负号的含意相反。 4) 误差与遗漏项目 误差与遗漏项目是一个人为设计的平衡项目,尽管它在某些国家不是最后一个项目, 但却是作为余项在最后才计算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之和,如果两者没有错误与 遗漏,借贷双方应该相等,但这种情形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每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的统计数据总会出现一些遗漏:一是资料来源不一。一国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所汇集 和应用的原始资料来自许多渠道,如海关统计、银行报告、企业报表等。二是资料不全。 某些数字如商品走私、资金外逃、私自携带现钞出入境等这些也属于国际收支范畴,难以 掌握。例如,一个美国人从墨西哥以现金购买了价值 1 万美元的大麻(在途中却未能通过海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关官员的检査),结果这1万美元落到了墨西哥的银行系统中,并被按惯例计入储备变动项 目,但是这笔交易的另外一面却中断了。政府当局怀疑这些货是大麻,但在没有可靠的证 据下,它不能记录下这笔交易。三是资料本身错漏。有关单位提供的统计数字也不是百分 之百的准确无误,有的仅仅是估算数字。 因此,一般而言,一国经常项目加上资本与金融项目之后,借方与贷方间会有“缺口”, 此时,国际收支平衡表上“错误与遗漏”项目的数字,就是该“缺口”数目,方向(正负号) 1222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爸学自从国际收支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因素以后,如何实现国际收支的均衡就成为各 府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包括传统的国际 收支调节理论和现代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最早见于三百年前休谟提 出的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理论。该理论尽管揭示了汇率在调节各国货币供应量 差异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在汇率和价格以及国际收支和汇率变动之间建立了有机联 系,但毕竟是比较初步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收支调节弹性理论和吸收理论的提出 使传统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开始向现代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过渡。受篇幅限制,本节主要简 单介绍现代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要了解全面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请参阅任何一本国际经济 学教材。现代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主要包括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和资产分 析法四种分析方法。 1.弹性分析法 1)弹性分析法 the elasticity approach)的产生 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以后,各国纷纷实行竞争性的贬值,以希望扩大出口, 从而导致汇率变动异常频繁。这种汇率的剧烈波动对一国国际收支带来了很大影响,也引 起了经济学家们的注意,于是弹性分析法产生并流行起来。 弹性理论是马歇尔的供给弹性和需求理论在外汇市场的引申,它是英国经济学家琼·罗 宾逊和勒纳于1937年首先提出来的。归纳起来说,弹性分析法主要是基于进出口商品的供 求弹性来分析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作用的一种理论 2)弹性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该理论假定:①其他一切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口商品的影响;②贸易商品 的供给几乎完全弹性;③充分就业和收入不变,因而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这些商品和其 替代品的价格水平的函数;④没有资本移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基本结论是:汇率 变动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本国生产的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可以影响 国进出口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影响国际收支。 348
348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关官员的检查),结果这 1 万美元落到了墨西哥的银行系统中,并被按惯例计入储备变动项 目,但是这笔交易的另外一面却中断了。政府当局怀疑这些货是大麻,但在没有可靠的证 据下,它不能记录下这笔交易。三是资料本身错漏。有关单位提供的统计数字也不是百分 之百的准确无误,有的仅仅是估算数字。 因此,一般而言,一国经常项目加上资本与金融项目之后,借方与贷方间会有“缺口”, 此时,国际收支平衡表上“错误与遗漏”项目的数字,就是该“缺口”数目,方向(正负号) 相反。 12.2.2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自从国际收支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因素以后,如何实现国际收支的均衡就成为各 国政府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包括传统的国际 收支调节理论和现代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最早见于三百年前休谟提 出的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理论。该理论尽管揭示了汇率在调节各国货币供应量 差异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在汇率和价格以及国际收支和汇率变动之间建立了有机联 系,但毕竟是比较初步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收支调节弹性理论和吸收理论的提出, 使传统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开始向现代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过渡。受篇幅限制,本节主要简 单介绍现代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要了解全面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请参阅任何一本国际经济 学教材。现代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主要包括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和资产分 析法四种分析方法。 1.弹性分析法 1) 弹性分析法(the elasticity approach)的产生 20 世纪 30 年代,金本位制崩溃以后,各国纷纷实行竞争性的贬值,以希望扩大出口, 从而导致汇率变动异常频繁。这种汇率的剧烈波动对一国国际收支带来了很大影响,也引 起了经济学家们的注意,于是弹性分析法产生并流行起来。 弹性理论是马歇尔的供给弹性和需求理论在外汇市场的引申,它是英国经济学家琼·罗 宾逊和勒纳于 1937 年首先提出来的。归纳起来说,弹性分析法主要是基于进出口商品的供 求弹性来分析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作用的一种理论。 2) 弹性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该理论假定:①其他一切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口商品的影响;②贸易商品 的供给几乎完全弹性;③充分就业和收入不变,因而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这些商品和其 替代品的价格水平的函数;④没有资本移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基本结论是:汇率 变动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本国生产的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可以影响 一国进出口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影响国际收支
第/2章 开放经济概论,·日 基于以上假定,可建立一个国际收支的简单数学模型 B=PX-M (12-2) 式中,B为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收支;X为以本币表示的出口值;M为以外币表示的进 口值;P为以单位本币的外币价格表示的汇率。 我们知道,通过降低汇率(P)来改善国际收支(增加B)的条件为dB/dP<0。所以对上式 两边分别求偏微分,得 dB/dP=X+P(X/9P)-OM/P =X1+(P/X)3X/OP-(P/MOM/OP(M/PX) 只要最初贸易平衡,即PX=M,则 dB/dP=X(l-er-em) (12-3) 式中,以em表示贬值国的进口需求弹性,即( P/M3MOP;ex表示出口需求弹性,即(P 9粉P。 那么,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就为ex+em>1,即进口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 的总和大于1。这就是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它是贬值改善贸易差额的充分必要条件。这说 明,贬值是否改善贸易收支的临界点在于:对进口的需求弹性大于零的部分恰好等于出口 的需求弹性小于1的部分,即两种弹性之和为1,如果两种弹性之和大于1,贬值就会改善 贸易收支。 例如,假设一国出口的需求弹性小于1,譬如说1/3,即出口数量的增加只有价格下降 的1/3。如果出口价格下降3%,出口数量仅增加1%,结果出口总值将减少2%。又假设进 口货的需求弹性为2/3,那么,国内价格上涨3%,进口数量就会减少2%,进口总值也减 少2%。由于这两种弹性之和等于1,进出口值按同一方向同一数量变动,所以贸易差额保 持不变。如果这两种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差额可以改善。调节的过程如下:一国货币贬 值以后,从出口商品来看,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下跌,于是出口增加。如果出口数量的增加 消出口价格下降而有余,则出口总值增加,其增加的程度取决于国外的需求弹性,国外 需求弹性越高,出口总值增加得越大。从进口商品来看,贬值后国内价格上涨,进口数 量减少,以外币表示的进口总值随之下降。其结果是出口总值增加,进口总值减少,从而 贸易收支得到改善。若ex+em<1,贸易收支恶化。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商品大多是低弹性 的商品,所以货币贬值的作用不大。改善进出口的商品结构,由出口低弹性的初级产品转 为出口高弹性的制成品,才是改善国际收支情况的根本途径 3)弹性分析法的缺陷 )它假设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收入不变而价格可变,这与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中 出口供给完全弹性的假设是相互矛盾的。 (2)弹性分析只考虑了汇率变动通过价格相对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而忽略了收入 效应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349
349 开放经济概论 第 12 章 基于以上假定,可建立一个国际收支的简单数学模型 B=PX-M (12-2) 式中,B 为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收支;X 为以本币表示的出口值;M 为以外币表示的进 口值;P 为以单位本币的外币价格表示的汇率。 我们知道,通过降低汇率(P)来改善国际收支(增加 B)的条件为 dB/dP<0。所以对上式 两边分别求偏微分,得 dB/dP=X+P(ЭX/ЭP)-ЭM/ЭP =X[1+(P/X)ЭX/ЭP- (P/M)ЭM/ЭP(M/PX)) 只要最初贸易平衡,即 PX=M,则 dB/dP=X(1-ex-em) (12-3) 式中,以 em表示贬值国的进口需求弹性,即(P/M)ЭM/ЭP;ex表示出口需求弹性,即(P/X) ЭX/ЭP。 那么,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就为 ex+em>1,即进口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 的总和大于 1。这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它是贬值改善贸易差额的充分必要条件。这说 明,贬值是否改善贸易收支的临界点在于:对进口的需求弹性大于零的部分恰好等于出口 的需求弹性小于 1 的部分,即两种弹性之和为 1,如果两种弹性之和大于 1,贬值就会改善 贸易收支。 例如,假设一国出口的需求弹性小于 1,譬如说 1/3,即出口数量的增加只有价格下降 的 1/3。如果出口价格下降 3%,出口数量仅增加 1%,结果出口总值将减少 2%。又假设进 口货的需求弹性为 2/3,那么,国内价格上涨 3%,进口数量就会减少 2%,进口总值也减 少 2%。由于这两种弹性之和等于 1,进出口值按同一方向同一数量变动,所以贸易差额保 持不变。如果这两种弹性之和大于 1,贸易差额可以改善。调节的过程如下:一国货币贬 值以后,从出口商品来看,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下跌,于是出口增加。如果出口数量的增加 抵消出口价格下降而有余,则出口总值增加,其增加的程度取决于国外的需求弹性,国外 的需求弹性越高,出口总值增加得越大。从进口商品来看,贬值后国内价格上涨,进口数 量减少,以外币表示的进口总值随之下降。其结果是出口总值增加,进口总值减少,从而 贸易收支得到改善。若 ex+em<1,贸易收支恶化。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商品大多是低弹性 的商品,所以货币贬值的作用不大。改善进出口的商品结构,由出口低弹性的初级产品转 为出口高弹性的制成品,才是改善国际收支情况的根本途径。 3) 弹性分析法的缺陷 (1) 它假设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收入不变而价格可变,这与马歇尔—勒纳条件中 出口供给完全弹性的假设是相互矛盾的。 (2) 弹性分析只考虑了汇率变动通过价格相对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而忽略了收入 效应对国际收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