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比例的差别方面阐述了贸易的基础。克服了斯密和李嘉图贸易理论中的某些局限性,认为 不同商品的生产当中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有些产品的生产技术性较高,需要大量的 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即资本密集型产品。有些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即劳动密 集型产品。相应的,各国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也是不同的。有的国家相对资本雄厚,有的 国家劳动力相对充足。这样导致不同的国家要素的价格是不同的,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中劳 动力的价格相对较低,从而适宜于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 中,资本的价格会相对低,生产和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比较有利。因此,根据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以换取那些 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也就是说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 例上的差别。 4.规模经济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中出现了一些新倾向:第一,发达国家之间贸易量的 大大增加。第二,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许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产品,也大量 进口相似的工业产品,工业国家以前传统的“进口初级产品—一出口工业产品”的模式逐 渐改变,出现了许多同一行业既出口又进口的双向贸易或行业内贸易。显然,这些新的贸 易倾向很难用传统的贸易理论,尤其是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中资源配置的观点来解释,因 为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源比例是相似的,都属于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而同类工业产品的生 产技术更具有相似的要素密集性 为了对上述新的贸易倾向以及新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解释,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 出了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并形成了当代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现代化大生产中,许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 而且,各种工业产品虽然类似但不同质,即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这 就不同于传统贸易理论(从斯密到赫克歇尔一俄林)的理论假设(产品的规模报酬不变)。在这 种情况下,参与分工的同类国家,即使对同一产品的生产率相同或近似,但如果把该产品 的生产集中到一个国家,则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就会提高该产品的生产效率,从而在付 出相同资源的情况下会得到更多产量。当若干具有规模经济的产品集中于不同的国家生产 时,每一种产品都会相应地提高产量,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由于国际贸易 的存在,消费者仍然能消费到同样多甚至更多种类的商品 上述几种理论虽然论述的前提和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但可以看出,这些理论都说明 了国际贸易的产生是由于分工能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实现对资源的更优配置和利用。也 就是说,通过国际贸易,各国能按自己的条件实行专业化生产,从而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 利用。由于资源配置的改善,同样的资源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样就会增加世界的 福利。这显然就是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可能产生的有利影响。 342
342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比例的差别方面阐述了贸易的基础。克服了斯密和李嘉图贸易理论中的某些局限性,认为 不同商品的生产当中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有些产品的生产技术性较高,需要大量的 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即资本密集型产品。有些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即劳动密 集型产品。相应的,各国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也是不同的。有的国家相对资本雄厚,有的 国家劳动力相对充足。这样导致不同的国家要素的价格是不同的,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中劳 动力的价格相对较低,从而适宜于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 中,资本的价格会相对低,生产和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比较有利。因此,根据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以换取那些 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也就是说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 例上的差别。 4.规模经济理论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国际贸易中出现了一些新倾向:第一,发达国家之间贸易量的 大大增加。第二,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许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产品,也大量 进口相似的工业产品,工业国家以前传统的“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产品”的模式逐 渐改变,出现了许多同一行业既出口又进口的双向贸易或行业内贸易。显然,这些新的贸 易倾向很难用传统的贸易理论,尤其是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中资源配置的观点来解释,因 为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源比例是相似的,都属于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而同类工业产品的生 产技术更具有相似的要素密集性。 为了对上述新的贸易倾向以及新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解释,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 出了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并形成了当代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现代化大生产中,许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 而且,各种工业产品虽然类似但不同质,即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这 就不同于传统贸易理论(从斯密到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假设(产品的规模报酬不变)。在这 种情况下,参与分工的同类国家,即使对同一产品的生产率相同或近似,但如果把该产品 的生产集中到一个国家,则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就会提高该产品的生产效率,从而在付 出相同资源的情况下会得到更多产量。当若干具有规模经济的产品集中于不同的国家生产 时,每一种产品都会相应地提高产量,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由于国际贸易 的存在,消费者仍然能消费到同样多甚至更多种类的商品。 上述几种理论虽然论述的前提和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但可以看出,这些理论都说明 了国际贸易的产生是由于分工能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实现对资源的更优配置和利用。也 就是说,通过国际贸易,各国能按自己的条件实行专业化生产,从而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 利用。由于资源配置的改善,同样的资源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样就会增加世界的 福利。这显然就是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可能产生的有利影响
第/2章 开放经济概论,·日 12.1.3国际贸易的限制 以上几种理论虽然说明了国际贸易的产生是由于分工能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实现对 资源的更优配置和利用,但是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那就是没有能很好地解决由于 贸易而带来的利益的分配问题。这样,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就很可能在一定时期会对 些国家的经济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比如,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中由于进口过多出口过少 而造成了贸易逆差;或由于进口过少出口过多而造成的贸易顺差。都会影响一国的国际收 支均衡,这显然不利于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国际收支平衡的实现。正因为如此,各 国纷纷对自由贸易采取各种政策的干预或限制,以达到调节本国收支的目的。由于一般认 为国际收支逆差会对一国经济产生较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各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中,最主 要、最普遍的是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 1.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 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或地区)对产品进口水平所设定的一系列措施。限制进 口的最主要政策工具有两个: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1)进口关税 进口关税是指产品运抵一国时所须缴纳的税款。其对进口的限制机制是:通过对进口 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根据需求规律知道这会降低国内对进口品的需 求量,从而减少进口。进口关税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按征收方法不同 可以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前者根据进口数量征收税款,后者根据进口价格征收税款。按 税率征收幅度不同,可以分为普通税率、最惠国税率、特惠税率和普惠制。对于从一个国 家进口的商品适用哪种税率,需要根据一国政策和不同国家的关系及相关协议来决定 2)非关税壁垒 从目前趋势来看,世界各国在限制进口措施的采用上,关税所占的重要性逐渐削弱, 而非关税壁垒则处于越来越重要地位。所谓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 的措施。非关税壁垒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前者是由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 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出口,如,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配额制、进 口许可证制等;后者是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例,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技术标准、 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等。国际贸易政策实践中,对进口的限制越来越多地 采用间接限制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来达到目的。主要是因为间接限制进口的非关税壁垒与关 税壁垒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限制程度更严、更有效、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 歧视性。 2.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 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或地区)对产品出口水平所设定的一系列措施。政府为 343
343 开放经济概论 第 12 章 12.1.3 国际贸易的限制 以上几种理论虽然说明了国际贸易的产生是由于分工能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实现对 资源的更优配置和利用,但是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那就是没有能很好地解决由于 贸易而带来的利益的分配问题。这样,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就很可能在一定时期会对一 些国家的经济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比如,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中由于进口过多出口过少 而造成了贸易逆差;或由于进口过少出口过多而造成的贸易顺差。都会影响一国的国际收 支均衡,这显然不利于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国际收支平衡的实现。正因为如此,各 国纷纷对自由贸易采取各种政策的干预或限制,以达到调节本国收支的目的。由于一般认 为国际收支逆差会对一国经济产生较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各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中,最主 要、最普遍的是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 1.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 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或地区)对产品进口水平所设定的一系列措施。限制进 口的最主要政策工具有两个: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1) 进口关税 进口关税是指产品运抵一国时所须缴纳的税款。其对进口的限制机制是:通过对进口 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根据需求规律知道这会降低国内对进口品的需 求量,从而减少进口。进口关税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按征收方法不同, 可以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前者根据进口数量征收税款,后者根据进口价格征收税款。按 税率征收幅度不同,可以分为普通税率、最惠国税率、特惠税率和普惠制。对于从一个国 家进口的商品适用哪种税率,需要根据一国政策和不同国家的关系及相关协议来决定。 2) 非关税壁垒 从目前趋势来看,世界各国在限制进口措施的采用上,关税所占的重要性逐渐削弱, 而非关税壁垒则处于越来越重要地位。所谓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 的措施。非关税壁垒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前者是由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 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出口,如,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配额制、进 口许可证制等;后者是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例,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技术标准、 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等。国际贸易政策实践中,对进口的限制越来越多地 采用间接限制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来达到目的。主要是因为间接限制进口的非关税壁垒与关 税壁垒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限制程度更严、更有效、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 歧视性。 2.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 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或地区)对产品出口水平所设定的一系列措施。政府为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了鼓励出口所采用的通常做法是对出口进行补贴。出口补贴有两种形式:直接补贴和间接 补贴。直接补贴是给出口商直接的现金补贴;间接补贴是政府对某些商品的出口给予财政 上的照顾,即通过减免税收等政策减少出口成本来实现。美国和西欧对某些农产品就采取 直接补贴的方法,政府保证支付这些农产品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差价。 鼓励出口的措施还有低价外销(倾销)和提供出口信贷以及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为出 口商出口提供资金支持。 >实 实例12-1 法国与英国之间能够开展贸易吗 英国与法国的优势比较,如表12-3所示 表12-3英国与法国的优势比较 生产单位甲产品所需生产要素数量 生产单位乙产品所需生产要素数量 法国 按照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不能回答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和法国之间能否开展贸易,开展贸易后能否使 双方获益。但李嘉图认为,同英国相比,法国在生产不同产品时的绝对成本劣势在劣势程度上存在着相对 差异,即有的产品同英国相比绝对成本差距相对较大,而有的产品同英国相比绝对成本差距相对较小。表 中显示,两种产品中英国在生产乙产品时的绝对成本优势比生产甲产品时的绝对成本优势更明显,优势更 大。或者说同生产甲产品相比英国在生产乙产品时具有比较成本优势。换句话说,英国在生产乙产品时处 于相对成本劣势;相对地,法国尽管生产两种产品都处于绝对成本劣势,但法国在生产甲产品时的劣势要 比生产乙产品时的劣势轻得多,或者法国在生产这两种产品时,在甲产品上具有比较成本优势。换句话说 法国生产甲产品时具有比较优势,生产乙产品时具有比较劣势 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应该依据比较成本原则开展,即: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 并进口本国比较成本劣势的产品。在边际成本不变的假定下,根据上述自由贸易假定,国际分工将会要求 两国分别以完全专业化的方式来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按照比较成本原则开展贸易后,能否给贸 易双方都带来利益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原则是否成立的关键。表12-4显示:贸易后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 均可以比贸易前消费更多的甲产品和乙产品 表12-4英法两国贸易前后对比情况 英国 甲产品 乙产品 法国 甲产品 乙产品 贸易前 144 贸易前 贸易后 34
344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了鼓励出口所采用的通常做法是对出口进行补贴。出口补贴有两种形式:直接补贴和间接 补贴。直接补贴是给出口商直接的现金补贴;间接补贴是政府对某些商品的出口给予财政 上的照顾,即通过减免税收等政策减少出口成本来实现。美国和西欧对某些农产品就采取 直接补贴的方法,政府保证支付这些农产品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差价。 鼓励出口的措施还有低价外销(倾销)和提供出口信贷以及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为出 口商出口提供资金支持。 实例 12-1 法国与英国之间能够开展贸易吗 英国与法国的优势比较,如表 12-3 所示。 表 12-3 英国与法国的优势比较 国 别 生产单位甲产品所需生产要素数量 生产单位乙产品所需生产要素数量 英国 10 8 法国 12 15 按照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不能回答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和法国之间能否开展贸易,开展贸易后能否使 双方获益。但李嘉图认为,同英国相比,法国在生产不同产品时的绝对成本劣势在劣势程度上存在着相对 差异,即有的产品同英国相比绝对成本差距相对较大,而有的产品同英国相比绝对成本差距相对较小。表 中显示,两种产品中英国在生产乙产品时的绝对成本优势比生产甲产品时的绝对成本优势更明显,优势更 大。或者说同生产甲产品相比英国在生产乙产品时具有比较成本优势。换句话说,英国在生产乙产品时处 于相对成本劣势;相对地,法国尽管生产两种产品都处于绝对成本劣势,但法国在生产甲产品时的劣势要 比生产乙产品时的劣势轻得多,或者法国在生产这两种产品时,在甲产品上具有比较成本优势。换句话说, 法国生产甲产品时具有比较优势,生产乙产品时具有比较劣势。 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应该依据比较成本原则开展,即: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 并进口本国比较成本劣势的产品。在边际成本不变的假定下,根据上述自由贸易假定,国际分工将会要求 两国分别以完全专业化的方式来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按照比较成本原则开展贸易后,能否给贸 易双方都带来利益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原则是否成立的关键。表 12-4 显示:贸易后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 均可以比贸易前消费更多的甲产品和乙产品。 表 12-4 英法两国贸易前后对比情况 英 国 甲产品 乙产品 法 国 甲产品 乙产品 贸易前 14.4 32 贸易前 20 14 贸易后 16 34 贸易后 21.5 16
第/2章 开放经济概论,·日 122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获得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 资金的对比关系。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通常反映在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 122.1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作用 国际收支平衡表(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也称国际收支差额表,它是系统记录 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所有国际经济活动收入与支出的统计报表。它反映了一定时 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一国与别国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不论是否涉 及外汇收支都必须记入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包括商品和服务的买卖、馈赠、政府交 易和资本流动。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综合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及 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政府制定对外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经济 因素、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外部分提供基础性资 料。表12-5是一张美国1999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从中可以大致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结构和内容。 表12-51999年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10亿美元 (1)项目 (2)贷方(+)(3)借方(-)(4)净贷(+或净借(-) I经常账户 A商品贸易余额 683 B服务 C投资收益 D单方转移支付 Ⅱ金融账户[贷出()或借入(+ 339 B政府 美国官方储备变动 其他国家官方储备变动 C统计误差 Ⅲ经常账户金融账户总计 (资料来源: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website, April2000转引自:[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 济学》(第十七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494页.表中内容略有改动) 345
345 开放经济概论 第 12 章 12.2 国 际 收 支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获得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 资金的对比关系。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通常反映在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 12.2.1 国际收支平衡表 1.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作用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也称国际收支差额表,它是系统记录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所有国际经济活动收入与支出的统计报表。它反映了一定时 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一国与别国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不论是否涉 及外汇收支都必须记入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包括商品和服务的买卖、馈赠、政府交 易和资本流动。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综合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及 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政府制定对外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经济 因素、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外部分提供基础性资 料。表 12-5 是一张美国 1999 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从中可以大致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结构和内容。 表 12-5 1999 年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10 亿美元 (1) 项目 (2) 贷方(+) (3) 借方(-) (4) 净贷(+)或净借(-) Ⅰ经常账户 -339 A 商品贸易余额 683 -1030 -347 B 服务 277 -197 80 C 投资收益 274 -299 -25 D 单方转移支付 -47 Ⅱ金融账户[贷出(-)或借入(+)] 339 A 私人借贷 706 -381 325 B 政府 美国官方储备变动 8 其他国家官方储备变动 45 C 统计误差 -39 Ⅲ 经常账户金融账户总计 0 (资料来源:U.S.Department of Commerce,website,April 2000. 转引自:[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 《经 济学》(第十七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94 页. 表中内容略有改动)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有两个重要原则需要掌握 (1)所有本国居民与外国居民间的经济交往,并且只有本国与外国居民间的经济交易 才被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采用的居民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或 其他组织,就居民个人而言,问题在于如何处理那些在本国居住而拥有外国国籍的个人。 般来说,代表外国政府的个人包括其军队的成员,他们总是被视为他们自己国家的居民。 例如,美国在日本的驻军成员,对于日本来说是外国居民,当一名美国士兵在日本购买 瓶啤酒时,就发生了一件计入美国和日本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国际性交易。不代表一国政府 的个人则视为他们永久居留地国家的居民,例如,设在纽约的联合国机构的一般工作人员 并不代表本国政府,他永久性的居住在纽约,视为美国居民。对于企业,一般是设在哪 个国家则视为哪一个国家的居民,但他在外国的分支机构则被视为外国居民。因此,一个 跨国企业的母公司与其在国外的分支机构间的物质流动是国际交易 (2)国际收支平衡表采取的是复式核算方法,应该正确区分借方和贷方。除了赠送外, 所有的国际交易都是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双向的资产交换。资产可以分为真实资产和金融 资产,因此,可以区分出三种国际交易。首先,用商品或劳务交换另一些商品或劳务,这 种物物交易的双方都是用真实资产进行交换。其次,用商品或劳务交换货币和其他金融工 具,在这种交易中,一方是用真实资产,而另一方是用金融资产。最后,用金融资产交换 另一些金融资产,在这种交易中,双方所使用的都是金融资产。因此,一项国际交易涉及 两个相对应的资产转移,在采用复式核算方法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一项交易将计入两次, 个转移计入借方,另一个计入贷方,借方总和与贷方总和总是相等的,贷方是正项,并 加上一个正号(+),借方是负项,并加上一个负号(-),两方的总和恒等于零。判断一项资 产转移是借方还是贷方的原则是:当一次转移使一国资产增加或使一国负债减少时,计入 借方:反之则计入贷方。赠送是一种特殊的国际交易,不涉及资产交换,而是商品、劳务 或金融资产的单方面转移。但在复式核算中,这种单方面的转移也需要被计入平衡表两次, 一次是记录实际的单方面转移,另一次是记录由赠送而引起的一方的损失 因此,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则可简单概括为:一个国家的任何交易活动,如 果挣了外汇,就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计入贷方项目,并给一个正号,反之,则计入国际收 支平衡表的借方项目,并给一个负号。 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构成 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包含的内容十分繁杂,各国又大都根据各自不同需要和具体情况来 编制,因此,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详简也有很大差异,但其主要项目基本上是 致的。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类,即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和误差与遗漏。 346
346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有两个重要原则需要掌握。 (1) 所有本国居民与外国居民间的经济交往,并且只有本国与外国居民间的经济交易 才被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采用的居民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或 其他组织,就居民个人而言,问题在于如何处理那些在本国居住而拥有外国国籍的个人。 一般来说,代表外国政府的个人包括其军队的成员,他们总是被视为他们自己国家的居民。 例如,美国在日本的驻军成员,对于日本来说是外国居民,当一名美国士兵在日本购买一 瓶啤酒时,就发生了一件计入美国和日本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国际性交易。不代表一国政府 的个人则视为他们永久居留地国家的居民,例如,设在纽约的联合国机构的一般工作人员 并不代表本国政府,他永久性的居住在纽约,视为美国居民。对于企业,一般是设在哪一 个国家则视为哪一个国家的居民,但他在外国的分支机构则被视为外国居民。因此,一个 跨国企业的母公司与其在国外的分支机构间的物质流动是国际交易。 (2) 国际收支平衡表采取的是复式核算方法,应该正确区分借方和贷方。除了赠送外, 所有的国际交易都是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双向的资产交换。资产可以分为真实资产和金融 资产,因此,可以区分出三种国际交易。首先,用商品或劳务交换另一些商品或劳务,这 种物物交易的双方都是用真实资产进行交换。其次,用商品或劳务交换货币和其他金融工 具,在这种交易中,一方是用真实资产,而另一方是用金融资产。最后,用金融资产交换 另一些金融资产,在这种交易中,双方所使用的都是金融资产。因此,一项国际交易涉及 两个相对应的资产转移,在采用复式核算方法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一项交易将计入两次, 一个转移计入借方,另一个计入贷方,借方总和与贷方总和总是相等的,贷方是正项,并 加上一个正号(+),借方是负项,并加上一个负号(-),两方的总和恒等于零。判断一项资 产转移是借方还是贷方的原则是:当一次转移使一国资产增加或使一国负债减少时,计入 借方;反之则计入贷方。赠送是一种特殊的国际交易,不涉及资产交换,而是商品、劳务 或金融资产的单方面转移。但在复式核算中,这种单方面的转移也需要被计入平衡表两次, 一次是记录实际的单方面转移,另一次是记录由赠送而引起的一方的损失。 因此,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则可简单概括为:一个国家的任何交易活动,如 果挣了外汇,就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计入贷方项目,并给一个正号,反之,则计入国际收 支平衡表的借方项目,并给一个负号。 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构成 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包含的内容十分繁杂,各国又大都根据各自不同需要和具体情况来 编制,因此,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详简也有很大差异,但其主要项目基本上是一 致的。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类,即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和误差与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