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完整的凯恩斯模型,!: 的供给曲线 由此可知,总供给取决于资源利用的情况。在不同的资源利用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即 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用图6.10来说明总供给曲线的不同情况 从图6.10中可以看出总供给曲线有三种形式。横轴表示实际 国民收入(总产量)Y,纵轴表示物价水平P。 第一种:a-b,这时AS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 这表明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AS可以增加。这是因为资 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在不提高价格的情况下,可 以增加总供给。这是一种极端少见的情况,例如美国20世纪 30年代大萧条期间,由于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工人大量失业,a 生产设备大部分闲置。因此,随着就业增加,产量扩大,产 品成本保持不变。这就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中描述的情况,所以常称为凯恩斯区间。这种水平的AS曲图6.10综合的AS曲线 线称为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第二种情况:b-c,这时AS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随着就业增加,产量增加, 物价相应逐渐上涨,这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这是因为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 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会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从而使成本增加,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 况是短期存在的情况,所以这种向右上方倾斜的AS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第三种情况:c以上,这时AS曲线是一条垂线,这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上升,总供 给也不会增加,这是因为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即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 已无法增加。由于凯恩斯以前的古典经济学把充分就业作为长时期宏观经济均衡的必然趋 势,因此,这种垂直的AS曲线也是一种极端情况,称为古典区间或长期总供给曲线。 6.13AD_AS模型 前面我们详细讨论了总需求曲线AD和总供给曲线AS。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总需 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相交时,交点所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就是使产品市场、货 币市场、劳动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同微观经济分析中的均 衡方法一样,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一般价格水平P和总产量Q的大小, 因此也就决定了国民收入M的水平。 如果三个市场同时处于均衡,这就意味着此时由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决定的总需 求恰好使劳动力市场均衡决定的就业量所生产出来的总产品完全实现转化。总需求一总供 给模型不仅说明了在同时考虑三个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决定,而且还解决了IS-LM模 型所无法说明的价格水平的决定问题。 N1794
179 完整的凯恩斯模型 第 6 章 的供给曲线。 由此可知,总供给取决于资源利用的情况。在不同的资源利用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即 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用图 6.10 来说明总供给曲线的不同情况, 从图 6.10 中可以看出总供给曲线有三种形式。横轴表示实际 国民收入(总产量)Y,纵轴表示物价水平 P。 第一种:a—b,这时 AS 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 这表明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AS 可以增加。这是因为资 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在不提高价格的情况下,可 以增加总供给。这是一种极端少见的情况,例如美国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期间,由于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工人大量失业, 生产设备大部分闲置。因此,随着就业增加,产量扩大,产 品成本保持不变。这就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中描述的情况,所以常称为凯恩斯区间。这种水平的 AS 曲 线称为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第二种情况:b—c,这时 AS 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随着就业增加,产量增加, 物价相应逐渐上涨,这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这是因为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 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会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从而使成本增加,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 况是短期存在的情况,所以这种向右上方倾斜的 AS 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第三种情况:c 以上,这时 AS 曲线是一条垂线,这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上升,总供 给也不会增加,这是因为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即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 已无法增加。由于凯恩斯以前的古典经济学把充分就业作为长时期宏观经济均衡的必然趋 势,因此,这种垂直的 AS 曲线也是一种极端情况,称为古典区间或长期总供给曲线。 6.1.3 AD—AS 模型 前面我们详细讨论了总需求曲线 AD 和总供给曲线 AS。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总需 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相交时,交点所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就是使产品市场、货 币市场、劳动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同微观经济分析中的均 衡方法一样,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一般价格水平 P 和总产量 Q 的大小, 因此也就决定了国民收入 NI 的水平。 如果三个市场同时处于均衡,这就意味着此时由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决定的总需 求恰好使劳动力市场均衡决定的就业量所生产出来的总产品完全实现转化。总需求—总供 给模型不仅说明了在同时考虑三个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决定,而且还解决了 IS—LM 模 型所无法说明的价格水平的决定问题。 Y O P b AS a c d 图 6.10 综合的 AS 曲线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1.古典学派的AD-AS模型 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AS是一条垂直的直线,其AD-AS模型如图611所示。可以 看出,当总供给曲线给定时,均衡总产量Q*和一般价格水 ADo A 平P*就由其交点所决定,国民收入水平也就随之决定了。P 如果所有的外生变量不变,这种交点代表的均衡状态就会 长期维持下去。这时出现任何供求不均衡或价格偏高的情 况都只能是暂时的,市场的内在机制会将这种暂时的不均P 衡调整到均衡状态 由于总供给曲线AS是完全没有弹性的直线,凡是价 PI 格以外因素造成的总需求的变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AD 的移动。只要最终产品市场上的总支出AE增加,包括总 消费开支C、总投资I和政府开支G及净出口NX增加 总需求曲线AD就会向上移动;总开支AE减少,总需求图611古典学派的ADAS模型 曲线AD就会向下移动 如图611所示,当总需求曲线从AD0下降到AD1时,总产量依然维持在Q*的位置 般价格水平由P0下降到P1,国民收入水平PQ也会下降。 总之,在古典学派的模型中,均衡的总产量Q*保持不变,总需求AD的变化只影响均 衡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而且使一般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化 2.凯恩斯主义的AD-一AS模型 把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起,就得到凯恩斯的ADAS模型, 如图612所示。可以看出,当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分别是AD和AS时,均衡总产量 Q*和一般价格水平P*就由其交点所决定,国民收入水平P*,Q*也随之决定了。如果总需 求曲线从AD下降到AD,一般价格P*保持不变,总产量从Q*减少到Q1的位置,国民收 入水平P·Q也会下降 总之,在充分就业以前,一般价格水平P*保持不变,总需求AD的变化会导致总产量 Q以及国民收入N发生同方向的变化:在充分就业以后,均衡的总产量Q*保持不变,总 需求AD的变化只影响均衡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而且使一般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总 需求同方向变化 在分别得到古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的总需求与总供给曲线后,我们可以做一个小结。 比较图6.11和图6.12,我们可以看到古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有明显的不同:以萨伊 和马歇尔等为代表的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机制是完全甚至是完美的,因为总是 可以保持充分就业的状态,从而总产量达到潜在产量Q*并且保持不变;但凯恩斯学派则认 为存在一种非充分就业的均衡,从而均衡产量Q有可能低于潜在产量Q*。 180
180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1.古典学派的 AD—AS 模型 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 AS 是一条垂直的直线,其 AD—AS 模型如图 6.11 所示。可以 看出,当总供给曲线给定时,均衡总产量 Q*和一般价格水 平 P*就由其交点所决定,国民收入水平也就随之决定了。 如果所有的外生变量不变,这种交点代表的均衡状态就会 长期维持下去。这时出现任何供求不均衡或价格偏高的情 况都只能是暂时的,市场的内在机制会将这种暂时的不均 衡调整到均衡状态。 由于总供给曲线 AS 是完全没有弹性的直线,凡是价 格以外因素造成的总需求的变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 AD 的移动。只要最终产品市场上的总支出 AE 增加,包括总 消费开支 C、总投资 I 和政府开支 G 及净出口 NX 增加, 总需求曲线 AD 就会向上移动;总开支 AE 减少,总需求 曲线 AD 就会向下移动。 如图 6.11 所示,当总需求曲线从 AD0 下降到 AD1时,总产量依然维持在 Q*的位置, 一般价格水平由 P0 下降到 P1,国民收入水平 P ⋅Q 也会下降。 总之,在古典学派的模型中,均衡的总产量 Q*保持不变,总需求 AD 的变化只影响均 衡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而且使一般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化。 2.凯恩斯主义的 AD—AS 模型 把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起,就得到凯恩斯的 AD—AS 模型, 如图 6.12 所示。可以看出,当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分别是 AD 和 AS 时,均衡总产量 Q*和一般价格水平 P*就由其交点所决定,国民收入水平 P*⋅ Q*也随之决定了。如果总需 求曲线从 AD 下降到 AD1,一般价格 P*保持不变,总产量从 Q*减少到 Q1的位置,国民收 入水平 P ⋅ Q 也会下降。 总之,在充分就业以前,一般价格水平 P*保持不变,总需求 AD 的变化会导致总产量 Q 以及国民收入 NI 发生同方向的变化;在充分就业以后,均衡的总产量 Q*保持不变,总 需求 AD 的变化只影响均衡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而且使一般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总 需求同方向变化。 在分别得到古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的总需求与总供给曲线后,我们可以做一个小结。 比较图 6.11 和图 6.12,我们可以看到古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有明显的不同:以萨伊 和马歇尔等为代表的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机制是完全甚至是完美的,因为总是 可以保持充分就业的状态,从而总产量达到潜在产量 Q*并且保持不变;但凯恩斯学派则认 为存在一种非充分就业的均衡,从而均衡产量 Q 有可能低于潜在产量 Q*。 图 6.11 古典学派的 AD—AS 模型
第6章 完整的凯恩斯模型,!: 3.综合的AD-AS模型 同样我们利用综合派的观点,可以把各种学派的ADAS模型结合在一起说明国民收 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因而可以得到图6.13所示的AD-AS模型。在图6.13中,总需求 曲线AD与总供给曲线AS相交于E点,这时就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均衡的 价格水平为P当AD曲线与AS曲线的a-b段相交时,就是凯恩斯学派的AD-AS模型, 其为短期内的需求和供给的情形;当AD曲线与AS曲线的c-d段相交时,就是古典学派 的ADAS模型,其为长期内的需求和供给的情形。 图612凯恩斯AD一AS模型 图6.13综合AD一As模型 很多的经济学教科书以及一些经济学著作中都认为宏观经济学的目的是要说明,由于 市场失去了调节总供求相等的机制,在总供求不相等时,需要政府干预使其相等。实际上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同古典和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一样,都认为市场机制可以使总需求和 总供给自动达到均衡状态。但凯恩斯学派的观点认为市场虽然能自动均衡,却不一定使均 衡点恰好处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或总产量水平Q(比如处于图612中的Q1点),当 经济处于失业状态的时候,政府有必要通过增加总需求进行干预,使总需求曲线上移,从 而破坏旧的、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使新的均衡点接近或达到充分就业。 实例6-1 谁推动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总需求 克林顿总统把1996年美国经济的明显回升和活跃归功于自己,但分析家则认为应主要归功于消费者 在199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人慷慨地支出于住房、汽车、电冰箱和外出吃饭,这使得在1月份 时看来有停止危险的经济扩张又得以持续下去,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基本上没理会过分扩大支出的警示 信号。经济学家说,在星期五公布的惊人强劲数据中,消费者的无节制支出是主要力量。劳工部估算,经 济创造了23.9万个就业机会,远远大于预期的水平,使这个月成为连续第5个月强有力的就业增加,现 N1814
181 完整的凯恩斯模型 第 6 章 3.综合的 AD—AS 模型 同样我们利用综合派的观点,可以把各种学派的 AD—AS 模型结合在一起说明国民收 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因而可以得到图 6.13 所示的 AD—AS 模型。在图 6.13 中,总需求 曲线 AD 与总供给曲线 AS 相交于 E 点,这时就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为 Y0,均衡的 价格水平为 P0。当 AD 曲线与 AS 曲线的 a-b 段相交时,就是凯恩斯学派的 AD—AS 模型, 其为短期内的需求和供给的情形;当 AD 曲线与 AS 曲线的 c-d 段相交时,就是古典学派 的 AD—AS 模型,其为长期内的需求和供给的情形。 O Q1 Q* P* P AD AD1 AS P0 Y0 Y O P b AS a c d AD E 图 6.12 凯恩斯 AD—AS 模型 图 6.13 综合 AD—AS 模型 很多的经济学教科书以及一些经济学著作中都认为宏观经济学的目的是要说明,由于 市场失去了调节总供求相等的机制,在总供求不相等时,需要政府干预使其相等。实际上,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同古典和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一样,都认为市场机制可以使总需求和 总供给自动达到均衡状态。但凯恩斯学派的观点认为市场虽然能自动均衡,却不一定使均 衡点恰好处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或总产量水平 Q*(比如处于图 6.12 中的 Q1点),当 经济处于失业状态的时候,政府有必要通过增加总需求进行干预,使总需求曲线上移,从 而破坏旧的、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使新的均衡点接近或达到充分就业。 实例 6-1 谁推动了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的总需求 克林顿总统把 1996 年美国经济的明显回升和活跃归功于自己,但分析家则认为应主要归功于消费者。 在 1996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人慷慨地支出于住房、汽车、电冰箱和外出吃饭,这使得在 1 月份 时看来有停止危险的经济扩张又得以持续下去。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基本上没理会过分扩大支出的警示 信号。经济学家说,在星期五公布的惊人强劲数据中,消费者的无节制支出是主要力量。劳工部估算,经 济创造了 23.9 万个就业机会,远远大于预期的水平。使这个月成为连续第 5 个月强有力的就业增加。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