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课程名称 食品营养学 教材名称 食品营养学(孙远明主编) 授课对象 食品相关专业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教师主讲、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资源 多媒体为主、辅以板书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理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我国主要的宏观营养工作、居民营养卫生状况及营养科学发展概况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1.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 25分钟 2.营养科学发展概况 20分钟 3.我国的营养工作现状及居民营养状况 30分钟 4.营养学的地位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5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营养学的基本概念、我国居民营养状况 【教学难点营养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主要外语词汇: nutrition,nutrients.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养、养素、养学、背养价值、背养不良、背养需要、DR5、AL,RN、EAR UL? 2.DRs的概念是何提出的,它包括哪些指标,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3.近几年营养学主要取得了哪些进展? 4.近10年来我国主要开展了哪些宏观的营养工作 5.我国居民营养现状如何?
参考教材(资料): 1.中国背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主编.中国食物成分数据.北京:人民卫生出服 社,2002年第1版。 3.孙远明主编。食品营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参考网址: http://www.pnde.gov.cn/ ●http:/mm,cnsoc.org http://yingyang.fh21.com.cn/ 第二章食物的消化生理基础☐ 课程名称 食品营养学 教材名称 食品营养学(孙远明主编) 授课对象 食品相关专业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教师主讲、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资源 多媒体为主、辅以板书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理解:营养素的体内转运及代谢过程 ·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消化系统生理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1.消化系统的组成 15分钟 2.消化系统生理 40分钟 3.营养素的体内运输及代谢 25分钟 4.营养代谢物质的排泄 10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主要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教学难点】:营养素的体内转运及代谢过程 主要外语词汇: digestion,absorption.stomach.small intestine 复习思考题: L.唾液有何作用? 2.胃在消化吸收过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3.小肠内的消化酶有哪些? 4.胆补在消化过程中有何作用? 5.液重要成分的作用有哪些? 6.消化液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7.简述代谢终产物的排泄途径。 8.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氨基酸的在体内是怎样进行代谢的? 9.氨基酸、钙、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的怎样进行运输的 10.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11.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 12.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参考教材(资料):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主编中国食物成分数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2年第1版. 3.孙远明主编.食品营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参考网址: ●http:/wmmw,pndc.goY.cn☑ ●http:/mw,cnsoc.org http://yingyang.fh21.com.cn/
第三章能量 课程名称 食品营养学 教材名称 食品营养学(孙远明主编) 授课对象 食品相关专业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教师主讲、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资源 多媒体为主、辅以板书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能量单位和能值、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 。理解:能量不平衡对人体的影响 ·了解: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能量的参考摄入量(DIs)及食物来源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能量的来源及能值 10分钟 第二节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 35分钟 一、基础代谢 二、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 三、食物的热效应 四、生长发有 第三节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 25分钟 一、气体代谢法 二、双标记水法 三、心率监测法 四、活动时间记录法 五、要因加算法 第四节能量代谢失衡 10分钟 一、体重评价方法 二、能量不足 三、能量过剩 第五节能量的参考摄入量(DRIs)及食物来源10分钟
一、能量的推荐摄入量 二、能量的食物来源与构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 【教学难点】: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 主要外语词汇: energy,basal metabolic rate(BMR).thermie effect of food(TEF) 复习思考题: 1.试述能量的作用和生物学意义 2.能量系数、生理有效能量值(或称净能量系数)、食物的热效应(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基 础代谢、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3.影利基础代谢率的因素有哪些? 4.如何测定或估算某一人体或人群的能量消耗量。 5.怎样通过合理膳食防止人体能量失衡及相应疾病发生。 参考教材(资料):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中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主编中国食物成分数据北京:人民卫生出既 社,2002年第1版 3.孙远明主编.食品营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参考网址: http://www.pndc.gov.cn/ ●http:/w.cnsoc.orgL http://vingyang.fh2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