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称之为缢颈后迟发性死亡( 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并 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可 能。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的案例报道。但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者,生存一段时间 后死亡。生存时间多为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苏者经积极的治疗而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 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癲痫 导致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 病、脑梗死和脑软化等。临床上,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 压氧治疗,控制出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继发合并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五节勒死 勒死( ligature strangulation)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等 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一)勒索 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均可被用作勒索,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 巾、领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勒索缠绕颈部的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由于作案者意在迅速使被害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 抗,故以一匝、二匝者居多(图13-15)。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结扣的形式 因人而异,有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图13-16)。 图13-15(三版教材,272页,图15-16) 图13-15他杀勒死 死者面部沾满血迹;勒索:胶皮电线,结扣位于颈前部 (沈阳市公安局提供) 图13-16(三版教材,272页,图15-17) 图13-16他杀勒死 勒索:铁丝;勒索结扣位于项部 (沈阳市公安局提供 (三)勒颈的方式 最常见的勒颈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有些自勒者先用 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偶尔也有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 上,用力收紧勒索的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 收紧,绞勒颈部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但勒颈时勒索在颈部的位置、施加力的方式和强度与缢死者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
或称之为缢颈后迟发性死亡(delayed death after hanging)。绝大多数人在缢颈后即可出现意识丧失而不能自救,但并 不立即死亡,常于缢颈后5分钟~20分钟发生死亡。因此,如能及早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抢救,尚有复苏,甚至生存的可 能。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近20例有关缢颈后被抢救而复苏的案例报道。但其中约半数以上被抢救复苏者,生存一段时间 后死亡。生存时间多为1周~2周,最短者18小时,最长者39天。少部分复苏者经积极的治疗而得以生存,可遗留有头晕、 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乏力以及肢体震颤等,严重者可致癫痫。 导致缢颈后迟发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和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包括吸入性肺炎、肺或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 病、脑梗死和脑软化等。临床上,使这种病人最终康复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措施,尽快使其复苏。复苏后给予高频通气、高 压氧治疗,控制出入液体量以及采取支持疗法,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其他继发合并症等,并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第五节 勒 死 勒死(ligature strangulation)又称绞死,是以绳索类物缠绕颈部,由他人或勒颈者本人的手,或通过某种机械作用等 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类物勒紧并压迫颈项部而导致的死亡。 一、勒索和勒死的方式 (一)勒索 绞勒颈部时所用的绳索类物称为勒索。所有的带状物均可被用作勒索,常见有各种质地的绳索、尼龙袜、毛巾、围 巾、领带、衣服碎条、皮带、电线等,一般是软质或半坚硬的绳索类物。 (二)勒颈的匝数和结扣 勒索缠绕颈部的匝数不定。一般他杀案件中,由于作案者意在迅速使被害人死亡,时间仓促,且被害人往往挣扎抵 抗,故以一匝、二匝者居多(图13-15)。自杀案件中,由于自杀者决心已定,可能勒索缠绕颈部的匝数较多。结扣的形式 因人而异,有半结、死结等,也有多匝勒索而无结扣者。他杀者结扣多在项部或颈的侧面,自杀勒颈者多在颈前部或一侧 (图13-16)。 图13-15 他杀勒死 死者面部沾满血迹;勒索:胶皮电线,结扣位于颈前部 (沈阳市公安局提供) 图13-16 他杀勒死 勒索:铁丝;勒索结扣位于项部 (沈阳市公安局提供) (三)勒颈的方式 最常见的勒颈方式是将勒索的两端交叉,以双手向两侧相反的方向用力拉紧勒索或打结,压迫颈部。有些自勒者先用 勒索缠绕颈部打结后,再将木棒状物插入勒套中,并扭转以达到窒息死亡的目的。偶尔也有将勒索的一端固定在某一物体 上,用力收紧勒索的另一端,或将勒索的两端分别系以重物等,压迫颈部。个别性窒息者将勒索一端固定后,另一端用脚 收紧,绞勒颈部。 二、勒死的机制 勒死的机制与缢死相似,但勒颈时勒索在颈部的位置、施加力的方式和强度与缢死者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 面: 图13-15 (三版教材,272页,图15-16) 图13-16 (三版教材,272页,图15-17)
)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在他勒 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由于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作用和颈部全周均匀受勒索的压迫,因此,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 脉部分受阻,椎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 部分供血,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脑内淤血,可使脑组织的缺氧逐渐加剧,加重脑组织 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时常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导致反射性呼吸抑制而死亡。也可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导致反射性 心跳骤停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三、勒死的病理学改变 )颈部改变 1.勒沟的特征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勒沟是认定勒死的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典型的勒沟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部,呈闭锁状态,但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 者。如果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以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 颈时相互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勒沟的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其深度比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如果死后又很快 除去勒索,则勒沟不明显。而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常伴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 可有散在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勒沟表面的花纹印痕,可以反映出压迫颈部的勒索的纹理结构。勒索交叉打结处可形成结扣的印 痕。如果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在相应部位遗留衬垫物的印痕。如用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緊勒 颈时,常在拧结处的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2.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常有出血。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 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也可发生骨折。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 发生骨折和出血。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有时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 )颜面部改变 因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色。眼睑 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有时结膜水肿,可见外耳道和鼻出 血。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皮下 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并有岀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水肿,并可 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根据现场勘査、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案情调査并排除其他死因等,鉴定勒死并不困难。但主要问题是鉴别他勒和自 勒。勒死者多为他杀,自勒少见,偶见意外性勒死 (一)他勒 1.现场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并留有他人的足迹。如现场位于室内,门常被反锁。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 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斗抵抗迹象。有的被害者常被伪装 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的特征 (1)衣着:衣着不整或有破损
(一)呼吸道受压 勒颈时由于勒索多位于甲状软骨或气管的部位,位置较低,且颈部全周基本上均匀地受到勒索的压迫,特别是在他勒 案例中,被害人常挣扎抵抗,加害者的用力也紧一阵松一阵,呼吸道只是部分或间断受阻,所以窒息过程较长。 (二)颈部血管受压 由于颈部喉软骨和气管软骨的支撑作用和颈部全周均匀受勒索的压迫,因此,一般只造成颈部静脉的完全闭塞,颈动 脉部分受阻,椎动脉仍通畅,或被害人的挣扎抵抗,颈部受力不均匀,使勒索的压力时松时紧。故勒颈时脑组织仍能得到 部分供血,而延缓了脑组织的缺氧过程。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脑内淤血,可使脑组织的缺氧逐渐加剧,加重脑组织 的损害。 (三)颈部神经受压 勒颈时常可压迫刺激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导致反射性呼吸抑制而死亡。也可因勒索压迫颈动脉窦,导致反射性 心跳骤停而亡死,或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致死。 三、勒死的病理学改变 (一)颈部改变 1.勒沟的特征 勒索压迫颈部所形成的沟状痕迹称为勒沟。勒沟是认定勒死的重要证据。 (1)勒沟的位置和方向:典型的勒沟多位于喉头的下方,呈水平环绕颈项部,呈闭锁状态,但也有位于颈部其他部位 者。如果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勒沟呈不连续性。 (2)勒沟的数目:以1~2条勒沟者多见,多条勒沟者少见。勒沟的数目只反映直接压迫颈部的勒索的圈数。当勒索绕 颈时相互重叠时,不能完全反映出勒索绕颈的圈数。 (3)勒沟的宽度和深度:勒沟的宽度一般与勒索的粗细相当,其深度比较一致。用宽软布带勒颈时,如果死后又很快 除去勒索,则勒沟不明显。而细硬勒索形成的勒沟较深。 (4)勒沟的颜色和损伤:细硬勒索勒颈时,勒沟窄而深,常伴有表皮剥脱,干燥后常呈暗褐色皮革样化,勒沟上下缘 可有散在点状出血。用暴力勒压颈部或被勒颈者挣扎抵抗时,勒沟处皮肤有明显擦伤,勒沟边缘不整齐。颈部还可伴有其 他形态的擦伤或挫伤。 (5)勒沟的印痕:勒沟表面的花纹印痕,可以反映出压迫颈部的勒索的纹理结构。勒索交叉打结处可形成结扣的印 痕。如果勒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围巾或手指等,在相应部位遗留衬垫物的印痕。如用金属类的电线等拧紧勒 颈时,常在拧结处的皮肤上留有绞拧的痕迹。 2.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 勒沟深部组织的改变与缢沟相仿,但皮下组织和肌层常有出血。甲状腺、喉头粘膜、咽部 粘膜、扁桃体及舌根部可有明显的淤血和灶状出血,甲状软骨也可发生骨折。当勒索位置在甲状软骨以上时,舌骨大角可 发生骨折和出血。当勒索在甲状软骨以下部位时,可发生气管软骨骨折。有时因暴力绞勒颈部时,还可发生颈椎棘突骨 折。 (二)颜面部改变 因勒颈时静脉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和椎动脉不能完全闭塞,且窒息过程较长,故颜面淤血肿胀明显,呈青紫色。眼睑 结膜、颈部勒沟以上部位的皮肤、颜面部常可出现瘀点性出血,有时融合成斑片状。有时结膜水肿,可见外耳道和鼻出 血。有时口鼻部有血性泡沫性液体。有的死者还可见眼球和舌尖突出。 (三)体表及手足损伤 在他杀勒颈的案件中,由于受害者挣扎和抵抗,其头面部、手足及其他突出部位常有机械性损伤形成,以擦伤和皮下 出血为常见。 (四)内部器官改变 因颈静脉回流受阻,勒死者脑膜及脑组织淤血明显,并有出血点。肝、肾、心等实质器官淤血。肺淤血、水肿,并可 见散在性肺大泡形成。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门等水肿、出血。 四、勒死的法医学鉴定 根据现场勘查、系统尸体检验,结合案情调查并排除其他死因等,鉴定勒死并不困难。但主要问题是鉴别他勒和自 勒。勒死者多为他杀,自勒少见,偶见意外性勒死。 (一)他勒 1.现场 常有搏斗和物品凌乱现象,并留有他人的足迹。如现场位于室内,门常被反锁。无挣扎抵抗能力者,如婴 幼儿、醉酒、沉睡或昏迷者,或被凶手从背后突然用勒索套住颈部勒死者,现场可无搏斗抵抗迹象。有的被害者常被伪装 成自缢或自溺而死。 2.尸体的特征 (1)衣着:衣着不整或有破损